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时期代表性翻译话语诠释——以侯奈因和贾希兹为例
1
作者
王雪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1-73,共13页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是中世纪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世界范围内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事之集中,规模之宏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均属罕见。伴随着这一盛事,阿拉伯民族也孕育了同样丰富的话语...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是中世纪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世界范围内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事之集中,规模之宏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均属罕见。伴随着这一盛事,阿拉伯民族也孕育了同样丰富的话语资源。这些话语资源不仅提供了认识这一时期翻译活动重要的语境信息,而且在思想上具有现代翻译理论的原始形态。为了建构翻译话语,本文选取这一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侯奈因和贾希兹的翻译话语,运用现代译学理论进行阐释,展现中世纪阿拉伯学人对翻译实践的总结和翻译活动的思考,进而促进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间翻译话语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
百年翻译运动
翻译
话语
现代阐释
阿拉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文炯
张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44-48,55,共6页
一、翻译运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大厦的奠基中世纪——人类觉醒与奋起的东方时代。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文明之光竟相映辉,合奏了中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阿拉比亚——沙漠与干旱的名字——人类文明的低谷区。公元七世纪初...
一、翻译运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大厦的奠基中世纪——人类觉醒与奋起的东方时代。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文明之光竟相映辉,合奏了中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阿拉比亚——沙漠与干旱的名字——人类文明的低谷区。公元七世纪初,希拉山洞的“启示”——“伊斯兰教革命”——“震憾世界的力量”,拓展了阿拉比亚乃至整个大中东地区历史的新纪元——伊斯兰时代。以此为背景,在政通人和的阿拉伯帝国一场史无前例的百年翻译运动揭开了伊斯兰文化创造的彩幕,掀起了“东方智慧的第三次浪潮”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中世纪
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
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民族
人类文明进步
知识分子
各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拉伯语吸收外来词语的途径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文巨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2期78-79,共2页
阿拉伯民族在蒙昧时期就已经与波斯、犹太、埃塞俄比亚、罗马、希腊等民族相互往来,在政治、经贸、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与它们有着频繁的接触,从而使阿拉伯语词语和这些民族语言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我们知道,《古兰经》是用...
阿拉伯民族在蒙昧时期就已经与波斯、犹太、埃塞俄比亚、罗马、希腊等民族相互往来,在政治、经贸、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与它们有着频繁的接触,从而使阿拉伯语词语和这些民族语言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我们知道,《古兰经》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在《古兰经》词汇中就有一百个左右的外民族借用词,如(狮子)、(锦缎)等。在蒙昧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已可以发现不少外来词,如伊姆鲁.盖斯在诗中所用的(胡椒)、(丁香)等均借自波斯语。在往后的历史中,阿拉伯人在与众多的外民族的频繁交往中,深深感到自己的词汇已经不能适应他们接触到的新思想和新事物,于是大量地引进外来词,其中规模最人的两次发生在阿拔斯时期和19世纪末至今。前者主要通过百年翻译运动从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印度语、希伯来语中借用,后者主要通过“阿拉伯文化复兴”、“阿拉伯科学复兴”等运动从英语、法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中借用。 阿拉伯人所借用的外来词语所指称的对象多数是他们原先并不熟悉的。至于一些在阿语中已有同义词的外来词,仍时常被部分阿拉伯人借用,其原因大多出于他们对外语的酷爱和对自己外语水平的炫耀,抑或他们感到使用它们更为方便。在对外来词的借用时,阿拉伯人采用了音义全借和借义不借音这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语
阿拉伯语
《古兰经》
阿拉伯民族
阿拉伯人
蒙昧时期
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科学
语音特点
波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时期代表性翻译话语诠释——以侯奈因和贾希兹为例
1
作者
王雪明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1-73,共1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7YJC7C740091)的研究成果。
文摘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是中世纪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世界范围内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事之集中,规模之宏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均属罕见。伴随着这一盛事,阿拉伯民族也孕育了同样丰富的话语资源。这些话语资源不仅提供了认识这一时期翻译活动重要的语境信息,而且在思想上具有现代翻译理论的原始形态。为了建构翻译话语,本文选取这一时期的两位代表人物侯奈因和贾希兹的翻译话语,运用现代译学理论进行阐释,展现中世纪阿拉伯学人对翻译实践的总结和翻译活动的思考,进而促进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之间翻译话语的互动。
关键词
阿拉伯
百年翻译运动
翻译
话语
现代阐释
阿拉伯
Keywords
the Graeco-Arabic translation movement
discourse about translation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Arabic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
被引量:
4
2
作者
杨文炯
张嵘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44-48,55,共6页
文摘
一、翻译运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大厦的奠基中世纪——人类觉醒与奋起的东方时代。大唐帝国、阿拉伯帝国并驾齐驱,文明之光竟相映辉,合奏了中世纪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阿拉比亚——沙漠与干旱的名字——人类文明的低谷区。公元七世纪初,希拉山洞的“启示”——“伊斯兰教革命”——“震憾世界的力量”,拓展了阿拉比亚乃至整个大中东地区历史的新纪元——伊斯兰时代。以此为背景,在政通人和的阿拉伯帝国一场史无前例的百年翻译运动揭开了伊斯兰文化创造的彩幕,掀起了“东方智慧的第三次浪潮”①。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中世纪
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人
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民族
人类文明进步
知识分子
各民族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拉伯语吸收外来词语的途径
被引量:
1
3
作者
周文巨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2期78-79,共2页
文摘
阿拉伯民族在蒙昧时期就已经与波斯、犹太、埃塞俄比亚、罗马、希腊等民族相互往来,在政治、经贸、军事、宗教、文化等方面与它们有着频繁的接触,从而使阿拉伯语词语和这些民族语言的词语互相渗透、互相交融。我们知道,《古兰经》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在《古兰经》词汇中就有一百个左右的外民族借用词,如(狮子)、(锦缎)等。在蒙昧时期的诗歌中我们已可以发现不少外来词,如伊姆鲁.盖斯在诗中所用的(胡椒)、(丁香)等均借自波斯语。在往后的历史中,阿拉伯人在与众多的外民族的频繁交往中,深深感到自己的词汇已经不能适应他们接触到的新思想和新事物,于是大量地引进外来词,其中规模最人的两次发生在阿拔斯时期和19世纪末至今。前者主要通过百年翻译运动从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印度语、希伯来语中借用,后者主要通过“阿拉伯文化复兴”、“阿拉伯科学复兴”等运动从英语、法语、土耳其语、意大利语中借用。 阿拉伯人所借用的外来词语所指称的对象多数是他们原先并不熟悉的。至于一些在阿语中已有同义词的外来词,仍时常被部分阿拉伯人借用,其原因大多出于他们对外语的酷爱和对自己外语水平的炫耀,抑或他们感到使用它们更为方便。在对外来词的借用时,阿拉伯人采用了音义全借和借义不借音这两种方式。
关键词
外来词语
阿拉伯语
《古兰经》
阿拉伯民族
阿拉伯人
蒙昧时期
百年翻译运动
阿拉伯科学
语音特点
波斯语
分类号
H37 [语言文字—阿拉伯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时期代表性翻译话语诠释——以侯奈因和贾希兹为例
王雪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伊斯兰教与中世纪阿拉伯翻译运动的兴起
杨文炯
张嵘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阿拉伯语吸收外来词语的途径
周文巨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