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0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医药线点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徐宏 关建国 +6 位作者 肖敬 尹智功 韦锐斌 蒋耀平 李拥军 刘江 蒙继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文俊 许国铭 +3 位作者 李兆申 龚燕芳 屠振兴 许爱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 :测定溃疡性结肠炎 (U 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的含量 ,并分析其与 U 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 ,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内镜证实的 UC患者血清 6 4例 ,采用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 IL - 1β的含... 目的 :测定溃疡性结肠炎 (U 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的含量 ,并分析其与 U 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 ,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内镜证实的 UC患者血清 6 4例 ,采用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 IL - 1β的含量 ,正常对照为健康献血者血清。 结果 :UC患者 IL - 1β的含量 (10 .8± 14 .0 ) pg/ 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1.8± 0 .6 ) pg/ ml (P<0 .0 1)。不同病变范围 IL - 1β含量 ,愈合者、直肠病变、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及全结肠分别为 (6 .4± 8.6 )、(9.0± 11.0 )、(8.3±7.8)、(19.8± 14 .6 )和 (15 .5± 2 3.3) pg/ ml,左半结肠病变与愈合期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不同病变程度 IL - 1β含量 :0级为 (6 .4± 8.6 ) pg/ ml,1~ 3级分别为 (6 .2± 6 .2 )、(11.2± 12 .6 )和 (16 .9± 19.7) pg/ m l,其中 3级较 0级有明显增加(P<0 .0 5 )。初、复发患者及治疗前后 IL - 1β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UC患者血清中 IL - 1β含量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治疗后明显下降。表明 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β 酶联免疫吸附 UC 预后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白细胞介素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3
作者 矫树华 刘鹏亮 温艳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AP患者8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3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47例。于入院第1、3、5、7天分别采集患者血清,另选取1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RP、IL-1β和ICAM-1水平,干片速率法测定血清LPS的浓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M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L-1β和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126、-60.135、-364.153,P值均<0.001);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CAM-1、IL-1β、L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355、-25.728、-89.422、-415.840,P值均<0.001);各检测指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入院第1天或第3天,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呈进行性下降;与MAP患者相比,SAP患者血清中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对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C反应蛋白质 脂肪酶 白细胞介素1β 胞间黏附分子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宋春辉 万谟彬 +1 位作者 朱伟 郭品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复方苦参碱注射液进行防治,观察4、6、9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IL-1β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中IL-1β浓度...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复方苦参碱注射液进行防治,观察4、6、9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IL-1β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中IL-1β浓度在实验4周时分别为(25.51±14.31)和(10.49±7.49)pg/ml;6周时为(109.67±20.87)和(1 5.06±2.65)pg/ml;9周时为(40.26±10.63)和(23.27±7.56)pg/m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在治疗组均明显好于模型组;病理切片显示,各时间点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程度及纤维间隔形成程度,治疗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苦参碱注射液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 大鼠 血清 白细胞介素1β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仁素对LPS诱导的白细胞介素1β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彬 肖献忠 +2 位作者 张文辉 蒋磊 蒋碧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探讨核仁素在脂多糖(LPS)所致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LPS所致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LPS(1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LPS(500μg/L)处理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免疫印迹观察核仁素在炎症模... 目的:探讨核仁素在脂多糖(LPS)所致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LPS所致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的影响。方法:小鼠腹腔注射LPS(1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LPS(500μg/L)处理建立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免疫印迹观察核仁素在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利用瞬时转染技术抑制或增加RAW264.7细胞内核仁素表达后,LPS处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IL-1β的含量。结果:在内毒素血症小鼠的肺组织和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110kD核仁素表达上调,80kD核仁素片段表达减少。