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皂荚籽气吸清选装置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李娜 王杉 +1 位作者 徐鹏云 王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185,共10页
针对皂荚破碎过程中释放的刺激性气味、粉尘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以及破碎后的物料具有粘性导致籽粒清选损失率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皂荚籽气吸清选装置。通过测定皂荚破碎后的物料特征和组成成分,建立CFD-DEM耦合模型,仿真分析了影... 针对皂荚破碎过程中释放的刺激性气味、粉尘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以及破碎后的物料具有粘性导致籽粒清选损失率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皂荚籽气吸清选装置。通过测定皂荚破碎后的物料特征和组成成分,建立CFD-DEM耦合模型,仿真分析了影响清选装置清选性能的因素。以入风口风速、喂入量、清选高度为影响因素,清选损失率和籽粒含杂率为评价指标,开展单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清选装置较优工作区间为风口风速8~10 m/s、喂入量0.6~0.8 kg/s、清选高度0.02~0.04 m。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损失率和含杂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风口风速、清选高度、喂入量,当风口风速为9 m/s、喂入量为0.7 kg/s、清选高度为0.03 m时,清选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清选装置 CFD-DEM耦合 样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工艺对皂荚籽脱壳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娜 李姜维 +2 位作者 徐鹏云 线承源 王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针对人工剥离皂荚米功效低、成本高,以及现有皂荚籽机械化脱壳装置去壳过程繁琐、脱壳不充分,需循环脱壳且脱壳率低的问题,以分级后安徽省亳州市产皂荚籽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通过一定浓度的塔塔粉蒸煮皂荚籽后再烘干的预处理工艺。通... 针对人工剥离皂荚米功效低、成本高,以及现有皂荚籽机械化脱壳装置去壳过程繁琐、脱壳不充分,需循环脱壳且脱壳率低的问题,以分级后安徽省亳州市产皂荚籽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通过一定浓度的塔塔粉蒸煮皂荚籽后再烘干的预处理工艺。通过自主设计的碾搓式皂荚籽脱壳装置,以脱壳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蒸煮时间、塔塔粉浓度与烘干时间在不同水平下的脱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塔塔粉浓度的增大,脱壳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蒸煮时间和烘干时间的增加,脱壳率逐渐增大后再逐渐趋于平稳。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分析试验数据,结果显示:对皂荚籽脱壳率影响显著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蒸煮时间、烘干时间、塔塔粉浓度。建立皂荚籽脱壳的回归数学模型并优化求解一组最优参数组合,即蒸煮时间为90 min,塔塔粉浓度为3%,烘干时间为8 h,此条件下脱壳率达到8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预处理工艺 脱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皂荚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榆 李和萍 +3 位作者 杨双辉 杨家灏 彭启艳 武承旭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利用林间普查、固定样地调查和古树名木采样调查的方法,2021—2023年调查贵州省内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害虫种类和危害情况,分析主要害虫的群落多样性和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730头昆虫,隶属于7目39科84种。其中,害虫5目25科5... 利用林间普查、固定样地调查和古树名木采样调查的方法,2021—2023年调查贵州省内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害虫种类和危害情况,分析主要害虫的群落多样性和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730头昆虫,隶属于7目39科84种。其中,害虫5目25科55种,主要为半翅目Hem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个体数量占比96.09%;还发现天敌昆虫21种。贵州省皂荚主要害虫为危害枝梢的皂角蚜虫Aphis sp.和皂角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以及危害荚果的皂角豆象Megabruchidius dorsalis和朝鲜豆象Bruchidius coreanus。在6月夏季,皂荚种植园呈现出较低的昆虫物种多样性但有显著的优势种,夏末秋初(8月和9月)物种多样性达到年度峰值,且群落结构更为均匀。皂荚古树名木中,荚果平均受害率73.10%,平均有虫荚数21.93个。研究结果可为皂荚害虫的综合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害虫 种类调查 发生动态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式对皂荚外壳化学组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文琪 柴向华 +5 位作者 吴克刚 何东 段雪娟 张翔宇 查钦 谢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3,共8页
采用乙醇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泡沫提取法分别提取皂荚外壳,得到了3种不同的提取物,并比较其化学组分,包括水分、灰分、皂苷、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总黄酮、多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PTIO自由基、总抗氧... 采用乙醇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泡沫提取法分别提取皂荚外壳,得到了3种不同的提取物,并比较其化学组分,包括水分、灰分、皂苷、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总黄酮、多酚,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PTIO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泡沫提取法得到的提取物不仅拥有较多的化学组分,而且其抗氧化性是最优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皂荚外壳中的抗氧化性的物质,分离纯化得到八种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表儿茶素、咖啡酸、豆甾醇、丁香脂素、(2E)-6-羟基-2-羟甲基-6-甲基-2,7-辛二烯甲酯、反式-13-二十二碳单烯酰胺、柯伊利素。化合物(2E)-6-羟基-2-羟甲基-6-甲基-2,7-辛二烯甲酯、反式-13-二十二碳单烯酰胺、柯伊利素为首次从皂荚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外壳 乙醇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 泡沫提取法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皂荚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
