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人与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蛋白质量浓度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博淼 余宇 +3 位作者 袁雯雯 周闻捷 周学东 张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对健康人1 d内唾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唾液蛋白成分较稳定的时间段,并比较此时间段健康人与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的蛋白质量浓度及A/G的变化,为以唾液为... 目的对健康人1 d内唾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进行检测、分析,确定唾液蛋白成分较稳定的时间段,并比较此时间段健康人与慢性牙周炎患者非刺激性全唾液中的蛋白质量浓度及A/G的变化,为以唾液为基础的疾病诊断学方法建立和临床应用提供参照。方法分别采集37名健康受试者(健康组)8:00、9:30、11:30、13:00、16:30、21:00的全唾液,并取2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早晨的全唾液。使用BCA法在酶标仪上检测总蛋白质量浓度,用GF-D8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唾液白蛋白的质量浓度,然后计算球蛋白质量浓度及A/G。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唾液蛋白成分在早晨(8:00)空腹时较为稳定。在这段时间,健康组总蛋白(1 354.35±389.52)μg·m L-1、白蛋白(139.55±27.19)μg·m L-1、球蛋白(1 211.80±360.73)μg·m L-1、A/G 0.126 3±0.041 7;牙周炎组总蛋白(2 611.56±231.62)μg·m L-1、白蛋白(296.27±17.34)μg·m L-1、球蛋白(2 315.69±221.67)μg·m L-1、A/G 0.156 2±0.017 3。健康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质量浓度在1 d内不同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主要体现在饭前与饭后的差异,但A/G在1 d内基本稳定。对健康组与牙周炎组的唾液蛋白及A/G进行比较,牙周炎组的唾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较健康组明显升高,但A/G无明显差异。结论唾液蛋白成分在早晨空腹时较其他时段稳定,可为样本采集时间提供参考。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唾液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质量浓度较健康人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总蛋白 唾液蛋白 唾液球蛋白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高超 蒋林君 +1 位作者 毛明焕 王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1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NMIBC组)、3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MIBC组)以及49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临...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1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NMIBC组)、36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MIBC组)以及49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MIBC组、MIBC组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的AGR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比较不同分期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指标、3年无复发生存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3组两两比较AG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NMIBC组AGR与患者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及肿瘤分级相关(均P<0.05),低AGR组(AGR≤1.37)3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高AGR组(AGR>1.37,P<0.05)。MIBC组AGR与患者肿瘤分期相关(均P<0.05),低AGR组(AGR≤1.33)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高AGR组(AGR>1.33,P<0.05)。结论AGR与膀胱癌肿瘤分期相关,低AGR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均低于高AGR患者。临床上AGR可作为评估不同分期膀胱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前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变化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生平 周业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变化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15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AGR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变化对结肠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15例结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AGR与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AGR与结肠癌临床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临床分期越晚、侵犯深度越深、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AGR值越低;而术后AGR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根据术前AGR和术后AGR各自ROC曲线的最佳截点,将215例患者分别划分为术前高AGR组和术前低AGR组,术后高AGR组和术后低AGR组。术前低AGR组5年生存率低于术前高AGR组,术后低AGR组5年生存率亦低于术后高A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术前、术后AGR联合分析,215例患者进一步被分为3个组,分别为术前和术后AGR均高组、术前或术后AGR高组、术前和术后AGR均低组。生存分析提示3组中术前AGR和术后AGR均低组的结肠癌患者生存率最低,术前AGR和术后AGR均高组的结肠癌患者生存率最高(P <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低AGR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联合检测术前AGR和术后AGR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结肠癌的预后,且术前AGR和术后AGR均低的结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L3-SMI、AGR、PNI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总体生存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谢凯强 冯绾 +3 位作者 刘竹贤 雷昊 刘合利 唐密密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目的:胃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和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总体生存的预测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术前的营养及炎症状态与其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the skeletal muscle ... 目的:胃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和第3大癌症死亡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总体生存的预测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术前的营养及炎症状态与其预后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the skeletal muscle index at 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L3-SMI)作为三分类变量时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常见的营养及炎症相关指标在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方面的性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8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胃肠外科未行新辅助化疗并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生存状态。通过术前CT计算患者的L3-SMI值,术前最后1次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8项营养及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全身免疫-炎性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泛免疫炎症值(pan-immune-inflammation value,PIV)、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globulin ratio,AGR)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使用X-tiler软件对L3-SMI进行三分类。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定义8项营养及炎症相关指标的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指标与生存的关系,计算C指数评估各指标的预测性能,并使用亚组分析探究同一指标在不同亚组中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546例患者,最短随访时间为36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3-SMI和8项营养及炎症相关指标与患者的OS均相关(均P<0.01)。在调整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pTNM分期、胃癌根治术类型、贫血状态、CEA和AFP后,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L3-SMI(HR=0.676,95%CI 0.523~0.872)、AGR(HR=0.611,95%CI 0.452~0.827)和PNI(HR=0.590,95%CI 0.418~0.833)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然后将L3-SMI和8个营养及炎症相关指标及其他影响因素同时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也验证L3-SMI、AGR、PNI的独立效应。C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在预测1年OS方面,PNI的C指数(0.632,95%CI 0.568~0.695)最高,在预测3年和5年OS时,AGR的C指数(3年为0.584,95%CI 0.548~0.622;5年为0.578,95%CI 0.542~0.613)最高。在亚组分析中,较高的AGR、PNI和L3-SMI与年龄<65岁、低位胃癌、低分化胃癌、pTNMⅢ期、接受胃次全切除手术亚组患者较低的死亡风险相关。结论:与其他指标相比,术前营养相关指标(包括L3-SMI、AGR、PNI)对胃癌患者总体生存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通过对营养相关指标的评估,可识别出存在不良预后风险的胃癌根治术患者,为此类患者制订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将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预后 总生存期 第三腰椎骨骼肌指数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