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笋记录的百年尺度水文、土壤过程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1
作者 刘树双 方一帆 刘殿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56,共14页
基于黔西南雾露洞高分辨率石笋同位素记录,重建了62.0~58.2 ka BP和20.9~15.5 ka BP期间亚洲夏季风水文历史和洞穴岩溶环境变化过程。两支石笋(Wu58和Wu60)实测16个^(230)Th年龄和966组氧、碳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 基于黔西南雾露洞高分辨率石笋同位素记录,重建了62.0~58.2 ka BP和20.9~15.5 ka BP期间亚洲夏季风水文历史和洞穴岩溶环境变化过程。两支石笋(Wu58和Wu60)实测16个^(230)Th年龄和966组氧、碳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IS 3)早期和2阶段(MIS 2)期间,千年尺度δ^(18)O变化非常显著,而δ^(13)C则在稳定的背景值下,呈百年尺度波动。去趋势发现,δ^(18)O指示的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与δ^(13)C指示的土壤CO_2产率衰减过程变化一致。两组同位素变化呈相似的百年尺度波动,共同周期约300 a,说明本区域土壤CO_2产率变化与百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变化密切相关。在变化幅度上,δ^(13)C的振幅远大于δ^(18)O(约1.5~3.5倍),表明碳同位素变化对于气候响应具有放大效应,或者δ^(13)C与δ^(18)O变化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通过与大气^(14)C、冰芯^(10)Be记录对比,发现百年尺度季风强弱及岩溶过程变化与太阳活动指标具有相似性,说明太阳活动对百年尺度季风强弱和土壤CO_2产率起到主控作用。可能的途径是,太阳活动通过海-陆热力差,影响夏季风强度和当地土壤湿度水平,并经生态效应进一步放大。然而,在百年尺度上,δ^(18)O振幅仅为0.4‰,远小于千年尺度变化(1.5‰)。因此,千年尺度亚洲夏季风突变的诱发因子可能不直接受控于太阳活动,需要其他驱动因素或者气候系统内部放大机制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百年尺度亚洲夏季风变化 土壤过程 太阳活动 雾露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牡蛎礁研究概述 被引量:51
2
作者 王宏 范昌福 +5 位作者 李建芬 李凤林 阎玉忠 王云生 张金起 张玉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31,共17页
环太平洋西岸,特别是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全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由Crassostrea gigas牡蛎形成的礁体。总结了渤海湾西北岸30余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主要成果。论述了C.gigas的定名沿革、生态习性、礁体特征、礁体与海面的关系。测定了C.... 环太平洋西岸,特别是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全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由Crassostrea gigas牡蛎形成的礁体。总结了渤海湾西北岸30余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主要成果。论述了C.gigas的定名沿革、生态习性、礁体特征、礁体与海面的关系。测定了C. gigas壳体的^(18)O和^(13)C同位素组成,发现了壳体生物碳酸钙的年际变化规律。结合可靠的^(14)C数据,建立了正常建礁与个体分泌壳体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约1cm/a)、水平夹层的平均历时(约200a/层)等定量参数,进而提出“礁体历时假说”,并将该地区时间跨度约7750~95calBP的化石牡蛎礁划分为8道礁群,论证了礁体内部水平夹层和礁体之上泥质“转换层”可能记录的百年尺度的“缓变型”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礁 壳体O、C稳定同位素组成 ^13C测年 “礁体历时假说” 百年尺度变化 渤海湾西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