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微水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有兵 姜健发 +4 位作者 杨建军 刘起斌 代万 罗燕彬 李子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74,135,共5页
为了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遥感资料提取了保护区范围内高山水体的面积、数量、水系、海拔、坡向、形状、上下层关系、水体周边环境及干扰情况等信息,然后分析了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共获取了14... 为了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遥感资料提取了保护区范围内高山水体的面积、数量、水系、海拔、坡向、形状、上下层关系、水体周边环境及干扰情况等信息,然后分析了高山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共获取了144个高山水体信息,面积介于0.01~9.02 hm^2之间,均属于高山微水体,其中面积小于1.0 hm^2的微水体占84.0%。微水体中77.0%属于金沙江水系,23.0%属澜沧江水系。高山水体的海拔介于3700~5100 m之间,集中分布在海拔3900~4300 m,且以面积小于1.0 hm^2的微水体为主。坡向以东(含东北和东南)为主,占62.5%。形状主要以近椭圆形为主,占42.4%。75.7%的微水体没有上下层关系,为独立型微水体。微水体分布数量最多的地类是其他非林地,占比达40.3%;其次为灌木林地,占比为33.3%;有林地和牧场中微水体数量分别占13.9%和12.5%。分析表明,4种地类中的微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微水体 空间分布 遥感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人为干扰度动态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有兵 刘起斌 +1 位作者 廖聪宇 李春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基于人为干扰度分级体系,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干扰度分为6个等级(无干扰、微弱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及完全干扰),并对2006年和2016年人为干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无干扰和重... 基于人为干扰度分级体系,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干扰度分为6个等级(无干扰、微弱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及完全干扰),并对2006年和2016年人为干扰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无干扰和重度干扰面积有所下降,其余干扰类型面积不同程度增加;2016年人为干扰指数与2006年相比有所增加,人为干扰逐渐增强,特别是核心区干扰幅度较大。针对干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度 信息提取 保护管理 物种丰富度 德钦分局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起斌 王有兵 +2 位作者 郭宝华 代万 李春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6期108-111,共4页
根据1996年、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达79.7%,活立木蓄积量为49 610 560 m3;天然林占绝对优势(99.3%),人工林面积在逐渐扩大;乔木优势树种以冷... 根据1996年、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达79.7%,活立木蓄积量为49 610 560 m3;天然林占绝对优势(99.3%),人工林面积在逐渐扩大;乔木优势树种以冷杉为主(53.4%),龄组以近成过熟林为主(89.4%);森林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地类结构 龄组结构 优势树种结构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被引量:8
4
作者 阮方佑 杨劲松 《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迪庆州德钦县和维西县境内 ,总面积 2 816 4 0hm2 。详细介绍了保护区对当地社区在生产、生活、旅游、宗教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分析了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 ,提出了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策。
关键词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资源保护 利用对策 生产 旅游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星宇 赵筱青 +4 位作者 杨永贵 普军伟 王茜 李琴 赵祖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0-1525,共6页
由于频繁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从而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影响。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斑块数、边缘密度、蔓延度和香农多样性4个景观格局指数,水源供给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 由于频繁的人为活动导致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从而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影响。以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选取斑块数、边缘密度、蔓延度和香农多样性4个景观格局指数,水源供给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服务功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服务功能和生境支持服务功能4种典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计算,并分析它们的关系。结果表明:(1)北部和中部区域景观破裂程度较高,南部和四周区域景观破裂程度较低,但景观破裂程度高导致景观多样性增加。(2)水源供给服务功能为124.94~1094.56 mm/(hm^(2)·a),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为0~3689.15 t/(hm^(2)·a),NPP服务功能为169.27~431.68 g/m^(2),生境支持服务功能为0~1。(3)NPP服务功能、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生境支持服务功能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与蔓延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而与斑块数、边缘密度、香农多样性呈空间负相关关系;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与蔓延度、斑块数、边缘密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与香农多样性呈空间负相关关系。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比较复杂,既有正向的影响也有负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格局 空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代万 李春叶 +1 位作者 周顺福 王有兵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6期96-103,共8页
对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近10年文献数量大幅增长,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林业调查规划》,发文18篇,文献中动物类研究所... 对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相关文献的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近10年文献数量大幅增长,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林业调查规划》,发文18篇,文献中动物类研究所占比例较高。文中进一步阐述动物、真菌、植物、社区与保护区关系、土壤、冰川、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献数量 期刊 发文量 动物类 植物类 生物多样性 生态旅游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宏伟 赵元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6,99,共7页
