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建构机制与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晓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5,共8页
百年中国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与百年中国社会和文化形成了紧密的互动、联动关系,深刻地反映着、建构着现代的中华文化,成为人们理解现代中国、现代中国女性、现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少数民族文学实际上参与了中国文学史的建构过程,... 百年中国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与百年中国社会和文化形成了紧密的互动、联动关系,深刻地反映着、建构着现代的中华文化,成为人们理解现代中国、现代中国女性、现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少数民族文学实际上参与了中国文学史的建构过程,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亦体现少数民族女性解放的过程。综观百年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的变迁,可以看到她们不仅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内涵转变而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轨迹,而且表现出精神突围的重要意义。从启蒙现代性、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到革命话语叙事,从现代性的建构、解构以至于重构,民族国家叙事始终贯穿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始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影响着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使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女性形象 建构机制与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子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4-41,共8页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丁子人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是由多民族文学所构成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文学尽管其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但它们却日益显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研究鲁迅文学传统...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丁子人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学是由多民族文学所构成的。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文学尽管其发展水平不相一致但它们却日益显示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研究鲁迅文学传统及其继承与发扬,自然不可忽略它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鲁迅作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鲁迅小说 锡伯族 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作家 维吾尔族 文学创作 精神胜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反思 被引量:6
4
作者 方仪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作为异域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独特文化、族群特征和语言结构的场域,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差异的彰显,在他文化中构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确少... 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作为异域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少数民族独特文化、族群特征和语言结构的场域,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差异的彰显,在他文化中构建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明确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的翻译目的,确立和筛选最佳源语文本,采用合作翻译等多种翻译学策略,或能改变少数民族文学翻译的边缘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翻译 “走出去” 文化构建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失语、母语、双语及杂语诸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大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强势之下,少数民族文学精英对于母语的追求体现出文化空间的争夺。在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对译和交流中,促生了双语写作和混杂语的产生,它们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创新因子,丰富了中国形象的表述形态。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少数民族文学 表述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6
作者 和少英 和光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156,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民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语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专业却一度陷入了生源数量严重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专业,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该专业充分发挥民族类院校的学科专业优势,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民语人才。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该专业却一度陷入了生源数量严重不足、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的困境,专业学科建设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机遇,从2002年开始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先后与丽江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等12个州、市、县签订了联合培养纳西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民族语言与文化保护传承人才的协议,形成了"学校+地方政府"合作培养少数民族语言专门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语言文化传承作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红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90-94,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被压抑的族群身份认同逐渐复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表现出对各族群文化的自觉追溯与探寻。这一文化寻根现象最初显现为文学表述空间由政治转向文化,后在寻根文学思潮... 20世纪80年代,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被压抑的族群身份认同逐渐复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表现出对各族群文化的自觉追溯与探寻。这一文化寻根现象最初显现为文学表述空间由政治转向文化,后在寻根文学思潮影响下寻根意识与现代意识得以强化,又由于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少数民族作家自觉探索艺术形式的创新。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潮流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20世纪80年代 文化寻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族群体验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祖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165,共4页
表达既结合作家的体验和想象,又含纳和表现民族特质的族群体验,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核心命题。族群体验统一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性认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表达族群体验时,选取了小说、诗歌、散文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类型,接受了潜... 表达既结合作家的体验和想象,又含纳和表现民族特质的族群体验,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核心命题。族群体验统一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性认同。。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在表达族群体验时,选取了小说、诗歌、散文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类型,接受了潜藏在其中的制度、规范等,裹挟了和现实生存境遇贴得较近的时代观念和精神,同时力图运用各族群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或者本族群古老文化传统中的精魂等。这些策略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族群体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之思: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价值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崔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53,共8页
生态之思是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思想中轴和总体指向,他们的创作赋予自然以主体性,有情观照其他物种,以生态异化现象批判现实的鄙陋与贪婪。少数民族作家的生态之思返归天人合一的文化根脉,铸就人与自然同源共生的生命哲学维度,寻... 生态之思是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思想中轴和总体指向,他们的创作赋予自然以主体性,有情观照其他物种,以生态异化现象批判现实的鄙陋与贪婪。少数民族作家的生态之思返归天人合一的文化根脉,铸就人与自然同源共生的生命哲学维度,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少数民族作家的生态书写具有强烈的神异色彩,具备非凡的审美品格,并为现实主义写作赋予浪漫主义的诗意和现代主义的奇崛,实现了现实主义内涵的审美增生。这正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对历史和文学的贡献,他们以生态之思表述历史、文化的真实,也以生态之思承载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特异,更以生态之思激扬文学当有之深厚情感与飞腾想象力,极大地开拓了生态写作的深度和广度。少数民族作家从自然出发的生态之思,正引领他们创造具有苍穹般浩瀚气度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 生态之思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章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文学评论 走近文化艺术——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评论卷)》
11
作者 肖尧轩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0-70,共1页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已成为文明的重要符号之一。瑰丽灿烂的中华文学中,少数民族文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后世了解少数民族社会、思想、生活、民俗、艺术的一个窗口。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其诗歌、戏剧、散文、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评论 文化艺术 中国 少数民族社会 中华文学 瑰丽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性视角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
