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磷吸收与平衡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丽华 张经廷 +3 位作者 董志强 姚艳荣 梁双波 贾秀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1-187,共7页
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 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试验,水分为主区,施氮(磷)量为副区,裂区试验设计。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2个处理,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 kg /hm2;3个施磷水平,小麦季磷肥用量分别为75,150,225 kg /hm2,玉米季不施磷。结果表明,施氮(磷)可提高作物地上部分吸氮(磷)量,小麦和玉米全年施氮量240 kg /hm2即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氮量,限水和适水下施氮量分别为218.7,243.5 kg /hm2才能保证氮素盈余量为零。小麦和玉米全年施磷量75~150 kg /hm2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磷量,但限水和适水下施磷量分别为49.4,69.9 kg /hm2才能保证磷素盈余量为零。冬小麦对氮和磷的生产效率低于夏玉米,限水和适水下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小麦分别为2.4,2.3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42倍;百千克籽粒吸磷量小麦均为0.61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23倍。当限水和适水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达0.102%和0.097%、全磷含量分别达0.213%和0.209%时土壤即可保持养分盈余量为零。土壤水分含量较高使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也较高,但百千克籽粒吸氮(磷)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华北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施氮量218.7~243.5 kg /hm2、施磷量49.4~69.9 kg /hm2可实现氮磷盈余量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盈余(亏) 百千籽粒()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产量、氮素吸收差异及其基因型分类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殷春渊 张庆 +8 位作者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杭杰 张胜飞 王艳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5-984,共10页
以南方早熟(125~135d)、中熟(136—145d)和迟熟(146~155d)中粳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kg/hm^2纯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对产量和氮素吸收基因型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 以南方早熟(125~135d)、中熟(136—145d)和迟熟(146~155d)中粳为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4种氮肥水平即0、150、225、300kg/hm^2纯氮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对产量和氮素吸收基因型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平均产量和吸氮量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并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同一生育期类型,产量与吸氮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基因型差异。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法对3种类型水稻产量和总吸氮量及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均划分为Ⅰ、Ⅱ、Ⅲ、Ⅳ4种类型,方差分析表明,4种划分类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每一划分类型基因型间变异系数大部分在0~5%波动。通过综合归类对各基因型水稻产量、总吸氮量及百千克籽粒吸氮量的分类标准吻合性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3种生育类型中高产高氮素吸收和低产低氮素吸收两种类型水稻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百千籽粒 基因型差异 聚类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施追肥可高产
3
《农家致富》 2011年第19期24-25,共2页
小麦营养特性 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要氮3公斤左右、磷1.0~1.5公斤、钾2.5~3.1公斤。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率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期.这一时期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 小麦营养特性 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要氮3公斤左右、磷1.0~1.5公斤、钾2.5~3.1公斤。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氮、磷养分的吸收率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期.这一时期的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是群体发展较快时期:另一个是从拔节到孕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追肥 小麦籽粒 营养特性 肥力水平 群体发展 收率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