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562/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艳秋 刘敏 +1 位作者 李薇 王冠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 本研究探讨人CML急性变的白血病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模型的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首先将K562细胞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裸鼠,待皮下成瘤后取出局部瘤块,选取无坏死的瘤组织制成瘤细胞悬液,再腹腔接种于全身受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4周时外周血涂片可见白血病细胞,晚期浸润肝、脾、骨髓等造血器官,白细胞上升到接种前的8-10倍,血涂片中白血病细胞达20%-30%。腹腔局部出现瘤块,多位于腹腔内或大网膜,较少累及其他器官。结论:腹腔接种K562瘤细胞于全身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能建成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白血病在体内的演变过程,是进行新药疗效试验、生物导向治疗及基因治疗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NOD—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聂小蒙 楼敬伟 王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9-104,共6页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 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是研究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综述了SCID小鼠 -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研究进展 ,并对该模型在白血病发病学、白血病细胞生物学、临床诊疗措施和判断病人预后等方面的可能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此模型的应用局限性 ,以便更好的完善该模型 ,用于白血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 NOD/SCID小鼠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倍体相合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株移植建立CB6F1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健 李亚楠 +3 位作者 宋永平 魏旭东 郭坤元 吴远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128-1131,共4页
本研究探讨建立F1代单倍体相合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FBL-3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将FBL-3H2-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经尾静脉分别接种给小鼠C57BL/6和CB6F1H-2b/d(C57BL/6×BALB/c),观察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和染色... 本研究探讨建立F1代单倍体相合小鼠FBL-3红白血病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FBL-3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将FBL-3H2-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经尾静脉分别接种给小鼠C57BL/6和CB6F1H-2b/d(C57BL/6×BALB/c),观察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和染色体变化,并对濒死小鼠的肝、脾、肺和肾进行病理检查,部分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分析骨髓和脾脏细胞染色体核型及MHC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静脉接种103-107个白血病细胞的情况下,C57BL/6小鼠和CB6F1小鼠发病率分别为100%和92.5%;接种的细胞数量与存活时间呈线性关系;接种相同数量FBL-3细胞的CB6F1小鼠平均生存时间较C57BL/6小鼠延长。白血病细胞主要侵及肝、脾、骨髓、肺和肾组织,糖原染色阳性、氯醋酸染色部分阳性,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丁酸染色均为阴性。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内病毒样颗粒。脾脏和骨髓细胞染色体多数为非二倍体,且H-2b表达率升高,H-2d表达率降低。结论:经尾静脉接种FBL-3细胞可以建立CB6F1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小鼠 FBL-3红白血病细胞 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中关键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付林林 陈日玲 +1 位作者 赵桂娟 田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建模过程中生命状态不好的小鼠进行分析,探讨白血病建模的关键因素,为以后提高建模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SCID小鼠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周,观察生命活动状态、检测外周血象,并对造模过程中频死/死亡小鼠与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建模过程中生命状态不好的小鼠进行分析,探讨白血病建模的关键因素,为以后提高建模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SCID小鼠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周,观察生命活动状态、检测外周血象,并对造模过程中频死/死亡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进行解剖,检测骨髓涂片、脾脏病理切片、脾脏指数。结果:实验组小鼠相对对照组生命活动状态差,其血涂片中有幼稚细胞,白细胞稍多、多形态不规则且部分破裂,淋巴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骨髓涂片较对照组细胞体积较大,核质比较小,细胞以及细胞核形态异常,细胞破裂严重;小鼠脾脏不同程度肿大充血、脾脏指数明显升高。实验组脾脏病理切片较对照组脾脏间质扩张,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但两组均未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建模过程中小鼠的周龄、接种白血病细胞的途径、饲养过程中无菌的条件、以及如何避免建模过程中排斥反应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均是影响建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模型 SCID小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A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发军 赵世元 钟振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86-2290,共5页
目的研究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对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以及夜香树提取物noctur... 目的研究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对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药理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环磷酰胺组以及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环磷酰胺组的剂量为每2天20 mg/kg,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剂量为每2天5 mg/kg。治疗期间每周检测外周血细胞细胞分类计数;30 d后处死小鼠,取下肝、脾、肺脏进行常规病理检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肝、脾、肺脏组织的CD13表达率,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组织中p AKS473、p AKT308、AKT及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治疗后,白血病模型小鼠组一般状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其肺、肾、脾等脏器的炎症及病理变化减轻。