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和乙烯处理对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1
作者 包学锋 蒋春姬 +2 位作者 董旋 金兰淑 林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6,10,共7页
为了确定铜和乙烯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以及转录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含量,对应处理组进行转录组学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0.1 mmol/L铜处理可促进花生产生白藜芦醇,5 mmol/L乙烯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含... 为了确定铜和乙烯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以及转录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含量,对应处理组进行转录组学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0.1 mmol/L铜处理可促进花生产生白藜芦醇,5 mmol/L乙烯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含量十分微量,铜和乙烯组合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含量较少,比铜处理组下的含量少92.2%,比乙烯处理下的含量多8.4倍。铜和乙烯处理对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STS1、STS2、STS3的启动起到正调控作用,转录因子MYB4、MYB73与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有良好的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藜芦 铜和乙烯处理 转录因子 藜芦合成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和乙烯对花生反式白藜芦醇合成相关6种转录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包学锋 董旋 +2 位作者 蒋春姬 金兰淑 林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5-10,39,共7页
[目的]确定铜离子和乙烯处理下抗逆境转录因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铜离子和乙烯不同处理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再对相应浓度处理下的材料进行RNA转录组序列测定。[结果]无光照培养条件下的花生幼芽,0.1 mmol/L铜离子处理下花生... [目的]确定铜离子和乙烯处理下抗逆境转录因子。[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铜离子和乙烯不同处理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再对相应浓度处理下的材料进行RNA转录组序列测定。[结果]无光照培养条件下的花生幼芽,0.1 mmol/L铜离子处理下花生幼芽生成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为668.4 ng/g,5 mmol/L乙烯处理下花生幼芽生成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为5.52 ng/g,铜离子和乙烯交互处理下反式白藜芦醇含量为52.11 ng/g。通过表达同步法筛选出,bZIP转录因子6个条目,ERF转录因子4个条目,MYB转录因子3个条目,WRKY转录因子3个条目,bHLH转录因子2个条目,NAC转录因子2个条目。[结论]0.1 mmol/L铜离子和5 mmol/L乙烯处理调控了WRKY、AP2/ERF、NAC、MYB、bZIP、bHLH这6种转录因子家族20个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藜芦 转录因子 藜芦合成酶基因 乙烯 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PNRS1的克隆及其在原核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晶晶 刘炜 毕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1-346,共6页
采用RT-PCR克隆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resveratrol synthetic enzyme,RS)基因全长,命名为PNRS1,GenBank登录号为FM95539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1170bp,编码389个氨基酸残基。以花生品种鲁花14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该... 采用RT-PCR克隆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resveratrol synthetic enzyme,RS)基因全长,命名为PNRS1,GenBank登录号为FM95539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读码框1170bp,编码389个氨基酸残基。以花生品种鲁花14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该基因的基因组序列长1537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比较发现,PNRS1与其他已知RS序列的同源性达91%~95%。表达模式分析显示,PNRS1在花生根中特异表达,并可被紫外线UV-B诱导。PNRS1与pET-28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获得相对分子量约为46kD的外源融合蛋白。以上结果证实PNRS1属花生RS基因家族成员,并为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藜芦合成酶 表达模式 原核表达 融合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安全性白藜芦醇合成酶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水稻遗传转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海青 柳絮 +2 位作者 王庆国 姚方印 刘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白藜芦醇是植物遭受胁迫时自身分泌的一种可抵御病菌感染的抗菌素,对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白藜芦醇合成酶在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水稻稻瘟病作为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严重病害,具有高发性、毁灭性的特点,对水稻品质... 白藜芦醇是植物遭受胁迫时自身分泌的一种可抵御病菌感染的抗菌素,对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白藜芦醇合成酶在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水稻稻瘟病作为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严重病害,具有高发性、毁灭性的特点,对水稻品质及生产危害极大。本研究从花生中分离到白藜芦醇合酶基因PNRSC,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入经改造的以玉米泛素Ubi为启动子、以生物安全性的bar基因为选择标记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经农杆菌介导对黄淮稻区主栽品种圣稻13进行遗传转化,经Basta抗性鉴定及分子筛选,证明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已整合入水稻基因组,并获得转基因株系。目前转基因植株已移栽至大田,为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鉴定及田间抗病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pnrsc 水稻稻瘟病 Ubi启动子 BAR基因 Basta 抗病水稻新品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7
5
作者 金晓丽 尉亚辉 +2 位作者 魏彦飞 朱剑光 郭芝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为了构建白藜芦醇合成酶 RS 基因的克隆载体,用PCR技术从葡萄叶片总DNA中扩增出RS基因全长,然后将其重组到克隆载体中.通过酶切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已经正确克隆至pUC19中,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里,使RS基因能... 为了构建白藜芦醇合成酶 RS 基因的克隆载体,用PCR技术从葡萄叶片总DNA中扩增出RS基因全长,然后将其重组到克隆载体中.通过酶切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已经正确克隆至pUC19中,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里,使RS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里保存并且大量扩增,为RS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表达白藜芦醇合成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藜芦合成酶 藜芦合成酶基因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家族序列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元青 杨艳燕 +1 位作者 黄家权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以花生H2007为材料,从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约500bp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Resveratrol synthase,RS)的保守序列,该序列与已发表的来源于花生的RS推导的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1%。根据获得序列设计巢式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紫外辐射后花生... 