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9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苷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α诱导的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晓蓉 戴杏 +1 位作者 张玲玲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α(rhIL-1α)诱导的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正常人FLS,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FLS的增殖能力,放射免疫法(RIA)检测FLS产生的TNF-α含... 目的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ae)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α(rhIL-1α)诱导的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正常人FLS,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FLS的增殖能力,放射免疫法(RIA)检测FLS产生的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FLS产生的PGE2和cAMP水平。结果在rhIL-1α(0.01、0.1、1、10、100μg.L-1)的刺激下FLS增殖能力增强,产生的TNF-α和PGE2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AMP水平下降。Pae(10-8、10-7、10-6、10-5、10-4mol.L-1)体外作用可不同程度抑制由rhIL-1α诱导的FLS增殖,降低FLS产生的TNF-α和PGE2水平,升高cAMP水平。结论rhIL-1α体外刺激可以促进正常人FLS的增殖和分泌功能;Pae可以逆转rhIL-1α对人FLS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芍药苷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抑制白细胞介素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
2
作者 闫东君 孟庆元 +2 位作者 张冰洁 姜宏 郝继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在白细胞介素1α(IL - 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降解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纤维蛋白溶酶原(0 .0 6 μg·L- 1 )、不同浓度的IL- 1α(0、0 .1、1.0、10 .0 μg·L- 1 )及IL- 1...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在白细胞介素1α(IL - 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降解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纤维蛋白溶酶原(0 .0 6 μg·L- 1 )、不同浓度的IL- 1α(0、0 .1、1.0、10 .0 μg·L- 1 )及IL- 1α(10 μg·L- 1 )与不同浓度的氢化可的松(0、1、10、10 0 m mol·L- 1 ) ,在MEM培养液中培养2 4 h后,通过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HYP)的量作为胶原降解的活性单位。结果:在存在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情况下,随着IL- 1α浓度的升高,HYP含量增加,IL- 1α0 .1、1.0和10 .0 μg·L- 1组与对照组比较及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2 5或P<0 .0 5 ) ;在存在纤维蛋白溶酶原、IL- 1α(10 μg·L- 1 )的情况下,随着氢化可的松质量浓度的增加,HYP含量减少,氢化可的松1、10、10 0 mm ol·L- 1 组与对照组(0 mm ol·L- 1 )比较及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2 5或P<0 .0 5 )。结论:氢化可的松具有抑制IL - 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角膜基质 白细胞介素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对多形核白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敏 吴曙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α(IL 1α)对多形核白细胞 (PMN)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凋亡的形态学和DNA琼脂电泳等方法测定 ,并在粘附式细胞仪上观察了PMN内游离钙浓度 ([Ca2 +]i)变化。结果 IL 1α具有抗PMN凋亡 ,延长其存活时间的作用 ,...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α(IL 1α)对多形核白细胞 (PMN)凋亡过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凋亡的形态学和DNA琼脂电泳等方法测定 ,并在粘附式细胞仪上观察了PMN内游离钙浓度 ([Ca2 +]i)变化。结果 IL 1α具有抗PMN凋亡 ,延长其存活时间的作用 ,且能提高PMN的 [Ca2 +]i 浓度。结论 IL 1α具有抗PMN凋亡和提高 [Ca2 +]i 浓度的作用 ,提示钙离子在IL 1α抗PMN凋亡过程中作为第二信使 ,转导相应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核白细胞 白细胞介素1α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对多形核白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4
作者 石敏 吴曙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 白细胞介素 1α(IL 1α)是一种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能抑制多形核白细胞 (PMN)凋亡 ,这可能会增加由PMN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因此 ,本实验观察了IL 1α对PMN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了PMN的细胞功能实验 ,包括 :PMN粘... 目的 白细胞介素 1α(IL 1α)是一种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能抑制多形核白细胞 (PMN)凋亡 ,这可能会增加由PMN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因此 ,本实验观察了IL 1α对PMN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了PMN的细胞功能实验 ,包括 :PMN粘附于玻璃表面的伸展实验、细胞极化〔卟啉醇肉豆蔻酸乙酸酯 (PMA)和酵母多糖刺激后PMN形状改变能力〕 ,细胞吞噬细菌能力和PMA刺激后PMN产生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实验。结果IL 1α可促进PMN的功能。结论 IL 1α在延长PMN吞噬细菌能力的同时 ,也能增加超氧阴离子产生 ,可能是IL 1α通过PMN介导的组织损伤而导致器官衰竭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α 多形核白细胞功能 细胞伸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对兔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郝继龙 孙松舫 +2 位作者 刘薇 徐锦春 张瑞雪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α(IL—1α)对兔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三维胶原凝胶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的胶原降解活性。结果:IL—1α以剂量依赖关系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胶原降解。结论:IL-1α可能...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α(IL—1α)对兔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三维胶原凝胶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的胶原降解活性。结果:IL—1α以剂量依赖关系促进角膜基质细胞的胶原降解。结论:IL-1α可能是角膜溃疡形成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1α 胶原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对鼠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影响
