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式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脱色效率的关系
1
作者 高尚 马丽华 +2 位作者 黄民生 陶芳 陈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通过PCR-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评价了连续运行100天的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中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研究了群落结构与染料脱色效率之间的耦联关系,且通过多维尺度(MDS)方法对DGGE电泳图谱进行分析,以二维图形向量的方式显示。结... 通过PCR-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评价了连续运行100天的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中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研究了群落结构与染料脱色效率之间的耦联关系,且通过多维尺度(MDS)方法对DGGE电泳图谱进行分析,以二维图形向量的方式显示。结果表明,通过对系统内优势菌种的18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并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确定的菌种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P.chrysosporium)在运行期间始终是微生物群落的优势种,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其优势愈加明显,但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却逐渐降低,由起始阶段的1.92降至最终的0.92。对DGGE条带进行MDS分析得知,反应器在运行阶段基本稳定维持处在一个区域,表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在运行期间较为稳定,且该反应器对染料废水始终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平均脱色率为82.5%,最高时可达9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 PCR—DGGE 群落结构 MDS分析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复配染料废水营养源调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安世杰 黄民生 江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47,共4页
构建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降解复配染料废水,研究营养源调控对反应器降解过程的影响。利用通过野外采集及紫外诱变得到的十五种白腐真菌,通过染料生产废水的摇瓶脱色实验,筛选出脱色能力最强的12#诱1菌种(出水色度由初始时的4000倍变为... 构建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降解复配染料废水,研究营养源调控对反应器降解过程的影响。利用通过野外采集及紫外诱变得到的十五种白腐真菌,通过染料生产废水的摇瓶脱色实验,筛选出脱色能力最强的12#诱1菌种(出水色度由初始时的4000倍变为处理72h之后的15倍)作为后续实验的研究菌种。在白腐真菌膜生物反应器营养源调控研究中,得到如下结论:将碳源浓度从30g/L降低到10g/L、氮源浓度从560mgN/L(20mmol/L尿素)降低到56mgN/L(2mmol/L尿素)后,同样获得了良好的复配染料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染料废水 生物反应器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对染料的脱色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程永前 黄民生 张国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2-325,共4页
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对活性艳红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菌种 A、B和 C最高脱色率分别达到 84%、80 %和 95 %。共培养液类型对染料的脱色效果有明显影响 ,在三种共培养液中以共培养液 1 # 条件下获得的脱色率最高 ,其中菌种 C的... 白腐真菌煤渣生物膜反应器对活性艳红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 ,菌种 A、B和 C最高脱色率分别达到 84%、80 %和 95 %。共培养液类型对染料的脱色效果有明显影响 ,在三种共培养液中以共培养液 1 # 条件下获得的脱色率最高 ,其中菌种 C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染料 脱色 共培养液 煤渣 生物反应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PVA复合膜的制备及白腐真菌降解特性的探究
4
作者 吕翔 热孜亚·尼亚孜 +2 位作者 刘一晓 吴雨峰 张雯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252-258,共7页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采用脱碱木质素、白木质素和聚乙烯醇,通过溶液共混法成功构建了木质素/聚乙烯醇复合膜。木质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等优点。聚乙烯醇则...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采用脱碱木质素、白木质素和聚乙烯醇,通过溶液共混法成功构建了木质素/聚乙烯醇复合膜。木质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等优点。聚乙烯醇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机械性能。将两者复合,有望获得性能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对木质素/PVA复合膜进行了白腐菌降解实验,以分析薄膜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在白腐菌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有效的降解。通过对降解过程的监测和分析,探讨了木质素含量对白腐菌降解木质素/PVA复合膜降解的影响。为开发可生物降解的木质素基复合膜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聚乙烯醇复合 溶液共混法 真菌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降解木质素的白腐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5
作者 李越扬 万志兵 张得芳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1期1-4,17,共5页