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各组白细胞总数和CD13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组和环磷酰胺组的p AKS473和p AKT308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香树提取物nocturnoside A在体内对髓系白血病K56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D13和阻碍PI3K/Akt信号通路的形成,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香树提取物 nocturnoside A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 CD13 AKT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多糖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作用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地龙 李静 +4 位作者 刘永刚 王亚平 王建伟 郑敏 姜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建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观察人参多糖在体内对白血病细胞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在SCID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K562细胞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应用组织细胞化学、RT-PCR、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监测在给予人参多... 目的建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观察人参多糖在体内对白血病细胞的药理学作用.方法在SCID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K562细胞建立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应用组织细胞化学、RT-PCR、流式细胞术、组织病理监测在给予人参多糖前后白血病模型SCID小鼠的外周血、骨髓、肝、脾中的白血病细胞.结果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外周血象在疾病早期无明显变化,第18天白细胞数略有升高,光镜下可检测到1%~4%人白血病细胞,病程后期,白细胞明显增高,血涂片检查人白血病细胞占10%;经GPS注射后,SCID小鼠一般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肺、肾等脏器的炎症及病理变化减轻.结论人参多糖在体内能有效地治疗髓系白血病,且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K562 白血病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R1同工型基因在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翠花 田晨 +5 位作者 种靖慧 师迎旭 王金宏 林永敏 许静 郑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66-569,共4页
本研究探讨RNA编辑酶ADAR1的2种同工型P110和P150在小鼠白血病发展中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Notch1过表达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模型,在发病不同阶段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在发病晚期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D45.2+GFP+白血病细胞,用实时... 本研究探讨RNA编辑酶ADAR1的2种同工型P110和P150在小鼠白血病发展中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Notch1过表达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模型,在发病不同阶段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在发病晚期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D45.2+GFP+白血病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ADAR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和白血病组小鼠骨髓细胞均表达ADAR1的2种同工型P110和P150mRNA;Notch1过表达导致的小鼠白血病发展过程中2种同工型的表达水平变化不同;随着白血病的发展,P110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P150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在移植后的第14天降至对照组的1/4。分选后的CD45.2+GFP+白血病细胞高表达P110而低表达P150。结论 :ADAR1的亚型P110和P150mRNA在小鼠白血病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提示二者介导的RNA编辑可能在白血病发展中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编辑 ADAR1 P110P150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建立慢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佳 杨文华 +4 位作者 杨向东 史哲新 王兴丽 于文俊 郝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3-776,共4页
本研究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式,建立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等进行模型鉴定。将24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剂量270 cGy,吸收剂量... 本研究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式,建立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等进行模型鉴定。将24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剂量270 cGy,吸收剂量率80 cGy/min,之后随机分为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照射后24 h内,实验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实验Ⅰ组:5×106/只,实验Ⅱ组:1×107/只;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持续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应用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表现。结果表明,注射4-8周后,2个实验组均发生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提示成功建立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结论:应用尾静脉注射K562细胞的方法可成功建立CML/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及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可对模型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小鼠 髓外浸润 白血病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半相合型小鼠体内的生物特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段连宁 郭坤元 +1 位作者 褚建新 丁顺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8-221,共4页
