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基因转导人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贾随旺 钱其军 +3 位作者 姚晓平 曹惠芳 王华菁 吴孟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MMC7721-hICE及SMMC7721-neo.RT-PCR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在SMMC7721-hICE细胞基因组中.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及裸鼠致瘤性分析表明SMMC7721-hICE体外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SMMC7721及SMMC7721-neo,而且在裸鼠体内成瘤性降低(前者3/6,后者6/6),肿瘤发生延缓,肿瘤重量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ICE基因转染使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明显受抑,为开展人ICE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抑制人肾系膜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及其催化的前列腺素E_2释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元俊 陈荣华 +2 位作者 陈吉庆 张爱华 潘晓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31-934,共4页
目的 :观察IL - 1 0对IL - 1 β诱导的人系膜细胞 (HMC)前列腺素E2 (PGE2 )释放及环氧化酶 - 2 (cy clooxygenase - 2 ,COX - 2 )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HMC培养上清中PGE2 ,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 目的 :观察IL - 1 0对IL - 1 β诱导的人系膜细胞 (HMC)前列腺素E2 (PGE2 )释放及环氧化酶 - 2 (cy clooxygenase - 2 ,COX - 2 )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HMC培养上清中PGE2 ,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COX - 2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①IL - 1 β显著上调PGE2 释放及COX - 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P均 <0 0 1 ) ;②IL - 1 0对基础状态下PGE2 释放及COX - 2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 (P >0 0 5) ;③IL -1 0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IL - 1 β诱导的PGE2 释放及COX - 2mRNA和蛋白表达 (P <0 0 1 )。结论 :IL - 1 0抑制IL -1 β诱导的HMCPGE2 释放及COX - 2表达 ,提示IL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 前列腺素E类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 系膜细胞 肾小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颖妹 王应 +2 位作者 徐茜梅 吕冰峰 马大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建立新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 in-1,IL-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 in-1 receptor antagon ist,IL-1 ra)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萤光素酶转录报告系统,选用小鼠胸腺瘤细... 目的: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建立新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 in-1,IL-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 in-1 receptor antagon ist,IL-1 ra)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萤光素酶转录报告系统,选用小鼠胸腺瘤细胞系EL4细胞(EL4的某些亚克隆细胞表面具有高密度IL-1受体表达),以pNFκ-B-luc质粒和内对照pRL-TK质粒共转染,并加入IL-1β激活,以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IL-1β及其抑制剂IL-1 ra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这种方法检测到IL-1β激活NFκ-B报告基因表达萤光素酶,并且这种激活可被IL-1 ra所抑制,实验重复性好。IL-1β在5μg/L为激活NFκ-B报告基因表达萤光素酶的最佳浓度,并可被IL-1 ra 50μg/L最大抑制。结论:这种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今后对IL-1β和IL-1 ra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白细胞介素1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萤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牙髓细胞的金属蛋白酶-1和COX2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陆群 周学东 +1 位作者 曹军 苏凌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对人牙髓细胞金属蛋白酶 1(matrixmetalloproteinase 1,MMP 1)、环氧合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2 )基因表达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培养人牙髓细胞 ,传代至第 4代 ,PT PCR检测人牙髓细胞是否表达IL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对人牙髓细胞金属蛋白酶 1(matrixmetalloproteinase 1,MMP 1)、环氧合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2 )基因表达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培养人牙髓细胞 ,传代至第 4代 ,PT PCR检测人牙髓细胞是否表达IL 1β受体 ,进而用 1nmol/L人的重组IL 1β刺激人牙髓细胞 18h ,提取细胞总RNA ,反转录为cDNA ,半定量PCR检测IL 1β对人牙髓细胞的金属蛋白酶 1、COX2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人牙髓细胞表达IL 1β受体 ,而且用 1nmol/L人的重组IL 1β明显地刺激牙髓细胞的金属蛋白酶 1、COX2的mRNA表达。结论 :牙髓炎时牙髓组织内的IL 1β生成增多 ,会进一步引发金属蛋白酶 1、COX2基因异常表达相应增多 ,而金属蛋白酶 1导致炎症基质降解、COX2将引发炎性痛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细胞 白细胞介素一1 金属内肽 环氧合2 牙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建友 马悦颖 +6 位作者 杨元宵 赵保胜 刘洪斌 李兰芳 郭淑英 霍海如 姜廷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0-333,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2、4、8、12、24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刺激时间点15PGDH活性。结果: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定为rCMEC。