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的白蜡吉丁啮小蜂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文昱 党英侨 王小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7,共13页
白蜡窄吉丁是一种对木犀科白蜡属树木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蛀干害虫,目前已入侵到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且发生范围仍在不断增大。白蜡吉丁啮小蜂是白蜡窄吉丁的群聚专性寄生蜂,本研究拟通过预测该寄生蜂的适生区,筛选出影响其生存和定殖的关... 白蜡窄吉丁是一种对木犀科白蜡属树木造成毁灭性危害的蛀干害虫,目前已入侵到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且发生范围仍在不断增大。白蜡吉丁啮小蜂是白蜡窄吉丁的群聚专性寄生蜂,本研究拟通过预测该寄生蜂的适生区,筛选出影响其生存和定殖的关键因素,从而明确该蜂在白蜡窄吉丁危害区进行释放应用的可行性。采用MaxEnt模型,通过收集白蜡吉丁啮小蜂在全世界的分布数据,对该蜂全球范围内的潜在适生区进行模拟,检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并结合野外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模拟结果的测试遗漏率与理论遗漏率基本吻合。AUC值为0.986,表明模型筛选的参数结果可靠且准确度高。结合野外试验验证后,明确了当前白蜡吉丁啮小蜂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部、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国的华中、华北、东北、新疆等地区,适生区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7.42%。白蜡吉丁啮小蜂的适生区基本覆盖了白蜡窄吉丁的现有发生区和潜在发生区,可用于白蜡窄吉丁各危害区的大规模林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白蜡吉丁啮小蜂 适生区 MAX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寄主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振凯 赵瑞兴 +2 位作者 栾庆书 赵同海 云丽丽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4,共5页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幼虫期的优势寄生性天敌。通过野外采集幼虫室内观察与饲养并适时在林间进行解剖分析,研究了辽宁地区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和对其寄主白蜡窄吉丁自然控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蜡吉丁啮小蜂是一种容性群聚性内寄生蜂。在室内25℃条件下,白蜡吉丁啮小蜂从卵发育到幼虫化蛹前需要12 d,蛹期需要10 d。越冬代羽化成蜂雌雄比为0.97∶1,寄主平均出蜂量为64头。白蜡吉丁啮小蜂在辽宁1 a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坑道内越冬,少数跟随寄主进入蛹室内越冬。5月中、下旬林间开始有成蜂活动。其寄主白蜡窄吉丁在辽宁1 a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蛀道内及浅层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成虫5月下旬陆续羽化出孔。白蜡吉丁啮小蜂在1 a内可3次寄生寄主幼虫,适宜寄生的寄主幼虫状态和所处位置的变化可导致寄生率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对白蜡窄吉丁的自然控制作用。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25.21℃^-24.17℃,冰点-18.98℃^-16.81℃;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26.13℃^-24.79℃,冰点-21.24℃^-19.28℃,两者在辽宁地区均能正常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生物学特性 白蜡吉丁 耐寒性 自然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雌蜂对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1 位作者 赵红盈 唐大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昆虫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水曲柳受害树皮、混合物1和混合物3对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受害树皮和白蜡窄吉丁幼虫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而健康树皮和健康叶片等对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是寄主挥发物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在雌蜂寄主搜索、定位和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寄主挥发物 触角电位反应 行为反应 白蜡吉丁幼虫排泄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1 位作者 熊忠平 谢淑萍 《林业科技》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寄主幼虫的体内,为人工聚殖和应用于生物防治,在7个温度梯度下观测了白蜡吉丁啮小蜂蛹的发育速率,并应用"最小二乘法"测得该小蜂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823±...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寄主幼虫的体内,为人工聚殖和应用于生物防治,在7个温度梯度下观测了白蜡吉丁啮小蜂蛹的发育速率,并应用"最小二乘法"测得该小蜂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823±1.381)℃,有效积温为(78.851±0.442)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有效积温 发育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2 位作者 熊忠平 刘修英 张凯鹏 《防护林科技》 2009年第3期38-41,共4页
通过林间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Yang)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在吉林省长春市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幼虫的蛀道内越冬;不同时期的成蜂性比(♀∶♂)... 通过林间调查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Yang)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在吉林省长春市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幼虫的蛀道内越冬;不同时期的成蜂性比(♀∶♂)为2.39∶1-5.06∶1,平均为3.04∶1;补充20%蜂蜜水的雌雄成蜂平均寿命分别为16.2±1.24 d和7.00±1.19 d,比取食清水的雌雄成虫分别长6.90 d和1.33 d。平均自然寄生率为35.72%,最高可达7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白蜡吉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吉丁啮小蜂自然寄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悦 王建军 +2 位作者 李德全 栾庆书 魏建荣 《中国森林病虫》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国际重要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幼虫期内寄生蜂。在辽宁省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苗圃,调查受白蜡窄吉丁危害的植株中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代自然寄生率,发现其对越... 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 Yang是国际重要检疫性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幼虫期内寄生蜂。在辽宁省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苗圃,调查受白蜡窄吉丁危害的植株中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代自然寄生率,发现其对越冬代白蜡窄吉丁的平均寄生率为(9.25±1.78)%,受害树的有蜂株率为80%。说明白蜡吉丁啮小蜂对白蜡窄吉丁具有一定的自然控制效果,是一种良好的生防控制因子,值得在生物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啮小蜂 白蜡吉丁 寄生率 寄生蜂 天敌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蜡窄吉丁及其寄生性天敌的耐寒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武辉 李孟楼 +3 位作者 杨忠岐 王小艺 王红艳 白玲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分别测定了天津和长春市的白蜡窄吉丁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时期的耐寒性。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在-26.38^-23.04℃之间,冰点在-21.72^-11.64℃之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过冷却点为-26.28℃,... 分别测定了天津和长春市的白蜡窄吉丁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柄腹茧蜂和白蜡吉丁啮小蜂越冬时期的耐寒性。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的过冷却点在-26.38^-23.04℃之间,冰点在-21.72^-11.64℃之间;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过冷却点为-26.28℃,冰点为-22.50℃;白蜡吉丁啮小蜂的过冷却点为-24.48℃,冰点为-21.87℃。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探讨了白蜡窄吉丁及其天敌可能的地理分布范围,并认为越冬对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吉丁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 白蜡吉丁啮小蜂 耐寒性 过冷却点 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