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与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宋祥春 萨初然贵 牛红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4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与特发性矮小症(ISS)的疗效。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入的GHD患儿43例,ISS患儿34例进行研究,均采取同样的rhGH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长指标...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与特发性矮小症(ISS)的疗效。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入的GHD患儿43例,ISS患儿34例进行研究,均采取同样的rhGH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长指标、治疗期间身高增值、生长速度变化、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T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身高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骨龄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GHD组身高增值及治疗6个月后生长速度均高于ISS组,治疗后GHD组与ISS组IGF-1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rhGH对GHD、ISS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增长速度,有效促进患儿生长,GHD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 小儿 生长激素缺乏症 特发性矮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后针头皮下停留时间研究
2
作者 李晓琴 孙超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2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不同注射剂量、不同皮下停留时间与针头滴液的关系。方法将200例患者按医嘱注射剂量分为75U、150U、225U、300U四组,每组注射后分别停留10s、12s、15s、18s、20s,观察针头滴液情况并记录。结果相同注射...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不同注射剂量、不同皮下停留时间与针头滴液的关系。方法将200例患者按医嘱注射剂量分为75U、150U、225U、300U四组,每组注射后分别停留10s、12s、15s、18s、20s,观察针头滴液情况并记录。结果相同注射剂量不同停留时间针头滴液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针头停留时间的增加,针头滴液率下降,但即使停留20s,不同剂量针头滴液率仍为8.0%-12.0%。结论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认为不同剂量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注射后针头停留〉20s为宜,以减少药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皮下注射 针头停留时间 针头滴液 药物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陶识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591-159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在血清黄体生成素(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血清LH<1 IU·...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在血清黄体生成素(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血清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接受IVF-ET技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一般治疗情况[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Gn总用量、获卵数、可用胚胎数、正常受精率]以及治疗结局(临床妊娠、轻度卵巢过度刺激发生情况、双胎情况)。结果两组在Gn使用时间、Gn总用量、获卵数、可用胚胎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正常受精率(76.74%)高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11.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83.72%)高于对照组(52.38%),双胎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皮下注射联合IVF-ET技术治疗血清LH<1 IU·L^(-1)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可提高正常受精率,降低双胎发生率,改善IVF-ET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 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皮下注射 治疗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毒性研究
4
作者 陆瑛 杨荣 +2 位作者 张六一 张玲 王振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人甲状旁腺素 食蟹猴 毒性研究 重组 rh 长期毒性试验 连续皮下注射 临床安全用药 毒性反应 注射给药 试验动物 中毒症状 毒性作用 生理盐水 六个月 靶器官 对照组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治疗腹透贫血患者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赖素芳 杨小东 +5 位作者 杜学厂 田艳娟 单慧勇 李纲 丁国印 郑建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7期427-427,共1页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科生物:生长激素水针获批上市
6
作者 王柄根 孔铭 《股市动态分析》 2019年第24期33-33,共1页
《动态》:近日,安科生物(300009)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药品生产注册批件,表明公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已完成上市前研发注册的备环节工作,即将进入投产上市阶段.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 《动态》:近日,安科生物(300009)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药品生产注册批件,表明公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已完成上市前研发注册的备环节工作,即将进入投产上市阶段.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获批药品的情况以及其市场空间有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药品 生长激素 重组 上市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的用药途径对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丽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1期1991-1993,共3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通过不同用药途径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jection,rhEPO)对慢性肾脏病(CKD)伴有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CKD伴有中... 目的 前瞻性研究通过不同用药途径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jection,rhEPO)对慢性肾脏病(CKD)伴有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1-12月我科住院治疗的CKD伴有中-轻度RA的患者,共205例。按照入院序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110),采用静脉注射方法应用rhEPO;对照组(n=95)采用皮下注射方法应用rhEPO。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贫血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治疗配合度。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RA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1.2vs.6.4±1.6,P〈0.05);实验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93.55%,P〈0.05)。结论 静脉应用rhEPO较皮下注射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素注射 肾性贫血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散瘀膏联合艾盐包热敷治疗SV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的护理 被引量:11
8
作者 裘益玲 吴筱莲 林丽芳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4期788-789,共2页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SV)为无色透明液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近年来利用基因技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天然产物比较,生物活性在体内、体外基本一致。G—CSF是具有多项潜能的造血生长因子,其能促进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SV)为无色透明液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近年来利用基因技术生产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天然产物比较,生物活性在体内、体外基本一致。G—CSF是具有多项潜能的造血生长因子,其能促进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能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 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皮下硬结 热敷治疗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散瘀膏 粒系造血祖细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动物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敏莉 周远大 +1 位作者 何海霞 杨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生物等效性研究 胰岛素注射 动物 GLARGINE Lantus 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对生物利用度 Beagle犬 重组 交叉试验 试验研究 实验药物 皮下注射 相同剂量 交叉给药 犬体内 制剂 同部位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Beagle犬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10
