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
1
作者 肖飞 张丽珍 +1 位作者 李萍 刘晓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联合Wells评分对产褥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23年7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产褥期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DVT组。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血清CD40L、Wells评分及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症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CD40L、Wells评分对产褥期DVT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对照组,DVT组血清CD40L、Wells评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黏附率(platelet adhesion rate,PAdT)、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T)、P选择素(P-selectio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更高(P<0.05),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更低(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D-D、FIB、PAdT、PAgT、P-selection、IL-6、IL-1β、hs-CRP与产褥期VTE患者血清CD40L、Well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APTT、PT与血清CD40L、Wells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诊断产褥期DVT的AUC、敏感度均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D40L联合Wells评分可提高产褥期DVT的诊断效能,有利于疾病的早期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 WELLS评分 产褥期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对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史丽 尹洁 +2 位作者 马静 王娟 姜秉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 目的研究血中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损伤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人重组CD40L(r-CD40L)刺激HUVEC 24 h,建立单核细胞(THP-1)渗出模型,评价内皮细胞通透性。应用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 24 h,逆转录PCR技术检测HUVEC中TNF-αm RNA水平,观察不同浓度r-CD40L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TNF-αm RNA水平表示)。采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r-CD40L刺激HUVEC后上清液中TNF-α蛋白水平。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UVEC凋亡情况。结果随着r-CD40L刺激浓度的增加,单核细胞透膜数逐渐升高,HUVEC中TNF-αm 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HUVEC上清液中TNF-α的浓度逐渐增加。应用25μg/L r-CD40L刺激HUVEC不同时间,未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s CD40L对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内皮细胞核内TNF-αm RNA表达并促进其分泌TNF-α实现的。s CD40L对HUVEC功能的影响明显早于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细胞通透性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分化抗原74和CXC趋化因子配体9阳性巨噬细胞亚群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思东 陈凯歌 +6 位作者 张继翔 轩娟娟 王耀权 苗舜 赵开心 王维伟 陈国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27-3033,共7页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亚群分类及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分为:免疫耐受组(B-B),将BN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免疫排斥组(L-B),将Lewis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高通量RNA测序区... 目的探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亚群分类及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分为:免疫耐受组(B-B),将BN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免疫排斥组(L-B),将Lewis大鼠供体的肝脏移植至BN大鼠受体,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和高通量RNA测序区分大鼠移植肝巨噬细胞亚群,发现排斥反应高度差异的基因,免疫组化确定蛋白表达和细胞亚群的变化和分布。结果CD68阳性巨噬细胞在排斥组多于耐受组(P<0.05),巨噬细胞可分为9个亚群,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第8群的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明显升高,第5群的白细胞分化抗原74(CD74)基因明显升高(P<0.05)。排斥反应中巨噬细胞差异基因综合第1位的是CD74,第2位是CXCL9。与耐受组比较,排斥组肝脏汇管区可见大量CD74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并且在肝血窦CD74阳性巨噬细胞浸润也明显增加(P<0.05),在排斥肝脏汇管区和肝血窦可见大量CXCL9阳性巨噬细胞浸润以汇管区为著(P<0.05),在排斥肝脏汇管区CD14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CD74阳性巨噬细胞亚群和CXCL9阳性巨噬细胞亚群是促进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关键亚群,完善了巨噬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排斥反应 巨噬细胞 白细胞分化抗原74 CXC趋化因子配体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及其与Tc1和Tc2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花荣 刘甜甜 +3 位作者 魏菁 吴葆菁 檀卫平 麦贤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发作期哮喘患儿的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率及其与Tc1和Tc2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率和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哮喘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发作期哮喘患儿的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率及其与Tc1和Tc2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率和Tc1、Tc2的细胞数。【结果】哮喘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表达率分别为21.59±7.61和15.82±4.44(t=3.376,P<0.001);CD40L表达率分别为0.20±0.11和0.33±0.12(t=-2.747,P<0.05);Tc1细胞数分别为9.06±3.80和7.28±3.01(t=0.582,P>0.05);Tc2细胞数分别为7.64±3.67和3.02±1.38(t=3.981,P<0.001)。CD40和CD40L表达率与Tc1、Tc2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r分别为-0.004和0.231、-0.280和0.186,P>0.05)。【结论】发作期哮喘患儿存在明显的CD40/CD40L、Tc1/Tc2的异常,这可能与哮喘的发生有重要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分化抗原40140配体 细胞毒性T细胞 淋巴细胞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递质、血脂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谭静 华琦 +1 位作者 刘荣坤 杨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低程度的炎症反应状态,炎症反应参与高血压的发生至靶器官损害的过程。文中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 目的: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低程度的炎症反应状态,炎症反应参与高血压的发生至靶器官损害的过程。文中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血脂水平及左心室结构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58例高血压患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IL-6、CD40L、MMP-9及TIMP-1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反映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参数。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IL-6(P(0.001)、MMP-9(P=0.011)以及TIMP-1(P=0.004)显著高于对照组。Spearm an’s相关分析显示IL-6与MMP-9及TIMP-1、MMP-9与TIMP-1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IL-6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sCD40L与LDL-C、MMP-9与TG呈显著正相关;炎性递质与反映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炎症递质表达增加,且与脂代谢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白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血脂 左心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二级预防状况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谭静 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37-44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3年的动态变化及二级预防的情况。方法选择初次发病且发病6 h内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岁。...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3年的动态变化及二级预防的情况。方法选择初次发病且发病6 h内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岁。随访3年,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水平。结果在心肌梗死3年随访期与急性期比较,IL-6、sCD40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MMP-9水平轻度降低,TIMP-1水平升高(P=0.001),MMP-9/TIMP-1比值降低(P<0.001)。3年随访时,STEMI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的比例较住院期间显著降低,分别为54.8%、73.8%及57.1%,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量指数达标率较低,分别为39.9%、27.4%及45.2%。结论 IL-6、sCD40L、MMP-9水平升高以及MMP-9/TIMP-1平衡失调与STEMI急性期斑块不稳定乃至破裂有关;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水平下降,应强化随访,积极规范进行降压、调脂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