把可移植性EL96 11H 2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 ,接种给 (BALB/c×C5 7BL/ 6 )F1H 2d/b代 (CB6F1)小鼠并连续在CB6F1传代 ,观察红白血病细胞在半相合型小鼠体内的生物特性 ,为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研究和观察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作用... 把可移植性EL96 11H 2d小鼠红白血病细胞 ,接种给 (BALB/c×C5 7BL/ 6 )F1H 2d/b代 (CB6F1)小鼠并连续在CB6F1传代 ,观察红白血病细胞在半相合型小鼠体内的生物特性 ,为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研究和观察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作用提供实验对象。把EL96 11H 2d小鼠脾细胞经尾静脉接种给CB6F1H 2d/b小鼠 ,再把红白血病细胞在CB6F1传代接种 ,建立F1代红白血病模型。结果表明 :每只鼠在静脉接种 10 3 - 10 8个白血病细胞的情况下 ,发病率 10 0 % ;所接种的白血病细胞数量与存活时间呈线性关系 ;接种 10 6细胞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为 ( 9.6± 0 .8)天。在CB6F1体内连续传 4代 ,发病率 10 0 %。白血病细胞主要侵及肝、脾和骨髓组织 ,血红蛋白染色呈阳性 ,过氧化物酶反应阴性 ,对阿糖胞苷和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敏感。结论 :利用实验室常用的C5 7BL/ 6×BALB/c小鼠建立F1代小鼠红白血病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相合型小鼠 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模型 白血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雪 祁娜 +6 位作者 马莎 宋旭光 闫志凌 吴庆运 王林 陈翀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建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模型,为Ph^+ALL研究提供工具。方法:用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BABL/c小鼠骨髓细胞产生CML样小鼠,分选CML样小鼠BCR-ABL^+B细胞,输注同系小鼠建立Ph^+ALL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RT-PCR... 目的:建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模型,为Ph^+ALL研究提供工具。方法:用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BABL/c小鼠骨髓细胞产生CML样小鼠,分选CML样小鼠BCR-ABL^+B细胞,输注同系小鼠建立Ph^+ALL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表型,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BCR-ABL转录和蛋白表达。结果:M ig190逆转录病毒转染后小鼠迅速发生CM L样病变,输注来自CM L样小鼠的BCR-ABL^+B细胞后受鼠均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显示白血病细胞CD19^+;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BCR-ABL,符合Ph^+ALL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Ph^+ALL小鼠模型的建立方法,能够为研究Ph^+ALL提供一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R-ABL 白血病动物模型 逆转录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蛋白抗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庭波 刘慧丽 +1 位作者 谢捷明 胡建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1-894,共4页
本研究观察南瓜蛋白(Cucurmosin,CUS)在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K562细胞-NOD/SCID小鼠的皮下移植瘤和白血病模型体内抗肿瘤活性。采用建立K562-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和白血病模型,分别使用二种模型评价CUS在小鼠体内的抗K562活性。结... 本研究观察南瓜蛋白(Cucurmosin,CUS)在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K562细胞-NOD/SCID小鼠的皮下移植瘤和白血病模型体内抗肿瘤活性。采用建立K562-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和白血病模型,分别使用二种模型评价CUS在小鼠体内的抗K562活性。结果表明,给药剂量为0.5 mg/kg和1 mg/kg的CUS对人CML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3.45%和59.43%;而剂量为0.25 mg/kg和0.5 mg/kg的CUS给药组小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9.8±5.5 d和43.4±6.6 d,抑瘤率分别为24.9%和36%。结论:CUS对小鼠体内人CML细胞系K56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蛋白 K562细胞 白血病模型 移植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酸对HL-60诱导的白血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信红亚 张宗利 +3 位作者 唐娅辉 罗桂芳 曾贵荣 姜德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5-1065,共1页
目的菊苣酸是菊苣和紫锥菊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前期体外实验发现,菊苣酸具有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活性和诱导其凋亡作用。本研究在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进一步观察菊苣酸对HL... 目的菊苣酸是菊苣和紫锥菊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生物活性。前期体外实验发现,菊苣酸具有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增殖活性和诱导其凋亡作用。本研究在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进一步观察菊苣酸对HL-60诱导的白血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5周龄的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鼠尾静脉注射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1×107个,建立HL-60/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分别口服给予不同剂量的菊苣酸(25,50和100 mg·kg-1),共28 d。每周检查血常规,进行白细胞计数及骨髓涂片,记录生存时间。取濒死小鼠的脑、肝、脾、肾、骨髓及淋巴结肿块,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胱天蛋白酶3和p27的表达。结果 SCID小鼠动物接种HL-60后14 d外周血涂片可见HL-60细胞,白细胞计数第14、21和28天WBC分别为(3.5±1.1)×109L-1,(5.3±1.0)×109L-1和(15.1±3.7)×109L-1。濒死动物解剖后,可见肝、脾、肾、外周淋巴结均肿大,病理组织切片和细胞涂片显示有大量白细胞浸润,菊苣酸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上述器官肿大以及白细胞浸润。对照组生存期为(27.0±2.5)d,菊苣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34.6±3.5,50.8±3.1和(70.8±4.1)d。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组织中胱天蛋白酶3和p27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菊苣酸剂量依赖性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减少HL-60细胞浸润,其作用与增加胱天蛋白酶3和p27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酸 白血病模型 胱天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莓及其总皂苷对K562白血病细胞体内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晓峰 张学进 +3 位作者 冯健 姜铁军 付天红 高瑞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8期1790-1794,I0002,共6页