加入IL1β刺激后2h,细胞内15PGDH活性与未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时达到最大值;24h时有所降低,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MEC经IL1β刺激后,细胞内15PGDH活性经历一个逐渐升高,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过程,IL1β刺激12h内皮细胞15PGDH活性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和白细胞介素-1β对人牙周膜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婧秋 吴丽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应用LPS和IL-1β刺激hPDLCs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iNOS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应用LPS和IL-1β刺激hPDLCs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iNOS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诱导后细胞中iNOS的含量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的表达水平。结果未受刺激的hPDLCs仅能产生微量的iNOS和NO;LPS和IL-1β刺激hPDLCs后,检测到iNOS、iNOS mRNA及NO的含量随着时间和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在相同时间或相同质量浓度的条件下,IL-1β单独刺激或与LPS联合刺激hPDLCs产生iNOS及NO的能力强于LPS单独刺激(P<0.05)。结论 LPS和IL-1β刺激hPDLCs可以增加iNOS和NO的表达,为动物实验中牙周局部注射LPS和IL-1β诱导iNOS和NO表达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周膜细胞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表达变化
7
作者 徐忠信 王迎姿 +2 位作者 钱佳利 邬英全 刘世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表达变化。方法:“四血管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逆转录聚合聚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 目的:探讨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表达变化。方法:“四血管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逆转录聚合聚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ICEmRNA表达。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DNA断裂百分率增高,再灌注24h达高峰,ICEmRNA表达呈增强趋势,再灌注6h达高峰,再灌注24h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仍表达较高水平。结论:ICE参与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的调控,其表达增强,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转化 大鼠 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螺钉支抗周围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利波 王小琴 巩晓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4-846,共3页
目的:检测同一正畸力在不同时间微螺钉支抗周围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口腔正畸患者的39枚微螺钉,分别在种植钉植入后1周、4周和12周时收集其周围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 目的:检测同一正畸力在不同时间微螺钉支抗周围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口腔正畸患者的39枚微螺钉,分别在种植钉植入后1周、4周和12周时收集其周围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种植钉周围组织情况分为稳定组(n=27)和松动组(n=12),①松动组IL-1β在12周时浓度最高(P<0.05)。稳定组IL-1β在1周时表达最高,4周和12周之间的浓度无统计学差异。4周和12周时IL-1β在松动组表达水平较高(P<0.05)。②松动组MMP-9表达在12周时最高,稳定组中1周、4周和12周时MMP-9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同一时间MMP-9表达水平在松动组表达较高(P<0.05)。结论:IL-1β和MMP-9水平能够反映种植体微环境状况及微螺钉支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螺钉支抗 联免疫吸附法 白细胞介素- 基质金属蛋白-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通过乙二醛酶1影响脊髓钝挫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1
9
作者 牛英杰 董越娇 +4 位作者 王若遥 赵鑫鑫 母姝祺 张晓 荣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329,335,共8页
目的用慢病毒介导的方法抑制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观察IL-10通过乙二醛酶1(GLO1)影响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66只,采用Allen’s法制备脊髓钝挫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n=9)、SCC组(n=... 目的用慢病毒介导的方法抑制白细胞介素-10(IL-10)的RNA,观察IL-10通过乙二醛酶1(GLO1)影响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方法SD大鼠66只,采用Allen’s法制备脊髓钝挫伤(spinal cord contusion,SCC)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n=9)、SCC组(n=27)、Vector组(n=15)和IL-10 SH组(n=15),分别注射空质粒和包装IL-10 siRNA的质粒;每组再分为3 d、7 d和28 d亚组。采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qRT-PCR技术定位和定量测定IL-10和GLO1的表达变化;用慢病毒包装的RNA构建IL-10的RNA干扰模型(IL-10-SH-LV)评估IL-10和GLO1在脊髓损伤后的功能,GeneMANIA生物信息学预测IL-10和GLO1的关系。结果SCC后大鼠双后肢截瘫,后肢运动功能消失,BBB评分在损伤后1 d,3 d,7 d,14 d逐渐恢复,但低于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IL-10在脊髓损伤后表达显著降低;SCC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L-10主要在脊髓前角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慢病毒干扰IL-10的表达后,随着时间推移,GLO1表达增加,大鼠运动功能BBB评分也逐渐恢复。GeneMANIA结果显示GLO1和IL-10通过共表达的Hpd和Klk1c2、Kcns1、Proc相互作用。结论IL-10通过上调抗氧化应激因子GLO1的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乙二醛1 RNAI 大鼠 脊髓钝挫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文俊 许国铭 +3 位作者 李兆申 龚燕芳 屠振兴 许爱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 :测定溃疡性结肠炎 (U 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的含量 ,并分析其与 U 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 ,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内镜证实的 UC患者血清 6 4例 ,采用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 IL - 1β的含... 