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139A的理化性质及体内活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倩 吴剑波 李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1-403,407,共4页
以重组sIL-1RI为靶点建立其拮抗剂的筛选模型,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天然来源的拮抗剂。对活性菌株链霉菌139 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和活性测定。经各种数据确定其中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139A为多糖。... 以重组sIL-1RI为靶点建立其拮抗剂的筛选模型,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天然来源的拮抗剂。对活性菌株链霉菌139 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和活性测定。经各种数据确定其中具有拮抗作用的物质139A为多糖。药理实验证明体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 拮抗剂 链霉菌139A 体内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Ⅱ.链霉菌660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杜康平 姜蓉 +2 位作者 李宝义 吴剑波 李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0-413,共4页
从活性链霉菌 6 6 0的发酵液中 ,经溶媒萃取 ,硅胶制备薄层层析及 ODS等分离得到化合物 4和化合物 6 ,通过理化性质研究和 UV、IR、MS、1 H- NMR、1 3 C- NMR、DEPT、1 H- 1 H COSY、1 H- 1 3 C COSY、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 4为 N-... 从活性链霉菌 6 6 0的发酵液中 ,经溶媒萃取 ,硅胶制备薄层层析及 ODS等分离得到化合物 4和化合物 6 ,通过理化性质研究和 UV、IR、MS、1 H- NMR、1 3 C- NMR、DEPT、1 H- 1 H COSY、1 H- 1 3 C COSY、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 4为 N-乙酰基酪胺 (N- acetyltyramine) ,化合物 6为 3-丙基 - 7-甲基 -六氢吡咯 [1,2 - a]并吡嗪 - 1,4-二酮 (3- propyl- 7- methyl- hexahydropyrrolo[1,2 - a]pyrazine- 1,4- di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链霉菌660 N-乙酰基酪胺 3-丙基-7-甲基-六氢吡咯[1 2-a]并吡嗪-1 4-二酮 微生物来源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86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
4
作者 叶伟 黄东生 +4 位作者 陈为坚 李春海 彭焰 梁安靖 刘尚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86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对照者中包含IL-1Ra基因86bp VNTR位点的片段,直接电泳... 目的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86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对照者中包含IL-1Ra基因86bp VNTR位点的片段,直接电泳法鉴定IL-1Ra基因86bp VNTR的多态性情况,MRI检测两组的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其中小于45岁者86bp VNTR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存在IL-1Ra基因86bp VNTR位点多态性情况,IL-1Ra基因86bp VNTR位点1/1、2/2和1/2表型,1、2等位基因与椎间盘疾病有关,但IL-1Ra基因86bp VNTR位点核苷酸1/1、2/2和1/2基因型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结论在汉族人中,存在IL-1Ra基因86bp VNTR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其仅与椎间盘疾病有关,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多态性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角膜移植物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张永强 陆晓和 +3 位作者 袁伟 宫玉波 周瑾 彭小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5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期大鼠角膜移植物中细胞的凋亡,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Wistar大鼠(A组),同基因(Wistar大鼠→Wistar大鼠)角膜移植组(B组),同... 目的:观察急性排斥反应期大鼠角膜移植物中细胞的凋亡,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实验分为4组,即正常Wistar大鼠(A组),同基因(Wistar大鼠→Wistar大鼠)角膜移植组(B组),同种异体(Wistar大鼠→SD大鼠)角膜移植生理盐水处理组(C组)及IL-1ra治疗组(D组)。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术后7、10及14d各组角膜植片中细胞的凋亡,并对染色结果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后,计算阳性单位(PU)值。制备正常角膜及角膜植片的电镜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角膜植片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C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38±1.85)d;而D组为(13.56±1.94)d,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角膜和未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相比较,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植片中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共存的特征。(3)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层中仅有极少数凋亡的细胞,基质层及内皮细胞层中几乎无凋亡的细胞。术后1周,B、C和D组的角膜植片中的各层中均可见散在的细胞凋亡,各组的平均PU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期C组和D组的角膜植片在伤口附近及中央区凋亡的细胞均明显增多,尤其是C组,凋亡的细胞主要集中在上皮细胞基底层及浅层基质。结论: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发挥着重要作用。IL-1ra可通过抑制角膜植片中细胞的凋亡进而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而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中DNA残余量的研究
6
作者 王超 刘庚 张林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4-58,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原液中宿主菌DNA残余量的检测方法。以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试验条件,借助超声波手段,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 试验旨在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原液中宿主菌DNA残余量的检测方法。以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试验条件,借助超声波手段,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并以此探针进行狭缝杂交及显色反应。结果显示,在24批次重组人IL-1ra原液中,每人份使用剂量的宿主DNA残余量均小于10ng。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重复性较好、操作步骤安全且较为方便,可用于重组人IL-1ra原液及半成品的DNA残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残余量 地高辛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狭缝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全文 边昕 +1 位作者 张洋 李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0-332,共3页