5
作者 周虎 刘艳萍 +3 位作者 曾凡培 赵英普 刘佳佳 范定臣 《河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对河南省皂荚良种和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的介绍和解读,以期指导良种采穗圃建设,推广皂荚良种、提高良种使用率,精准提升低质低效皂荚林的质量,促进皂荚产业发展、林农增收、企业增效。
关键词 皂荚 良种 采穗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皂荚两种新害虫记述
6
作者 吴跃开 王礼 +2 位作者 戴晓勇 王军 刘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6-58,64,共4页
记述了贵州省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2种新害虫,即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及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 Baly)。紫红窄吉丁以幼虫蛀食枝干,引起树木衰弱直至死亡;大毛肖叶甲以成虫取食嫩梢叶,影响梢... 记述了贵州省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2种新害虫,即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及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 Baly)。紫红窄吉丁以幼虫蛀食枝干,引起树木衰弱直至死亡;大毛肖叶甲以成虫取食嫩梢叶,影响梢叶伸展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 新害虫 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 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 Baly)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
7
作者 吴跃开 王小梅 +4 位作者 王礼 戴晓勇 王军 王松 刘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掌握皂荚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特点,采用路线踏查与样地调查的方法,在贵州织金地区开展皂荚主要种植区病害调查,记录病虫害种类、为害部位、症状、分布范围和为害程度等。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皂荚病虫害51种,其中传染性病害18种、... 为掌握皂荚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其为害特点,采用路线踏查与样地调查的方法,在贵州织金地区开展皂荚主要种植区病害调查,记录病虫害种类、为害部位、症状、分布范围和为害程度等。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皂荚病虫害51种,其中传染性病害18种、生理性病害5种、虫害28种;发生普遍且为害严重的有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斑点落叶病(Diaporthe sp.)、白粉病(Phyllactinia sp.)、花叶缩叶病、合欢罗蛾(Homadaula anisocentra)、大毛肖叶甲(Trichochrysea imperialis)、皂荚幽木虱(Euphalerus robinae)、小绿叶蝉(Empoasca sp.)、皂角豆象(Megabruchidius dorsalis)和紫红窄吉丁(Agrilus viduus)。皂荚病虫害种类多、成分复杂、为害方式多样、为害程度不一;需根据各类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进行科学防治,主要策略包括检疫预防、栽培管理、科学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本文为皂荚病虫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病虫害 为害特点 传染性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皂荚豆象的姬小蜂科灿姬小蜂属一新种(膜翅目:灿姬小蜂科:灿姬小蜂亚科)
8
作者 吴跃开 王军 +4 位作者 王松 张念念 王礼 王小梅 余金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0-990,共11页
本文记述了在贵州发现的姬小蜂科灿姬小蜂属一新种——织金灿姬小蜂Entedon zhijinense Wu sp.nov.,它是皂荚重要害虫——皂荚豆象的幼虫群寄生性天敌。该种的同属近似种为跳象灿姬小蜂Entedon nomizonis Kamijo,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3... 本文记述了在贵州发现的姬小蜂科灿姬小蜂属一新种——织金灿姬小蜂Entedon zhijinense Wu sp.nov.,它是皂荚重要害虫——皂荚豆象的幼虫群寄生性天敌。该种的同属近似种为跳象灿姬小蜂Entedon nomizonis Kamijo,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3部分。雌性:前者中足、后足胫节基部黑色部分大于胫节的二分之一;后者中足、后足胫节基部黑色部分小于胫节二分之一。雄性:前者触角柄节中部不显著膨大,柄后腹呈矩圆形,后足胫节基部五分之二部分暗黑色;后者触角柄节显著膨大,柄后腹呈长卵形,后足胫节基部四分之一部分浅黑色。寄主范围:前者寄生豆象科豆象属Megabruchidius,后者寄生象甲科跳象属Rhynchaenus。标本采自贵州省织金县;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小蜂科 灿姬小蜂属 织金灿姬小蜂 新种 皂荚豆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氮和干旱处理对皂荚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研究
9
作者 任慧娴 《山西林业》 2025年第S1期80-81,共2页
以皂荚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正常氮正常水、低氮正常水、正常氮干旱和低氮干旱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皂荚幼苗的株高增长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关键词 低氮 干旱 皂荚幼苗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区野皂荚改良培育技术
10
作者 王金梅 《果农之友》 2025年第8期76-78,共3页
