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观众着想的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印象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丹 《中国博物馆》 2004年第2期84-89,共6页
2002年7月-8月,笔者有幸作为《千古遗珍——四川古代文物精品展》的布展人员,赴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工作之余,笔者详尽考察了该馆,并与该馆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工作和学术上的交流。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很多做法值得中国同... 2002年7月-8月,笔者有幸作为《千古遗珍——四川古代文物精品展》的布展人员,赴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工作之余,笔者详尽考察了该馆,并与该馆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了工作和学术上的交流。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很多做法值得中国同行学习,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它是一座为观众着想的博物馆,为观众举办喜闻乐见的展览,并提供良好的服务把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观众愿意在博物馆参观,并由此而热爱各类博物馆。这是所有的博物馆应该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观众意识 展览内容 观众教育 观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主旨演变及时代挑战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辰 何鉴菲 《中国博物馆》 2015年第4期52-61,共10页
本文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个案,尝试探讨海外博物馆一百多年来收藏中国文物实践所经历的观念变迁以及面临的挑战。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早期收藏是在西方世界对东方历史和文明渴求的背景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现今西方博物馆收藏... 本文以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个案,尝试探讨海外博物馆一百多年来收藏中国文物实践所经历的观念变迁以及面临的挑战。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早期收藏是在西方世界对东方历史和文明渴求的背景下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现今西方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前提、需求、手段和方式都今非昔比,但博物馆研究人员(curator)如何保证所征集的器物具有明确合法的"出处证明",又如何恪尽职守地处理博物馆之馆藏?此类议题均值得思索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海外中国收藏 文物捐赠 怀履光 明义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博物馆的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英民 《中国博物馆》 2006年第4期92-96,共5页
不久前,在加拿大驻华使馆的邀请和组织下,我参加中国博物馆馆长代表团赴加访问。期间,对加拿大国家文明博物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蒙特利尔科学中心等近20家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及相关公司进行了参观考察,多次出席报告会、座谈会... 不久前,在加拿大驻华使馆的邀请和组织下,我参加中国博物馆馆长代表团赴加访问。期间,对加拿大国家文明博物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蒙特利尔科学中心等近20家博物馆、美术馆、文化中心及相关公司进行了参观考察,多次出席报告会、座谈会、演示会及展览开幕式,多视角、多侧面较深入地了解了加国同业在博物馆领域的理念、实践及各项进展.以从中寻找中加双方可能交流合作的资源与机会。通过此次考察访问.总的感觉.是加拿大博物馆实力相当雄厚.业务队伍强.办馆、办展理念前卫,实践经验丰富,藏品量较大而有特色,文物保管规范、精当,陈列展示设计富有创意,手法新颖,展陈绩效显著,设施设备科技含量高,有较强的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合作的愿望和较多的合作经历,有与中方合作的意向和基础,虽然由于如拿大国家历史较短,合作资源受到一定限制,办馆、办展理念与做法也未必都适宜于中国,但总的看,还是有较多的交流合作资源和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实践经验 加拿大 交流合作 驻华使馆 科学中心 蒙特利尔 参观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翔实而新颖的力作——评段宏振《赵都邯郸城研究》
4
作者 秦小丽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112,共2页
2009年10月底,为了筹备秦始皇兵马俑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展览,我和本馆的罗伯特先生一起前往河北省邯郸市拍摄秦始皇的出生地赵国古城。临去之前我与段宏振先生联系了有关事项。他与我同毕业于西北大学后又先后师从北京... 2009年10月底,为了筹备秦始皇兵马俑在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展览,我和本馆的罗伯特先生一起前往河北省邯郸市拍摄秦始皇的出生地赵国古城。临去之前我与段宏振先生联系了有关事项。他与我同毕业于西北大学后又先后师从北京大学严文明先生学习新石器考古,见面后方知他正是赵国邯郸城的发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城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 力作 2009年 北京大学 多伦多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紫色硅酸铜钡颜料 被引量:3
5
作者 Elisabeth West Fitz Hugh lynda A.Zycherman 张志军 《文博》 1997年第4期73-82,共10页
本文作者鉴定了一种人造无机颜料——紫色硅酸铜钡(BaCuSi_2O_6)。此颜料有时与已知的蓝色硅酸铜钡(BaCuSAi_4O_10)混合在一起。它存在于中国汉代(前208年——220年)着色的器物上及八面棒中。作者建议命名此料为汉紫。对这种人造颜料的... 本文作者鉴定了一种人造无机颜料——紫色硅酸铜钡(BaCuSi_2O_6)。此颜料有时与已知的蓝色硅酸铜钡(BaCuSAi_4O_10)混合在一起。它存在于中国汉代(前208年——220年)着色的器物上及八面棒中。作者建议命名此料为汉紫。对这种人造颜料的特性在此之前还没有人做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铜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紫色颜料 颗粒组成 沙可乐美术馆 蓝色颜料 射线粉末衍射 化学计量混合物 史密森 commu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人造蓝色颜料──硅酸铜钡
6
作者 ElisabethWestFitzHughLyndaA.Zycherman 张志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8年第2期50-58,共9页
鉴定出在中国汉代(208Bc-220AD彩陶器上的一种人工生产的矿物──硅酸铜钡(BaCuSi_4O_(10)),并观察到这个矿物是属于我国战国(475-221BC)或汉代的八面棒的一个主要成分。这个人造矿物迄今还未作为古代中国颜料被报道过。
关键词 硅酸铜 蓝色颜料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X射线 电子探针分析 埃及蓝 多向色性 中国颜料 扫描电镜分析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先的龙啊,如此悲怆
7
作者 李正荣 《人民论坛》 1997年第5期58-59,共2页
世上本无龙,中华民族创造了 龙。在整个地球的大片大片土 地还沉睡的时候,中国人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老的龙的文化。然而,在屈辱的近代,龙的文化却遭遇了许许多多的不幸,发出悲怆的呻吟……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主义大师伏尔泰带着对... 世上本无龙,中华民族创造了 龙。在整个地球的大片大片土 地还沉睡的时候,中国人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古老的龙的文化。然而,在屈辱的近代,龙的文化却遭遇了许许多多的不幸,发出悲怆的呻吟……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主义大师伏尔泰带着对中国文化极大崇敬的心情写道:“当迦勒底人还只是在粗糙的砖坯上刻字的,中国人已在轻便的竹简上刻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合集 甲骨学史 郭沫若 罗振玉 甲骨文字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甲骨文研究 董作宾 殷墟甲骨文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