目的 :测定溃疡性结肠炎 (U 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的含量 ,并分析其与 U 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 ,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内镜证实的 UC患者血清 6 4例 ,采用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 IL - 1β的含量 ,正常对照为健康献血者血清。 结果 :UC患者 IL - 1β的含量 (10 .8± 14 .0 ) pg/ 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1.8± 0 .6 ) pg/ ml (P<0 .0 1)。不同病变范围 IL - 1β含量 ,愈合者、直肠病变、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及全结肠分别为 (6 .4± 8.6 )、(9.0± 11.0 )、(8.3±7.8)、(19.8± 14 .6 )和 (15 .5± 2 3.3) pg/ ml,左半结肠病变与愈合期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不同病变程度 IL - 1β含量 :0级为 (6 .4± 8.6 ) pg/ ml,1~ 3级分别为 (6 .2± 6 .2 )、(11.2± 12 .6 )和 (16 .9± 19.7) pg/ m l,其中 3级较 0级有明显增加(P<0 .0 5 )。初、复发患者及治疗前后 IL - 1β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UC患者血清中 IL - 1β含量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治疗后明显下降。表明 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 联免疫吸附 UC 预后 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OX活性、mRNA表达和PGE_2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建友 霍海如 +4 位作者 赵保胜 刘洪斌 李兰芳 郭淑英 姜廷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不同时间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的环氧合酶(COX)活性及其mRNA表达和PGE2释放的影响。方法:建立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IL-1β(30μg/L),分别刺激0.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不同时间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的环氧合酶(COX)活性及其mRNA表达和PGE2释放的影响。方法:建立rCMEC培养,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加入IL-1β(30μg/L),分别刺激0.5、1、2、4、8、12、24 h,ELISA测定细胞内COX-1、COX-2的活性及细胞外液PGE2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COX-1、COX-2的mRNA表达量,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图及琼脂糖电泳分析,并与未刺激的rCMEC作比较。结果:①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可见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认为rCMEC。②IL-1β刺激4 h时细胞培养液PGE2含量已明显高于未刺激组(P<0.05);12 h时PGE2含量达到最大值(P<0.01);24 h时PGE2含量有所回降,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③IL-1β刺激不同时间rCMEC内COX-1活性与未刺激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活性在第8 h时已明显高于未刺激组(P<0.05),12 h活性达峰值(P<0.01),24 h活性有所回降,但仍具显著差异(P<0.05)。④IL-1β刺激不同时间COX-1 mRNA表达与未刺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未刺激组在本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COX-2 mRNA表达,IL-1β刺激1h时可见COX-2 mRNA表达,4 h时COX-2 mRNA表达至峰值,而后开始回降,第12 h时已未见表达。熔解曲线图显示无非特异性扩增;琼脂糖电泳可见扩增基因与目的基因长度相符,结果与荧光定量PCR一致。结论:IL-1β作用下,rCMEC释放的PGE2持续增加并于12h达峰值,这一过程主要与COX-2 mRNA表达激活及COX-2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内皮细胞 前列腺素E类 环氧合-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烫伤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变化及调节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都户 粟永萍 +1 位作者 张渭 楼淑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烫伤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水平的变化及可能的调节措施。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轻度烫伤组和重度烫伤组大鼠血浆IL 1β的水平。用体内注射TNF α、IL 1β中和抗体和α 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烫伤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水平的变化及可能的调节措施。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轻度烫伤组和重度烫伤组大鼠血浆IL 1β的水平。用体内注射TNF α、IL 1β中和抗体和α 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α melanocyte stimulatinghormone ,α MSH)和合成肽KPV(Ac D Lys L Pro D Val)等措施调节其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 ( 6 .36±5 .2 6pg/ml)相比 ,烫伤后 12h ,轻烫组的血浆IL 1β水平 ( 130 .13± 2 6 .0 1pg/ml)显著升高 (P <0 .0 1) ;与轻烫组相比 ,重烫组 ( 2 14 .0 8± 2 7.2 5pg/ml)升高更加明显 (P <0 .0 1)。体内注射TNF α、IL 1β中和抗体和α MSH及KPV均能明显降低重烫组动物血浆IL 1β水平。结论 不同程度的烫伤均可使大鼠血浆IL 1β水平显著升高 ,重度烫伤时 ,升高更加明显 ;体内注射TNF α、IL 1β中和抗体、α MSH及KPV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重度烫伤所致的病理性高细胞因子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联免疫吸附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中白三烯B4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 mRNA表达的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占昆 吕厚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细胞中白三烯B4(LTB4)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RA患者的滑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加入外源性LTB4或者在LIT存在的情况下,分...