以链霉菌表达的重组 hs IL- 1R 为靶位 ,建立了基于受体配基竞争性结合为原理、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 ,对 5 0 0株微生物发酵产物进行了筛选 ,复筛阳性率为 4%~ 5 % ,该模型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 拮抗剂 高通量筛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学勤 王东明 +1 位作者 朴纪颖 段旭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经转录组测序分析的597例CRC患者,并利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IL-33或IL-1RL1与CRC患者生存情况, 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采用Lovo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皮下种植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游标卡尺量取并计算IL-33处理组及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进而评估IL-33对CR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 IL-33、IL-1RL1在CRC组织高表达,且肿瘤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低表达组患者。IL-33可显著抑制CRC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增殖。结论 CRC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CRC) 白细胞介素33(IL-33) 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 预后 肿瘤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咏梅 闫素梅 史彬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59-4666,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确定抑制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的最佳IL-1Ra浓度。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第3代BMEC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6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探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确定抑制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的最佳IL-1Ra浓度。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第3代BMEC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6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利用不含DNCB及IL-1Ra的培养液培养6 h;2~6组是不同剂量的IL-1Ra处理组,分别利用含有1、5、10、20、50μg/L的IL-1Ra培养液培养6 h;7组为DNCB损伤组,利用含有300μmol/L的DNCB培养液培养6 h;8~12组是不同剂量的IL-1Ra保护组,分别利用含有1、5、10、20、50μg/L的IL-1Ra与300μmol/L DNCB培养液培养6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300μmol/L的DNCB作用6 h后,BMEC的相对增殖率(RGR)以及含硒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活性氧(R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均显著升高(P<0.05)。300μmol/L DNCB与不同浓度的IL-1Ra同时作用6 h后,BMEC的RGR及抗氧化酶活性随IL-1Ra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升高趋势,其中5、10、20、50μg/L IL-1Ra保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DNCB损伤组(P<0.05),并且RGR及CAT、GPx、TrxR活性均以IL-1Ra浓度为10μg/L时最高;同时,IL-1、IL-6、TNF-α与NO含量及iNOS活性则随IL-1Ra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5、10、20、50μg/L IL-1Ra保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DNCB损伤组(P<0.05),以IL-1Ra浓度为5、10、20μg/L时效果较好。然而,正常的BMEC经过不同浓度的IL-1Ra处理后,上述指标(5μg/L IL-1Ra处理组的TNF-α含量除外)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IL-1Ra竞争性与IL-1R结合,抑制了IL-1的活性,进而抑制了DNCB引起的BMEC氧化损伤及炎症反应,本试验条件下以10μg/L为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颖妹 王应 +2 位作者 徐茜梅 吕冰峰 马大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建立新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 in-1,IL-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 in-1 receptor antagon ist,IL-1 ra)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萤光素酶转录报告系统,选用小鼠胸腺瘤细... 目的: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建立新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 in-1,IL-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 in-1 receptor antagon ist,IL-1 ra)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萤光素酶转录报告系统,选用小鼠胸腺瘤细胞系EL4细胞(EL4的某些亚克隆细胞表面具有高密度IL-1受体表达),以pNFκ-B-luc质粒和内对照pRL-TK质粒共转染,并加入IL-1β激活,以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IL-1β及其抑制剂IL-1 ra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这种方法检测到IL-1β激活NFκ-B报告基因表达萤光素酶,并且这种激活可被IL-1 ra所抑制,实验重复性好。IL-1β在5μg/L为激活NFκ-B报告基因表达萤光素酶的最佳浓度,并可被IL-1 ra 50μg/L最大抑制。结论:这种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今后对IL-1β和IL-1 ra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白细胞介素1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萤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锐 李焕英 王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16-3317,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ra干预组(IL-1ra组)3组,每组8只。术后24h断头取脑,...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局灶性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IL-1ra干预组(IL-1ra组)3组,每组8只。