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5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1
作者 李玉佳 官德秀 +2 位作者 郭姝 郭景 徐樨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消化科住院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中,确诊为VEO-IBD的患儿,其中病因为IL-10RA基因突变的患儿15例,对照组为15例非IL-10RA突变所致VEO-IBD患儿,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报告。结果IL-10RA基因突变所致的VEO-IBD患儿,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1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例,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15/15例,100.0%)、便血(15/15例,100.0%)为主,肠外表现依次为口腔黏膜溃疡(6/15例,40.0%)、皮肤红斑(5/15例,33.3%);肛周表现依次为直肠会阴瘘5例(5/15,33.3%),肛瘘4例(4/15,26.7%),肛裂3例(3/15,20.0%),直肠会阴瘘、皮赘并存1例(1/15,6.7%);全身表现为IL-10RA基因突变组营养不良13例(13/15例,86.7%),肛周病变13例(13/15例,86.7%);对照组营养不良6例(6/15例,40.0%),肛周病变5例(5/15例,33.3%),此两项指标与IL-10RA基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患儿发病年龄早,除消化道症状外,肠外表现和肛周病变较为常见,结肠镜下病变特点以结肠多发溃疡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 儿童 慢性腹泻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家族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罗琪 曾碧雨 +3 位作者 张荣 黄良江 付蕾 姚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54,共7页
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组织损伤后的异常修复、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IL-10家族成员包括IL-10、IL-1... 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组织损伤后的异常修复、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IL-10家族成员包括IL-10、IL-19、IL-20、IL-22、IL-24、IL-26、IL-28、IL-29、IL-35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适度上调IL-10家族成员表达可维持肝星状细胞静止状态,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转化,调节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和自噬,最终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本文总结探讨了IL-10家族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相关中西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0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吴莹姣 姜波涛 +3 位作者 谭红 张艺博 彭旭 陈婵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220...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220例,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64例和轻症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检测血清IL-10与ApoE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10-1082G/A、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重症组血清IL-10、ApoE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血清IL-10、ApoE对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合并重症肺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94、0.752,二元logistic回归拟合联合预测的AUC为0.893,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2组IL-10-1082G/A基因型(GG/GA/AA)和等位基因(G、A)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等位基因发生重症感染的风险升高(OR=3.351,95%CI:1.885~5.955,P=0.000)。2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0、ApoE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IL-10-1082G/A基因多态性与肺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疗相关肺炎 白细胞介素10 载脂蛋白E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及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华东 刘冬梅 +2 位作者 张宁 祁赞梅 姜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0受体(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血浆IL-10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10R表达水平。共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 目的明确白细胞介素10(IL-10)及IL-10受体(IL-10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技术检测血浆IL-10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表面IL-10R表达水平。共检测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以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判定SLE疾病活动性。结果狼疮肾炎(LN)患者血浆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者高。各细胞亚群表面的IL-10R表达水平在SLE和正常对照组中相似,但是,LN患者的CD4+和CD8+T细胞表面IL-10R表达降低。血浆IL-10水平与SLEDAI没有相关性,而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L-10R1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IL-10及其受体在狼疮肾炎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o-miR-30b-5p在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对白细胞介素-10和Toll样受体4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园园 郭大东 +4 位作者 陈美清 李少玉 刘滨 唐凯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rno-miR-30b-5p在葡萄膜炎中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IL-10、TLR4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荧光素酶质粒载体以及结合位点突变质粒载体,将... 目的探讨rno-miR-30b-5p在葡萄膜炎中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IL-10、TLR4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荧光素酶质粒载体以及结合位点突变质粒载体,将rnomiR-30b-5p模拟物(mimic)与构建好的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通过报告基因相对荧光值的表达改变检测rno-miR-30b-5p对IL-10、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模型,通过注射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乳糜液,在造模后12 d分离EAU大鼠的脾脏和淋巴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no-miR-30b-5p和IL-10、TLR4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IL-10和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经rno-miR-30b-5p mimic干预后IL-10、TLR4野生型的报告荧光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其预测靶位点进行突变后,突变型载体中的报告荧光也存在明显的下调作用,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rno-miR-30b-5p在EAU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而IL-10 mRNA、TLR4 mRNA表达明显升高(均为P<0.01);ELISA检测发现IL-10、TLR4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rno-miR-30b-5p对带有IL-10、TLR4基因片段3’UTR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可能不是通过预测到的位点起作用而是通过其他的调控结合位点发挥作用;rno-miR-30b-5p在EAU大鼠脾脏和淋巴结的下调表达导致IL-10和TLR4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调控葡萄膜炎的发展。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icroRNA在葡萄膜炎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调控作用、治疗葡萄膜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o—miR-30b-5p 荧光素酶质粒载体 白细胞介素-10 TOLL样受体4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非他明对小鼠白细胞介素-10释放的影响及多巴胺D3受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艳炯 朱俊艳 +5 位作者 张洪波 魏曙光 阎春霞 郑海波 任会勋 陈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300,共5页
