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肽四聚体技术及其在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虞伟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43-647,共5页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肽与T细胞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基础、四聚体分子构建及由此衍生的四聚体方法技术类型,并就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AST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聚体 抗原特异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文军 梁伶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系统红斑狼疮 关联 生物学功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组织相容性抗原-G1抑制人自然杀伤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介导异种排斥反应
3
作者 王树森 房崇云 +6 位作者 曾梦华 谢林 李荣 王璐 陈松 吴雄文 陈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579-582,i0009,共5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组织相容性抗原-G1(sHLA-G1)抑制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从而降低人NK细胞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sHLA-G1转入LCL721.221细胞株,并提取sHLA-G1。以RT-PCR、... 目的:研究可溶性组织相容性抗原-G1(sHLA-G1)抑制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从而降低人NK细胞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sHLA-G1转入LCL721.221细胞株,并提取sHLA-G1。以RT-PCR、斑点酶联免疫吸附(Dot-ELISA)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sHLA-G1的表达;以人类NK细胞系(NK92)为效应细胞,猪内皮细胞系PED为靶细胞,用β-己糖氨酶释放实验检测sHLA-G1抑制NK92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单四唑(MTT)法检测sHLA-G1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未加入sHLA-G1的对照组相比,NK92释放的β-己糖氨酶显著减少(P<0.05),且对sHLA-G1组PED的杀伤效率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sHLA-G1可通过抑制NK92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以减轻NK92对PED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组织相容抗原-G1 自然杀伤细胞 穿孔素 颗粒酶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泡巨噬细胞人类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石晓建 李军华 +2 位作者 刘群 刘黎 张俊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人类组织相容性Ⅱ类 (HLA II)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表达 ,从基因水平探测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易发肺结核的原因。方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收集肺泡巨噬细胞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人类组织相容性Ⅱ类 (HLA II)抗原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表达 ,从基因水平探测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易发肺结核的原因。方法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收集肺泡巨噬细胞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4组人肺泡巨噬细胞上的人白细胞DR抗原 (HLA DR)和人白细胞DQ抗原(HLA DQ)mRNA的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 (A组 )、2型糖尿病组 (B组 )巨噬细胞上这两种抗原mRNA相对含量的表达较肺结核组 (C组 )及正常对照组 (D组 )的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A、B组间以及C、D组间巨噬细胞上这两种抗原mRNA的表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肺泡巨噬细胞HLA II类抗原mRNA的表达降低 ,导致巨噬细胞HLA II类抗原的表达减少 ,从而导致巨噬细胞识别和提呈能力的下降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好发肺结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结核 巨噬细胞 肺泡 组织相容抗原Ⅱ类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巴马小型猪白细胞抗原经典Ⅱ类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子展 王在贵 +4 位作者 李奎 郭亚芬 王爱德 张玉琼 杨述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53-1359,共7页
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SLA经典Ⅱ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集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耳组织,经抽提RNA和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PCR扩增,对SLA经典Ⅱ类基因(SLA-DRA、SLA-DRB1、SLA-DQA、SLA-DQB1)... 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SLA经典Ⅱ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集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耳组织,经抽提RNA和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PCR扩增,对SLA经典Ⅱ类基因(SLA-DRA、SLA-DRB1、SLA-DQA、SLA-DQB1)纯化和克隆,进行双向测序。结果,在4个SLA经典Ⅱ类座位中得到基因序列共8条,利用NCBI服务器中BLAST分析发现,8条基因序列中5条为已知的等位基因,另3条为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对,构建亲缘进化树,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具有与人同源性较高的MHC遗传结构,显示该猪种在人-猪异种移植领域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白细胞抗原 异种移植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婵 吴铁军 +2 位作者 张丽娜 邹秀丽 亢翠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变化。方法将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妊娠组、18例健康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D4^+、... 目的观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变化。方法将3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正常妊娠组、18例健康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结果观察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2.1%±7.4%、26.9%±7.7%、25.4%±7.6%,观察组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观察组、正常妊娠组、对照组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3.7%±12.7%、58.3%±13.9%、70.41%±11.3%,观察组与正常妊娠组、对照组相比,P均<0.01。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变化,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HLA-DR阳性白细胞百分比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重度子痫前期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人类组织相容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HLA-B2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军浩 张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7-288,共2页