术后24h断头取脑,应用TUNEL染色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Sham组相比,MCAO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与MCAO组相比,IL-1ra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结论:IL-1ra可抑制大鼠脑缺血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在牙周膜干细胞中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伟绪 张勉 +3 位作者 卢梦 张浩 卢晓琳 曹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究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在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DLSCs,用脂多糖(LPS)模拟炎症刺激,RT-PCR检测不同LPS刺激时长对SIGIRR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不同浓度LP... 目的:探究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在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DLSCs,用脂多糖(LPS)模拟炎症刺激,RT-PCR检测不同LPS刺激时长对SIGIRR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与RT-PCR检测不同浓度LPS刺激下,SIGIRR表达水平的变化。将PDLSCs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正常对照(NC)+LPS组和SIGIRR过表达(OE)+LPS组,采用RT-PCR检测各组中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LPS浓度为1000 ng/mL时,SIGIRR的下调最显著。随着LPS刺激时长增加,SIGIRR表达不断下调,到6 h时表达水平最低,随后逐渐上升。OE+LPS组中的IL-6、IL-8、TNF-α表达均较NC+LPS组与LPS组显著下调。结论:SIGIRR在PDLSCs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炎症微环境 单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蛋白(SIGIR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庆童 张玲玲 +2 位作者 孙妩弋 吴丽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影响,探讨部分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A组、AA+RhIL-1Ra(2·5、10、40mg/kg,tid,sc)和AA+anakinra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检测...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影响,探讨部分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A组、AA+RhIL-1Ra(2·5、10、40mg/kg,tid,sc)和AA+anakinra组。弗氏完全佐剂诱导AA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足爪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T、B细胞增殖度、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TNF-α和PGE2水平及关节滑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RhIL-1Ra(2·5、10、40mg/kg,tid×7d)改善了AA大鼠踝关节的炎性肿胀和病理学改变,RhIL-1Ra(40mg/kg,tid×7d)显著提高了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RhIL-1Ra(2·5、10、40mg/kg,tid×7d)抑制了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RhIL-1Ra使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TNF-α和PGE2减少。结论RhIL-1Ra对AA大鼠有治疗作用,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和T、B淋巴细胞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和抑制剂 关节炎 实验性/免疫学 关节炎 实验性/药物疗法 巨噬细胞 腹膜/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妩弋 张玲玲 +5 位作者 吴丽 汪倪萍 王华 岳莉 张运芳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recom binanthuman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rhIL 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IL 1ra3个...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recom binanthuman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rhIL 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IL 1ra3个剂量组和进口IL 1ra组;采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皮内注射诱导大鼠CIA模型;每周测体重观察体重变化;足爪容积法测量大鼠足爪肿胀度;测定CⅡ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 CIA大鼠在致炎d10,出现关节红、肿,体重减轻,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升高,关节病理可见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破坏等。rhIL 1ra(7 5, 30, 120mg·kg-1 )和阳性对照组anakinra(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能明显抑制CIA大鼠足肿胀;rhIL 1ra(30, 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可以明显减轻CⅡ诱发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DTH);另外,rhIL 1ra也可明显降低CIA大鼠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水平;病理学检查表明,rhIL 1ra大剂量能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和滑膜增生,减轻血管翳和软骨破坏。结论 rhIL 1ra对CIA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Ⅱ型胶原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兔椎间盘髓核前列腺素和5-羟色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宸 李强 +2 位作者 吴小涛 齐新生 刘松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兔椎间盘髓核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1琢(PGF1琢)和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白兔椎间盘髓核,制成匀浆后进行髓核组织的体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IL-1Ra和同一浓度IL-1Ra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兔椎间盘髓核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1琢(PGF1琢)和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白兔椎间盘髓核,制成匀浆后进行髓核组织的体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IL-1Ra和同一浓度IL-1Ra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液中PGE2、PGF1琢和5-HT的含量。