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联合自制中药方剂浸泡治疗跖疣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GF-β、IFN-γ、CD28及CD40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2期192-196,共5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联合自制中药方剂浸泡治疗跖疣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28(CD28)及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CD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 目的观察光动力联合自制中药方剂浸泡治疗跖疣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28(CD28)及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CD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跖疣患者85例,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光动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中药方剂浸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总面积,评估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GF-β、IFN-γ水平及CD28、CD40占比,比较两组副作用、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皮损总面积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D28占比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D40占比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光动力联合自制中药方剂浸泡治疗跖疣,可缩小皮损面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复发率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光动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 自制中药方剂浸泡 跖疣 转化生长因子-β Γ-干扰素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28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DNMT3A突变的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章梁君 蒋能刚 +4 位作者 周娟 叶远馨 陆小军 应斌武 江虹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表达与DNA甲基转移酶3A基因(DNMT3A)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64例初发AML患者骨髓样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D抗原表达水平,Sanger测序法...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表达与DNA甲基转移酶3A基因(DNMT3A)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64例初发AML患者骨髓样本,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D抗原表达水平,Sanger测序法检测其DNMT3A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64例AML患者中发现237例DNMT3A野生型;27例(10.2%)患者存在DNMT3A突变。突变类型包括DNMT3A R882H 12例,DNMT3A R882C 15例。在AML各亚型中的DNMT3A突变率分别为M00%(0/5),M114.3%(4/28),M25.0%(3/60),M30%(0/24),M410.7%(9/84)和M517.4%(11/63)。在237例野生型患者中发现AML1-ETO、BCR-ABL、CBFB-MYH、MLL-AF9、PML-RARa融合基因突变分别为19例、3例、19例、2例、18例,但27例突变型患者均未合并上述融合基因。CD抗原分析结果显示,CD14、CD56抗原表达率在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免疫抗原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纳入预后分析的36例AML-M5中,DNMT3A野生组的1个疗程缓解率为53.6%(15/28),DNMT3A突变组的1个疗程缓解率为25.0%(2/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0.05)。其中24例CD56阳性的AML-M5患者在DNMT3A突变组中1个疗程缓解率为25.0%(2/8),明显低于野生组的68.8%(11/16)(P=0.043)。结论 DNMT3A基因突变在AML-M1、M2、M4及M5患者中均有发现;在AML-M5患者中DNMT3A基因突变与CD抗原有一定关联性,原始细胞表达CD56、CD14在DNMT3A基因突变患者中增高,而CD34表达下降;CD56表达阳性的AML-M5患者若伴有DNMT3A基因突变,其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3A基因 基因突变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分析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CD36的结合作用
3
作者 张俊林 陈祉晴 +3 位作者 郑钦生 肖杰 曹庸 刘晓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determinant 36,CD36)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作用,结合算法获得相互作用参数,确定结合位点,建立最佳匹配模型。同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 目的:探究虾青素与跨膜转运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determinant 36,CD36)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作用,结合算法获得相互作用参数,确定结合位点,建立最佳匹配模型。同时,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常数。结果:虾青素进入CD36内部的疏水腔中,对接结合能为-11.70 kcal/mol,且呈剂量依赖性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D为1.00×10^(-6) mol/L,表明虾青素与CD36以高亲和力结合,且动力学曲线显示虾青素与CD36的结合模式为慢结合慢解离;虾青素与CD36更多的氨基酸结合形成疏水相互作用,不同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与CD36的极性氨基酸Asn53形成弱的范德华力,虾青素与天冬酰胺Asn53形成氢键作用,可能是虾青素以高亲和力结合CD36的部分原因,同时推断虾青素末端环上的酮基或羟基与酮基形成的α-羟基酮对于形成氢键起一定作用。结论:虾青素与CD36发生自发的相互作用且以高亲和力结合,结合模式为慢结合慢解离,从而实现有效的跨膜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白细胞分化抗原36 分子对接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罗光成 易婷婷 +3 位作者 刘素兰 蒋兴亮 郭晓兰 张国元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HB患者31例(CHB组)和体检健康者23例(对照...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LAG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HB患者31例(CHB组)和体检健康者23例(对照组),CHB组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取对照组和CHB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48周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28、CTLA4和LAG3,检测HBV-DNA载量、HBe Ag判断病毒学应答(VR)及HBe Ag转阴情况。结果 CHB组随访到24周时仍31例、48周时仅10例。CHB组治疗前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8周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CD28和CTLA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血清LAG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VR共27例、HBe Ag转阴13例。CHB患者VR后血清LAG3水平较VR前升高(P<0.05),HBe Ag转阴后血清LAG3和CTLA4水平高于转阴前(P均<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CD28、CTLA4和LAG3水平降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其水平逐渐升高,其中LAG3可能具有预测疾病转归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白细胞分化抗原2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HCY和hs-CRP水平变化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陆文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期131-132,共2页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CAD是由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过程及其导致的并发...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CAD是由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过程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了血清中高水平的可溶性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hs-CRP参与了C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2,3]。本文通过观察CAD患者血清sCD40L、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冠心病患者 水平变化 临床意义 血清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炎症反应过程 S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