以花生H2007为材料,从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约500bp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Resveratrol synthase,RS)的保守序列,该序列与已发表的来源于花生的RS推导的蛋白序列相似性为91%。根据获得序列设计巢式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紫外辐射后花生叶片总RNA反转录成的cDNA作为模板,通过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获得15个不同RS基因的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15个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片段与已报道的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86%~98%。RS的部分编码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15个序列遗传距离在0.05之内(图5)。15个RS基因的3’-uTR碱基长度不等,最短的有69bp,最长的有244bp,两两比较相似性为23%~100%。四组RS基因的部分编码区聚类分析结果与3’-uTR区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合成酶 查儿酮合成酶 花生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中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化黄芪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诗雯 张笑笛 宋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8-41,共4页
利用RT-PCR技术从巨峰葡萄中克隆获得RS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并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黄芪。试验结果表明:经Vector NTI 11.0软件分析克隆获得的RS基因全长序列长度为1 241 bp,并带14 bp长度的poly(A)尾巴,包含930 bp的开放读码框(ORF),... 利用RT-PCR技术从巨峰葡萄中克隆获得RS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并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黄芪。试验结果表明:经Vector NTI 11.0软件分析克隆获得的RS基因全长序列长度为1 241 bp,并带14 bp长度的poly(A)尾巴,包含930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个含3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RS基因编码白藜芦醇合成酶,对RS基因全长序列进行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证明该基因具有查尔酮合成酶N端保守结构域,其长度为225个氨基酸。对黄芪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获得了3棵黄芪转基因阳性植株,通过DNA、RNA以及蛋白质水平证明RS基因已经完全整合到黄芪基因组中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合酶基因(RS) 藜芦 生物信息学 基因克隆 Blast2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藜芦醇和查尔酮合成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万丽云 任伟芳 +3 位作者 王斯健 黄鹏 胥鹏 方加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0,共9页
花生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白藜芦醇合酶(STS)是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花生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出了50个STS基因,17个编码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两者同属聚酮化合物合成酶... 花生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白藜芦醇合酶(STS)是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花生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出了50个STS基因,17个编码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两者同属聚酮化合物合成酶家族。对所鉴定基因组家族成员的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大量STS基因在根、种皮、果皮、果针中高量表达,45个STS和8个CHS基因均应答紫外胁迫。本研究结果为花生STS/CHS基因家族成员的功能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花生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与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藜芦 STS/CHS基因家族 进化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苹果响应轮纹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洋红 李爽 +2 位作者 陈昊伟 李佳 徐继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为筛选苹果轮纹病抗性基因,以苹果轮纹病抗、感株系为材料,白藜芦醇处理后针刺法接种轮纹病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菌0 h和96 h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试验共构建了24个文库,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173.80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 为筛选苹果轮纹病抗性基因,以苹果轮纹病抗、感株系为材料,白藜芦醇处理后针刺法接种轮纹病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菌0 h和96 h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试验共构建了24个文库,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173.80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6.05 Gb,Q30值在90.67%及以上。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后抗病材料的DEGs多于感病材料,接菌96 h的DEGs多于接菌0 h的。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抗病材料富集的通路远远多于感病材料,且富集到抗病相关通路如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的基因也多于感病材料;此外,抗病材料还富集到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可见,在白藜芦醇处理后接菌,抗病材料叶片内的防御机制变化更丰富,可以更好地应对轮纹病菌的侵染。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白藜芦醇影响苹果轮纹病抗性的分子机制以及选育苹果抗轮纹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藜芦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酸调控‘品丽珠’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合成的研究
10
作者 王俊芳 姜凯凯 +2 位作者 杨东岳 孙玉霞 管雪强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本研究在‘品丽珠’葡萄始熟期前10 d左右进行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氟啶酮(Fluridone)处理,以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研究外源ABA对葡萄果实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合成与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外源ABA处理能... 本研究在‘品丽珠’葡萄始熟期前10 d左右进行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氟啶酮(Fluridone)处理,以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研究外源ABA对葡萄果实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合成与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外源ABA处理能够促进‘品丽珠’葡萄果实提前成熟,采收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约5%,Res含量增加约33%;氟啶酮处理可以延缓葡萄果实成熟,采收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约20%,Res含量降低约44%;且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Res合成受转录水平的调控,外源ABA处理后ABA合成基因VvNCED1和VvNCED2表达升高,Res合成相关基因及其调控基因(VvSTS、VvMyb14及VvMyb15)表达升高,而氟啶酮处理均表现降低。进一步证明外源ABA有利于葡萄果实Res的合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脱落酸 品丽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席奔 柳巧禛 +3 位作者 吕丹桂 徐伟荣 王振平 代红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90-1500,共11页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本研究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测定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含量及白藜芦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葡萄果实进入转色期,PAL、4CL、STS基因随白藜芦醇合成而...