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异构体鉴定
1
作者 刘巍 范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47-53,共7页
提出了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异构体鉴定检定方法。采用适宜的质控检测方法,通过试验RP-HPLC法、等电聚焦、非还原型SDS-PAGE凝胶电泳法、非变性PAGE法、活性分析、阴离子交换HPLC分析法对异构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控制。结果... 提出了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异构体鉴定检定方法。采用适宜的质控检测方法,通过试验RP-HPLC法、等电聚焦、非还原型SDS-PAGE凝胶电泳法、非变性PAGE法、活性分析、阴离子交换HPLC分析法对异构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控制。结果表明:用建立的RP-HPLC法、非变性PAGE法、活性分析法不能鉴别异构体;等电聚焦、非还原型SDS-PAGE凝胶电泳法能鉴别异构体,可定性分析;阴离子交换HPLC分析法能对异构体百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由此表明,等电聚焦、非还原型SDS-PAGE凝胶电泳和阴离子交换HPLC分析法可作为重组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水蛭肽嵌合蛋白产品中异构体的常规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抑制因子 水蛭肽 异构体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付明智 李新新 +1 位作者 刘雪威 李焕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56-2565,共10页
【目的】制备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及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猪源SLPI检测方法及其功能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经串联的猪源SLPI基因克隆至pET-28a(+)、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 【目的】制备猪源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及其单克隆抗体,为建立猪源SLPI检测方法及其功能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将经串联的猪源SLPI基因克隆至pET-28a(+)、pGEX-6P-1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采用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情况;重组菌经超声破碎以镍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间接ELISA筛选和鉴定所制备单克隆抗体和亚类,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pGEX-6P-1-SLPI、pET-28a-SLPI重组质粒,获得纯度较高的His-SLPI、GST-SLPI重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27和50 ku,前者为包涵体表达,后者为可溶性表达;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抗猪SLP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9D10为IgG3亚类,9G11、10E2为IgG2b亚类;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与猪肠上皮细胞内的SLPI结合,9D10在细胞核中显示较强的荧光信号,而9G11、10E2在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均有荧光信号。【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重组His-SLPI和GST-SLPI蛋白,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猪源SLPI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猪源SLPI特性及其在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搭建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测定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干扰素-γ和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巫艳彬 吴聪 +4 位作者 孔晋亮 蔡双启 冯挺眉 卢桦崧 梁象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干扰素-γ(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3例胸腔积液及其同源外周血,分为结核组、恶性组、细菌感染组及漏出液组。...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干扰素-γ(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3例胸腔积液及其同源外周血,分为结核组、恶性组、细菌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测定三种指标浓度,并对结果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结核组胸水SLPI、IFN-γ及ADA浓度较恶性组、感染组及漏出液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SLPI、IFN-γ和ADA对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均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联合SLPI、IFN-γ和ADA能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效能,其中以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单独测定SLPI、IFN-γ及ADA均有助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但联合测定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Γ-干扰素 腺苷脱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差异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江德鹏 向静 +3 位作者 文亮 粟永萍 屈纪富 冉新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MSCs)参与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2, CINC-2... 目的研究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MSCs)参与创伤修复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 SLPI)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2, CINC-2)的差异表达,并探讨其相关功能。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dMSCs,通过RT-PCR检测创伤修复时SLPI和CINC-2在dMSCs中表达,通过3H-TdR掺入实验研究SLPI和dMSCs有丝分裂的关系,利用Boyden趋化小室研究dMSCs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分离的大鼠dMSCs呈梭形,在体外显示多向分化潜能。