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LP和ET发热时不同脑区β-EN含量变化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和 杜葵琴 +3 位作者 计国仪 李文 邢德君 孙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0-373,共4页
实用昆明大鼠经静脉注射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P)或内毒素(ET),分别复制发热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LP和ET发热动物中枢不同脑区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大鼠LP双... 实用昆明大鼠经静脉注射家兔白细胞致热原(LP)或内毒素(ET),分别复制发热模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了LP和ET发热动物中枢不同脑区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N)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大鼠LP双相热各时相其下丘脑组织β-EN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热间歇期和体温恢复期β-EN含量高于发热时相(P<0.05)。中脑β-EN含量在发热第一时相高于对照组。皮质β-EN含量无显著变化。(2)大鼠ET发热高峰期下丘脑组织β-EN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脑区β-EN含量无显著变化。作者认为,大鼠LP和ET发热时中枢内,特别是下丘脑内β-EN含量升高与LP和ET的致热作用有关。并推测β-EN含量升高变化可能在限制发热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致热原 内毒素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家兔肾门穴对针刺降热效应的影响
2
作者 刘自强 孟凡会 +4 位作者 胡景新 刘自香 石成龙 苏畅 范桂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5,共3页
用利多卡因溶液封闭家兔肾门穴,测察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的降热效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降热作用,封闭组的发热高度(△T℃)、发热指数(TRI_4cm^2)与发... 用利多卡因溶液封闭家兔肾门穴,测察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的降热效应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家兔封闭的肾门穴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降热作用,封闭组的发热高度(△T℃)、发热指数(TRI_4cm^2)与发热组相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是,与针刺组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而单纯利多卡因穴位封闭本身对白细胞致热原性发热无影响。同时,利多卡因穴位封闭抑制针刺降热效应的同时,脑脊液中cAMP含量也明显增加,此时针刺组脑脊液中cAMP含量呈明显减少,两组间cAMP含量进行比较,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作者推断,利多卡因穴位封闭可能使感觉神经末稍或感受器丧失接受针刺的功能,不能将冲动传入中枢,致使脑脊液中cAMP含量未能减少,发挥抑制的降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白细胞致热原 肾门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