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细胞中白三烯B4(LTB4)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RA患者的滑膜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加入外源性LTB4或者在LIT存在的情况下,分别加入MK-886(5-脂氧合酶激动蛋白抑制剂)和苯丁抑制素(Bestatin,LTA4水解酶抑制剂),采用TaqMan PCR来定量检测滑膜细胞中TNF-α和IL-1β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RA滑膜细胞的基本TNF-α和IL-1βmRNA表达水平(TNF-α/GAPDH和IL-1β/GAPDH),分别为0.02±0.00和0.16±0.01。当加入外源性的LTB410-9和10-8mol/L后,LTB410-9mol/L使TNF-αRNA水平的表达增高了7倍,LTB410-8mol/L使TNF-αmRNA水平的表达增高了15倍,LTB410-8mol/L使IL-1βmRNA水平增高了1倍。而加入LIT刺激内源性的LTB4增高后,使TNF-α和IL-1βmRNA水平分别增高了145倍和12倍。在LIT存在的情况下,加入LTB4合成抑制剂MK-886(1μmol/L,10μmol/L)后,使TNF-αmRNA水平的表达分别下降15%和66%,IL-1βm RNA水平的表达分别下降了41%和71%。1100mg/L苯丁抑制剂使TNF-α和IL-1βmRNA水平表达分别降低了86%和79%。结论:RA滑膜细胞中LTB4可诱导TNF-α和IL-1βmRNA水平的表达,并有助于定量测定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B4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关节炎 类风湿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洪云 韩红星 +1 位作者 朱其义 张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内舍子2的变数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脑卒中组,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通...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内舍子2的变数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作为脑卒中组,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或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脑卒中组患者A2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4.9% vs 10.5%,X^2=4.78.P=0.029),A1A2+A2A2基因型的频率也较对照组低(9.8% vs 20.0%.)[X^2=4.47,P=0.035)。结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内含子2基因VNTR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有关,其A2等位基因对脑卒中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脑血管意外 基因频率 聚合链反应 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洁 邓琳 +1 位作者 张信美 林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对138例EMs患者及100例对照者的IL-1β基因-511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对138例EMs患者及100例对照者的IL-1β基因-511和+3953位点及IL-1RA基因进行分析。结果:EMs组IL-1β-511位点的基因型(C/C、C/T、T/T)频率和等位基因(C、T)频率,IL-1β+3953位点基因型(C/C、C/T)及等位基因(C、T)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IL-1RA基因型A1/A1、A1/A2、A1/A4、A2/A2频率在EM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1%、12.3%、2.9%、0.7%和95%、4%、1%、0%,两组比较P=0.042;A1、A2、A4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91.7%、6.9%、1.4%和97.5%、2%、0.5%,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A1/A2基因型个体患EMs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1/A1纯合子的3.48倍(95%CI:1.13~10.69),携带A2等位基因者患EMs的危险性是携带A1等位基因的3.66倍(95%CI:1.23~10.94)。结论:IL-1β-511及+395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浙江籍汉族EMs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联,而IL-1RA基因的A2型等位基因可能是EMs的易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学 白细胞介素1/代谢 等位基因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聚合链反应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介素-1β转换酶的克隆及重组质粒构建
16
作者 徐迎佳 何奔 +2 位作者 沈南 王彬尧 郑道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9-91,共3页
白介素-1β转换酶(nitereukin-1β-conver-tingenzyme,ICE)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中的一员。研究提示,ICE可能在哺乳类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在凋亡诱导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克隆了人... 白介素-1β转换酶(nitereukin-1β-conver-tingenzyme,ICE)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中的一员。研究提示,ICE可能在哺乳类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在凋亡诱导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克隆了人ICE的CDNA序列,并构建了相应的真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β转换 ICE 克隆 重组质粒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促进GH_3细胞中人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机制
17