RT-PCR提示伤口液刺激24 h后dMSCs中SLPI,CINC-2表达升高,同时检测到在全层切割伤后1 d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和CINC-2均为高表达,3H-TdR掺入实验提示SLPI能够促进dMSCs的有丝分裂,趋化小室实验显示dMSCs对中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加入中和抗体后趋化作用减弱。结论创伤后SLPI,CINC-2在dMSCs中表达升高,其表达升高可能同dMSCs的增殖和趋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差异表达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测定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干扰素-γ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巫艳彬 覃寿明 +4 位作者 吴聪 孔晋亮 蔡双启 冯挺眉 卢桦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和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结核、恶性、脓胸和漏出液共103例胸水及相应外周血,应用ELISA法测定胸水上清液和血清中S...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和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结核、恶性、脓胸和漏出液共103例胸水及相应外周血,应用ELISA法测定胸水上清液和血清中SLPI与IFN-γ的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核组SLPI浓度(193 790±15 476)pg/mL分别与恶性组(121 700±13 101)pg/mL、脓胸组(92 885±26 962)pg/mL、漏出液组(109 360±21 619)pg/mL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后三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同样,结核组IFN-γ较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PESLPI浓度对于诊断TPE的最佳阈值为236 071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6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3.2%、91.4%;IFN-γ对于诊断TPE的AUC、灵敏度、特异度、诊断阈值分别是0.961 1、95.6%、91.4%和355.2 ng/L;SLPI和IFN-γ同时高于各自的诊断阈值时,得出最佳诊断特异度100%;SLPI或ADA高于各自诊断阈值,得出最佳诊断灵敏度为88.9%。结论:单独测定SLPI及IFN-γ均有助于诊断TPE,但联合测定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郭久冰 李国新 +4 位作者 庄建民 纪程宏 刘峰 陶国全 董汉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制成微阵列芯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LPI蛋白表达并评分,采用f检验比较不同SLPI表达水平和结肠...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制成微阵列芯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LPI蛋白表达并评分,采用f检验比较不同SLPI表达水平和结肠癌临床病理f生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SLPI在结肠癌组织中相对于正常结肠组织高表达,SLPI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分化[低分化:8(42.1%)”s11(57.9%);中腐分化:3(2.3%)w128(97.7%)、TNM分期:[Ⅲ~Ⅳ:25(29.4%)口s60(70.6%)]、Ⅰ~Ⅱ:2(3.1%)郴63(96.9%)、淋巴结转移[18(28.6%)w45(71.4%)]及远处转移[11(84.6%)傩2(15.4%)]相关(P〈O.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PI表:g_Jk平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组织芯片 结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7
作者 江德鹏 向静 +3 位作者 文亮 粟永萍 屈纪富 冉新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7-310,329,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在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s)中的表达以及促dMSCs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在大鼠背部置入聚乙烯酒精海绵收集伤后1天伤口液,用Tripure细胞裂解液提取伤... 目的:研究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在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s)中的表达以及促dMSCs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在大鼠背部置入聚乙烯酒精海绵收集伤后1天伤口液,用Tripure细胞裂解液提取伤口液刺激前后dMSCs和创伤前后大鼠皮肤组织中总RNA。通过RT-PCR检测伤口液刺激前后dMSCs和创伤前后大鼠皮肤组织中SLPImRNA的表达。用M-PER抽提细胞蛋白,了解伤口液刺激前后dMSCs中SLPI蛋白表达的变化。无血清IMDM培养液培养细胞48h,加入不同浓度的SLPI因子刺激dMSCs,通过[H3]Thymidine掺入实验研究SLPI对真皮间充干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分离的大鼠dMSCs呈梭形,在体外显示多向分化潜能。RT-PCR和Westernblot提示SLPI在dMSCs中表达,伤口液刺激后表达增强。通过[H3]Thymidine掺入实验发现加入SLPI因子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强。结论:SLPI在dMSCs中表达,能够促进dMSCs的增殖,通过高表达SLPI可能是dMSCs参与创伤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袁芳 孔庆宏 王冠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4,共7页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是一个可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阳离子蛋白质。SLPI羧基端具有抑制糜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等抗蛋白酶活性,氨基端的功能尚不清楚,可能具有抗菌、抗真菌...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是一个可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阳离子蛋白质。SLPI羧基端具有抑制糜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等抗蛋白酶活性,氨基端的功能尚不清楚,可能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SLPI在有些癌症,如卵巢癌、肺癌、胃癌、结肠癌中表达升高,但在有些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口腔癌中表达降低。目前,尚未完全了解SLPI在调控致癌效应中的作用。