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肝浸润^(31)P磁共振波谱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建忠 王志康 +3 位作者 余日胜 黄连生 徐秀芳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肝脏浸润(LIL)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肝脏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31磷波谱成像(2D CSI31P MRS)对照研究,探讨LIL的肝脏磷化合物代谢特征变化。方法:收集LIL15例,并与12例正常肝脏作对照,进行2D CSI31P MRS肝脏扫描,检测各种...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肝脏浸润(LIL)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的肝脏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31磷波谱成像(2D CSI31P MRS)对照研究,探讨LIL的肝脏磷化合物代谢特征变化。方法:收集LIL15例,并与12例正常肝脏作对照,进行2D CSI31P MRS肝脏扫描,检测各种磷代谢物包括磷酸单酯(PME)、磷酸双酯(PDE)、三磷酸腺苷(ATP)、无机磷(Pi)的相对值,经体模所测校正系数校正后,分析PME、PDE、Pi、ATP的校正相对值(以下简称相对值),及PME/PDE、PME/ATP、PDE/ATP、Pi/ATP、PME/(PME+PDE)的比值变化。结果:在所测的肝脏磷代谢物相对值中,仅LIL组的PME相对值升高,为1.992±0.876,与对照组(1.167±0.42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磷代谢物相对值均无差异。比较LIL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磷代谢物比值,发现LIL组中与PME相关的比值包括PME/PDE、PME/ATP和PME/(PME+PDE)比值升高,分别为0.551±0.339、1.402±0.654和0.326±0.13,与对照组(分别为0.254±0.059、0.792±0.232和0.199±0.04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IL组的其它磷代谢物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31P MRS检查为LIL提供新的非创伤性检测和评价方法,肝脏PME相对值及其相应比值升高提示白血病患者肝浸润存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病理学 /病理学 磁共振波谱学/方法 磷化合物/代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胺诱导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智文 赵小英 +1 位作者 徐荣臻 吴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目的:探讨小檗胺对白血病细胞系NB4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经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药物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 目的:探讨小檗胺对白血病细胞系NB4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经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药物对NB4细胞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DNA琼脂糖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巢式PCR及RT-PCR检测PM L/RARα融合基因及Surv iv in基因表达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3阳性表达率。结果:经不同浓度小檗胺处理不同时间后,NB4细胞生长出现明显的抑制,并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48 h IC50为3.860μg/m l;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凋亡现象,DNA琼脂糖电泳显示典型的凋亡梯形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经48 h作用后,凋亡率从2.83%增至12μg/m l时的58.44%;虽未发现药物作用后PM L/RARα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但检测到NB4细胞经药物作用后Surv iv in基因表达量的减少和Caspase3表达的增加,Caspase3阳性率从对照组的2.06%增至12μg/m l时的70.89%。经相关性分析,随着细胞Surv iv in表达水平的下降和Caspase3表达水平的增高,NB4细胞凋亡率相应地增高。结论:小檗胺对NB4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但不是通过作用于NB4细胞特异性融合基因PM L/RARα发挥作用的,其抗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是抑制Surv iv in基因的表达和增加Caspase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胺/治疗应用 白血病/病理学 白血病细胞 NB4细胞 凋亡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型溶瘤腺病毒SG235体外对白血病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杨春梅 刘辉 +2 位作者 杨秀娣 金洁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研究嵌合型溶瘤腺病毒(CRAd)SG235的抗白血病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原代白血病细胞CD46的表达和SG235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感染率,MTT法研究SG235对Kasumi-1细胞的生长抑制,Annexin-V/PI染色和TUNEL法观察SG235诱导白... 目的:研究嵌合型溶瘤腺病毒(CRAd)SG235的抗白血病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原代白血病细胞CD46的表达和SG235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感染率,MTT法研究SG235对Kasumi-1细胞的生长抑制,Annexin-V/PI染色和TUNEL法观察SG235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RAd对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表达CD46。用50病毒感染复数(MOI)的SG235-EGFP感染Mutz-1、Kasumi-1、K562、HL60、Molt-4、RPMI8226、L428、Jurkat细胞,感染率分别为45.1%、35.7%、54.2%、37.0%、30.1%、67.1%、17.2%、33.1%。SG235对Kasumi-1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作用24 h和48h IC50值分别为79.0 MOI、38.4 MOI。SG235能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凋亡,而且呈剂量依赖性;并能抑制Kasumi-1细胞磷酸化Akt活性。