12
作者 孟高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9-69,共1页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传承性。而文学作品通常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研究,可直接体验或古老或厚重的少数民族生态。由长期专注于国内外女性文学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的黄晓娟、晁正蓉、张淑云... 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和传承性。而文学作品通常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研究,可直接体验或古老或厚重的少数民族生态。由长期专注于国内外女性文学理论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的黄晓娟、晁正蓉、张淑云等人编著的《相思湖学术丛书: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一书,则以女性的视角,将论域定格为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作品,在立足女性意识探讨文学艺术的同时展现少数民族文化,可谓独辟蹊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女性文学研究 民族文化传统 中国当代 女性视角 上海文艺出版社 女性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广阔视域——评姚新勇《文化民族主义视野下的转型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13
作者 欧阳可惺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6期46-50,共5页
清真寺的圆顶映着日光,瓷片淡绿墙很白。我的早晨,开始的很早。这是姚新勇用手机微信发来的诗。是阿訇、也是诗人——闪宇顺《播种者》中的诗句。回族人中,一边在清真寺诵经、祈祷,一边又在溢满情怀、写诗作文的是大有人在。这一切——... 清真寺的圆顶映着日光,瓷片淡绿墙很白。我的早晨,开始的很早。这是姚新勇用手机微信发来的诗。是阿訇、也是诗人——闪宇顺《播种者》中的诗句。回族人中,一边在清真寺诵经、祈祷,一边又在溢满情怀、写诗作文的是大有人在。这一切——宗教与生活、宗教与文学的纠缠、往复循环,都从早晨开始。这几年,我每学期总会收到几篇来自不同编辑部要求审稿的论文,其中大部分涉及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民族主义 转型期中国 视域 当代 《播种者》 清真寺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14
作者 汤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1,共3页
2018年8月25-26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论坛”于成都金河宾馆举行,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挪威、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4位专家学者及我国大陆北京、四川、宁夏、内蒙古、贵州、云... 2018年8月25-26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论坛”于成都金河宾馆举行,来自俄罗斯、日本、美国、法国、挪威、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4位专家学者及我国大陆北京、四川、宁夏、内蒙古、贵州、云南、河北、天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相聚蓉城。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敏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教授向与会代表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称赞这场国际、国内优秀学者欢聚的盛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新文明、新智慧的真诚交融和互动,并希望以此高层次国际会议为契机,成就和推动四川师范大学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世界各国大学和文化部门、科研单位在教育、科研和服务社会中协同合作,搭建平台,最终把四川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文学 国际会议 学术论坛 四川师范大学 文献 世界一流大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走向自身与面向市场──转型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炜烨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7-7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转型期文学 现实主义 少数民族作家 文学特征 少数民族地区 面向市场经济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序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一、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 我以欣喜和感激的心情拜读了谷德明同志编选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这本书非常及时地向我国神话学界、中国文学史界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中国神话的资料,同时也就提出了有关中国神话(包括中国文学)的内涵的问题... 一、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 我以欣喜和感激的心情拜读了谷德明同志编选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这本书非常及时地向我国神话学界、中国文学史界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中国神话的资料,同时也就提出了有关中国神话(包括中国文学)的内涵的问题,也就是少数民族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 德明同志再三要我为这本书作序,我总觉得以我的学识和名望都很难达到为一本重要的书籍作序的条件,因此,推之再三!最后只得勉为其难。再一想,何不借此机会,为少数民族神话说几句话,呼吁我国的文学史家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少数民族 中国神话 中国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 汉族 伏羲 创世神话 汉文 文学史家 氏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历史共同成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纵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晓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知识生产和传播、影响的历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空中进行的文学... 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活动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知识生产和传播、影响的历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空中进行的文学研究活动和知识生产呈现出了多样性、丰富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而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性基础之上。这样,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史便历史性地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历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历史相伴相生、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研究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边地少数民族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兴滔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西南边地是多民族共存的区域。尽管中国现代史上的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但在文学上,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并没被遗忘: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文学已纳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视野;另一方面,西南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西南边地是多民族共存的区域。尽管中国现代史上的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没有获得足够重视,但在文学上,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并没被遗忘: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文学已纳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视野;另一方面,西南边地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也以自我表述的姿态为本土、本族发声。无论是作为被表述的客体还是作为自我表述的主体,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始终秉持"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理念、以不同方式为建构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现代文学而努力。因此,不应忽视西南边地少数民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而应意识到西南边地少数民族与现代文学的紧密关联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地 少数民族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婧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0-168,共9页
长期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是海外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从研究特征来看,海外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生产性、话语性研究及实证调查更为重视,对国内学界忽视的不同主体间互动性内容也更为关注,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并分布于... 长期以来,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是海外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之一。从研究特征来看,海外学界对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生产性、话语性研究及实证调查更为重视,对国内学界忽视的不同主体间互动性内容也更为关注,相关研究较为零散并分布于多种学科。通过梳理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整体现状,指出部分海外研究成果中的意识形态偏见及相关问题,认为其研究否定了中国多民族交往交融共生的关系,无视不同时期不同历史形态下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与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少数民族文学 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军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3-69,共7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伴随着新中国 50 年的历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剖析了少数民族文学所积贮的巨大潜力,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建构,从而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面对新世纪将会成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资格的...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伴随着新中国 50 年的历程,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剖析了少数民族文学所积贮的巨大潜力,论述了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主体意识的建构,从而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家面对新世纪将会成为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有资格的阐释人和中华文化的阐释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 作家 主体意识 阐释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