目的研究安非他明(AM)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参与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Ⅰ:采用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以及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 目的研究安非他明(AM)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参与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Ⅰ:采用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以及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J),腹腔注射AM(5 mg/kg)10 min后再注射LPS(150μg/kg)刺激,在LPS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30、60、90、120、240 min)心脏穿刺抽血进行IL-10测试,观察上述不同时间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的分泌情况。实验Ⅱ:在实验Ⅰ所确定的小鼠IL-10分泌最高时间点,观察不同剂量AM(0、2、5、10 mg/kg)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的影响。结果实验Ⅰ:AM5 mg/kg在LPS注射后可以引起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增多,其中60 min达最大值,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C57BL/6J小鼠以AM5 mg/kg作用后IL-10增多最为显著,D3RKO小鼠以AM2 mg/kg作用后IL-10升高最为显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AM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增加IL-10分泌而起作用;小剂量AM即可引起D3RKO小鼠血中IL-10升高,提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参与了AM对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作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非他明 白细胞介素-10 多巴胺D3受体 细菌脂多糖 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调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0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8
作者 吴雨峰 王碧辉 陈志芳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CC患者的宫颈组织作... 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AREG)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例CC患者的宫颈组织作为宫颈癌组,同时选取了30例子宫肌瘤经筛查为阴性的患者的宫颈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比较两组REG和IL-10的表达;另外收集100例患者(实验组)及60例正常健康个体的血清样本(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两组样本中AREG和IL-10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分析AREG和IL-10的相关性。根据提供样本血清的100例患者分为生存组(80例)和死亡组(20例),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AREG和IL-10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比较两组数据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绘制。结果:IHC结果显示组织中AREG和IL-10呈高表达(P<0.05);ELISA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的AREG和IL-10表达增高(P<0.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EG与IL-10呈正相关(P<0.05,r=0.593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REG、IL-10和淋巴结转移是患者生存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REG和IL-10预测患者生存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7和0.874。结论:宫颈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REG和IL-10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在宫颈癌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双调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调控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9
作者 赵向阳 江博文 +1 位作者 陶滔 谈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表达情况。将GBC细胞株NOZ和GBC-SD分组为Control组(无血清培养基)、M2-CM组(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2-CM+anti-IL-10组(含IL-10中和抗体的M2-CM)和M2-CM+IgG组(含IL-10同型对照抗体的M2-CM)。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变化状况,再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结果:M2型巨噬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功;与诱导前的THP-1相比,IL-10在M2型巨噬细胞内和上清液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可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能抑制E-cadherin表达和促进Vimentin表达,阻断IL-10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这一影响(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L-10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M2型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受体基因rs3024608、rs1110470、rs3024685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兆山 吉中强 +3 位作者 王燕青 薛卫林 张小燕 梁文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5-536,共2页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也是一种多发病,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其中我国约有2 000万人催患此病[1].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大多数国家呈上升趋势,己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哮喘发病机制至今尚不...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也是一种多发病,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其中我国约有2 000万人催患此病[1].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大多数国家呈上升趋势,己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哮喘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结合文献我们选择白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基因的rs3024608、rs1110470、rs3024685共3个多态位点,探讨青岛地区成人中该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揭示哮喘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有利于哮喘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患者 基因多态性 受体基因 白细胞介素4 相关性 RECEPTOR 公共卫生问题 介素4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0受体α基因真核表达及与JAK1蛋白的相互作用的检测
