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效能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小扬 蔡林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3-177,共5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银屑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迅速,推动了生物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12/23抑制剂、IL-17抑制剂等相继问世,极大地改...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银屑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迅速,推动了生物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IL)-12/23抑制剂、IL-17抑制剂等相继问世,极大地改变了银屑病的治疗。选择性拮抗IL-17A及IL-17A受体的生物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依奇珠单抗及柏达鲁单抗,已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 白细胞介素-17A受体拮抗剂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IL-17RLM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婧 晁康 +2 位作者 唐健 王培培 高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目的:研究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7受体样分子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IL-17RLM-hUCMSCs)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炎症性肠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优化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利... 目的:研究过表达白细胞介素17受体样分子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IL-17RLM-hUCMSCs)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炎症性肠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优化的种子细胞。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CMSCs,利用慢病毒载体向干细胞内转入IL-17RLM基因,构建IL-17RLM-hUCMSCs。采用TNBS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无菌取炎症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在刀豆蛋白A(Con A)刺激下将淋巴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IL-17RLM-hUCMSCs及hUCMSCs共培养,72 h后以淋巴细胞+Con A为阳性对照,CCK8法及CFSE标记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Th17及Treg)比例的改变。结果:hUCMSCs及IL-17RLM-hUCMSCs均对ConA刺激下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当MSCs/淋巴细胞为1∶1~1∶10时,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在有效浓度范围内,IL-17RLM-hUCMSCs较h UCMSCs抑制作用更强(P〈0.05)。hUCMSCs及IL-17RLM-h UCMSCs均能够下调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Th1和Th17细胞亚群比例,上调Treg细胞亚群比例,但IL-17RLM-h UCMSCs对Th17细胞亚群的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IL-17RLM-hUCMSCs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且该作用优于h UCMSCs。同时,IL-17RLM-hUCMSCs可调节T细胞亚群的免疫平衡,且抑制Th17细胞亚群作用强于hUC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7受体样分子 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IL-17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母润红 艾一玖 +4 位作者 李雨澎 林睿 叶思萍 马方 郭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10-1517,共8页
目的: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7A(IL-17A)重组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30例、肠上皮化生标本20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7A(IL-17A)重组蛋白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30例、肠上皮化生标本20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1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种组织中IL-17A和白细胞介素17受体A(IL-17RA)的阳性表达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17A与IL-17RA表达的相关性。将对数生长期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0、100和200μg·L-1)IL-17A组。MTT法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侵袭细胞数,划痕实验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胃癌BGC-823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结果: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织中IL-17A和IL-17R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IL-17A与IL-17R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91,P<0.01)。IL-17A作用48和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100和200μg·L^(-1)IL-17A组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和200μg·L-1IL-17A组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200μg·L^(-1)IL-17A组胃癌BGC-823细胞中VEGF、MMP-9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组人IL-17A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侵袭相关蛋白VEGF和MMP-9表达以及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17受体A 胃肿瘤 细胞凋亡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文炎 刘静 +4 位作者 黄裳 李勇 阮崇洁 贺涛 梁凤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73-2480,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喂养高脂饲料构建IR肥胖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干预,假电针组予以假...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喂养高脂饲料构建IR肥胖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干预,假电针组予以假电针干预,正常组和模型组仅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均隔日1次,每次10 min,每周3次,连续8周。干预前后,测定大鼠的体质量、肛鼻长,计算体质指数(Lee′s指数);干预结束,肾周脂肪和附睾脂肪称重;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测量血糖、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计算葡萄糖输注速率(GIR);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组织和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比,计算Th17/Treg;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A)、叉头框蛋白P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体质量、Lee′s指数、肾周脂肪重量、附睾脂肪重量均低,IPGTT血糖值低,GIR高,脂肪组织和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低,Treg细胞百分比高,Th17/Treg值低,脂肪组织中IL-17A蛋白表达低,FOXP3蛋白表达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能够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肾周和附睾脂肪重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受体 叉头框蛋白P3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中IL-17和IL-17R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卓木改 钟勇 +1 位作者 许卫平 袁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喉癌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80例声带息肉患者和8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统计IL-17及IL-17R的表达情况,并对IL-17及IL-17R... 目的:探讨喉癌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80例声带息肉患者和8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统计IL-17及IL-17R的表达情况,并对IL-17及IL-17R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癌组织IL-17及IL-17R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IL-17及IL-17R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癌旁组织和息肉组织IL-17及IL-17R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中IL-17及IL-17R的表达与原发灶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喉癌患者术前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IL-17水平明显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中IL-17及IL-17R可出现高表达;IL-17及IL-17R的表达与喉癌原发灶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IL-17及IL-17R的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临床病理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17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