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33/血清刺激素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鲁霞 吴洁 +2 位作者 党银霞 王生霞 王凡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4-720,F0003,共8页
缺血性卒中因其损伤机制复杂且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一直是脑血管病研究领域棘手的问题,寻找新型有效的干预及神经保护策略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33(IL-33)作为IL-1家族新发现的成员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清刺激素2(ST2)是其作用的主要... 缺血性卒中因其损伤机制复杂且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一直是脑血管病研究领域棘手的问题,寻找新型有效的干预及神经保护策略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33(IL-33)作为IL-1家族新发现的成员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清刺激素2(ST2)是其作用的主要受体。作者就IL-33/ST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梳理该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包括扩增调节性T细胞、调节炎症和改善白质损伤等,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白细胞介素33 IL-33/ST2信号通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CD8^(+)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鹏 刘屹 +1 位作者 李东辉 沈光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IL-33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HC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IL-33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4例HCC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33及其受体肿瘤抑制素2(ST2)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33和ST2 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8^(+)T淋巴细胞,使用重组IL-33刺激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斑点吸附试验检测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流式细胞术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表达,比较IL-33刺激前后细胞增殖、毒性分子分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变化。CD8^(+)T淋巴细胞与HepG2细胞共培养,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表达计算CD8^(+)T淋巴细胞诱导HepG2细胞死亡比例,比较IL-33刺激前后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的变化。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HCC组血浆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269.80±63.08)pg/mL vs(339.50±64.43)pg/mL,t=4.072,P<0.001],HCC组PBMC中IL-33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1.07±0.14 vs 2.45±0.87,t=10.250,P<0.001)。血浆ST2水平和PBMC中ST2 mRNA相对表达量在HCC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浆IL-33、ST2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HCC组CD8^(+)T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B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HCC组CD8^(+)T淋巴细胞中PD-1、LAG-3、CTLA-4阳性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重组IL-33刺激对两组CD8^(+)T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值均>0.05),但可促进穿孔素、颗粒酶B的分泌(P值均<0.05)。HCC组CD8^(+)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重组IL-33刺激可提升CD8^(+)T淋巴细胞杀伤功能,主要表现为诱导HepG2细胞死亡比例升高(P<0.05),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增加(P值均<0.05)。结论HCC患者血浆IL-33水平降低。IL-33可通过促进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分泌增强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为HCC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白细胞介素33 CD8阳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ST2信号转导通路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进华 程龙献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72-74,共3页
ST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心肌标志物,而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是ST2的特异配体,通过与ST2结合,IL-33/ST2组成一种新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多种炎症、免疫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ST2能... ST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心肌标志物,而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 33,IL-33)是ST2的特异配体,通过与ST2结合,IL-33/ST2组成一种新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多种炎症、免疫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ST2能够独立预测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1-4]。另外,ST2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33 S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琼 黄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31-1333,1336,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及辅助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冠心病分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32例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及辅助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冠心病分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同时选择69例正常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L-33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表达IL-33明显低于对照组,IL-33的表达量随冠心病的损害程度增加而明显降低,呈典型的负相关。结论:IL-33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明显降低,并与病变程度成负相关关系,提示该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可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白细胞介素3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5
作者 朱俊丰 桑力轩 +7 位作者 杨芳丽 李岩 翟景波 高植鹏 邓芳博 孙逊 王大南 吕昌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0-63,共4页
克隆小鼠IL-33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COS-7细胞检测其表达。提取C57BL/6小鼠肺组织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小鼠IL-33基因,酶切后插入pc DNATM3.1/myc-His A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IL-33,重组质粒转染C... 克隆小鼠IL-33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COS-7细胞检测其表达。提取C57BL/6小鼠肺组织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小鼠IL-33基因,酶切后插入pc DNATM3.1/myc-His A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IL-33,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pc DNA3.1-IL-33中插入的片段序列测定结果与小鼠IL-33c DNA序列一致,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后检测到相应mRNA及蛋白表达。成功克隆了小鼠IL-33基因c DNA,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基因克隆 表达质粒构建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记收 王梦龙 +6 位作者 刘剑芳 叶晶 王震 徐瑶 姜慧敏 叶迪 万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71-773,共3页