通过多次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并查阅有关文献,运用吴征镒植物地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保护区植物区系,用计算机数据库程序建立1个有1674种植物地理成分数据库,植物区系统计分析均在数据库中... 通过多次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并查阅有关文献,运用吴征镒植物地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保护区植物区系,用计算机数据库程序建立1个有1674种植物地理成分数据库,植物区系统计分析均在数据库中进行。经统计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35科,565属,1674种。经分析,保护区植物区系是温带山地性质,并兼有丰富的亚热带成分;区系成分新老兼备,分化复杂,以年轻成分为主;替代现象明显、特有现象显著;与北温带联系紧密,高山花卉和现代松柏类植物多样化中心;是中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植物资源保存比较完整而原始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动物及其威胁因子变化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卫东 格玛江初 +5 位作者 施方勤 杨佩芳 罗天普 斯那此里 顾品红 和益开 《林业调查规划》 2011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状况,布设了长为3 000 m的固定监测样线17条,并结合随机样线,定期、不定期地采用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或拍照后识别的方法监测动物种类、密度、分布、种群变化等情况.对2006~2009监... 为了解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状况,布设了长为3 000 m的固定监测样线17条,并结合随机样线,定期、不定期地采用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或拍照后识别的方法监测动物种类、密度、分布、种群变化等情况.对2006~2009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5种,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滇金丝猴、岩羊、苏门羚、斑羚等.野生动物受威胁因子主要有人为活动、自然灾害.监测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滇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威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8
9
作者 夏万才 黎大勇 +4 位作者 李艳红 和鑫明 钟泰 项雷 胡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0-625,共6页
为了解云南白马雪山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9种,隶属9目36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 为了解云南白马雪山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于2013年7月—2014年2月采用样线法对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139种,隶属9目36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不同生境中栖居的鸟类种数不同,其中云南松林69种、常绿阔叶林78种、针阔混交林123种、寒温性针叶林45种、高山灌丛草甸24种。从鸟类多样性的结果分析可知,中低海拔的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762、3.777、3.786;高海拔的高山灌丛草甸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为2.871。同时针阔混交林及以下地区,东洋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古北界和广布种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寒温性针叶林以上地区,古北界鸟类比例随海拔的上升而增加,而东洋界与广布种鸟类的比例则下降。综上所述,响古箐地区鸟类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呈现出单峰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区系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分局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10
作者 忠永茨仁 杨林 +2 位作者 毛建君 李毅 浦同省 《森林防火》 2014年第2期13-15,共3页
介绍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德钦分局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做好当前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德钦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防火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眉慧 王瑞华 +1 位作者 王坤 苏继芬 《林业科技情报》 2015年第2期20-21,23,共3页
白马雪山保护区是我国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高山针叶林区,也是中国滇金丝猴种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本文介绍了保护区概况及生物资源状况后,对全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以便为保护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白马雪山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沛芳 树雪花 +4 位作者 陈捷 尼玛此里 汪学云登 提布 江初农布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次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采用样地调查与查阅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共记录到植物27科54属105种,保护区植...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中段,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本次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调查采用样地调查与查阅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共记录到植物27科54属105种,保护区植物名录新增38种,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区系构成。调查物种中,有中国特有14种,中国横断山区特有14种,云南西北部特有4种,白马雪山保护区特有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流石滩植物资源 区系构成 特有种子植物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立“社区共管”新模式——来自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正才 《云南林业》 2008年第2期14-15,共2页
3月初,记者随工作组到迪庆藏族自治州调查抗雪救灾情况。在那一遍银装素裹的风雪高原,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使生态保护与产业建设协调发展的做法,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马雪山 社区共管 云南省 藏族自治州 协调发展 生态保护 工作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金丝猴的王国——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摄记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福惠 《绿色中国》 2018年第9期58-61,共4页
背着近40斤的摄影器材,在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山上走十几里的山路,对于64岁的我,算是极限运动了。真累!累到了快崩溃的边缘。突然,一只两只三只,一群两群三群……金丝猴们从森林中走来。我为之一振,所有的劳累、疲惫、痛苦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背着近40斤的摄影器材,在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山上走十几里的山路,对于64岁的我,算是极限运动了。真累!累到了快崩溃的边缘。突然,一只两只三只,一群两群三群……金丝猴们从森林中走来。我为之一振,所有的劳累、疲惫、痛苦都被抛到九霄云外,支起长枪大炮,开始了兴奋而紧张的拍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滇金丝猴 白马雪山 云南 摄影器材 极限运动 拍摄工作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雉类王国──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1
15
作者 格玛嘉措 《云南林业》 2001年第6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白马雪山 自然保护区 野雉类 生境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曲宗贡区域鸟兽多样性调查
16