皂荚,又称山皂荚、皂角,其种子、皂皮、皂刺、树干、树叶、根系等各有用处,经济价值极高。太行山东麓海拔100~1000 m的低山、丘陵区野生皂荚分布较广,但品质良莠不齐,产量低。通过改善野生皂荚立地条件、确定合理密度、嫁接优良品种,开... 皂荚,又称山皂荚、皂角,其种子、皂皮、皂刺、树干、树叶、根系等各有用处,经济价值极高。太行山东麓海拔100~1000 m的低山、丘陵区野生皂荚分布较广,但品质良莠不齐,产量低。通过改善野生皂荚立地条件、确定合理密度、嫁接优良品种,开展接后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抚育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可以增加林农的经济收益,提高太行山区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皂荚 改良培育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价值及嫁接培育技术研究
11
作者 白婷 《花卉》 2025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皂荚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药用、生态价值的树种,其全身均可开发利用,尤其在山西省太岳山地区,皂荚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太岳山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气候适宜,为皂荚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通... 皂荚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药用、生态价值的树种,其全身均可开发利用,尤其在山西省太岳山地区,皂荚种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太岳山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壤以山地褐土为主,植被覆盖率高,气候适宜,为皂荚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分析皂荚的价值,并探讨其嫁接培育技术在太岳山地区的应用,旨在为当地皂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嫁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皂荚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提高其抗逆性和适应性。此外,皂荚的果实、种子和木材等均具有较高的价值,可用于工业、药用和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经济价值 嫁接培育 太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树在传统园林空间重构中的景观价值探究
12
作者 安会斌 周丛丛 +1 位作者 赵慧聪 陈毅 《现代园艺》 2025年第8期121-122,125,共3页
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其空间的保护与重构尤为重要。皂荚树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重要的景观植物,在重构园林空间中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阐述了皂荚树在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皂荚树在园林重构... 传统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其空间的保护与重构尤为重要。皂荚树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重要的景观植物,在重构园林空间中具有独特的景观价值。阐述了皂荚树在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探讨了皂荚树在园林重构实践中的应用策略,包括种植配置、树形培育等技术层面,展望了皂荚树在园林重构中的应用前景。皂荚树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彰显传统文化,也能为城市环境营造高品质的景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传统园林 空间重构 景观价值 景观应用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嫩枝扦插生根形态解剖学观察及内源激素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建伟 李佳秋 +2 位作者 齐钦辉 朱文瑛 李保会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研究皂荚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形态解剖特征,探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与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皂荚扦插不定根形成和激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以皂荚品种“豫皂2号”当年生长良好的嫩枝插穗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 研究皂荚良种嫩枝扦插不定根发育的形态解剖特征,探讨不定根形成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与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皂荚扦插不定根形成和激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以皂荚品种“豫皂2号”当年生长良好的嫩枝插穗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试验观察生根过程中插穗形态结构特征的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生根部位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皂荚嫩枝扦插生根的不定根原基发生在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由诱生根原基发育而来。皂荚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主要划分为3个时期--0~20 d愈伤组织形成前为愈伤组织诱导期,20~40 d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后到不定根形成前为不定根诱导期,40 d后多数插穗不定根伸出后为不定根表达和伸长期。在皂荚插穗不定根形成的关键时期,IAA含量升高是诱导不定根原基的关键。相对于对照组,ABT1处理组插穗IAA含量在扦插后第30天时达到峰值[63.79 ng/g (FW)],IAA/ABA (IAA含量与ABA含量的比值)和IAA/ZR (IAA含量与ZR含量的比值)也最高;ABA、GA3和ZR含量的变化趋势与IAA相反。皂荚扦插生根属于诱导生根类型。在不定根形成关键时期IAA含量升高是诱导根原基的关键,施用ABT1不仅提高了皂荚插穗内有利于生根的内源激素IAA含量,还促使了各种内源激素含量达到动态平衡,诱导不定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嫩枝扦插 解剖结构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皂荚特定森林环境育苗技术组合与常规育苗对比试验
14