6
作者 王坚 罗国春 巴建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86-387,共2页
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对鼠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影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王坚,罗国春,巴建明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甲状腺素,比色法,四氮唑蓝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35.3白细胞介素1(IL-1)对甲状腺细... 四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对鼠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影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王坚,罗国春,巴建明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甲状腺素,比色法,四氮唑蓝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35.3白细胞介素1(IL-1)对甲状腺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有调节作用。低浓度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胞 白细胞介素-1 比色法 四氮唑蓝 T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α对鼠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影响
7
作者 王坚 罗国春 巴建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 :观察 TSH存在和缺乏时白细胞介素 - 1α( IL- 1α)对鼠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FRTL - 5细胞培养 ,经不同浓度 IL - 1α(含 TSH或不含 TSH)孵育 ,用四氮唑蓝 (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 :在无 TSH条件下 IL- 1α2 ... 目的 :观察 TSH存在和缺乏时白细胞介素 - 1α( IL- 1α)对鼠甲状腺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FRTL - 5细胞培养 ,经不同浓度 IL - 1α(含 TSH或不含 TSH)孵育 ,用四氮唑蓝 (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结果 :在无 TSH条件下 IL- 1α2 0~ 2 0 0 0 k U/ L,对 FRTL- 5细胞无明显促增殖作用 ;在 TSH存在时 IL- 1α2 0和 2 0 0 k U/ L 对 FRTL- 5细胞增殖亦无明显抑制作用 ,IL- 1α2 0 0 0 k U/ / L则可显著抑制 TSH介导的 FRTL- 5细胞增殖。  结论 :本研究提示较高浓度的 IL-1α能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FRTL-5细胞 细胞增殖 四氮唑蓝(MT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白细胞介素-1β、核因子κB的影响
9
作者 祖之慧 张蕾 +1 位作者 徐丁琳 张建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干预。造模后,中药组大鼠予以养精种玉汤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灌胃3个动情周期后取子宫组织及动脉血,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水平,用定量PCR检测子宫组织IL-1βmRNA、NF-κ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降低(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L-1β有关,即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精种玉汤 薄型子宫内膜 炎症介质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法研究甲型H1N1流感人群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国良 汪文斐 +3 位作者 杨辉 杨帆 李秀惠 刘映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04-3207,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s pectrum)芯片技术,检测H1N1流感组(167例)和健康对照组(192例)IL-1α基因4个...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α(IL-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time of flight masss pectrum)芯片技术,检测H1N1流感组(167例)和健康对照组(192例)IL-1α基因4个SNP位点(rs1304037,rs16347,rs17561,rs2071373)多态性。结果:rs17561位点具有T和G两种等位基因,其中T等位基因频率在H1N1组为13.8%,对照组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OR=2.031,95%CI1.238-3.331);其他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α基因rs17561位点多态性与甲型H1N1流感易感性相关,T等位基因是甲型H1N1流感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α 飞行时间质谱法 甲型H1N1流感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IRAK轴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瘘管型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作用
11
作者 倪健 朱晓文 于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146a和IRAK的关系。将成功制备的CD瘘管病变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Con)、ADSC干预组(ADSC)、ADSC+miR-146a-antagomir干预组(ADSC+antagomir)、ADSC+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干预组(ADSC+antagomir+si),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1 h,ADSC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ADSC+antagomir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ADSC+antagomir+si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Con组大鼠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每组每日定时处理2次,连续处理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检测瘘管创面组织中IRAK、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miR-146a表达在CD瘘管病变患者术后的血清中明显降低,IRAK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6a能靶向调控IRAK表达;与Con组相比,ADSC组、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DSC组相比,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升高,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DSC+antagomir组相比,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促进CD模型大鼠瘘管病变术后的瘘管愈合,这可能与调控miR-146a/IRA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克罗恩病 瘘管病变 创面愈合 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ardin抑制白细胞介素-1_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
12