结论:嵌合型溶瘤腺病毒SG235能有效地感染白血病细胞,并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治疗 白血病/病理学 基因疗法 腺病毒科/遗传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9在缺氧条件下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博 翁勤洁 +5 位作者 陈中婷 姜发琴 盛荣 胡永洲 何俏军 杨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索3-(4-溴苯基)-2-(乙砜基)-6-甲基喹喔啉-1,4-二氧化物(Q39)在缺氧条件下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MTT法测定Q39对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2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 目的:探索3-(4-溴苯基)-2-(乙砜基)-6-甲基喹喔啉-1,4-二氧化物(Q39)在缺氧条件下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MTT法测定Q39对K56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2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荧光染料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3流式细胞术测定K562细胞凋亡率。4JC-1染色法观察Q39对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5Western-blotting法检测低氧条件下细胞内pro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Bax、Bcl-2和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缺氧(3%O2)条件下,Q39对K562细胞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抑制增殖作用,IC50为(0.21±0.05)μmol/L。经DAPI染色证实,Q39作用6h后开始诱导K562细胞凋亡,后期细胞体积缩小,并出现凋亡小体。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K562细胞与Q39共孵育0、6、12和24h的凋亡率分别为2.8%、3.2%、5.9%和19.2%。JC-1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孵育0、6、12、24和48h后Q39使K562细胞的线粒体△Ψm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且具有时间依赖关系。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Q39降低K562细胞的HIF-1α、procaspase-3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且促使PARP裂解。结论:Q39在缺氧条件下对K562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通过降低HIF-1α蛋白表达和调节其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促使K562细胞线粒体△Ψm下降,诱导细胞凋亡。Q39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线粒体和HIF-1α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缺氧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白血病/病理学 线粒体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4增强溶瘤腺病毒抗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刘俊青 杨春梅 +1 位作者 丁伟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4(IL-24)增强溶瘤腺病毒(CRAd)ZD55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ZD55对白血病细胞株Mutz-1的感染率;分别用ZD55、ZD55-IL-24和携带IL-24的非增殖型腺病毒(Ad-IL-24)处理白血病细胞(实验组),对照组为...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4(IL-24)增强溶瘤腺病毒(CRAd)ZD55抗白血病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ZD55对白血病细胞株Mutz-1的感染率;分别用ZD55、ZD55-IL-24和携带IL-24的非增殖型腺病毒(Ad-IL-24)处理白血病细胞(实验组),对照组为PBS。Western blot检测CRAd对白血病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检测Mutz-1白血病荷瘤模型经CRAd治疗后肿瘤病理组织CD31和VEGF表达。结果:用10、100病毒感染复数(MOI)的ZD55感染白血病细胞48 h,感染率分别为5.1%和42.3%。ZD55-IL-24使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而Ad-IL-24感染后未能使VEGF明显下调。ZD55对VEGF蛋白表达有轻度抑制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d-IL-24有轻度抑制血管新生作用,ZD55治疗组有明显的抑制血管新生作用,而ZD55-IL-24治疗组血管新生几乎消失。结论:IL-24通过抑制VEGF表达和血管新生增强ZD55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的抗白血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类 白血病/治疗 白血病/病理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新生血管化 病理 腺病毒科/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沈建平 杨宏 +1 位作者 倪万茂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34+CD38-CD96+的KG-1细胞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KG-1和Kasumi-1细胞CD34+CD38-CD96+分别为69%和26.7%,U937细胞不表达CD96。HHT能显著抑制KG-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r2=0.9971,P<0.05)。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9 ng/ml。HHT作用KG-1细胞后,CD34+CD38-CD96+细胞的比例从63.6%下降到17.1%。HHT能显著激活Caspase-3、Caspase-9和PARP,抑制磷酸化Akt和Bcl-2的表达。结论:HHT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KG-1的增殖,减少CD34+CD38-CD96+白血病干细胞数量;对Akt活性和Bcl-2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三尖杉酯碱类/治疗应用 肿瘤干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徐燕华 杨春梅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7,共7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uberic bishydroxamate(SBHA)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SBHA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U937、KG-1及Kasumi-1细胞的生长。