作者 旷柏根 曾臻 +2 位作者 谢咏红 文儒仁 周春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提高绒毛皂荚场地发芽率,加速种群回归。[方法]在特定的森林环境进行育苗技术组合试验,并以苗圃常规育苗为对照,研究不破坏林地环境的小铲破土和地表播种+死地被物多种覆盖方式技术组合对发芽率与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小铲破土... [目的]提高绒毛皂荚场地发芽率,加速种群回归。[方法]在特定的森林环境进行育苗技术组合试验,并以苗圃常规育苗为对照,研究不破坏林地环境的小铲破土和地表播种+死地被物多种覆盖方式技术组合对发芽率与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小铲破土播种或地表播种加4种不同死地被物覆盖方式技术组合的场地发芽率分别为(A_(1))61.67%、(A_(2))55.56%、(A_(3))61.11%、(A_(4))57.22%,均高于常规育苗(CK)的35.03%;A_(1)小铲破土播种后,盖1 cm厚表层有机土+3 cm厚粗腐殖质+未分解的枯枝落叶组合和A_(3)种子直播土壤地表后,盖3 cm厚的粗腐殖质+未分解枯枝落叶同为最佳组合;常规育苗的苗木成苗率(成苗数与发芽数之比×100%)与苗木生长量略高于其他处理;但从成苗数的绝对数比较,CK小于A_(1)、A_(2)、A_(3)、A_(4)处理的106、85、95和88株。[结论]特定的森林环境母树下小铲破土或地表播种后+林地死地被物覆盖组合育苗是提高场地发芽率和成苗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皂荚 特定森林环境 死地被物覆盖组合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皂荚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佳秋 田佳赫 +3 位作者 于丽娜 吉艳芝 郑建伟 李保会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以长势一致的2年生皂荚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年生皂荚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合2年生皂荚嫁接苗快速生长的最适施氮量。结果表明:(1)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皂荚树幼苗株高、地径、刺长及刺茎的... 以长势一致的2年生皂荚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2年生皂荚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合2年生皂荚嫁接苗快速生长的最适施氮量。结果表明:(1)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皂荚树幼苗株高、地径、刺长及刺茎的净增长量,并且均在N3(纯氮90 g/株)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束后,与CK相比,株高和地径增长量分别提高了59.71%和50.10%;(2)N3处理下可以较大幅度的促进皂荚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增大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等,进而提高皂荚幼苗的光合能力。(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皂荚叶片最大荧光(F_(m))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随施氮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初始荧光(F_(o))与二者变化趋势相反,并且均在N3处理下达到极值。(4)在PSⅡ反应中心活性方面,合理施氮肥可以使得单位反映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捕获的光能(TRo/RC)和用于传递电子的能量(ETo/RC)上升,降低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综合各参数来看,适宜2年生皂荚嫁接苗生长的最适施氮量为60~90 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不同施氮量 生长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蕊 齐钦辉 +2 位作者 朱文瑛 李保会 张芹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64-272,共9页
建立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为皂荚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以皂荚DNA为模板,对影响PCR扩增反应的4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aster Mix用量、PCR反应循环数)设置6个梯度并从3个水平上进行单因素优化,后采用L 9(... 建立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为皂荚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以皂荚DNA为模板,对影响PCR扩增反应的4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aster Mix用量、PCR反应循环数)设置6个梯度并从3个水平上进行单因素优化,后采用L 9(34)正交设计,对各处理组合进行电泳检测后进行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从而筛选出皂荚最佳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以及得出各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程度。通过设置不同的退火温度,利用优化后的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对已公布的100条ISSR通用引物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皂荚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浓度35 ng,引物浓度5μmol/L,Master Mix用量12μL,30个循环;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是:DNA模板浓度>Master Mix用量>引物浓度>PCR反应循环数。最后在该体系下共筛选出了22条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ISSR-PCR 单因素优化 正交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种皮结构和休眠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富华 王秀荣 +6 位作者 赵杨 潘延楠 贺浪 曾庆赢 张幸福 王彪 何可权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9,共9页
为研究皂荚种皮结构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皮和种子休眠的关系,明确种子休眠原因,对皂荚种子分别进行硫酸和热水处理后,利用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矿脂密封法和染色法试验,探究皂荚种皮结构特性及吸水机制。结果... 为研究皂荚种皮结构对种子吸水的影响,探索种皮和种子休眠的关系,明确种子休眠原因,对皂荚种子分别进行硫酸和热水处理后,利用体视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种皮结构,并结合矿脂密封法和染色法试验,探究皂荚种皮结构特性及吸水机制。结果表明,皂荚种子具有硬实性,种子表面高度角质化,覆有蜡质,热水或硫酸处理前后种皮结构有明显变化,蜡质和胶状物质消失,种皮表面出现裂纹,种脐出现孔洞。密封法和染色法试验表明,种脐区域是种子的初始和主要的吸水位点。解除硬实性后,种皮多个部位均可吸水。种皮的表皮层、栅栏层、明线、厚壁细胞层,覆盖于种脐和种孔的胶状物质等结构组织可能是引起皂荚种子硬实性的主要因素。80℃热水浸种10 min可以打破种子的硬实性。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皂荚种子可能是兼具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的复合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种皮结构 吸水机制 内源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皂苷的工艺研究