作者 贾卉 郝继龙 +2 位作者 谷村严 李勤 陆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探讨Galardin对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的抑制作用。方法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分别添加纤维蛋白溶酶原、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不同质量浓度的 Galardin的 MEM培养液培养 24 h,测定培养... 目的 探讨Galardin对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的抑制作用。方法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分别添加纤维蛋白溶酶原、白细胞介素-1α(IL-1α)及不同质量浓度的 Galardin的 MEM培养液培养 24 h,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量做为胶原降解活性单位。向时检测 Galardin及 IL-1α对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的作用。结果在存在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情况下,随着 IL-1α质量浓度的升高,以剂量关系增加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量。 Galardin以剂量关系抑制 IL-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量。结论Galardin具有抑制 IL-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ardin 角膜基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 胶原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对类风湿关节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徐宏 关建国 +6 位作者 肖敬 尹智功 韦锐斌 蒋耀平 李拥军 刘江 蒙继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32-334,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同时配合西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血清TNF-α和IL-1β。结果: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NF-α、IL-1β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线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1β较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可降低RA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这是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与大鼠神经细胞NMDA受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国荣 单巍松 +2 位作者 梁英武 王朝晖 吴希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4-96,100,共4页
观察了IL-1β对NMDA(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在1~25U/ml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地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和明显促进培养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MDA1型受体(N... 观察了IL-1β对NMDA(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IL-1β在1~25U/ml浓度范围内可剂量依赖地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和明显促进培养胚胎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NMDA1型受体(NMDAR1)mRNA的表达,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可抑制IL-1β的上述生物学效应。提示IL-1β具有兴奋性神经调质作用,在癫痫等惊厥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IL-1Rα对某些神经系统兴奋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神经细胞 NMDA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文俊 许国铭 +3 位作者 李兆申 龚燕芳 屠振兴 许爱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45-1347,共3页
目的 :测定溃疡性结肠炎 (U 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的含量 ,并分析其与 U 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 ,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内镜证实的 UC患者血清 6 4例 ,采用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 IL - 1β的含... 目的 :测定溃疡性结肠炎 (U 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的含量 ,并分析其与 U C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复发与否的关系 ,以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收集经内镜证实的 UC患者血清 6 4例 ,采用 EL ISA法测定血清中 IL - 1β的含量 ,正常对照为健康献血者血清。 结果 :UC患者 IL - 1β的含量 (10 .8± 14 .0 ) pg/ 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1.8± 0 .6 ) pg/ ml (P<0 .0 1)。不同病变范围 IL - 1β含量 ,愈合者、直肠病变、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及全结肠分别为 (6 .4± 8.6 )、(9.0± 11.0 )、(8.3±7.8)、(19.8± 14 .6 )和 (15 .5± 2 3.3) pg/ ml,左半结肠病变与愈合期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不同病变程度 IL - 1β含量 :0级为 (6 .4± 8.6 ) pg/ ml,1~ 3级分别为 (6 .2± 6 .2 )、(11.2± 12 .6 )和 (16 .9± 19.7) pg/ m l,其中 3级较 0级有明显增加(P<0 .0 5 )。初、复发患者及治疗前后 IL - 1β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UC患者血清中 IL - 1β含量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治疗后明显下降。表明 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 酶联免疫吸附 UC 预后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白细胞介素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6
作者 矫树华 刘鹏亮 温艳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 目的通过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IL)1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水平及变化,评价多种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治疗的AP患者86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39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47例。于入院第1、3、5、7天分别采集患者血清,另选取1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RP、IL-1β和ICAM-1水平,干片速率法测定血清LPS的浓度。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M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L-1β和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126、-60.135、-364.153,P值均<0.001);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CRP、ICAM-1、IL-1β、LP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355、-25.728、-89.422、-415.840,P值均<0.001);各检测指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入院第1天或第3天,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呈进行性下降;与MAP患者相比,SAP患者血清中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CRP、LPS、IL-1β和ICAM-1水平对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C反应蛋白质 脂肪酶 白细胞介素 胞间黏附分子1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致痫大鼠海马cAMP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莉 李正莉 +3 位作者 朱长庚 刘庆莹 于珊 李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2-584,588,共4页
