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猕猴体内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HSA-IFNα-2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邢文会 杨萍 +1 位作者 汪海霞 杨健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HSA-IFNα-2b)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照50μg.kg-1iv、50μg.kg-1sc和300μg.kg-1sc3种剂量组给猕猴注射HSA-IFNα-2b,分别在14个时间点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目的研究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HSA-IFNα-2b)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照50μg.kg-1iv、50μg.kg-1sc和300μg.kg-1sc3种剂量组给猕猴注射HSA-IFNα-2b,分别在14个时间点采血,用ELISA方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3组受试猕猴均能在336h以前的各时间点测到HSA-IFNα-2b药物。一房室模型(weight=1/C2)分析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显示:50μg.kg-1iv、50μg.kg-1sc和300μg.kg-1sc3个剂量组的分布容积分别为67、71和63ml.kg-1。HSA-IFNα-2b皮下注射吸收相对缓慢,单剂量50μg.kg-1sc的吸收半衰期约为19h,消除半衰期为53h,清除率为0.92ml.h-1.kg-1,生物利用度达73%。结论HSA-IFNα-2b猕猴体内研究表明其药代动力学优于非融合干扰素,提示使用HSA-IFNα-2b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并有可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hsa-ifnα-2b) 药代动力学 ELISA 猕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伟 代晓朋 +5 位作者 王鲁燕 武福军 祁碧玉 刘志敏 李军锋 周育森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0-555,共6页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 目的检测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HSA-IFNα-2b)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活性。方法构建含1.6倍HBV基因组及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GFP-HBV),感染人肝细胞系HepG2细胞,构建HBV复制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HB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表达;MTT法检测HSA-IFNα-2b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HBV RNA的相对表达以及细胞上清中HBV DNA绝对表达水平;双报告基因法检测HSA-IFNα-2b对HBV增强子Ⅰ活性的影响。结果 AdGFP-HBV感染HepG2细胞后可以复制表达HBV。HSA-IFNα-2b 500 kU·L-1加入AdGFP-HBV感染的HepG2细胞,使HBsAg表达降低51.32%(P<0.01),HBeAg降低50.26%(P<0.01),而相同浓度的HSA-IFNα-2b并不抑制细胞的增殖。随HSA-IFNα-2b浓度增加,其对HBsAg表达的抑制作用逐渐升高,HSA-IFNα-2b对HBsAg表达的抑制率(Y)与其浓度(X)的回归方程是Y=21.11 lgX+11.91(r2=0.954),IC50为63.76 kU·L-1。HSA-IFNα-2b 500 kU·L-1使细胞中HBV RNA下降52.83%(P<0.01),培养上清中HBV DNA降低53.07%(P<0.01)。HSA-IFNα-2b 500 kU·L-1使HBV增强子Ⅰ活性下降40.04%(P<0.01)。结论构建了可用于药物评价的HBV复制细胞模型,HSA-IFNα-2b体外具有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蛋白 干扰素α-2b 融合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增强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波 张荣军 +5 位作者 蔡刚明 顾晓波 蒋孟军 杨健良 周尧远 杨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为研究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行为,利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其标记率为82.72%,放化纯度为95.53%,放射性比活度为0.26MBq/μg。体外WISH/VSV系统抗病毒活性比较分析表明,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和12... 为研究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大鼠体内排泄行为,利用氯胺-T法制备了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其标记率为82.72%,放化纯度为95.53%,放射性比活度为0.26MBq/μg。体外WISH/VSV系统抗病毒活性比较分析表明,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和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具有相近的抗病毒活性。SD大鼠皮下注射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后,0~6、6~12、12~24、24~48、48~96、96~192和192~300h7个不同时段的尿、粪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可通过粪便排泄,300h时尿、粪中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80.10%和16.00%;0~1、1~2、2~4、4~6、6~12、12~24和24~30h7个不同时段的胆汁的放射性分析结果表明,125I-白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也可通过肝脏代谢后经胆汁排泄,但这不是它的主要排泄途径,30h时,胆汁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率仅为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融合干扰素α2b 125I-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夏毅 范清林 +2 位作者 邹文艺 黄辉 宋礼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8-40,共3页
