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合斑驳病毒大连分离物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其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徐品三 孙冰轮 +1 位作者 姜旭 李焕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15,共4页
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百合斑驳病毒(LMoV)基因组序列设计7对交叉重叠的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铁炮百合白天堂进行检测,并经克隆测序获得百合斑驳病毒大连分离物(LMoV-DL)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LMoV基因组由长度为9 648 bp的线状... 根据GenBank上已登录的百合斑驳病毒(LMoV)基因组序列设计7对交叉重叠的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铁炮百合白天堂进行检测,并经克隆测序获得百合斑驳病毒大连分离物(LMoV-DL)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LMoV基因组由长度为9 648 bp的线状单链正义RNA组成,包括一个poly(A)尾巴,编码一个由3 09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351 kDa的多聚蛋白。同时多聚蛋白系统发育分析说明LMoV隶属于Potyvirus属一个较大的分支,在进化关系上与BYMV和ClYVV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斑驳病毒 RT-PCR 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RT-PCR方法同步检测百合X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及百合斑驳病毒 被引量:13
2
作者 黎昊雁 吴姗 +2 位作者 张晓峰 方莹 施伟良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5,共4页
建立了特异性检测百合X病毒(LVX)、百合无症病毒(LSV)及百合斑驳病毒(LMoV)的单一、双重及三重PCR体系并对各体系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PCR体系可检测的LVX最低浓度在1×10-7μg/mL,LSV最低浓度在1×10-8μg/mL,LMo... 建立了特异性检测百合X病毒(LVX)、百合无症病毒(LSV)及百合斑驳病毒(LMoV)的单一、双重及三重PCR体系并对各体系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PCR体系可检测的LVX最低浓度在1×10-7μg/mL,LSV最低浓度在1×10-8μg/mL,LMoV最低浓度在1pg/mL;双重PCR体系可明显检测的LVX、LSV最低浓度在1pg/mL,LSV、LMoV最低浓度在1ng/mL,LVX、LMoV最低浓度在1pg/mL;三重PCR体系可明显检测的LVX、LSV和LMoV的最低浓度为1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X病毒 百合无症病毒 百合斑驳病毒 复合PCR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食用百合病毒病的发生与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连春 孔宝华 +2 位作者 赵丹 陈海如 李凡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8-521,共4页
通过田间调查、血清学技术、电镜技术、RT-PCR技术对侵染云南食用百合的主要病毒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百合病毒病的症状类型多为花叶,斑驳或者无症等类型。病毒种类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 通过田间调查、血清学技术、电镜技术、RT-PCR技术对侵染云南食用百合的主要病毒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食用百合病毒病的症状类型多为花叶,斑驳或者无症等类型。病毒种类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oV)。其中通过ELISA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53.3%,LSV的检出率达到46.7%;通过RT-PCR检测,CMV的检出率达到60%,LSV的检出率达到50%,LMoV的检出率达到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百合 黄瓜花叶病毒(CMV) 百合无症病毒(LSV) 百合斑驳病毒(lmo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V和LMoV侵染对百合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品三 姜旭 贾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12,共5页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oV)侵染对植株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LSV侵染叶片中叶绿素a、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与健康叶片相比分别降低了15.8%、16.6%和11.1...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百合无症病毒(LSV)和百合斑驳病毒(LMoV)侵染对植株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LSV侵染叶片中叶绿素a、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与健康叶片相比分别降低了15.8%、16.6%和11.1%;LMoV侵染叶片分别降低了24.3%、22.6%和16.5%.LSV侵染叶片中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与健康叶片相比分别降低了19.2%、13.4%和15.1%;LMoV侵染叶片分别降低了50.6%、48.2%和29.6%.LSV侵染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24.6%、29.4%、16.5%和23.4%;LMoV侵染叶片分别增加了10.6%、18.2%、9.6%和19.6%.可见,百合植株光合生理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受到LSV和LMoV侵染的影响,危害程度LMoV高于L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无症病毒 百合斑驳病毒 光合生理 抗氧化酶活性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浙江丽水亚洲百合的Potyvirus病毒分子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文洪 洪健 +2 位作者 陈集双 叶美琴 黄东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从浙江丽水的亚洲百合病叶中得到两病毒分离物G和X,电镜观察病组织汁液中含有大量线状病毒粒子,病叶细胞质中存在着柱状内含体.按照Potyvirus成员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mottlevirus,LMoV)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分别得... 从浙江丽水的亚洲百合病叶中得到两病毒分离物G和X,电镜观察病组织汁液中含有大量线状病毒粒子,病叶细胞质中存在着柱状内含体.按照Potyvirus成员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mottlevirus,LMoV)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扩增分别得到1692nt和1469nt两个片段,包含NIb、CP和3'-URT,3'-端含poly(A).将CP基因序列与侵染百合和郁金香的10个Potyvirus分离物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G、X与LMoV的同源性分别为85.9%~99.4%、86.1%~99.2%(核苷酸)和87.0%~96.7%、89.9%~97.8%(氨基酸),两分离物均为LMoV.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和X分别处在LMoV的两个群体中,同源性较低,不表现地域相关性及寄主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百合 百合斑驳病毒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斑驳病毒在卷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分布
6
作者 许雪飞 杨盼盼 +4 位作者 张文亮 边光亚 徐雷锋 刘会超 明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2024年第8期212-220,共9页
【目的】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是危害重要食药用百合卷丹的主要病毒之一,每年给百合种植业造成数十亿的损失。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明确LMoV在卷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分布,为百合脱毒培养提供支撑。【方法】采用种植于贵州省... 【目的】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是危害重要食药用百合卷丹的主要病毒之一,每年给百合种植业造成数十亿的损失。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明确LMoV在卷丹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分布,为百合脱毒培养提供支撑。【方法】采用种植于贵州省清镇市的栽培卷丹作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并于NCBI网站下载不同地方LMoV分离物构建进化树鉴定卷丹所携带的病毒种类,据检测结果选取LMoV为对象,基于LMo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制备RNA荧光探针,开展卷丹茎尖和根尖石蜡切片组织的RNA原位杂交,观察卷丹茎尖和根尖中LMoV的分布。【结果】RT-PCR检测表明卷丹材料侵染了LMoV,构建进化树发现本实验分离物与吉林和辽宁的LMoV分离物关系最近,原位杂交进而表明卷丹茎尖中LMoV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顶端分生组织下方0.15-0.2 mm的组织中,靠近紧挨分生组织叶原基的初生叶基部有较弱的病毒杂交信号,靠近初生叶的成熟叶顶端中病毒荧光信号强烈,感染LMoV的卷丹分生组织中心纵切面无毒区大小为(0.4-0.6)mm×(0.15-0.2)mm;在根尖0.25 mm×0.2 mm分生组织中无杂交信号分布,在皮层细胞中信号最强烈,在根冠和根伸长区信号较弱。【结论】卷丹顶端分生组织及最接近顶端的一个叶原基[大小约(0.4-0.6)mm×0.2 mm]未发现病毒信号,可作为茎尖脱毒的起始材料。根顶端分生组织外侧根冠有较强病毒信号,不适合作为卷丹脱毒培养的外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 百合斑驳病毒 病毒分布 原位杂交 茎尖 根尖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