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成员,经典活性的IL-33作为一种“警报素”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免疫反应.IL-33可通过人基质裂解素2(ST2)跨细胞膜型受体(ST2L)信号转导,诱导2型辅助性T细胞(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1].此外,IL-33... 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成员,经典活性的IL-33作为一种“警报素”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参与和调节免疫反应.IL-33可通过人基质裂解素2(ST2)跨细胞膜型受体(ST2L)信号转导,诱导2型辅助性T细胞(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1].此外,IL-33还可作为转录因子通过与受体的作用,转移到细胞核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在2型自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可溶型ST2(sST2)可以竞争性与配体IL-33结合,阻断上述ST2L生物学效应,发挥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再灌注损伤 糖尿病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3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祯蕾 胡庆哲 +3 位作者 霍颖超 张融融 吴燕平 秦新月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及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及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10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48 h内是否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将1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39例)与无肺部感染组(101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资料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IL-33浓度及NIHSS评分>14分、侵入性操作(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气管切开等)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中IL-33的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L-33对缺血性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以卒中相关性肺炎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中的变量(P<0.05)进一步对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男性比例及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肺部感染组NIHSS评分>14分、侵入性操作的比例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分别为53.8%(21/39)比18.8%(19/101),χ2=16.922;51.3%(20/39)比6.9%(7/101),χ2=35.554],IL-33浓度、NIHSS评分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分别为92.1(72.4,144.5)ng/L比63.4(45.2,80.9)ng/L,Z=-5.199;15.0(11.0,27.0)分比3.0(2.0,8.5)分,Z=-6.03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经ROC曲线分析,IL-33的AUC为0.784(95%CI:0.697~0.871,P<0.01)时,约登指数为0.492,最佳截断值为74.4 ng/L,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2.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33浓度≥74.4 ng/L(OR=13.364,95%CI:4.275~41.722,P<0.01)、NIHSS评分>14分(OR=4.420,95%CI:1.431~13.649,P=0.001)、侵入性操作(OR=12.158,95%CI:3.399~43.488,P<0.01)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L-33≥74.4 ng/L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对缺血性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33 预测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陆凯丽 张国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6-1081,共6页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多种组织和细胞均可表达,其在稳态维持和环境应激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能通过IL-33/ST2信号通路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表明IL-33参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和促进胎盘形成等正常妊娠过程,而IL-33表达...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多种组织和细胞均可表达,其在稳态维持和环境应激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能通过IL-33/ST2信号通路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研究表明IL-33参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和促进胎盘形成等正常妊娠过程,而IL-33表达异常与流产、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研究IL-33在妊娠中的作用,可能为正常妊娠维持及妊娠特发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信号通路 免疫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韦雪妮 黄吉 +1 位作者 张越 陈国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9-1054,共6页
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调节胃氧化性萎缩及胃癌增生、化生和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IL-3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生长转移及TNM分期相关。IL-33参与胃癌多个信号通路,一方面,直接调节1型辅助T(Th1)细胞型免疫反... 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调节胃氧化性萎缩及胃癌增生、化生和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IL-3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生长转移及TNM分期相关。IL-33参与胃癌多个信号通路,一方面,直接调节1型辅助T(Th1)细胞型免疫反应,引起有效地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反应。另一方面,通过其受体肿瘤发生抑制物2(ST2)参与Th2细胞型免疫反应。还可与肥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微环境。我们对IL-33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展的关系、相关信号通路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阐明IL-33在胃癌中的促癌或抑癌的双重职能作用,以期为胃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临床用药和药物治疗靶点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IL-33) 胃癌 肿瘤微环境 细胞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通过增强炎症反应加重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阳 董一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50μg/kg的IL-33,6 h后再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标本。自动检测生化仪检测肾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50μg/kg的IL-33,6 h后再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标本。自动检测生化仪检测肾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LPS显著升高SCr、BUN及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加重肾组织的病理损伤,增加肾组织中IL-1β、IL-6、TNF-α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IL-33进一步上调上述LPS引起的改变,加重AKI。