本文就SLPI在肿瘤及抗肿瘤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SLPI在抗肿瘤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 肿瘤 增殖 迁移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淑倩 刘双珍 李秋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50只5~6周龄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光损伤+LIF组20只和光损伤+PBS组20只.于光照前4d,光损伤+LIF组小鼠右眼...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50只5~6周龄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光损伤+LIF组20只和光损伤+PBS组20只.于光照前4d,光损伤+LIF组小鼠右眼行玻璃体腔LIF注药,光损伤+PBS组小鼠右眼行玻璃体腔PBS注药.采用4 000 lx白色冷光源对光损伤+LIF组和光损伤+PBS组小鼠持续照射4h建立小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分别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和形态学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Jak3、STAT3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暗适应ERG检查结果显示,0.01、1、100、200、400 cd·s/m2光强度下光损伤+PBS组a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LIF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明适应ERG检查结果显示,在白光、绿光和蓝光刺激下,光损伤+PBS组b波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LIF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损伤+PBS组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光损伤+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光损伤+PBS组相比,光损伤+LIF组Jak3、STAT3、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IF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光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Jak3/STAT3信号通道抑制下游Bax/Bcl-2凋亡通道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抑制因子 光感受器细胞 光损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SLPI基因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调控真皮多能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俊 屈纪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观察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对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 stem cells,DMSCs)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纯化、扩增新生大鼠DMSCs。在前期成功构建SLPI基因过表... 目的观察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对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 stem cells,DMSCs)的促增殖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纯化、扩增新生大鼠DMSCs。在前期成功构建SLPI基因过表达载体基础上,根据SLPI基因si RNA的设计挑选出最佳抑制SLPI基因表达的干扰载体,RT-PCR、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表达载体转染DMSCs,观察其表达,运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观察SPLI基因促进DMSCs的增殖作用。结果成功分离获得真皮来源、具有细胞干性的DMSCs;并成功构建SLPI基因过表达真核载体及SLPI基因si RNA表达载体,转染DMSCs(分为过表达组和干扰组,并以转染空载体者为对照组)。CCK-8检测显示,48、72、96 h,过表达组增殖较快,干扰组增殖较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96 h,过表达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过表达组增殖较快,即SLPI基因有促进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检测表明,过表达组G1期与干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期、G2期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PI基因具有明确的促DMSCs增殖作用,促进细胞从G1向S和G2期转变,即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发挥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 重组表达载体 真皮多能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CB所致小鼠结肠炎与LMIF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平 肖兰 +5 位作者 周婷 杨菁菁 潘慧 金雨荪 宫恩聪 梅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 :用 2 ,4 -二硝基氯苯 (DNCB)诱导小鼠肠迟发过敏反应及结肠炎症和溃疡 ,并观察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LMIF)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DNCB结肠炎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首先用 3 3%DNCB涂... 目的 :用 2 ,4 -二硝基氯苯 (DNCB)诱导小鼠肠迟发过敏反应及结肠炎症和溃疡 ,并观察白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LMIF)活性的变化 ,以探讨DNCB结肠炎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首先用 3 3%DNCB涂腹致敏 ,然后以 0 1%DNCB、0 2 %DNCB和 0 4 %DNCB(对照组以 6 0 %乙醇 )灌肠 ,每天 1次 ,连续 4d。观察疾病活动指数、结肠大体和镜下改变 ,以及LMIF活性的改变。结果 :0 2 %DNCB和 0 4 %DNCB组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LMIF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DNCB能够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并在此UC的发病过程中LMIF活性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白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二硝基氯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