11
作者 郭欣欣 王刚 +4 位作者 邓巧亭 吴涵韬 李坤 吴英松 刘天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0-175,共6页
构建含人白介素10受体α(IL-10R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 ENTER-IL-10RA-His,并在HEK293中进行真核表达,并用免疫共沉淀检测JAK1与IL10RA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在He La细胞中提取人总RNA,通过RT-PCR获得人IL10RA的基因全长,并将其克隆至真... 构建含人白介素10受体α(IL-10R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 ENTER-IL-10RA-His,并在HEK293中进行真核表达,并用免疫共沉淀检测JAK1与IL10RA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在He La细胞中提取人总RNA,通过RT-PCR获得人IL10RA的基因全长,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ENTER-His中。经PCR扩增、双酶切、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 ENTER-IL-10RA-His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免疫印迹法检测IL-10RA蛋白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经PCR扩增和双酶切,测序鉴定质粒克隆正确。免疫印迹可见63 k D的目的蛋白。共同转染JAK1和IL-10RA的质粒,免疫印迹可见分别为133 k D和63 k D的目的条带,免疫共沉淀鉴定了JAK1和IL-10RA的相互作用。IL-10RA基因成功构建在p ENTER-His中,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并成功共转染JAK1和IL-10RA质粒,免疫共沉淀检测两者的相互作用。这为JAK1和IL-10RA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素10受体α(IL-10RA) 真核表达 免疫共沉淀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及其受体基因突变所致极早期炎性肠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天月 龚英 +2 位作者 季敏 杨宾 乔中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及其受体基因突变所致极早期炎性肠病(VEO-IB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经临床诊断及遗传学证实的19例白细胞介素10及其受体基因突变所致VEO-IBD的临床和影...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及其受体基因突变所致极早期炎性肠病(VEO-IBD)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经临床诊断及遗传学证实的19例白细胞介素10及其受体基因突变所致VEO-IBD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结果:19例中男9例、女10例,发病年龄为出生后1天~7个月,其中11例为新生儿期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7例(89.5%)、便血9例(47.4%)、肛周脓肿及瘘管形成14例(73.7%)、发热12例(63.2%)、皮疹9例(47.4%)和口腔溃疡9例(47.4%)。病程中发生消化道穿孔4例(21.1%),1例(5.3%)发生肠梗阻。19例患者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肠道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伴明显强化(18例,94.7%),均累及直肠,累及直结肠17例(89.5%);肠外表现:肠系膜水肿11例(57.9%),肠系膜血管增生9例(47.4%),肠系膜淋巴结增多7例(36.8%)。并发症:蜂窝织炎4例(21.1%),肛周脓肿及瘘管4例(21.1%),肠狭窄5例(26.3%),肠梗阻1例(5.3%),脂肪肝5例(26.3%)。18例患者行腹部X线随访,显示肠道动力性改变13例(81.3%),消化道穿孔4例(22.2%),肠梗阻1例(5.6%)。10例患者同时行结肠镜和CT检查,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0.0%。结论:IL-10及其受体突变所致VEO-IBD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不仅能良好地显示肠道病变及其范围,而且能显示肠外改变和并发症,有助于VEO-IBD的诊断和评估病情,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肠镜检查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新生儿 白细胞介素10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白血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富宁 杨贵贞 +2 位作者 王冠军 易永林 刘晓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04-307,共4页
检测34例白血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並分析了sIL—2R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各组患者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p<0.01);2.sIL-2R水平>2000u/ml的6名患者中有5名在采血后1个月内死亡,余1例亦... 检测34例白血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並分析了sIL—2R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各组患者的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p<0.01);2.sIL-2R水平>2000u/ml的6名患者中有5名在采血后1个月内死亡,余1例亦在1年内死亡;3.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单个核细胞数无明显关系。分析表明:sIL—2R测定适用于对急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及淋巴瘤合并白血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细胞介素 受体 可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和白细胞介素-10对人树突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和CD80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胜军 姚堃 +2 位作者 谢芳艺 季晓辉 彭光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和 IL - 10对人树突状细胞 (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和 CD80表达及 IL - 1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粒细胞 -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体外培养... 目的 :研究雷公藤多甙和 IL - 10对人树突状细胞 (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和 CD80表达及 IL - 12 p40转录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粒细胞 -巨噬细胞型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体外培养体系 ,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 DC,细胞表面 HL A- DR和 CD8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IL - 12 p40转录和分泌分别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和 EL ISA法。结果 :雷公藤多甙 (5~ 2 0μg/ ml)、IL - 10 (5 0~ 2 0 0 ng/ ml)能下调 DC表面 HL A- DR和 CD80的表达 ,同时雷公藤多甙、IL- 10能抑制 DC内 IL- 12 p40 m RNA的转录和分泌。结论 :雷公藤多甙、IL- 10能通过抑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合成而干扰 DC的成熟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白细胞介素10 树突状细胞 人类白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喜春 韩宁 +2 位作者 张颖超 王禹 贾明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9-761,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0 (IL - 10 )和 C反应蛋白(CRP)与 A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 12例健康人和 4 5例 AP患者发病后第 1、 2、3、 4和 5天血清 IL - 10、 ...