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本研究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测定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含量及白藜芦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葡萄果实进入转色期,PAL、4CL、STS基因随白藜芦醇合成而大量表达;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均能增加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含量,同时提高白藜芦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不同水分胁迫处理间存在差异;水分胁迫对果实转色前期和后期PAL、STS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但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CHS基因的表达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藜芦醇含量与PAL、STS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水分胁迫主要通过诱导PAL、STS基因表达来增加果实白藜芦醇含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葡萄白藜芦醇合成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葡萄 藜芦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实成熟期花色苷与白藜芦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席奔 张敏敏 +1 位作者 柳巧禛 代红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10-2016,共7页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p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葡萄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者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花色苷含量和白藜芦醇含量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揭示结...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采用pH示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别测定葡萄成熟期果皮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者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花色苷含量和白藜芦醇含量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揭示结构基因与调控基因的调控机制,为筛选富含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酿酒葡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在花后112d达到最高值(0.77mg/g),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花后126d达到最高值(30.87μg/g)。(2)花色苷和白藜芦醇合成途径中,CHSs、CHI、STS、UFGT、MybA1、MybA2基因的表达量除花后98d下调外,其余时间均呈上调表达,而Myb5a则始终呈上调表达。(3)相关分析表明,STS基因表达量与CHS1、CHS2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MybA1、MybA2基因表达量与CHSs、CHI、STS、UFGT基因的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Myb5a基因表达量与CHS3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部分结构基因的表达与花色苷和白藜芦醇的变化不同步,MybA1和MybA2可能调控花色苷合成途径中多个结构基因的表达,花色苷与白藜芦醇的关系并不固定,而是处在动态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花色苷 藜芦 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转化拟南芥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柳忠玉 庄楚雄 +2 位作者 生书晶 邵利 赵树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2,共5页
为验证虎杖白藜芦醇合酶基因PcRS在转基因植物中合成白藜芦醇的有效性,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1380-35S-PcRS,通过农杆菌介导,利用花序浸泡法转化拟南芥.转化子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经筛选后,利用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进一步证... 为验证虎杖白藜芦醇合酶基因PcRS在转基因植物中合成白藜芦醇的有效性,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1380-35S-PcRS,通过农杆菌介导,利用花序浸泡法转化拟南芥.转化子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经筛选后,利用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进一步证实PcRS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经过选育得到了遗传稳定的T3代纯合子转基因拟南芥株系.Nor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纯合子株系中实现表达,并且通过HPLC法检测到终产物是反式白藜芦醇苷.两周大拟南芥幼苗产生的反式白藜芦醇苷为136μg/g(鲜重),干重为1813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藜芦合酶 基因 拟南芥 藜芦 藜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的白藜芦醇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明月 吕岱竹 +1 位作者 尹桂豪 贺利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59,共2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使用μ BondapakC18柱,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检测器在306nm处对样品中的白藜芦醇进行测定,外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1~50mg/L时其峰面...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测定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使用μ BondapakC18柱,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紫外检测器在306nm处对样品中的白藜芦醇进行测定,外标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在1~50mg/L时其峰面积与相应的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 9998,2个样品测定(n=6)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 51%和2 38%。平均回收率为98 5%。最小检测量为0 01mg/kg。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可靠,具有简便、重现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基因番茄 藜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对毕赤酵母的转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芝光 尉亚辉 +2 位作者 刘蕾 张儒 朱剑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建立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方法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连接、电激等方法,构建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结果从葡萄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 1 200 bp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BS-T栽体;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PIC3.5... 目的建立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方法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连接、电激等方法,构建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结果从葡萄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 1 200 bp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BS-T栽体;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PIC3.5K/RS;目的基因成功整合进毕赤酵母GS115基因组中。测序及PCR鉴定证明,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建立成功。结论所得方法无需高质量的RNA,从而降低了试验条件,达到了快速简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藜芦合酶 基因克隆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动物体自我合成白藜芦醇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7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前,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HHMI)的研究员正在试图通过基因工程构建一套新的“化学工厂”,即所谓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以帮助实验动物能够利用自身的生物细胞大量合成白藜芦醇。