与转空载体对照组比较,核仁素过表达组LPS所致的IL-1β释放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细胞组和随机寡核苷酸组比较,核仁素低表达组LPS所致的IL-1β释放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LPS所致的炎症模型中,110kD核仁素表达上调,80kD核仁素片段表达减少;核仁素促进LPS所致的IL-1β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素 LPS类 白细胞介素1β RAW264.7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基因转导人肝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贾随旺 钱其军 +3 位作者 姚晓平 曹惠芳 王华菁 吴孟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55-258,共4页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人细胞凋亡基因白介素iβ转换酶(ICE)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hICE,采用电穿孔法将其与空载体pLXSN导入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G418抗性克隆,并将其病毒上清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经G418筛选分别获得阳性克隆SMMC7721-hICE及SMMC7721-neo.RT-PCR分析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在SMMC7721-hICE细胞基因组中.细胞生长曲线测定及裸鼠致瘤性分析表明SMMC7721-hICE体外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SMMC7721及SMMC7721-neo,而且在裸鼠体内成瘤性降低(前者3/6,后者6/6),肿瘤发生延缓,肿瘤重量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ICE基因转染使肝癌细胞恶性增殖明显受抑,为开展人ICE基因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负荷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尹剑春 李钢 孙开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中小负荷的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IL-1β和TNF-α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2周的心理应激,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1)经过2周心理应激后,大鼠血清中I... 目的探讨中小负荷的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IL-1β和TNF-α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2周的心理应激,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1)经过2周心理应激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经过8周运动训练后,30min运动组和60min运动组IL-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30min运动+应激组和60min运动+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高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减少内源性皮质酮释放,使血液中IL-1β、TNF-α含量升高,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心理应激 皮质酮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_2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建友 霍海如 +4 位作者 赵保胜 刘洪斌 李兰芳 郭淑英 姜廷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的经时变化。方法:30ng/ml浓度的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于刺激后0.5、1、2、4、8、12和24h收集细胞外液,用酶联免疫法(EL...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的经时变化。方法:30ng/ml浓度的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于刺激后0.5、1、2、4、8、12和24h收集细胞外液,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时间点细胞外液PGE2含量,并对各相应时间点的内皮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结果:①空白组内皮细胞计数值随时间延长而持续性增加,12h趋于稳定;IL1β刺激组细胞计数值随时间延长也相应增加,12h基本趋于稳定,虽各时间点细胞数绝对值略少于空白组,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由于细胞的不断生长,空白组PGE2含量也在不断地增加,12h为(10.80±1.46)pg/ml,达最大值,24h为(9.72±2.78)pg/ml,有所下降。加入IL1β刺激后8h,细胞外液PGE2含量已开始明显增加,12h为(16.93±2.98)pg/ml,达最大值,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4h为(16.82±1.54)pg/ml,虽有所降低,但与空白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经IL1β刺激后,细胞释放的PGE2在12h达峰值,以后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开宏 尹剑春 颜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53,共4页
为探讨中小负荷的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和IL-1β含量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2周的心理应激,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和IL-1β含量。结果显示:①经过2周心理应激后,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 为探讨中小负荷的运动对心理应激大鼠血清皮质酮和IL-1β含量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后期施加2周的心理应激,测定大鼠血清中皮质酮和IL-1β含量。结果显示:①经过2周心理应激后,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经过8周运动训练后,30min运动组和60min运动组IL-1β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质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30min运动+应激组和60min运动+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应激组,皮质酮含量明显低于应激组。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程度,减少内源性皮质酮释放,使血液中IL-1β含量升高,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心理应激 免疫功能 皮质酮 白细胞介素1β 心理神经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建友 马悦颖 +6 位作者 杨元宵 赵保胜 刘洪斌 李兰芳 郭淑英 霍海如 姜廷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0-333,i001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CMEC)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活性的经时变化。方法:建立rCMEC培养方法,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待细胞长至融合状态后,以30ng/ml浓度的IL1β分别刺激0.5、1、2、4、8、12、24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各刺激时间点15PGDH活性。结果:90%以上的培养细胞呈阳性,确定为rCMEC。加入IL1β刺激后2h,细胞内15PGDH活性与未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时达到最大值;24h时有所降低,但与未刺激组比较仍具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CMEC经IL1β刺激后,细胞内15PGDH活性经历一个逐渐升高,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过程,IL1β刺激12h内皮细胞15PGDH活性达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功能不全的不孕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β的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红发 陆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卵泡发育及生殖道局部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与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关系。 