研究重组人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rHSA-IFNα-2b)的稳定性。以抗病毒活性和纯度为主要检测指标,考察rHSA-IFNα-2b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以及冻融耐受性。rHSA-IFNα-2b在37℃、55℃下放置5h后生物学活性无明显降低,60℃水浴1h即... 研究重组人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rHSA-IFNα-2b)的稳定性。以抗病毒活性和纯度为主要检测指标,考察rHSA-IFNα-2b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以及冻融耐受性。rHSA-IFNα-2b在37℃、55℃下放置5h后生物学活性无明显降低,60℃水浴1h即可见活性降低了约40%;pH值(分别为2、3、9)改变时,生物学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rHSA-IFNα-2b反复冻融后聚合体逐渐增加,冻融4次后聚合体含量达到17.91%,但生物学活性无明显降低。重组人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对热、酸碱变化稳定,但不宜冻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 热稳定性 酸碱稳定性 冻融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和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钱凯 雷楗勇 +3 位作者 关波 陈蕴 饶志明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9-1274,共6页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 筛选获得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ifnα2b,胞外分泌表达rHSA-IFNα2b药物蛋白。经摇瓶及5 L发酵罐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经50 L发酵罐工艺放大,发酵产量稳定,可达到350 mg/L。离心获得发酵上清液,超滤浓缩10倍,再依次通过Blue Sepharose 6FF亲和层析、Phenyl Sepharose 6FF疏水层析及Q Sepharose 6FF离子柱纯化。纯化产品进行SDS-PAGE纯度检测、SEC-HPLC检测、相对分子质量测定、N端测序、内毒素检测和生物活性检测。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优化获得最佳的发酵条件。纯化产品检测(SEC-HPLC)纯度大于95%,相对分子质量为85 821,氨基酸的N端测序为DAHKSEVAHRFKDLG,与预期的相符。内毒素含量小于5EU/mg,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体外生物细胞活性高达1.6×106IU/mg。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IFNα2b) 人血清蛋白(HSA) 毕赤酵母 质量检测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转化生长因子-β和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何茹 王丽 王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2b,rhINF-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alpha2b,rhINF-α2b)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D,SP-D)、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7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rhINF-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GF-β、SP-D、IL-4水平和治疗后喘息改善时间、退热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血清SP-D、IL-4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患儿血清TGF-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P-D、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喘息改善时间和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4,P=0.660)。结论雾化吸入rhINF-α2b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较好,其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SP-D、IL-4水平,并升高TGF-β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转化生长因子-Β 毛细支气管炎 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E7与人干扰素α-2b融合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相文忠 王飞 +4 位作者 王群 刘丰 张兆松 苏川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11-E7及人干扰素(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方法:同时用KpnⅠ、EcoRⅠ酶切pET-32a-IFNα-2b-linker-HPV11-E7及pcDNA3.1,将酶切产物纯化回收,两者的回收产物进行连接反应...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11-E7及人干扰素(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方法:同时用KpnⅠ、EcoRⅠ酶切pET-32a-IFNα-2b-linker-HPV11-E7及pcDNA3.1,将酶切产物纯化回收,两者的回收产物进行连接反应。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并提取质粒酶切鉴定;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地将IFN-α-2b-linker-HPV11-E7装入pcDNA3.1的KpnⅠ、EcoRⅠ酶切位点之间,且其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PV11-E7及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为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E7基因 干扰素α-2b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免疫抑制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关海容 孙玉英 +6 位作者 袁志宏 张惠丽 梁飞 刘楠 郭斯启 习彩霞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反相层析分离中疏水相分别采用了常规的甲醇和乙腈,结果为所分离的该重组融合蛋白均发生了变性,从色谱柱中分离出来就生成了絮状沉淀。在蓝染料亲和层析一步分离中,由于全菌体蛋白中与亲和树脂发生非特异结合的成分较多,极难区分目的蛋白和杂蛋白。但是,PRSETA-B7-2-PE40KDEL表达载体上带有翻译增强序列T7-g10,可在表达目的蛋白N端融合6个组氨酸,这十分有利于通过Ni-NTA金属鏊和层析法快速高纯度地纯化表达产物。根据这一特性,经反复筛选实验设计最终确定了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法的纯化路线,用于纯化分离B7-2-PE40KDEL融合蛋白。所得的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总回收率为8%。Western-blot实验显示,所得蛋白可与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不表达CD28的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作用。结论:建立了高效快速纯化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技术路线,所纯化的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能特异性靶向杀伤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 b7-2-PE40KDEL 蛋白纯化 靶向杀伤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部分表征的鉴定
9