作者 龚凤英 邓洁英 +1 位作者 史轶蘩 张殿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5-262,共8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垂体GH3细胞中人生长激素(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建立含hGH基因启动子(-484~30bp)和荧光素酶融合基因的稳定转染GH3细胞株,然后加入IL-1β...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大鼠垂体GH3细胞中人生长激素(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建立含hGH基因启动子(-484~30bp)和荧光素酶融合基因的稳定转染GH3细胞株,然后加入IL-1β或IL-1β与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剂,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GH的含量以及GH3细胞内荧光素酶的变化,反映IL-1β对GH分泌、合成、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IL-1β(10~104U/ml)均能刺激大鼠垂体GH3细胞中GH的分泌和合成,102~104U/ml的IL-1β还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熏最高达对照组的161%;在胞内信号转导抑制剂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40μmol/L)和p38MAPK抑制剂SB203580(5μmol/L)均能完全阻断IL-1β促进GH3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的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10μmol/L)能部分抑制IL-1β的促进作用;Pit-1蛋白过表达和表达被抑制对IL-1β的促进作用没有影响;在含不同长度hGH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质粒中,IL-1β促进GH3细胞中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关键序列在-196~-132bp之间。结论IL-1β能增强垂体GH3细胞中hGH基因的启动子的活性,此作用可能需要激活细胞内依赖MA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生长激素基因启动子 GH3细胞 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伟 李剑波 +1 位作者 段晋琦 向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IL-1B-511的各基因型频率为C/T型0.58、T/T型0.50、C/C型0.32,与西班牙白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B-511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IL-1RN的各基因型频率为1/1型0.93、1/2型0.05、1/4型0.01、4/4型0.01,与西班牙白种人及南非黑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RN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重庆地区汉族人群IL-1B-511位点存在C/T多态性和IL-1RN基因的第2号内含子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基因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19
作者 郭丽花 姜德咏 李雯霖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在人RPE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μg·L-1、10μg·L-1...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在人RPE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μg·L-1、10μg·L-1、50μg·L-1、100μg·L-1、200μg·L-1的重组人IL1β,作用12h、24h、48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质量浓度。结果50μg·L-1IL1β作用于RPE细胞48h内,RPE细胞产生IL6的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同一作用时间点,RPE细胞产生IL6的量随IL1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当IL1β浓度达10μg·L-1时,二者之间即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当IL1β浓度达100μg·L-1时,RPE细胞产生IL6的量呈平台高峰,不再升高,24h和48h组均有相同趋势。结论重组人IL1β促人RPE细胞分泌IL6在48h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6 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外周血微小RNA和白细胞介素-1表达变化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达锦 王晨秋 +2 位作者 吴杰 陈君 李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和1β(IL-1α和IL-1β)表达变化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miRNA)相对表达量,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学信息软件TargetScan Release 7.1分析调控IL-1α和IL-1β基因的miRNA;...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和1β(IL-1α和IL-1β)表达变化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miRNA)相对表达量,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学信息软件TargetScan Release 7.1分析调控IL-1α和IL-1β基因的miR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α和IL-1β表达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相对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结果 IL-1α是miRNA-24-3p调控的靶基因,IL-1β是miRNA-383-3p调控的靶基因。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IL-1α[(4.09±2.32)ng/L对(0.56±0.02)ng/L;t=124.369,P=0.030]和IL-1β[(3.99±1.73)ng/L对(0.89±0.03)ng/L;t=163.123,P=0.01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外周血miRNA-24-3p和miRNA-383-3p相对表达量为23%和17%,IL-1α和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为390%和420%。双荧光检测显示,各处理组细胞IL-1α基因(F=40 154.000,P=0.000)和IL-1β基因(F=4015.000,P=0.003)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iRNA-24-3p组细胞IL-1α基因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0)、miRNA-24-3p抑制剂组(P=0.023)、阴性对照组(P=0.023)和阴性抑制剂组(P=0.023),miRNA-383-3p组细胞IL-1β基因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0)、miRNA-383-3p抑制剂组(P=0.000)、阴性对照组(P=0.000)和阴性抑制剂组(P=0.000);经过转染克隆IL-1α-mut-3'UTR和IL-1β-mut-3'UTR质粒后,各处理组细胞IL-1α基因(F=72.400,P=0.001)和IL-1β基因(F=37.000,P=0.000)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miRNA-24-3p组细胞IL-1α基因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miRNA-24-3p抑制剂组、阴性对照组和阴性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miRNA-383-3p组细胞IL-1β基因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miRNA-383-3p抑制剂组、阴性对照组和阴性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IL-1α和IL-1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其作用机制可能是IL-1α基因受miRNA-24-3p负性调控、IL-1β基因受miRNA-383-3p的负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微RNAS 白细胞介素1 基因 转染 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