方法 对 2 1例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 ,进行B超监测卵泡发育 ,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排卵期血清、宫颈粘液中IL 1β的表达 ,用化学发光免疫... 目的 探讨卵泡发育及生殖道局部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与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关系。 方法 对 2 1例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的患者 ,进行B超监测卵泡发育 ,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排卵期血清、宫颈粘液中IL 1β的表达 ,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黄体期血清孕酮水平 ,并与 18例正常组作对照。结果 黄体功能不全患者 (LPD组 )与对照组优势卵泡直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优势卵泡直径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呈正相关 (P <0 0 1)。排卵期LPD组血清IL 1β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宫颈粘液中IL 1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且宫颈粘液中IL 1β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排卵期生殖道局部IL 1β的高表达可能是黄体功能不全患者不孕的发病环节中的主要免疫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功能不全 不孕症 白细胞介素1β 检测 卵泡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实验性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表达软骨基质分子的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常嘉 马绪臣 马大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1-524,共4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IL 1β)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与正常髁突软骨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探讨其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进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 2 0 μg·L-1重组白介素1β(recombined... 目的 :研究外源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IL 1β)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与正常髁突软骨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 ,探讨其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进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用 2 0 μg·L-1重组白介素1β(recombinedhumaninterleukin 1β ,rhIL 1β)刺激体外贴壁培养条件下的成兔正常成熟髁突软骨细胞与兔实验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模型髁突软骨细胞 ,RT PCR方法检测、比较细胞对软骨基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多糖聚糖体、胶原酶以及内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1,IGF 1)和转移生长因子 β1(trans forminggrowthfactor β1,TGF β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在 2 0 μg·L-1rhIL 1β的刺激下 ,(1)正常成熟髁突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软骨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均明显降低 ,胶原酶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 ;(2 )在IL 1β的作用下 ,骨关节病软骨细胞对Ⅱ型胶原和胶原酶的表达水平降低 ,对软骨蛋白多糖聚糖体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3)IL 1β对正常和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内源性生长因子IGF 1和TGF β1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 :蛋白多糖聚糖体的合成 ,导致髁突软骨病变发生 ,而且能不断干扰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代谢 ,导致关节软骨基质环境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骨关节病 髁突软骨细胞 表达 软骨基质分子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MCP-1及VCAM-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阮秋蓉 宋建新 邓仲端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是一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Northern Blot法观察IL-1β对培养的兔...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是一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细胞因子。为了研究IL-1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Northern Blot法观察IL-1β对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MCP-1) 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 蛋白分泌及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对兔主动脉SMCMCP-1 的蛋白分泌和m RNA 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而对VCAM-1 表达则无明显影响。说明IL-1β可能通过诱导SMC表达M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动脉粥样硬化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髓核内注射对金属蛋白酶3及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颜登鲁 李健 +1 位作者 高梁斌 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4期2831-2834,共4页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T12~L1、L1~2、L2~3椎间盘作为对照组(SH组)。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内MMP3表达及纤维环内SP表达。结果:IL组与ME组中均发现MMP3及S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SH组各阶段很少发现MMP3及SP免疫反应阳性物。在6和12周时MMP3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和12周时SP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IL-1β可使髓核中MMP3阳性细胞及纤维环中SP阳性细胞表达且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椎间盘白细胞介素1β 金属蛋白酶3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杏仁内侧核中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调控依赖于雌激素受体α(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庆红 曹军 +3 位作者 吕顺艳 黄艳红 胡玉珍 韦耿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敲除小鼠脑内 ,ERα和 ERβ在介导内侧杏仁核中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表达的作用。