结论:IL-33可通过增强炎症反应加重LPS诱导的AKI,其分子机制可能是进一步促进肾脏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急性肾损伤 脂多糖 脓毒症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白细胞介素33与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古辉 徐小彭 +2 位作者 黄国华 李雪平 陈少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IL-3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共60例,同时选择健康参与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呼出气冷凝液、诱导痰...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IL-3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共60例,同时选择健康参与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呼出气冷凝液、诱导痰及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呼出气冷凝液的IL-33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清IL-33、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对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分析IL-33与临床特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 COPD组的平均呼出气冷凝液IL-3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AE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IL-33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的患者(P <0.001),且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的呼出气冷凝液IL-33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呼出气冷凝液IL-33水平与血清IL-33、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IL-6、IL-8和TNF-α呈显著的正相关,呼出气冷凝液IL-33水平与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VC呈显著的负相关(r=-0.392,P=0.002)。结论 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IL-3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气道IL-33参与了COPD患者的病情进展,且与气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冷凝液 慢性阻塞性肺症病 白细胞介素-33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33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艳芳 王朝霞 +2 位作者 辛桂杰 李玉斌 牛俊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6,170,共4页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33(human interleukin-33,hIL-33)基因,构建高效稳定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并对纯化的蛋白进行生物活性的初步测定。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人成纤维细胞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得到人的成熟肽IL-3... 目的:克隆人白细胞介素33(human interleukin-33,hIL-33)基因,构建高效稳定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并对纯化的蛋白进行生物活性的初步测定。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人成纤维细胞总RNA中反转录并扩增得到人的成熟肽IL-33基因;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PQE30-IL33重组质粒;采用Ni2+-NTA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应用ELISA方法检测纯化蛋白诱导产生的IL-4和IL-5。结果: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5%,Western印迹法证实重组蛋白为特异性蛋白,纯化后纯度达到95%以上。表达的重组蛋白IL-33促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和IL-5,浓度分别达到(106±2.6)pg/ml和(1220±10.4)pg/ml,而未刺激对照组的浓度只有(32.2±2.3)pg/ml和(67.3±2.5)pg/ml。结论:成功构建出hIL-33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产生蛋白能诱导IL-4和IL-5细胞因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克隆与表达 大肠杆菌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揭示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白细胞介素33在肝细胞癌发育早期阶段内皮细胞中的作用
13
作者 罗淑丹 王多祥 +3 位作者 付瑞锋 王灵 王腾蛟 王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5-791,共7页
目的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对肝细胞癌(HCC)铁死亡相关预后基因的表达状态进行分析,为HCC的精准治疗提供有效靶点。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铁死亡相关基因数据库获取HCC患者和正常组织样本的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采用最小... 目的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对肝细胞癌(HCC)铁死亡相关预后基因的表达状态进行分析,为HCC的精准治疗提供有效靶点。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铁死亡相关基因数据库获取HCC患者和正常组织样本的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后评估模型;利用单细胞测序数据,通过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聚类降维和Monocle包对预后风险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CellChat包对预后风险基因在HCC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现25个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与HCC患者的预后相关。筛选出含5'-核苷酸酶结构域2(NT5DC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微管解聚蛋白1(STMN1)和白细胞介素(IL)33(IL-33)4个基因作为HCC预后基因。其中NT5DC2主要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表达,IL-33主要在内皮细胞中表达,G6PD和STMN1在细胞中广泛表达;IL-33主要在发育早期阶段的内皮细胞中表达,NT5DC2、G6PD、STMN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此外IL-33只在发育早期阶段的内皮细胞中与受体存在广泛交互。结论 IL-33作为良性预后基因,在HCC患者发育早期阶段的内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发挥作用,提示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这种原始状态或促进IL-33介导的原始状态内皮细胞铁死亡可能是有效的HCC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预后 铁死亡 细胞测序 拟时序分析 细胞互作分析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鸿举 苏子阳 +1 位作者 王玺 周玉洁 《生理科学进展》 202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主要表达于人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中。IL-33在Th(helper T cell)2细胞的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Th2细胞分泌Th2相关细胞因子,趋化Th2细胞,并在组织损伤中作为警报素放大免疫反应。IL-33...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主要表达于人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中。IL-33在Th(helper T cell)2细胞的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Th2细胞分泌Th2相关细胞因子,趋化Th2细胞,并在组织损伤中作为警报素放大免疫反应。IL-33也可以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研究逐渐深入,IL-33的抗肿瘤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包括在黑色素瘤和乳腺癌等癌症中的作用。为更好总结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从IL-33在肿瘤免疫中的信号通路和IL-33对不同肿瘤免疫治疗效应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免疫疗法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白细胞介素-33、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损伤的相关性
15