目的:从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茅莓及其总皂苷的抗白血病肿瘤效应。方法:应用已建立的荷白血病瘤裸鼠模型,观察不同浓度茅莓水煎液治疗荷白血病瘤裸鼠后瘤体体积、重量、组织病理的影响;半固体琼脂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和茅莓总皂苷... 目的:从体内和体外实验探究茅莓及其总皂苷的抗白血病肿瘤效应。方法:应用已建立的荷白血病瘤裸鼠模型,观察不同浓度茅莓水煎液治疗荷白血病瘤裸鼠后瘤体体积、重量、组织病理的影响;半固体琼脂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和茅莓总皂苷对K562细胞株集落生长的影响;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和茅莓总皂苷对K562细胞株的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低中高剂量茅莓水煎液(0.5g/mL,1g/mL,2g/mL)治疗荷瘤裸鼠后,瘤重分别为(0.95±0.13)g、(0.49±0.09)g和(0.33±0.01)g,抑瘤率分别为57.55%、75.40%和87.16%,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方式;HE染色治疗组瘤体内可见多个坏死灶,瘤细胞肿胀、破裂,细胞核溶解、消失;琼脂半固定集落培养发现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及茅莓总皂苷均能抑制K562细胞株集落形成,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方式,其中终浓度为10%和20%的含药血清抑制集落形成率为(21.6±2.2)%和(48.8±1.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 mg/L茅莓总皂苷抑制集落形成率为(22.5±1.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浓度增加至150mg/L时,无集落形成;MTT示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及茅莓总皂苷均能抑制K562细胞株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方式,其中20%的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g/L浓度的茅莓总皂苷能明显的抑制K562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茅莓水煎剂对荷白血病瘤裸鼠瘤体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一定浓度的含药血清和茅莓总皂苷对K562集落形成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莓 白血病动物模型 茅莓总皂苷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在Notch1诱导的小鼠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乐 胡甜园 +7 位作者 陈幸 李聪 郭惠东 初雅婧 汪晓敏 王伟丽 程涛 袁卫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7-642,共6页
目的:应用Mx1-cre;Lox P系统,建立可诱导敲除PDK1的Notch1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观察PDK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 目的:应用Mx1-cre;Lox P系统,建立可诱导敲除PDK1的Notch1诱导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观察PDK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白血病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诱导敲除PDK1的T-ALL小鼠模型;体内诱导PDK1敲除后,与对照组相比,敲除组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P<0.01);PDK1敲除对白血病细胞的周期无影响;敲除组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DK1的敲除引起肿瘤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c-Myc和NF-κB表达水平降低(P<0.01)以及P53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PDK1的敲除可抑制T-ALL的发展,推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和多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来影响白血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K1 NOTCH1 条件基因敲除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5a 修饰的bMSCs 对白血病小鼠造血及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亚莉 徐酉华 顾晓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11-816,共6页
目的: 探讨Wnt5a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体内造血和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外周血瑞氏染色、骨髓流式细胞仪鉴定移植性HL60人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SCID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Wnt5a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体内造血和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外周血瑞氏染色、骨髓流式细胞仪鉴定移植性HL60人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SCID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Ad5-Wnt5a-bMSCs+模型小鼠);对照组(B组:Ad5-GFP-bMSC+模型小鼠;C组:bMSC+模型小鼠;D组:模型小鼠)。RT-PCR检测外源性Wnt5a基因经骨髓腔移植入白血病小鼠模型后的定植情况。骨髓MSC及CFU-Mix培养、流式细胞仪、组织细胞化学及组织病理检测白血病小鼠移植前后各组外周血、骨髓、肝、脾、肾中的白血病细胞以及骨髓造血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急性髓性白血病模型;外源性Wnt5a基因转染人bMSCs,转染率达37.38%。外源性Wnt5a基因成功定植于受体骨髓中。Wnt5a基因修饰bMSCs移植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CID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有核细胞及瘤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U-Mix和MSC集落生长恢复较快,集落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骨髓、肺、肝、脾、肾CD33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5a基因修饰的bMSCs在体内能有效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支持骨髓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基因修饰的bMSCs 骨髓移植 白血病动物模型 HL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抑制裸鼠白血病移植瘤生长及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媛媛 王玲珍 孙立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25-729,共5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白血病突变株细胞异种移植模型探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的抗白血病作用。对8-10周龄的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ml人急性髓系白0细胞,于4-6天可形成皮下浸润的白血病裸鼠模型,随后将其分... 本研究通过建立人白血病突变株细胞异种移植模型探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的抗白血病作用。对8-10周龄的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ml人急性髓系白0细胞,于4-6天可形成皮下浸润的白血病裸鼠模型,随后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于肿瘤内接种生理盐水,实验组又分为T1组(BCG组)、T2组(灭活的BCG组)。观察各组裸鼠带瘤生存情况,以及通过对肿瘤组织及多个脏器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内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HL-60细胞植入裸鼠皮下后各组裸鼠体表接种部位形成淡绿色的肿块,同时有局部转移及肝脏脾脏转移。在BCG组、灭活的BCG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坏死现象。结论 :用白血病HL-60细胞建立了白血病移植裸鼠模型,有全身肿瘤转移的现象,在接种BCG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结核感染情况。BCG自身对肿瘤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HL-60细胞 白血病细胞模型 卡介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