结果:IL-1Ra(100、200、400ng/ml)实验组较对照组培养液中PGE2、PGF1琢和5-HT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IL-1琢(2.0ng/ml)组和IL-1Ra(200ng/ml)组随培养时间延长,PGE2、PGF1琢和5-HT的含量增加,每个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浓度之差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IL-1Ra可以拮抗IL-1琢对椎间盘髓核细胞PGE2、PGF1琢和5-HT合成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IL-1Ra可以较长时间拮抗IL-1琢生物学作用,但本实验未能证明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椎间盘髓核 前列腺素 5-羟色胺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华咏梅 王宏伟 牟福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磨牙移动距离,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被移动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组织化学染色对破骨细胞和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的时相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各受体组大鼠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时相性变化与对照组相似,但各时间点牙槽骨吸收程度均较轻微,多数大鼠牙根表面很少或几乎没有明显牙骨质吸收迹象。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天所有受体注射组牙槽骨及牙根表面TRAP染色阳性细胞降低了约50%(P<0.05),但受体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正畸牙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可以减少牙齿移动距离并减少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正畸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3 位作者 党森涛 白浪 张永强 徐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Wistar大鼠)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分别滴用50 μg/ml的IL-1ra滴眼液(Ⅰ组)和1%的CsA滴眼液(Ⅱ组),每日3次。受试动物术后均每日滴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托品卡胺滴眼液3次,连续14 d。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效果。结果两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00±1.50) d和(10.44±1.13) 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 d,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1)。结论IL-1ra可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大鼠 高危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和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建青 孙红岗 +2 位作者 丁娟 朱萍芳 陈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及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06例(组1),包括显效者81例(组1a)和迁延者25例(组1b),同时收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组... 目的:探讨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及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06例(组1),包括显效者81例(组1a)和迁延者25例(组1b),同时收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组2),包括发作期患者33例(组2a)和缓解期患者42例(组2b)。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IL-1β和IL-1Ra水平、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与42例健康对照者(组3)相比较。结果:三组IL-1β和IL-1Ra表达分别依次递减:组1 [(2.84±1.86)ng/L,(350.87±217.99)ng/L]、组2 [(1.81±1.30)ng/L,(180.29±113.34)ng/L]和组3 [(1.21±0.99)ng/L,(116.52±57.18)ng/L],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IL-1β显示,组1a[(2.86±1.81)ng/L]和组1b[(2.77±2.0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a[(2.16±1.54)ng/L]高于组2b[(1.54±1.0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IL-1Ra显示,组1a[(376.82±230.27)ng/L]高于组1b[(266.81±146.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a[(185.21±91.17)ng/L]和组2b[(176.43±129.08)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单核细胞计数显示,组1a[(0.42±0.17)×10^(9)/L]高于组3[(0.35±0.1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和IL-1Ra在自发性荨麻疹发病和转归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高水平的IL-1Ra和单核细胞计数可能提示预后较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1β的高表达可能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单核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逸松 田卫东 +2 位作者 李声伟 刘流 代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细胞中hIL-1ra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率有一定差异,转染细胞胞浆内和培养基上清液中均有hIL-1ra蛋白的表达。在细胞转染结束后48h,细胞内hIL-1ra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稳定转染细胞中基因表达最长时间达72d以上。结论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后,目的基因在细胞内有一定数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转染 阳离子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家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引量:6
20
作者 文海平 周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8-81,共4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L-1 receptor-associatedkinase,IRAK)作为TIR(Toll/IL-1 receptor)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连接体,通过调节相关信号转导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在自免疫性疾病的...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调节异常有关。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L-1 receptor-associatedkinase,IRAK)作为TIR(Toll/IL-1 receptor)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连接体,通过调节相关信号转导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在自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综述IRAK的分子特点、作用机制及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 TLR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