作者 严佳欣 史一雯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9-1884,共6页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记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唾液IL-3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SP-1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水平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唾液腺超声检查(SGUS)评分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分析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唾液流速、临床指标及SGU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高于对照组(P<0.05)。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IgG、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唾液IL-33、抗SP-1抗体均为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是pSS患者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SS患者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呈正相关,二者有潜力作为评估pSS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损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和33 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治疗后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晓蕾 陈宏 +2 位作者 解奎霞 王立茹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 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探...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 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探讨应用白芍总苷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周及4周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8、IL-33 mRNA的表达量;对患者应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noy,TGP)治疗2周和4周后外周血IL-18 mRNA和IL-33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18和IL-3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IL-18 mRNA和IL-33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3组中IL-18 mRNA和IL-33 mRNA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经白芍总苷治疗2周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18和IL-33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白芍总苷治疗4周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IL-18和IL-33比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IL-18、IL-33ΔCT值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0.59,P均<0.01)。有家族过敏史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组较无家族过敏史患者组IL-18和IL-33 mRNA表达量高。结论:IL-18和IL-33可能参与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分型和严重程度有关。白芍总苷可能通过调节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IL-18和IL-33 mRNA表达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白芍总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5和-33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葛帮友 刘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5、IL-33的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健康人对照30例,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5、IL-33的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健康人对照30例,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25、IL-33水平,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IL-25、IL-3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分别为(149.58±25.47)ng/L、(95.41±25.59)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0.52±28.16)ng/L、(80.25±25.03)ng/L,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和<0.05),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分别为O.54和0.67,均P<0.01)。结论:IL-25、IL-3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白细胞介素25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学勤 王东明 +1 位作者 朴纪颖 段旭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经转录组测序分析的597例CRC患者,并利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IL-33或IL-1RL1与CRC患者生存情况, 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采用Lovo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皮下种植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游标卡尺量取并计算IL-33处理组及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进而评估IL-33对CR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 IL-33、IL-1RL1在CRC组织高表达,且肿瘤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低表达组患者。IL-33可显著抑制CRC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增殖。结论 CRC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CRC) 白细胞介素33(IL-33) 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 预后 肿瘤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萍萍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于健 王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519,53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 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 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 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兔血管内皮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维善 李德超 邱蓉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感染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AS的关系。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周1次静脉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 目的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感染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AS的关系。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周1次静脉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液,持续12周,建立感染兔AS模型;对照组每周1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13周处死实验动物,观察主动脉血管的组织结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IL-33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IL-33 m RNA相对表达量为58.244±2.407,IL-3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863±0.171,对照组IL-33 m RNA相对表达量为3.143±0.805,IL-3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37±0.028;实验组IL-33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33,可能对A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管内皮组织 白细胞介素-33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