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0 (IL - 10 )和 C反应蛋白(CRP)与 A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 EL ISA法检测 12例健康人和 4 5例 AP患者发病后第 1、 2、3、 4和 5天血清 IL - 10、 CRP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未检出 IL - 10。 AP患者血清中 IL - 10于发病第 1天升高 ,2~ 5 d逐渐降低 ,且发病第 1天轻型胰腺炎 (MAP)组 IL - 10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重型胰腺炎 (SAP)组 ,第2~ 5天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MAP发病第 1天 IL - 10浓度明显高于第 2、3、4、5天 (P<0 .0 1) ,SAP发病第 1~ 3天IL - 10浓度明显高于第 4、 5天 (P<0 .0 5 ) ,不同病因所致的 AP,或伴发胰腺坏死与液体聚集时 ,血清 IL - 10和 CRP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P患者血清 IL - 10在发病早期有其变化规律 ,可用于早期辅助诊断 ,尤以发病第 1天血清 IL - 10水平有利于 MAP与 SAP的鉴别。外源性 IL - 10可能成为治疗早期 AP的一种有效方法 ,联合检测IL - 10、 CRP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C反应蛋白 胰腺炎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对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10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骆彩珍 高志琼 +3 位作者 江晋渝 杨小艳 汤建平 罗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52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为10...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52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为10-15分.年龄为35~4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7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红花注射液治疗20ml/d,2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7、14天清晨抽取静脉血,以同龄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IL-6、IL-10。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7d和14d后的NSS均明显降低(P=0.000);其中,治疗第14天,治疗组的NSS低于对照组(P=0.040)。与治疗前比,对照组第7天的血清IL-6水平无变化(P=0.078),第14天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0);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42,P=0.000)。与治疗前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0),且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38)。对照组IL-6/IL-10比值与NSS的变化无相关性(r=0.962,P=0.177);治疗组IL-6/IL-10比值与NSS变化呈正相关(r=0.997,P=0.048)。结论:红花注射液的早期应用对于改善青年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进而降低IL-6/IL-10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青年患者 轻型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及补充中药多糖提取物对大鼠白细胞介素2及受体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丽丽 王启荣 +4 位作者 伊木清 毕秋芸 许葆华 高红 杨则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6周耐力训练及补充多糖提取物对大鼠白细胞介素2及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12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耐力训练+黄芪多糖组、耐力训练+牛膝多糖组、单纯耐力训练组、安静+黄芪多糖组、安静+牛膝多糖组和安静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6周耐力训练及补充多糖提取物对大鼠白细胞介素2及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12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耐力训练+黄芪多糖组、耐力训练+牛膝多糖组、单纯耐力训练组、安静+黄芪多糖组、安静+牛膝多糖组和安静对照组。每组又均分为4周组(7只大鼠)和6周组(13只大鼠)。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观察大鼠白细胞介素2及受体水平的改变。结果:(1) 6周耐力训练可造成大鼠血清IL - 2、T细胞mIL - 2Rα表达下降(P均小于0 . 0 5 )和sIL -2R升高(P <0 . 0 1)。(2 ) 6周耐力训练同时补充黄芪多糖和牛膝多糖提取物能防止大鼠血清IL -2、T细胞mIL - 2Rα表达明显下降及sIL - 2R升高。结论:黄芪多糖和牛膝多糖可通过调节IL - 2及其受体发挥对耐力训练大鼠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中药多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膜型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 WISTAR大鼠 多糖提取物 受体水平 血清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师天元 郭新胜 +1 位作者 张红亚 李恒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mg/d)、帕罗西汀(20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mg/d)、帕罗西汀(20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白细胞介素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白细胞介素6和10水平与不同类型淋巴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欣 赵化荣 +2 位作者 顾霞 刘攀 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10(IL-10)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1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和IL-10浓度。结果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血...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淋巴瘤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10(IL-10)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特征、治疗反应、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1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和IL-10浓度。结果不同类型淋巴瘤患者血浆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比较除T-NHL组血浆IL-6水平高于B-N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患者IL-6水平高于汉族和维吾尔族;有B症状、IPI高危组、β2-MG、LDH和CRP高水平组血浆IL-6水平高于无B症状、低危组、β2-MG、LDH和CRP低水A平r组bo,r差分异期有Ⅰ统~Ⅱ计、学无意B义症(状P、<β02.-0M5)G。和ACnnR APr低bo水r分平期组Ⅲ,差~Ⅳ异、有有统B计症学状意、β义2-(MPG<和0.0C5)R。P高化水疗平后(C组R)患血者浆IILL--61和0水IL平-1高0水于平An明n显低于PR、PD和未治疗组(P<0.05);血浆IL-10和IL-6及IL-10和β2-MG呈正相关(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IL-6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水平的高低与肿瘤负荷有关;检测血浆中IL-6和IL-10的水平,可以做为临床淋巴瘤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淋巴瘤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国华 高瑞利 +3 位作者 周毅 刘希奇 蒋欣 张宏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在发病后24h内入院,于入院后第1、3、7、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在发病后24h内入院,于入院后第1、3、7、14天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田氏公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结果:脑梗死组白细胞介素-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体积脑梗死的IL-10含量大于小体积脑梗死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介素-10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白细胞介素10 患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