作者 关海容 孙玉英 +6 位作者 袁志宏 张惠丽 梁飞 刘楠 郭斯启 习彩霞 奚永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166,共5页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伤生物学活性。结果:B7-2-PE40KDEL经12%SDS-PAGE蛋白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72628,与理论预测值69561相比误差在5%之内;全波长扫描分析显示该目的蛋白分别在225nm和276nm处各有一吸收峰;MALTI-TOF-MS质谱测定共获得15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EXPASY分子生物服务网站的Peptident数据库搜索证明,在分子量为60000~80000的范围内未检索到与上述条件相符的已知蛋白,证明本融合蛋白为全新蛋白,与我们预测的目的蛋白相符;Westernblot实验显示B7-2-PE40KDEL能与人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杀伤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的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而对不表达的CD28-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结论: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为一全新的具有靶向B7:CD28细胞杀伤活性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 b7-2-PE40KDEL 肽谱 抗原特异性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补体水平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丽 邱洁 王华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5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补体蛋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补体蛋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补体C3蛋白(C3)、补体C4蛋白(C4)、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中TBil、AST、ALT、PCⅢ、CⅣ、MDA及NO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C3、C4及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TBil、AST、ALT、PCⅢ、CⅣ、MDA及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3、C4及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与恩替卡韦联合用药治疗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延缓肝脏纤维化进程,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功能 补体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和振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820-821,共2页
目的 :观察国产干扰素 (IFN)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IFNα 2b 3MU/次 ,肌注 ,隔日 1次 ,疗程半年。慢性乙型肝炎 (CHB)重度病例先行对症治疗 ,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 2倍以下 ,再停用其他药物。应用IFNα 2b ,不加... 目的 :观察国产干扰素 (IFN)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IFNα 2b 3MU/次 ,肌注 ,隔日 1次 ,疗程半年。慢性乙型肝炎 (CHB)重度病例先行对症治疗 ,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 2倍以下 ,再停用其他药物。应用IFNα 2b ,不加用其他抗病毒及抗纤维化药物。结果 :治疗前血清层粘蛋白 (HA )、透明质酸 (LN )、血清Ⅳ胶原 (CIV )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一致 ,随肝纤维化程度同步升高 ,至S4水平最高。除S3 与S4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外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血清HA、LN、CIV水平随CHB病程进展而逐渐升高 ,与中度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重度与肝硬化组除HA差异有显著意义外 ,LN、CIV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下降。治疗后HBVDNA明显下降 ,肝纤维化及肝组织病变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表明国产IFNα 2b不仅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层粘蛋白 胶原Ⅳ型 透明质酸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α-2b干扰素缓释微囊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磊 杨松 +2 位作者 葛志强 储结根 元英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8-632,共5页
以聚乳酸乙醇酸(PLGA)为囊材,对制备a-2b干扰素缓释微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PLGA浓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缓释微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LGA浓度为0.7gmL-1,搅拌速度2100rmin-1,搅... 以聚乳酸乙醇酸(PLGA)为囊材,对制备a-2b干扰素缓释微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PLGA浓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缓释微囊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LGA浓度为0.7gmL-1,搅拌速度2100rmin-1,搅拌时间4min条件下,制备的微囊平均粒径为2.8721m ,表面平滑、形态规整且不聚集,载药量为3.91%,包封率为85.8%,体外可连续释药10天,没有明显突释效应,释药量达93.3%,符合临床药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α-2b干扰素 缓释微囊制备 聚乳酸乙醇酸(PLGA) 蛋白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干扰素-2bHis^58的分子构建、表达及纯化
13
作者 王秀 刘金毅 +4 位作者 牛晓霞 杨轶 金颖 彭秀娟 王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0-602,606,共4页
目的通过定点突变,构建α干扰素-2bHis58(IFNα-2bHis58),以期获得高效的新型药物分子。方法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使α干扰素-2b基因的第58位密码子由GAA突变为CAC。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ET23b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 目的通过定点突变,构建α干扰素-2bHis58(IFNα-2bHis58),以期获得高效的新型药物分子。方法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使α干扰素-2b基因的第58位密码子由GAA突变为CAC。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ET23b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的IFNα-2bHis58经包涵体变复性、DEAE层析和CM层析纯化后,用WISH-VSV系统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IFNα-2bHis58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纯化后,IFNα-2bHis58的纯度>95%,比活性>3.4×108IU/mg。结论构建了IFNα-2bHis58的表达载体,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高活性突变分子IFNα-2bHis58,建立了IFNα-2bHis58的纯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2b 定点突变 蛋白表达 蛋白纯化 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诱导HepG2 2.2.15细胞APOBEC3G的表达及其机制