目的 观察非强直性脊椎炎与强直性脊椎炎 (AS)病人外周血白细胞HLA B2 7的表达 ,探讨各类白细胞HLA B2 7表达对AS诊断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2 0例AS和 32例非A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LA B2 7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各群细胞HLA B2 ... 目的 观察非强直性脊椎炎与强直性脊椎炎 (AS)病人外周血白细胞HLA B2 7的表达 ,探讨各类白细胞HLA B2 7表达对AS诊断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2 0例AS和 32例非A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LA B2 7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各群细胞HLA B2 7表达量 (以平均荧光强度表示 )依次为单核细胞 (6 5 .33)、T淋巴细胞 (5 2 .5 5 )、淋巴细胞 (49.46 )和粒细胞 (17.0 2 )。AS组各群细胞HLA B2 7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依次为单核细胞 (337.5 1)、淋巴细胞 (2 2 7.38)、T淋巴细胞 (2 6 8.0 8)和粒细胞 (98.47)。对照组与AS组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HLA B2 7的的表达未见交叉。结论 检测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HLA B2 7的表达能最好地区别AS与非A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细胞相容性抗原 流式细胞 强直脊椎炎 AS HLA-B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中实时荧光PCR法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曾光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0期1640-1641,共2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是指一组位于人体细胞膜表面能够识别“自己”或者“非己”的抗原分子,是由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编码,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是HLA-B基...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是指一组位于人体细胞膜表面能够识别“自己”或者“非己”的抗原分子,是由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编码,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是HLA-B基因座位上的一个重要等位基因。以往,检测HLA-B27主要有实时荧光PCR法、酶联免疫法、流式细胞术及微量细胞毒试验法。本文对实时荧光PCR法与流式细胞术在HLA-B27检测中的应用作一比较,旨在探讨实时荧光PCR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荧光PCR法 检测 HLA-B27 应用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6号染色体短臂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PE40抑制大鼠角膜上皮细胞MHC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京 黄发明 王小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 目的 了解正常大鼠角膜细胞在体外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情况 ,并观察比较 IL- 2 -PE4 0、Cs A对角膜细胞 M HC- 、 类抗原异常表达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ACA S- 570粘附式细胞分析仪和免疫荧光技术 ,对体外原代培养经γ-干扰素诱导后的正常大鼠角膜上皮细胞 M H C- 、 类抗原表达的相对量进行测定 ,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新型免疫抑制剂 IL- 2 - PE4 0及 Cs A,进一步测定角膜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表达量。结果 未加入 γ-干扰素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8.1± 13 .9,MH C- 类抗原无表达 ,经 γ-干扰素诱导后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10 0 6.1±2 6.2 ,MH C- 类抗原的表达量为 997.2± 2 3 .1,有显著性差异。 IL - 2 - PE4 0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18.9± 2 1.3 ,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91.3± 2 2 .1,Cs A组 MH 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2 3 .6± 2 2 .1,M HC- 类抗原表达量为 689.3± 2 5.0 ,两者分别与注射用水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体外 ,γ-干扰素可诱导角膜上皮细胞 MH C- 、 类抗原的异常表达 ;IL- 2 - PE4 0及 Cs 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这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抗原 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涛 乔振华 +2 位作者 王宏伟 朱镭 张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 (MRD) ,为临床MRD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3 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均接受 4~ 6周诱导化疗 ,获得完全缓解后 ,进行巩固化疗。在... 目的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 (MRD) ,为临床MRD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MRD的临床意义。方法  3 3例初发白血病患者均接受 4~ 6周诱导化疗 ,获得完全缓解后 ,进行巩固化疗。在诱导化疗结束时 ,巩固化疗第 12、2 4、3 6周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以AL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MRD。结果 初诊时FCM检测 3 3例患者骨髓均有淋巴系分化抗原表达 ,在诱导化疗结束时 ,巩固化疗第 12、2 4、3 6周 ,FCM检测MRD检出率分别为 42 4%、3 1 3 %、13 8%、12 5 %。在按年龄 (以 18岁为界 )、性别、初发病时白细胞计数 (5 0×10 9/L为界 )、Ph染色体、My表达、CNSL等因素分别分组中 ,各个时间段MRD的检出率均无差别。MRD阳性及白细胞计数大于 5 0× 10 9/L(P <0 10 )为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①白细胞分化抗原可作为免疫学标志用FCM方法检测ALL患者的MRD。②MRD与临床复发高度相关。③MRD可能为ALL患者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应用 白细胞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与关节积液中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变化
11