目的 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 1β ,IL 1β)致痫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 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均行侧脑室注射 ,A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 谷氨酸钠 ;B组联合注射IL 1β和阈下剂量的L 谷氨酸钠 ;C组注... 目的 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 1β ,IL 1β)致痫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 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均行侧脑室注射 ,A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 谷氨酸钠 ;B组联合注射IL 1β和阈下剂量的L 谷氨酸钠 ;C组注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eceptorantagonist ,IL 1ra) 3 0min后 ,再联合注射IL 1β和阈下剂量的L 谷氨酸钠 ;D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均在注射完毕 3 0min后断头取海马组织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 4组大鼠海马的cAMP含量。结果 A、B两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 ,且海马cAM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D组 (P <0 0 5) ,C组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较B组下降 ,并且与D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谷氨酸和IL 1β的协同致痫活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白细胞介素-1Β 海马 CAMP 含量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卫平 胥方元 +1 位作者 蹇睿 王江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正常组为对照...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正常组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4d。分别观察各组兔造模结束和治疗后左膝关节冲洗液中IL-1β含量变化,治疗后各组兔左股骨内侧髁软骨MMP-1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放免法行关节冲洗液IL-1β含量测定,造模结束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其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治疗结束后软骨免疫组化法MMP-1测定,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的MMP-1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MMP-1阳性率高于电针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KOA,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电针使KOA关节中细胞因子IL-1β和软骨中MMP-1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降解,促进新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合成,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经气运行,从而有利于关节渗出液吸收,促进软骨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春辉 万谟彬 +1 位作者 朱伟 郭品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复方苦参碱注射液进行防治,观察4、6、9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IL-1β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中IL-1β浓度...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碱注射液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并以复方苦参碱注射液进行防治,观察4、6、9周模型组和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IL-1β及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血清中IL-1β浓度在实验4周时分别为(25.51±14.31)和(10.49±7.49)pg/ml;6周时为(109.67±20.87)和(1 5.06±2.65)pg/ml;9周时为(40.26±10.63)和(23.27±7.56)pg/ml,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各时间点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在治疗组均明显好于模型组;病理切片显示,各时间点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程度及纤维间隔形成程度,治疗组均好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苦参碱注射液有防治四氯化碳诱发的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复方苦参碱注射液 大鼠 血清 白细胞介素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胰岛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南京 孙嘉 +5 位作者 陈宏 徐艳花 高飞 张桦 张振 蔡德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大鼠胰岛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周龄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μg/kg),8只LETO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12周...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大鼠胰岛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周龄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μg/kg),8只LETO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12周结束时,所有大鼠均检测糖耐量试验空腹及服糖后30 min胰岛素,并检测胰岛IL-1β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利拉鲁肽干预的糖耐量异常大鼠和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胰岛IL-1β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及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改善。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抑制胰岛IL-1β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胰岛功能及糖代谢,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利拉鲁肽 白细胞介素-1Β CASPASE3 OLETF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