14
作者 王鲁文 陈辉 +2 位作者 褚小刚 严少南 龚作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OAK—STAT)信号通道是否参与APOBEC3G基因转录调控。方法对HepG2 2.2.15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1、10^1、10^2、10^3、10^4 U/mL)IFN-α刺激8h时,以及10^3 U/mL IFN-α刺激2、4、6、8、10、12h时,收集细胞或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pG22.2.15细胞APOBEC3G、STA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HBsAg与HBeAg)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VDNA水平以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结果无IFN-α(0 U/mL)刺激时,HepGa2.2.15细胞APOBEC3G表达水平很低。随着IFN-a浓度的升高,APOBEC3GmRNA及蛋白水平逐步升高,IFN-α浓度为10^4 U/mL时,APOBEC3G表达量最高,并且STAT-1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逐步升高,与APOBEC3G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随着IFN-a刺激时间的延长,APOBEC3G表达量明显升高,8h时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10^4 U/mL IFN-α刺激8h时,HepG2 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DNA及细胞中HBV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IFN-α刺激的HepG22.2.15细胞。结论WN-a能诱导HepG22.2.15细胞表达APO—BEC3G,在一定范围内,APOBEC3G的表达与IFN—d的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FN-α诱导APOBEC3G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α是否经JAK-STAT信号通道刺激APOBEC3G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 干扰素-Α HEPG2 2.2.15细胞 STAT-1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干扰素行腋窝注射方法介绍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12期3185-3185,共1页
关键词 重组干扰素α-2A 注射方法 抗病毒蛋白 腋窝 免疫调节功能 细胞表面 α-1b 受体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发红 张继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9-270,共2页
2011年5月,2种HCV 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拉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加入特拉泼... 2011年5月,2种HCV NS3蛋白酶抑制剂口服药——特拉泼维(telaprevir)和博赛泼维(boceprevir)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HCV-1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方案改变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加入特拉泼维或博赛泼维的三联治疗方案。但pegIFNa联合利巴韦林仍是非1型CH-C的标准治疗方案。一、pegIFNa IFNa是最先用于治疗CHC的药物之一,相比之下,pegIFNa在药动学、患者依从性和总体疗效方面都更好。pegIFNa有2种剂型:pegIFNα-2a和pegIFNα-2b。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两者的药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该临床试验评价了3种治疗方案对HCV-1型CHC患者的疗效,即pegIFNa~2b每周1μg/kg、1.5μg/kg和pegIFNa~2a每周180μg分别联合利巴韦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临床治疗 NS3蛋白酶抑制剂 三联治疗方案 HCV-1 IFNα-2b IFNα-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客观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鄢子涵 王明航 +2 位作者 韩伟红 屠新敏 赵欢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8-555,共8页
目的:筛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医证候相关临床因素及生物学标志物,为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调查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哮喘患者3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特征并检... 目的:筛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医证候相关临床因素及生物学标志物,为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调查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哮喘患者3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特征并检测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SPSS 23.0建立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3种方法中2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被筛选为相关因素。结果:共招募390例患者,分析资料相对完整的293例数据。外寒内饮证与年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相关,痰浊阻肺证与性别、吸烟史、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清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相关,风痰阻肺证与年龄、ACT评分相关,肺气虚证与ACT评分、血清HMGB1、血清γ干扰素(IFN-γ)、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相关,脾气虚证与ACT评分相关,肾气虚证与血清IFN-γ相关,肾阳虚证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关,肺脾气虚证与ACT评分相关,肺肾气虚证与年龄、ACT评分、病程相关,肺肾阳虚证与民族、ACT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MGB1、Eotaxin、IFN-γ、Periostin、TGF-β_(2)、TNF-α、IL-4可能是哮喘中医证候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性别、年龄、民族、吸烟史、病程、ACT评分与哮喘证候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研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全国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医证候 生物标志物 客观化 相关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Γ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β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