作者 邓新立 杨宏伟 +2 位作者 丛玉隆 朱剑 艾红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关节积液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变化及成熟度。方法利用组合性荧光抗体(CD3,CD14,CD16,CD19,CD20,CD56)设门从白细胞中选定树突状细胞,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AS患者病变关节积液...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关节积液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数量变化及成熟度。方法利用组合性荧光抗体(CD3,CD14,CD16,CD19,CD20,CD56)设门从白细胞中选定树突状细胞,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AS患者病变关节积液和外周血CD123+、CD11c+的树突状细胞的数量。结果AS静脉血CD11c+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为(0.30±0.09)%,比健康人静脉血中CD11c+DC所占比例(0.18±0.08)%,高(t=5.459,P<0.001);AS关节积液CD11c+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0.45±0.11)%,比AS静脉血CD11c+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高(t=5.781,P<0.001);AS静脉血CD123+DC在白细胞所占比例(0.15±0.08)%,与健康人静脉血CD123+DC所占比例(0.12±0.07)%无显著差异(t=1.546,P>0.05);AS关节积液CD123+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0.23±0.08)%,比AS静脉血CD123+DC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高(t=3.874,P<0.001)。结论AS患者病变关节局部高、低成熟度的DC数量均有明显增多,而静脉血中主要表现为高成熟度DC增多,这可能反映AS患者尤其病变局部抗原提呈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DC与AS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脊柱炎 关节积液 数量变化 患者 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白细胞 静脉血 健康人 成熟度 荧光抗体 CD14 CD16 CD19 CD20 主要表现 抗原提呈 AS 比例 组合 病变 DC 局部 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B对喉癌Hep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艳 富伟能 +2 位作者 尚超 钟鸣 孙开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2,33,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抗原(HLA)-B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干涉技术下调Hep2细胞中HLA-B基因表达。用干涉效应最明显、转染siRNA的细胞作为观察组,转染PBS及无义siRNA的细胞作为对照1组及对照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抗原(HLA)-B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NA干涉技术下调Hep2细胞中HLA-B基因表达。用干涉效应最明显、转染siRNA的细胞作为观察组,转染PBS及无义siRNA的细胞作为对照1组及对照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MTT和细胞体外侵袭力分析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增殖情况、细胞周期及局部侵袭能力。结果 RNA干涉7 d观察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细胞增殖能力及局部侵袭能力明显强于两对照组,P均<0.05。结论 HLA-B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喉癌 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抗原-B RNA干涉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健康人群KIR分布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窦立萍 达万明 +8 位作者 王畅 康慧媛 高春记 李晓红 李猛 韩晓萍 赵瑜 靳海杰 于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了79例汉族人群中KIR的基因型分布、7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了79例汉族人群中KIR的基因型分布、7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对KIR及HLA基因型。结果KIR2DL1的基因分布频率为100%,KIR2DL2为20%,KIR2DL3为100%,KIR3DL1为94.81%。95.9%的供者携带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关系密切的三组KIR受体。结论汉族人群具有独特的KIR分布规律,KIR2DL1、KIR3DL1是在中国人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起主要作用的KIR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杀伤细胞 免疫球蛋白样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组织相容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GVHD与GVL分离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河 刘丽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1-466,共6页
如何有效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同时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的效应,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该文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调节性T细胞、NK细胞、DC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肿瘤疫苗等7个方面在这一领域... 如何有效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同时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的效应,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该文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调节性T细胞、NK细胞、DC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肿瘤疫苗等7个方面在这一领域的新进展作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生理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 天然/生理学 移植物白血病反应 次要组织相容抗原 白血病治疗 移植 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延迟复苏对CD_(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王亦合 范亚霞 +2 位作者 赵晨男 李丹丹 程爱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HLA-DR表达 CD14^+ 单核细胞 延迟复苏 创伤 组织相容抗原 免疫防御系统 抗原递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罗海 罗利华 樊均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9期556-558,共3页
关键词 凝血 细胞因子 补体 白细胞 血液透析膜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五肽对黑色素瘤细胞诱导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激活作用观察
17