作者 提布 木艳春 +5 位作者 马运军 江次农布 张鹏万 史岩 杨建强 习东生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22-26,共5页
曲宗贡地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该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白马雪山保护区重点建设的科研、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但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系统调查较少。为了摸清曲宗贡区域分布的野生动物资源情况,2016—2020年... 曲宗贡地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该区域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白马雪山保护区重点建设的科研、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基地,但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多样性系统调查较少。为了摸清曲宗贡区域分布的野生动物资源情况,2016—2020年,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通过设置固定监测样线、红外线相机监测样点、社区访谈、日常观察等方式对野生动物(鸟类、兽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分布的兽类有5目、13科、24属、2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即滇金丝猴、金钱豹、林麝、马麝(高山麝)、黑麝;鸟类有12目、26科、47属、5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即金雕、四川雉鹑、斑尾雉鸡。基本掌握了该区域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变化、活动规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资源 鸟类 兽类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曲宗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的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17
作者 杨莹 岳彩荣 +2 位作者 和鑫明 孙庆蕾 格桑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滇金丝猴作为横断山脉重要的保护物种,研究其生境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根据以往的监测与观察,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种群出现了数量饱和及跨域行为,为进一步了解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自然... 滇金丝猴作为横断山脉重要的保护物种,研究其生境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根据以往的监测与观察,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种群出现了数量饱和及跨域行为,为进一步了解滇金丝猴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性分布,评估各类环境因素对该物种的影响,利用保护区及周边滇金丝猴野外调查数据,基于MaxEnt模型对其生境适宜性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环境因素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滇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为2 156.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3%,高适宜生境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南部,位于康普乡东部、白济汛乡东北部及攀天阁乡西北部;(2)影响贡献度较高的生境因素依次为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年降水量、海拔和距道路距离;(3)与非人为干扰情况相比,滇金丝猴适宜生境的面积减少约13.9%、垂直活动范围收缩至海拔2 900~3 850 m,人为干扰因素限制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道路是影响滇金丝猴适宜生境分布的最主要的人类干扰因子。在距离道路8.0 km之外,其后负面影响有所缓和,在未来滇金丝猴保护工作中,可将此作为道路建设的参考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MaxEnt模型 生境适宜性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生物多样性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和益开 格玛江初 +2 位作者 耿占礼 杨韫嘉 蔡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229-230,237,共3页
从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原始而完整的垂直植被生态系统以及特别的功能区划、民间的"神山效应"等方面,论述了保护区北部在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旅游观光... 从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原始而完整的垂直植被生态系统以及特别的功能区划、民间的"神山效应"等方面,论述了保护区北部在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旅游观光、社区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保护价值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北部区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健发 张士平 +1 位作者 王有兵 李金亮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3期23-25,共3页
基于永德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线,利用GIS软件,对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林地占保护区面积比例约为100%,森林覆盖率为99.33%;(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 基于永德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线,利用GIS软件,对该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林地占保护区面积比例约为100%,森林覆盖率为99.33%;(2)森林以天然林为主,乔木林以栎类林为主,优势树种以栎类、铁杉、桤木为主;(3)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幼龄林、中熟林、近熟林占比较大,过熟林所占比相对较小,林木正处于较快生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正在提升;(4)保护区以阔叶林为主,针叶林为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5)保护区海拔相差较大,植被从季雨林到亚高山灌丛草甸均有分布,便于科学考察研究和探险等生态旅游活动;(6)保护区以国有林为主,集体林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现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灰头小鼯鼠的巢址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艳红 关进科 +1 位作者 黎大勇 胡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35-6040,共6页
动物的巢为其育幼、避敌和休息等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因此,了解其巢址特征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灰头小鼯鼠是一种小型树栖、夜行性哺乳动物,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西南地区。2012年4月至6月和2012年9月至12月在白... 动物的巢为其育幼、避敌和休息等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因此,了解其巢址特征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灰头小鼯鼠是一种小型树栖、夜行性哺乳动物,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及西南地区。2012年4月至6月和2012年9月至12月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灰头小鼯鼠的巢址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灰头小鼯鼠共利用2种巢,在针叶树上,灰头小鼯鼠多利用树枝巢;在阔叶树上,灰头小鼯鼠仅利用树洞巢。巢多紧靠树干(0.2±0.1)m,平均巢高(11.3±0.8)m,巢口无方向偏好。灰头小鼯鼠喜欢选择冠幅更大、通道数更多的树上筑巢,此外,其对郁闭度大,灌木盖度高的生境有明显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头小鼯鼠 巢址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