IL-1β表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并且在 ER敲除小鼠含量减少。细菌脂多糖 ( L PS)或卵巢切除能够促进野生型和 ERβ敲除小鼠 ( BER...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敲除小鼠脑内 ,ERα和 ERβ在介导内侧杏仁核中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表达的作用。IL-1β表达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并且在 ER敲除小鼠含量减少。细菌脂多糖 ( L PS)或卵巢切除能够促进野生型和 ERβ敲除小鼠 ( BERKO) IL-1β表达 ,但对 ERα敲除小鼠 ( ERKO)无作用。相似的是 ,外源性雌激素能抑制野生型和 BERKO小鼠 IL -1β表达 ,后者时间稍有延搁 ,但对 ERKO IL-1β表达没有影响。结果表明 ,ERα是内侧杏仁核 IL -1β表达调节的重要机制 ,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杏仁内侧核 白细胞介素1β 表达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活性与胞内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伟平 郑晶 +1 位作者 李一杰 李中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9-753,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与细胞内pH值的影响,以探讨IL-1β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机制。方法: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经过诱导成为破骨细胞后,予以0.1、0.3和0.5μg/L的IL-1β干预48 h,检测破骨细胞...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与细胞内pH值的影响,以探讨IL-1β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的机制。方法: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经过诱导成为破骨细胞后,予以0.1、0.3和0.5μg/L的IL-1β干预48 h,检测破骨细胞空泡型质子泵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IL-1β对破骨细胞胞内酸化的影响,观察空泡型质子泵活性的改变与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提示破骨细胞经IL-1β干预48 h后,空泡型质子泵的表达与活性均显著增加,并且细胞内pH值下降。破骨细胞与含有IL-1β的细胞培养液共同孵育后,其骨吸收能力增强,培养液中IL-1β的浓度越高,该作用越趋明显。结论:IL-1β可能是通过上调空泡型质子泵的表达与酶的活性,促进氢离子的产生和(或)转运,引发破骨细胞骨吸收活动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破坏,由此参与骨关节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空泡型质子泵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宁 吕晓丽 +2 位作者 高文信 魏秀峰 朱虹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 1β ,IL -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α)对牙周组织的作用。方法 :将IL - 1β、TNFα注入到兔的牙周组织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 ,不同时期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 结果 ...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 1β ,IL - 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α)对牙周组织的作用。方法 :将IL - 1β、TNFα注入到兔的牙周组织 ,以生理盐水为对照 ,不同时期取材做组织学观察和评价。 结果 :实验组 15天后牙龈组织血管扩张充血 ,牙槽骨改建活跃 ,有大量的骨吸收陷窝及破骨细胞 ,并有新骨形成和破骨细胞出现 ;30天后仅表现为大量的骨陷窝及破骨细胞 ,无成骨现象 ,且以联合应用IL - 1β、TNFα组最显著。 结论 :IL - 1β、TNFα均能引起牙龈炎症反应、附着上皮和牙槽骨的破坏 ,提示IL - 1β、TNFα在牙周组织疾病中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牙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咯利普兰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损伤的离体胰岛细胞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秀彬 王秋月 旷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损伤的离体雄性Wistar大鼠胰岛细胞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培养的雄性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30U/ml)及IL-1β与不同剂量特异性Ⅳ型PDE抑制剂咯利普...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损伤的离体雄性Wistar大鼠胰岛细胞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培养的雄性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30U/ml)及IL-1β与不同剂量特异性Ⅳ型PDE抑制剂咯利普兰(ROL)对胰岛细胞亚硝酸盐合成、胰岛素(Ins)分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细胞活性(MTT)的影响。结果:以IL-1β诱导,离体雄性Wistar大鼠胰岛细胞亚硝酸盐合成显著增加,cAMP水平、Ins分泌及MTT值显著降低(P<0.01),而ROL能阻断这些作用(P<0.01),且具有显著剂量依赖性(r2=0.56,P<0.01)。结论:ROL能够保护IL-1β诱导的鼠离体胰岛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β 特异性Ⅳ型PDE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昆丽 谢芝勋 +7 位作者 滕丽琼 刘加波 谢丽基 庞耀珊 范晴 邓显文 罗思思 谢志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95,共6页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鸡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各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鸡胚成纤维细胞的cDNA为模板构建重组阳性质粒。采用梯...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鸡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各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鸡胚成纤维细胞的cDNA为模板构建重组阳性质粒。采用梯度稀释重组标准品质粒DNA,构建SYBR GreenⅠ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各基因的熔解曲线均呈单一熔解峰,IL-1β、IL-18、TNF-α和GAPDH的扩增效率分别是101.2%、95.6%、100.1%和98.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8、0.9957和0.9989。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35个Ct值内可检测到100个模板拷贝数;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4%。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鸡IL-1β、IL-18和TNF-αmRNA的检测,为导致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β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新海 李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S030-S030,共1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