18
作者 王文琪 柴向华 +5 位作者 吴克刚 何东 段雪娟 张翔宇 查钦 谢伟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1,共8页
为优化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皂苷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原料粒径为试验因素探究微波辅助水提取的理想提取条件,再进一步以富集比为考察因素探究气... 为优化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皂苷提取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液料比、原料粒径为试验因素探究微波辅助水提取的理想提取条件,再进一步以富集比为考察因素探究气体流速、温度、装液量、进料液浓度对富集皂荚皂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水提法的优化条件为微波时间33 s,微波功率1000 W,原料粒径100目,液料比35 mL/g。泡沫分离富集法的优化富集条件为气体流速400 mL/min,装液量30 mL,进料液浓度7.13 mg/mL,温度70℃。微波辅助水提联用泡沫分离富集皂荚皂苷,相比于传统醇提以及水煎法有提取效率高,绿色环保且设备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水提法 泡沫分离富集法 联用 皂荚皂苷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和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美 吕元亚 +3 位作者 秦川 丁波 向欢 余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3,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皂荚优质种苗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半年生盆栽皂荚幼苗为材料,设置全光照(S0)、30%遮阴率(S1)、60%遮阴率(S2)、90%遮阴率(S3)4个处理,测定和分析遮阴处理后幼苗苗... 【目的】探讨不同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皂荚优质种苗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半年生盆栽皂荚幼苗为材料,设置全光照(S0)、30%遮阴率(S1)、60%遮阴率(S2)、90%遮阴率(S3)4个处理,测定和分析遮阴处理后幼苗苗高、地径、新梢长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1)不同遮阴环境下皂荚幼苗的苗高、地径、新梢长度等增长量差异显著,S0处理下皂荚幼苗高径比最小,苗木相对健壮,S3处理下最大,苗木相对纤细;2)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a/b Chla/b无明显变化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大于0.75,皂荚幼苗在遮阴处理下未受到光抑制;3)SS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S0组Pro的含量随遮阴胁迫时间的增加急速降低,6月S0的Pro含量分别是7月、8月的1.45、3.83倍,各遮阴处理组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8月的S1、S2、S3分别较6月增高了17.81%、58.35%、77.15%;4)遮阴处理时MDA含量总体低于S0,POD活性变化与MDA相反,S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5)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S0、S1、S2和S3隶属度均值分别为0.0836、0.4103、0.7064和0.7259,S2(60%遮阴度)与S3(90%遮阴度)处理下皂荚幼苗的隶属度均值均较高,表明该处理下苗木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结论】皂荚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特性、光合色素、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减轻遮阴胁迫下的伤害,维持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综合评价表明S2与S3遮阴条件下皂荚幼苗的苗木质量最好,皂荚苗期培育遮阴60%~90%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遮阴强度 生长性状 光合特性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优良种质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丽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为揭示皂荚果实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评估不同种质的优良程度,在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42株皂荚的果实,测定了11个指标(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各类群的特征,利用... 为揭示皂荚果实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评估不同种质的优良程度,在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了42株皂荚的果实,测定了11个指标(荚果长度、荚果宽度、荚果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各类群的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优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皂荚果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为9.82%~58.18%,平均为25.28%;在不同种实性状中,出籽率、总皂苷比例、荚壳质量和荚果质量等的变异系数最大(>30%);荚果宽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和荚壳比等的变异系数最低(<15%)。42株皂荚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具有明显特征。纬度、年降水量、年均气温、速效钾质量分数和有效磷质量分数等是影响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的关键环境因子。样株S3、S4、S38、S40等4株皂荚得分最高,具有潜在的选育价值。因此,山西省皂荚种实性状变异大,遗传背景丰富,能适应各种环境,具有良好的选育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种实性状 变异 环境因子 种质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