关键词 生物合成 藜芦 基因技术 动物体 化学工厂 基因工程 代谢途径 生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春燕 雷建军 +5 位作者 周浩 吴敏 陈清 陈燕珍 杨素华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51-2053,共3页
目的为获得含有白藜芦醇(Res)的转基因植物,进行了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方法以葡萄为材料,从其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得到RS基因,将此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Vector,得... 目的为获得含有白藜芦醇(Res)的转基因植物,进行了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方法以葡萄为材料,从其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得到RS基因,将此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Vector,得到重组载体pT-R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RS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得到重组载体pBI-RS,用PCR及酶切方法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质粒pT-RS的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的片段大小为1.522kb。将此片段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对重组子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断,证明RSDNA与质粒pBI121已成功连接,植物表达载体pBI-RS构建正确。结论成功扩增得到RS基因及成功构植物表达载体pBI-RS,为RS转基因生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合酶基因 PCR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杨逗 钮宇恒 +3 位作者 张羽 霍如婕 刘清华 田新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识别分析白藜芦醇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并结合临床数据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Target net数据库筛选白藜芦醇靶点,通过数...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识别分析白藜芦醇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并结合临床数据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Target net数据库筛选白藜芦醇靶点,通过数据库Genecards、OMIM、TTD收集NSCLC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和疾病靶点的交集;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与String数据库生成靶标蛋白互作网络(PPI),并进行拓扑分析;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交集靶标的基因图谱;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排名前三位的核心靶基因与白藜芦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得临床病例样本,分析相关靶基因在NSCLC患者(n=1017)和健康人群(n=627)的表达情况;细胞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30、50μmol/L)白藜芦醇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SRC、EGFR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的潜在靶点共有40个,经过拓扑分析得到关键靶点8个,其中EGFR、SRC、ESR1等靶点与NSCLC密切相关;白藜芦醇抗NSCLC主要涉及肿瘤蛋白多糖、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白藜芦醇与关键靶点具有稳定的结合能力;临床样本结果显示,靶基因EGFR、SRC、ESR1、HSP90AA1以及MMP9的表达在NSCLC中上调;TNF、CDC42以及RELA的表达在NSCLC中下调;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药物干预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人肺腺癌A549细胞中SRC、EGFR、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结论:揭示了白藜芦醇在治疗NSCLC的过程中涉及多个作用靶点及多条信号通路,明确了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抗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 非小细胞肺癌 网络药理学 癌症基因组图谱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cDNA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洪冰 崔莹 崔崇士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2-427,共6页
从贝达葡萄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了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RS)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与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河南毛葡萄(Vitis ficifolia)、河岸葡萄(Vitis vulpi... 从贝达葡萄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了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RS)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与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河南毛葡萄(Vitis ficifolia)、河岸葡萄(Vitis vulpine)、酿酒葡萄(Vitis virufera)、羊蹄甲(Bauhinia)、花生(Arachis hvpogaea)、虎杖(Polygonum cuspiaatum)、大黄(Rheum officinale)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分离的RS基因与其他葡萄的R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7%以上,与其他属的R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达到64%以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量为43kD,等电点pI=6.2,包含392个氨基酸残基。将RS的全长cDNA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RS,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以30℃、0.5mmol.L-1IPTG诱导4h时该基因表达效果最好,诱导产物为1个约43kD的蛋白,为进一步纯化和鉴定目的蛋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藜芦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秀琴 郭丽琼 +3 位作者 李小明 林俊芳 袁致浩 谭铭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4,共6页
利用Protparam、iPSORT prediction、ProtScale、SOPMA、Swiss-Modeling和Scan Prosite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分别对其理化性质、信号肽、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以花生粤油45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 利用Protparam、iPSORT prediction、ProtScale、SOPMA、Swiss-Modeling和Scan Prosite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分别对其理化性质、信号肽、疏水性、亲水性、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分析。以花生粤油45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并利用SWISS-PROT、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基因和蛋白质序列进行了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498 bp和1 251 bp,cDNA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389个氨基酸的多肽。该白藜芦醇合酶氨基酸368-378位点上存在芪合酶家族的特征位点GVLFGFGPGLT。同源性分析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报道的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一致性为99%,其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花生白藜芦醇合酶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藜芦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