作者 王立慈 王海生 +3 位作者 方增军 张斌 张婕 李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7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对黑色素瘤细胞诱导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s)的激活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黑色素瘤细胞株B16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 h,收集上清即B16细胞条件培养基;从BALB/c小鼠股骨中收集细胞悬液,加入IL-4、重组鼠粒细...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对黑色素瘤细胞诱导的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IDCs)的激活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黑色素瘤细胞株B16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 h,收集上清即B16细胞条件培养基;从BALB/c小鼠股骨中收集细胞悬液,加入IL-4、重组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50%B16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拍照鉴定TIDCs。分别将0、10、20、40μmol/L的TP5加入TIDCs中,记为0μmol/L组、10μmol/L组、20μmol/L组、40μmol/L组,37℃共同孵育48 h,分离出TIDCs细胞和上清液。取收集到的TIDCs细胞,加入荧光标记的CD11c、CD86及MHCⅡ抗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IDCs表面成熟标记分子CD11c、CD86、MHCⅡ。取TIDCs细胞上清液,按ELISA试剂盒说明书测定IL-2和IL-10。向TIDCs细胞培养皿中加入FITC标记的1μg/m L的TP5溶液200μL,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TP5与TIDCs的结合情况。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低倍镜下可见细胞聚集成集落的细胞群,呈半贴壁状态;高倍镜下可见细胞已经呈现典型的树突状形态,有的细胞出现短的出芽状突起,有的细胞已经出现长长的突起,提示TIDCs诱导培养成功。与0μmol/L组相比,40μmol/L组TIDCs中CD11c、CD86、MHCⅡ、IL-12的表达量升高(P均<0. 05),IL-10的表达量降低(P <0. 05);与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相比,40μmol/L组TIDCs中CD86、IL-12的表达量升高(P均<0. 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TIDCs的细胞核呈椭圆形,FITC标记的TP5分布在细胞核周围,提示TP5结合在TIDCs的细胞膜上及胞浆中。结论 TP5可促进TIDCs表面成熟标志分子CD11c、CD86及MHCⅡ的表达,促进TIDCs分泌IL-12及抑制IL-10的分泌,表明TP5能够激活免疫活性受抑制的TIDCs的抗原递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跨膜糖蛋白 共刺激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Ⅱ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血清IL-10、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敏 刘丁 +2 位作者 孙雪晶 任新燕 玄春花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4期85-86,共2页
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血清IL-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53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10,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血清IL-10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53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10,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Ⅰ表达类分子荧光强度。结果病例组血清IL-10水平为(62±3.4)pg/mL,高于对照组的(3.32±0.65)pg/mL;病例组、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52±23)、(318±36),P<0.01。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血清IL-10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降低。通过检测二者表达水平有助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白细胞介素-10 淋巴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A1*0501、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易感性的关系分析
19
作者 郑安昊 胡乃文 +5 位作者 许婧 袁烨 张淑敏 陈文斌 白艳艳 孙红胜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抗Ro/SSA... 目的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的HLA-DQA1*0501、HLA-DQB1*02基因多态性资料。使用STATA 16.0(USA)统计软件分析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发生的关系。结果纳入文献5篇,涉及420例pSS患者、250例抗Ro/SSA抗体阳性pSS患者、120例抗Ro/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和733例健康对照者。在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59、246例;在健康对照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96、282例;在抗SSA抗体阳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29、158例;在抗SSA抗体阴性pSS患者中,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30、46例。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的易感性有关(I2分别为62.99%、40.75%,合计OR值分别为2.60、2.43,95%CI分别为1.49~4.55、1.88~3.14,P均<0.05)。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也与抗Ro/SSA抗体阳性pSS的易感性有关(I2分别为0.00%、9.41%,合计OR值分别为3.85、2.61,95%CI分别为1.81~8.21、1.52~4.48,P均<0.05)。结论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的易感性相关。具有HLA-DQA1*0501和HLA-DQB1*02基因阳性的抗Ro/SSA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患p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DQA1*0501基因 HLA-DQB1*02基因 抗Ro/SSA自身抗体 原发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ALL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聂向民 朱传福 +2 位作者 宋永红 张毅 刘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52-53,共2页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观察组)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并与7 418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HLA-DR*14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H...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对43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观察组)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并与7 418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HLA-DR*14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HLA-B*40(B60)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HLA- DR*14等位基因与ALL有相关性,HLA-B*40(B60)型人群发生ALL的风险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