微生物降解木质素因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愈创木酚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黄山松腐木中分离出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真菌菌株,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下一步筛选,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真菌形态... 微生物降解木质素因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愈创木酚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黄山松腐木中分离出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真菌菌株,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下一步筛选,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真菌形态学鉴定和ITS序列鉴定,再以松木降解率为评价指标进行降解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出1株木质素降解真菌BM02,其在PDA及愈创木酚培养基上生长状况良好,接种时呈白色,随着代谢物增加逐渐呈淡黄白色,形状平展至反卷,有细长毛,表面粗糙有褶皱,呈丝状,边缘不规则,整体不透明,质地干燥不具有弹性;该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该菌株在以黄山松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能生长良好,进一步证实了其木腐性,这不仅丰富了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库,也为后续应用微生物菌剂降解木材、促进木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木质素降解菌 真菌 形态观察 分子生物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丽红 周集体 +2 位作者 孙洪军 杨玉锁 郑春丽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介绍了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污染物的优势,综述了生物转盘反应器、搅拌釜生物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转管生物反应器、空心纤维反应器等白腐真菌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和在废水处理方面的... 介绍了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降解污染物的优势,综述了生物转盘反应器、搅拌釜生物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填充床生物反应器、转管生物反应器、空心纤维反应器等白腐真菌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和在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白腐真菌反应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反应器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灭菌条件下白腐真菌在反应器中的形态特征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成 董明 文湘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73-1378,共6页
揭示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反应器中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白腐真菌反应器难以连续运行问题的本质.在耦合臭氧单元的反应器对酸性蓝45连续降解的过程中,考察了非固定化和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特性变化.结... 揭示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反应器中的形态变化有助于了解白腐真菌反应器难以连续运行问题的本质.在耦合臭氧单元的反应器对酸性蓝45连续降解的过程中,考察了非固定化和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 700 mg/L的非固定化系统中,染菌量为7.1×10^5CFU/mL,平均脱色率为19%;但菌丝球形态不稳定,运行8~12 d时出现破裂、菌丝脱落、内容物大量流失,污染微生物的生长加剧.在固定化系统中,接种量为1 700 mg/L时,染菌量降至8.4×10^4CFU/mL,平均脱色率升至22%;接种量为4 300 mg/L时,染菌量降至4.7×10^4CFU/mL,平均脱色率达29%.在固定化菌丝系统中,白腐真菌的形态相对稳定,但21 d后,其稳定性降低,也出现了菌丝脱落现象,这与菌丝球或固定化菌丝的内部菌丝老化和自溶有关,可以考虑通过设计新载体从生物膜的内部和外部同时供给营养物和氧气解决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反应器 黄孢原毛平革菌 菌丝球 固定化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藻复合生物膜污水反应器中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 王洋 +4 位作者 贾翔 吴磊 王超 高兴爱 李忠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0086-10089,共4页
为探究菌藻复合生物膜反应器中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特征,通过提取菌藻复合生物膜总DNA,使用Illumina平台对样本的ITS序列进行扩增子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真菌有效序列44323条,序列长度主要集中在150~330。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 为探究菌藻复合生物膜反应器中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特征,通过提取菌藻复合生物膜总DNA,使用Illumina平台对样本的ITS序列进行扩增子测序。结果表明:共获得真菌有效序列44323条,序列长度主要集中在150~330。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UT)物种分类注释显示,真菌隶属于4个门,分别为球囊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壶菌门,其中真菌的优势门为球囊菌门40.00%,次优势门类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比例分别约24.90%和24.80%;在属水平上,真菌隶属于12个属,分别为盘菌属、黑酵母菌属、曲霉菌属、苏吉雅玛酸乳杆菌属、嗜热真菌属、热子囊菌属、布勒弹孢酵母属、亡革菌属、雷德克拉属和无梗囊霉属等,其中优势属为丰度最高的雷德克拉属39.80%,次优势属为泡质盘菌2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 生物 反应器 真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白腐真菌反应器与接触氧化反应器联用处理癸二酸生产废水 被引量:2
9
作者 卢海涛 冯权 +3 位作者 杨清香 刘铮 陈洪章 邢新会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515,共4页
采用固定化白腐真菌(WRF)反应器与接触氧化反应器联用处理癸二酸废水。在WRF反应器中,以汽曝玉米秸秆为载体,并添加铜、铁促进白腐真菌生长和产酶作用,载体的使用寿命约为45 d。在进水苯酚平均质量浓度为69.36 mg/L、平均进水COD为1 648... 采用固定化白腐真菌(WRF)反应器与接触氧化反应器联用处理癸二酸废水。在WRF反应器中,以汽曝玉米秸秆为载体,并添加铜、铁促进白腐真菌生长和产酶作用,载体的使用寿命约为45 d。在进水苯酚平均质量浓度为69.36 mg/L、平均进水COD为1 648.81 mg/L的条件下,经WRF反应器处理后,苯酚平均质量浓度降至7.59 mg/L,平均出水COD降至478.03 mg/L;再经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后,苯酚平均质量浓度降至1.65 mg/L,平均出水COD降至297.3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真菌 活性污泥 固定床反应器 苯酚 癸二酸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好氧丝状生物膜的白腐真菌垃圾渗滤液处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忠强 余双涵 周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7-211,共5页
