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加工方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及技术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蔡清寿
《福建茶叶》
2023年第2期14-16,共3页
白茶传统加工工艺是萎凋、干燥,在长时间的萎凋过程,不经杀青或揉捻,其制作工序少,加工方式简单,且外形芽毫完整,具有嫩香、毫香和甜香。但是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为提高白茶品质和生产效率,不断探索加工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本...
白茶传统加工工艺是萎凋、干燥,在长时间的萎凋过程,不经杀青或揉捻,其制作工序少,加工方式简单,且外形芽毫完整,具有嫩香、毫香和甜香。但是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为提高白茶品质和生产效率,不断探索加工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本文分析了生产线连续加工方式对白茶品质和物质成分等方面的影响,以选择在品质、香气以及营养成分上都较高的加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加工方式
白茶品质
影响
技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施肥模式对‘福鼎大毫茶’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贤玉
《茶叶学报》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密植茶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密植茶园种植的‘福鼎大毫茶’品种茶树为研究对象,撒施+复合肥(CK)为对照,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沟施+复合肥(T1)、沟施+茶树专用...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密植茶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密植茶园种植的‘福鼎大毫茶’品种茶树为研究对象,撒施+复合肥(CK)为对照,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沟施+复合肥(T1)、沟施+茶树专用肥(T2)、沟施+茶树专用肥/修剪枝(T3)和穴施+茶树专用肥(T4),开展田间试验,并分析各处理下茶鲜叶产量、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T2的芽头密度、百芽重和产量显著提高,T3的芽头密度和产量显著提高。和CK相比,各处理滋味甘醇度和花香程度均提高。T1和T2的感官总分较CK分别提高1.95分和1.40分,其余处理滋味稍高于CK。尽管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在不同减施模式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样品酚氨比有小幅下降,提高了茶叶样品的鲜爽度和适口性。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β-紫罗兰酮、3,5-辛二烯-2-酮、壬醛等是区分不同处理的关键香气物质,苯乙醇、芳樟醇和β-紫罗兰酮及(E)-2-壬烯醛等关键物质构成T2和T4花香属性的形成。【结论】“沟施+茶树专用肥”(T2)施肥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白茶滋味和香气品质,为密植茶园最优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茶园
减施模式
茶叶产量
白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洁智能化技术在白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钦部
《福建茶叶》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白茶制作工艺简单,味道鲜醇清甜,营养价值丰富,氨基酸含量在六大茶类中最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白茶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清洁化和智能化生产是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一种白茶清洁智能...
白茶制作工艺简单,味道鲜醇清甜,营养价值丰富,氨基酸含量在六大茶类中最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白茶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清洁化和智能化生产是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一种白茶清洁智能化生产技术,在传统连续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改进,引入精制生产线,使之最大程度上接近自然萎凋方式,同时能够智能调节各类参数,适应不同品种白茶的生产加工,对白茶的品质有着很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
智能化技术
白茶
加工
白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加工方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及技术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蔡清寿
机构
福鼎市天天品茶叶有限公司
出处
《福建茶叶》
2023年第2期14-16,共3页
文摘
白茶传统加工工艺是萎凋、干燥,在长时间的萎凋过程,不经杀青或揉捻,其制作工序少,加工方式简单,且外形芽毫完整,具有嫩香、毫香和甜香。但是传统加工方式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为提高白茶品质和生产效率,不断探索加工方式的创新和改进,本文分析了生产线连续加工方式对白茶品质和物质成分等方面的影响,以选择在品质、香气以及营养成分上都较高的加工方式。
关键词
不同加工方式
白茶品质
影响
技术优化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模式对‘福鼎大毫茶’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陈贤玉
机构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出处
《茶叶学报》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基金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技术服务项目(2022350004000426)
中国白茶研究院有机白茶研究所(2021-2024年)
福建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基地建设(CXLM202202)。
文摘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密植茶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密植茶园种植的‘福鼎大毫茶’品种茶树为研究对象,撒施+复合肥(CK)为对照,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沟施+复合肥(T1)、沟施+茶树专用肥(T2)、沟施+茶树专用肥/修剪枝(T3)和穴施+茶树专用肥(T4),开展田间试验,并分析各处理下茶鲜叶产量、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T2的芽头密度、百芽重和产量显著提高,T3的芽头密度和产量显著提高。和CK相比,各处理滋味甘醇度和花香程度均提高。T1和T2的感官总分较CK分别提高1.95分和1.40分,其余处理滋味稍高于CK。尽管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在不同减施模式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样品酚氨比有小幅下降,提高了茶叶样品的鲜爽度和适口性。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β-紫罗兰酮、3,5-辛二烯-2-酮、壬醛等是区分不同处理的关键香气物质,苯乙醇、芳樟醇和β-紫罗兰酮及(E)-2-壬烯醛等关键物质构成T2和T4花香属性的形成。【结论】“沟施+茶树专用肥”(T2)施肥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白茶滋味和香气品质,为密植茶园最优施肥模式。
关键词
密植茶园
减施模式
茶叶产量
白茶品质
Keywords
Densely planted tea plantation
fertilization methods
tea production
white tea quality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洁智能化技术在白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钦部
机构
福鼎市柴头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出处
《福建茶叶》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文摘
白茶制作工艺简单,味道鲜醇清甜,营养价值丰富,氨基酸含量在六大茶类中最高,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白茶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清洁化和智能化生产是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一种白茶清洁智能化生产技术,在传统连续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改进,引入精制生产线,使之最大程度上接近自然萎凋方式,同时能够智能调节各类参数,适应不同品种白茶的生产加工,对白茶的品质有着很好的控制。
关键词
清洁生产
智能化技术
白茶
加工
白茶品质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加工方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及技术优化的研究
蔡清寿
《福建茶叶》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施肥模式对‘福鼎大毫茶’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贤玉
《茶叶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洁智能化技术在白茶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张钦部
《福建茶叶》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