作者 曾敏莉 周远大 +1 位作者 何海霞 杨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胰岛素注射 BEAGLE犬 试验研究 重组 临床安全用药 长期毒性试验 皮下注射 新型药物 长期服用 给药途径 注射给药 实验动物 观察指标 精神状态 对照组 小剂量 12周 溶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Beagle犬毒代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周远大 曾敏莉 +1 位作者 何海霞 杨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胰岛素注射 BEAGLE犬 动力学研究 重组 临床安全用药 甘精胰岛素 动力学参数 新型药物 病理改变 组织器官 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 实验动物 观察指标 精神状态 脏器系数 对照组 小剂量 注射 12周 肾功能 肝功能 溶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药物中重组人透明质酸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崔春博 刘春雨 +4 位作者 于传飞 付志浩 杜加亮 王文波 王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检测单克隆抗体药物中重组人透明质酸酶(recombinant human hyaluronidase,rHuPH20)活性的方法。方法利用浊度法建立单克隆抗体药物中rHuPH20活性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检测单克隆抗体药物中重组人透明质酸酶(recombinant human hyaluronidase,rHuPH20)活性的方法。方法利用浊度法建立单克隆抗体药物中rHuPH20活性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中间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该方法专属性良好,空白和不添加rHuPH20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rHuPH20活性均<4 U/ml。在3.5~26.7 U/ml范围内,供试品rHuPH20理论活性和实测活性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0.97;中间精密度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均<15%;各rHuPH20活性的平均值回收率在95%~105%之间,符合线性、中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验证要求。6次独立测定3批供试品rHuPH20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56%,2.96%和4.10%,符合重复性的可接受标准(≤10%)。结论该方法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对单克隆抗体药物中rHuPH20活性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药物 皮下注射 重组人透明质酸酶活性 浊度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盛丽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糖尿病(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36例DM患者均给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治疗,采用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68例。研究1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方式,研究2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对糖尿病(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36例DM患者均给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治疗,采用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68例。研究1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方式,研究2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水平及日均胰岛素用量、血糖指标达标时间。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1组FPG为(5.80±1.05)mmol/L、2 h PBG为(7.55±1.13)mmol/L、HbA1c为(6.52±0.84)%,研究2组FPG为(5.76±1.04)mmol/L、2 h PBG为(7.50±1.15)mmol/L、HbA1c为(6.49±0.83)%。两组FPG、2 h PBG及HbA1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组日均胰岛素用量(35.07±3.26)U少于研究1组的(43.85±3.82)U,血糖指标达标时间(5.56±1.21)d短于研究1组的(10.08±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II和CSII治疗方式均可以有效控制DM患者血糖水平,但CSII治疗方式相较于MSII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达到快速见效的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多次皮下注射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 重组人胰岛素 血糖控制 糖代谢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
14
作者 张润芝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1期80-80,共1页
目的皮下、静脉注射给药2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对比,借以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观察Hb、Hct、ADRs。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有效性渐趋同,安全性的差异扩大。结论... 目的皮下、静脉注射给药2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安全性、有效性的对比,借以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组,观察Hb、Hct、ADRs。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有效性渐趋同,安全性的差异扩大。结论个体化用药要权衡安全性、有效性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皮下 静脉注射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M-CSF联用rhGH在低温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白晓龙 李宏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联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低温烧伤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低温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给予rhGH治疗,B组给予rhGM-CSF治疗,C组给予rhGM-CS... 目的探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联用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低温烧伤创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低温烧伤创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给予rhGH治疗,B组给予rhGM-CSF治疗,C组给予rhGM-CSF联用rhGH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和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结果 C组创面愈合率95.0%明显高于A组60.0%和B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3例无不良事件,4例为轻度,9例为中度,4例为重度;B组中,2例无不良事件,5例为轻度,10例为中度,3例为重度;C组中,10例无不良事件,5例为轻度,3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C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M-CSF联用rhGH应用于低温烧伤创面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用药,且不良事件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烧伤创面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加大剂量铁剂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临床观察
16
作者 王广方 杨爱琳 黄凤玲 《中国小儿血液》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加大剂量铁剂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3 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 6例和对照组1 8例;两组观察对象均于出生第四天起开始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按元素铁9mg/kg·... 目的 观察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 -EPO)加大剂量铁剂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3 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 6例和对照组1 8例;两组观察对象均于出生第四天起开始口服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按元素铁9mg/kg·d计算)、VitC 0. 2g/d、VitE 1.5mg/d ,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rH -EPO每周60.0IU/kg ,分三次皮下注射,疗程满6周结束。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较同日龄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 1 ) ;两组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均于出生后逐渐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缓慢,两组在治疗后第1、3、5、7周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 1 ) ;治疗组疗程结束后存在贫血者4例( 2 5 .0 0 % ) ,对照组1 3例( 72. 2 2 % ) ,两组相比x2 =7.5 6,P <0.0 1 ,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输血2例,而对照组输血1 1例。结论 rH -EPO加大剂量铁剂能有效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大剂量 贫血 临床观察 防治 铁剂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葡萄糖酸亚铁糖浆 血红蛋白(Hb) rH-EPO 网织红细胞计数 显著性差异 常规治疗 治疗组 红细胞压积 对照组 观察对象 皮下注射 输血治疗 最大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