如何实现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的连续生长,是白腐真菌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难题。针对此问题,作者研发中空的脉管载体,其上固定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可从载体的外部和中空内部同时获取氧和基质,实现生物膜的连... 如何实现白腐真菌好氧丝状生物膜的连续生长,是白腐真菌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难题。针对此问题,作者研发中空的脉管载体,其上固定的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可从载体的外部和中空内部同时获取氧和基质,实现生物膜的连续生长;继而还构建出新型的白腐真菌反应器控制气泡和废水流向,减少对生物膜的冲击,并在非灭菌条件下以批次运行的方式实现P.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连续401 d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33~199 U/L)表达;完成了18批次(401 d)的垃圾渗滤液的连续处理,NH3-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83%~97%和56%~74%。这表明:固定于脉管载体的P.chrysosporium好氧丝状生物膜实现了在垃圾渗滤液中长期的连续生长,并成功构建出能连续运行的白腐真菌垃圾渗滤液处理体系,为白腐真菌废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载体 真菌反应器 好氧丝状生物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垃圾渗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白腐真菌多糖调控合成的铁(氢)氧化物的特征
11
作者 李宁杰 王小洁 +2 位作者 刘洁 杨锐 陈刘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对白腐真菌胞外多糖在铁(氢)氧化物的生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展开具体研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了不同多糖浓度、陈化时间、Fe^(3+)初始浓度、矿化体系pH和陈化温度条件下白腐真菌胞外多糖调控形成的铁(氢)氧化物的特征,探究了在不... 对白腐真菌胞外多糖在铁(氢)氧化物的生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展开具体研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研究了不同多糖浓度、陈化时间、Fe^(3+)初始浓度、矿化体系pH和陈化温度条件下白腐真菌胞外多糖调控形成的铁(氢)氧化物的特征,探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白腐真菌生物矿化的铁(氢)氧化物的晶型组成和不同相之间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适当增大多糖含量可促进铁(氢)氧化物在多糖分子中成核,且陈化过程中铁(氢)氧化物的晶型和结晶程度均会发生变化;Fe^(3+)初始浓度的升高有助于提高铁(氢)氧化物羟基结合态的稳定程度;酸性条件下有利于α-FeOOH的形成,而在碱性条件下则有利于α-Fe_(2)O_(3)的形成;温度的适当升高有利于Fe—O结晶度的提高,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有利于铁(氢)氧化物转化成更稳定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铁(氢)氧化物 多糖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和细菌对芘的协同生物降解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侯树宇 张清敏 +2 位作者 多淼 余海晨 孙红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8-321,共4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在芘降解试验中引入一株白腐真菌———黄胞原毛平革菌,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成功地将白腐真菌和芽孢杆菌进行了混合扩大培养。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降解性能,最终芘的去除率高达99.5%,除去菌体吸附,芘的同化吸...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在芘降解试验中引入一株白腐真菌———黄胞原毛平革菌,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成功地将白腐真菌和芽孢杆菌进行了混合扩大培养。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降解性能,最终芘的去除率高达99.5%,除去菌体吸附,芘的同化吸收率也高达90%,同时大大降低了芘的残留阈值,从12%降低到0.5%,降低了芘在环境中的生态风险。本文研究了关键中间代谢产物1-羟基-2-萘酸(1H2N)及其等价物的积累与利用情况,混合菌产生的1H2N等价物最大浓度为5.16m g·L-1,为其理论产量的110.9%,这进一步证明了芘的降解途径首先是生成多酚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芽孢杆菌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生物降解五氯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黄俊 余刚 +2 位作者 成捷 刘莉 郑叶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7-169,共3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白腐真菌的典型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典型浓度的五氯苯酚(PCP)溶液的好氧生物降解。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经过6d时间,初始浓度为20mg·L-1的PCP接近完全降解,效果非常显著。对实验所获得的时间序列数...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白腐真菌的典型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典型浓度的五氯苯酚(PCP)溶液的好氧生物降解。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经过6d时间,初始浓度为20mg·L-1的PCP接近完全降解,效果非常显著。对实验所获得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黄孢原毛平革菌对PCP的生物降解反应遵循准一级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物降解 五氯苯酚 动力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酶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董亮 谢冰 +3 位作者 黄民生 王忠华 马丽华 梁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2-104,共3页
白腐真菌对木质素降解的特异性生物学机制显示出其在复杂有机污染物降解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对白腐真菌酶学、自由基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 真菌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降解 酶学 分子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 被引量:9
15
