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税盈余分配与乾隆皇室财政的确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文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清初,关税盈余主要是纳入税差官员私人腰包。从康熙五十三年(1714)起,清廷停差淮安关等九个税关的监督,交予地方官监管,并要求将盈余银两解交内库。雍正继位后,将浒墅等九关也交由地方官兼管,同样要求盈余银两尽收尽解,缴纳内库。大约... 清初,关税盈余主要是纳入税差官员私人腰包。从康熙五十三年(1714)起,清廷停差淮安关等九个税关的监督,交予地方官监管,并要求将盈余银两解交内库。雍正继位后,将浒墅等九关也交由地方官兼管,同样要求盈余银两尽收尽解,缴纳内库。大约在雍正三年(1725)年初,清廷令各关的盈余银两改为解交户部,再由户部转解内库。在实际运作时,户部并未将此项银两解交内库,而是留存在户部银库,随时准备内务府支领使用。从乾隆即位至乾隆二十六年(1761),内务府一共16次奏请向户部支取银两(称为“户部收贮应交内库银两”),总额为470万两,这些都是留存在户部的关税盈余。乾隆二十七年以后,内务府不再奏请支取“户部收贮应交内库银两”。最迟在乾隆二十九年,全国主要税关的盈余银两解交户部制度化了。户部内务府间关税盈余分配的确定,意味着乾隆皇室财政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部 内务府 关税盈余 分配 皇室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室与国家财政分开视角下的咸同财政危机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132,共14页
既有的太平天国财政史研究多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的角度分析中央集权的传统财政体系的瓦解和传统财政向近代的转型。较少被关注的是19世纪中叶财政危机中,作为国家财政有机组成部分的皇室财政状况,尤其是皇室财政与政府财政以及中央与... 既有的太平天国财政史研究多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的角度分析中央集权的传统财政体系的瓦解和传统财政向近代的转型。较少被关注的是19世纪中叶财政危机中,作为国家财政有机组成部分的皇室财政状况,尤其是皇室财政与政府财政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这两对关系之间的互动在咸同财政危机中的作用。本文揭示:太平天国战争不仅空前深化了清政府财政危机,打破了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的平衡,而且还破坏了内务府与户部间的财政平衡。一方面,厘金等新税的征收不仅在战时对历来内府收入两大宗的两淮盐税和粤海关税造成侵蚀,而且这种影响延续到了战后,成为内府收入入不敷出、频频向户部索款之主因。另一方面,前此二百余年内库、外库分开的家法一旦被打破,皇室消费行为渐渐走向无度。简言之,失衡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加剧了内务府财政危机同时,日渐崩坏的内务府与户部之间的财政关系,通过加重户部的财政负担、削弱中央的财政管理能力,反过来恶化了本已问题重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室财政 户部 内务府 太平天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税关与内务府财政关系管窥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6,163,共11页
晚清时期,关榷格局发生显著变动,税关与内务府之间的财政关联愈益紧密。内务府主要通过常年经费、续增经费、广储司公用银、折变银、内府工程经费等专项经费以及一些临时派款来分润各关税款。但应解数与实解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从平... 晚清时期,关榷格局发生显著变动,税关与内务府之间的财政关联愈益紧密。内务府主要通过常年经费、续增经费、广储司公用银、折变银、内府工程经费等专项经费以及一些临时派款来分润各关税款。但应解数与实解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从平均水平看,从常、洋两税项下每年实解内府经费各达90余万两。从绝对数看,内府经费则呈递年增长之势。清季内廷经费的扩张,不仅导致皇室财政侵占国家财政,而且使各税关间的负担不均,由此激发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纠葛。内务府、户部、各税关三者之间的财政关系难以理顺,清末财政秩序愈益紊乱。在王权至上的观念之下,对皇室财政的任何限制都是徒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税关 内务府 皇室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