AnnexinV-PI双标记法及FACS分析结果证实,SBHA能显著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及Bcl-xl的表达,下调Survivin、XIAP及cIAP的表达。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SBHA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母细胞瘤1基因表达及其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杜东芬 朱丽霞 +1 位作者 王云贵 叶琇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或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或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或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基因 肾母细胞瘤 磷蛋白类/遗传学 核蛋白质类/遗传学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遗传学 fms样酪氨酸激酶3/遗传学 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廖伟超 何莹 +1 位作者 王斌生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eclinl及早幼粒白血病一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PML—RARα)、磷酸化核糖体S6激酶(P-P70S6K)、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l)等表达水平。结果:与维甲酸组比较,联用组能诱导耐药细胞株NB4-RI细胞的分化,并将细胞增殖阻止在G、期而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100nmol/L依维莫司组、1μmol/L维甲酸组、联用组、对照组NB4-R1细胞培养48h后分化百分率分别为(2.29±0.57)%、(17.06±2.65)%、(54.47±4.91)%、(2.54±0.53)%;处于G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20±11.97)%、(33.54±6.25)%、(53.70±8.73)%、(27.40±6.01)%;四组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30±0.14)%、(2.25±0.21)%、(2.40±0.28)%、(1.95±0.07)%。与维甲酸组比较,联用组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P70S6K、4E—BP1分子磷酸化水平下降,LC3-II和Beclin1的表达上调,且能部分降解融合蛋白PML-RAR(x。结论: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能诱导NB4-R1细胞分化,且能阻滞细胞周期而不致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作用从而降解PML-RARα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病理学 依维莫司 维甲酸/药理学 细胞 分化/药物作用 抑制因子 免疫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
10
作者 曹慧 李敏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NMD-2076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NMD-2076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AML细胞24 h、48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ENMD-2076能显著抑制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生长(P<0.001),24 h时对THP-1和Kasumi-1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是9.32μmol/L和7.23μmol/L。Hoechst荧光染色证实ENMD-2076能使THP-1细胞发生染色质浓缩等凋亡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证实,ENMD-2076能激活Caspase-3、Caspase-9、Caspase-8和PARP,上调促凋亡蛋白Bak、Bax、Bad和Bim,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的表达。结论:Aurora激酶抑制剂ENMD-2076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株THP-1和Kasumi-1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学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1在恶性血液病细胞和细胞周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园园 施继敏 +7 位作者 孙洁 蓝建平 来晓瑜 李静远 余建 谭亚敏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0-503,514,共5页
目的 :研究 Pin1(肽酰脯胺酰顺反式易构酶 )在髓系、淋系 10种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不同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利用 Realtime- PCR检测血液病细胞株的 Pin1表达 ,同时用 Thymidine和 Nocoda-zole将细胞阻断在不同的细... 目的 :研究 Pin1(肽酰脯胺酰顺反式易构酶 )在髓系、淋系 10种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不同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利用 Realtime- PCR检测血液病细胞株的 Pin1表达 ,同时用 Thymidine和 Nocoda-zole将细胞阻断在不同的细胞周期 ,用 Realtime- PCR及 Western Blot的方法 ,检测 Pin1的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in1在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 m 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 (F=10 .5 0 8,P<0 .0 1) ,其在髓系血液病细胞株和淋系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的表达均较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明显增高 (分别为 F= 13.5 84 ,P<0 .0 1;F=5 .339,P<0 .0 5 )。 Pin1在 G1期 m 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S期 (F=4 0 .5 72 ,P<0 .0 5 ) ,S期与 M期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F=8.30 9,P>0 .0 5 )。但在蛋白水平上来看 Pin1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Pin1的 m R-NA在恶性血液病细胞中呈高表达 ,其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有关 ,其中以 G1期为最高 ,S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病理学 基因 PIN1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