作者 荚荣 赵凤 +1 位作者 武胜 刘献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利用聚酯纤维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白腐真菌-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 F17)挂膜迅速、结合牢固且表现出良好的脱色性能.采用连续和间歇两种运行方式,考察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及进水浓度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 利用聚酯纤维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白腐真菌-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 F17)挂膜迅速、结合牢固且表现出良好的脱色性能.采用连续和间歇两种运行方式,考察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及进水浓度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当进水浓度为15mg/L,停留时间24h,连续式运行,混合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79.5%,刚果红脱色率为91.6%,结晶紫为65.4%,次甲基蓝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物接触氧化 染料废水 脱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白腐真菌降解DDTs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鹏飞 尤铁学 +1 位作者 宋玉珍 王剑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3,共5页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DDTs在水相中的增溶作用,对白腐真菌PhlebialindtneriGBl027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该菌株降解DDT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鼠李糖脂可明显增加各DDTs的表观溶解度,其中对4,4’一DDD的... 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DDTs在水相中的增溶作用,对白腐真菌PhlebialindtneriGBl027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该菌株降解DDT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鼠李糖脂可明显增加各DDTs的表观溶解度,其中对4,4’一DDD的增溶效果最好。低浓度(〈O.05g/L)的鼠李糖脂会促进白腐真菌在PDB培养基中的生长,而高于0.1g/L浓度的鼠李糖脂则对菌株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可达到42%。在0.02~0.5g/L浓度范围内,鼠李糖脂可促进白腐真菌对DDTs的降解效果,且降解率随着鼠李糖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5g/L的鼠李糖脂添加体系培养14d后,白腐真菌对4,4'-DDT、2,4’-DDT、4,4’-DDD和2,4’一DDD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4.0%,22.8%,25.06%和22.0%。而鼠李糖脂浓度进一步升高至1.0g/L时,由于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对DDTs降解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真菌 生物降解 DD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何德文 肖羽堂 周申范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18,共3页
作者概述了白腐真菌的特性和降解机理 ,同时利用白腐真菌生化降解两种生物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实验结果表明 ,白腐真菌对生物难降解的TNT炸药废水和分散染料废水有着良好的降解性能 。
关键词 真菌 生物难降解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生物降解TNT装药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黄俊 周申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19,共3页
本文利用自行培养驯化的白腐真菌,对实际TNT装药废水进行了好氧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五天时间的降解,废水中所含的主要成分TNT接近完全降解,效果非常显著。对实验所获得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 TNT 真菌 生物降解 装药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对稻草秸秆生物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华 齐刚 +1 位作者 代彦 陈秀为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7-40,共4页
试验对白腐菌TK-X-03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稻草秸秆的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NH4)2SO4和MnSO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3%、0.015%、0.05%。稻草降解过程中赖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Laccase)、... 试验对白腐菌TK-X-03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稻草秸秆的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NH4)2SO4和MnSO4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3%、0.015%、0.05%。稻草降解过程中赖锰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漆酶(Laccase)、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在培养的第6、7、9、10和15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6U/g、8.71U/g、0.054U/g、400U/g和0.26U/g。培养25d后,稻草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依次为25.1%、29.8%和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固态培养 稻草降解酶系 稻草秸秆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降解生物质秸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辉 吴华 兰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98-4599,468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时间白腐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方法]设置6个时间点(0、20、25、30、35和40 d),测定油菜和玉米秸秆的木质素含量和降解率变化。[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玉米和油菜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呈下降—上升—... [目的]探讨不同发酵时间白腐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方法]设置6个时间点(0、20、25、30、35和40 d),测定油菜和玉米秸秆的木质素含量和降解率变化。[结果]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玉米和油菜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发酵培养20 d时,油菜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大,为58.07%;在发酵培养35 d时,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达到最大,为33.62%。[结论]白腐真菌对玉米和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显著,其中对油菜秸秆的降解效果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生物质秸秆 木质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