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葛广勇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84-1087,共4页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IL-1)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IL-1特异性的天然拮抗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对IL-1Ra与OA...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IL-1)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IL-1特异性的天然拮抗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对IL-1Ra与OA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高效纯化及不同氧化态转换
2
作者 谭海东 但国平 +1 位作者 龚会英 曹莉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99-1602,共4页
为满足科研和治疗的需要,将含有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uIL-1 ra)基因的表达质粒转到大肠杆菌BL21(DE3)内,经IPTG诱导,外源蛋白得到高量表达,并且形成了无活性的包涵体.包涵体在二硫苏糖醇(DTT)和变性剂中溶解,经一步离子交换层析,... 为满足科研和治疗的需要,将含有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uIL-1 ra)基因的表达质粒转到大肠杆菌BL21(DE3)内,经IPTG诱导,外源蛋白得到高量表达,并且形成了无活性的包涵体.包涵体在二硫苏糖醇(DTT)和变性剂中溶解,经一步离子交换层析,得到高纯度还原态蛋白.在空气、谷胱甘肽或Cu2+作用下,还原态蛋白会逐渐转向氧化态.氧化态和还原态蛋白在HPLC图谱上得以分离,但非还原性SDS-PAGE分析发现,二者分子量没有差别,表明氧化过程中主要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氧化态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性质稳定,仍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包涵体 蛋白质重折叠 二硫键 基因表达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及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群 魏殿军 +2 位作者 何屏 王巍巍 门昆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7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repeats,VNTR)多态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Ⅰ与天津地区脓毒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repeats,VNTR)多态性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Ⅰ与天津地区脓毒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观察90例脓毒症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Ra基因VNTR基因多态性及基因IL-1β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Ⅰ的分布。结果正常对照组中A2型等位基因和A1/A2基因的分布频率与脓毒症组相比明显增加(8.3%vs 2.2%,P<0.05;16.7%vs 4.4%,P<0.05),IL-1β外显子5TaqⅠ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RaA2等位基因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2串联重复多态性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申成凯 赵海军 +2 位作者 孙代同 吕成昱 赵希春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2(IL-1RN*2)串联重复多态性与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PKO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PKOA患者244例(观察组),其中变异型者65例(含有IL-1RN*2型等基因)、野生型者179例(含有IL-1RN*1型等位基因),另选233...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2(IL-1RN*2)串联重复多态性与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PKO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PKOA患者244例(观察组),其中变异型者65例(含有IL-1RN*2型等基因)、野生型者179例(含有IL-1RN*1型等位基因),另选233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对照组),比较IL-1RN各个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及与PKOA高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1/1基因型176例(72.1%)、1/2基因型53例(21.7%)、2/2基因型12例(4.90%)、1/4基因型3例(1.30%),对照组分别为169例(72.5%)、50例(21.5%)、10例(4.30%)、4例(1.70%),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1等位基因408例(83.6%)、2等位基因77例(15.8%)、4等位基因3例(0.6%),对照组分别为392例(84.1%)、70例(15.0%)、4例(0.9%),两组比较,P均>0.05。风险性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L-1RN基因变异型(1/2和2/2)发生PKOA的风险是非变异基因型(1/1+1/3+1/4)的1.955倍(OR=1.955,95%CI=0.635~5.437),其中携带IL-1RN*2基因位点发生PKOA的风险是IL-1RN*1基因位点的1.589倍(OR=1.589,95%CI=0.791~3.016)。结论IL-1RN*2基因串联重复多态性与胶东地区PKOA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2 骨关节炎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在NAFLD患者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瀚 陈进 +2 位作者 臧淑士己 施军平 杜卫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54-455,458,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IR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人群16例为正常对照组,经肝组织学证实的NAFLD患者51例(非NASH16例,NASH35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检测丙氨... 目的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IR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人群16例为正常对照组,经肝组织学证实的NAFLD患者51例(非NASH16例,NASH35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空腹血糖(GLU)、空腹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浓度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血清IL—IRA水平与生化指标,NAS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血清IL-1RA浓度与BMI(r=0483,P〈0001)、ALT(r=0263,P〈005)、GGT(r=0336,P〈0.001)、TG(r=0366,P〈0001)、LDL(r=0.348,P〈001)呈正相关。IL1RA随着NAFLD疾病进展表现出动态趋势,在早期即非NASH中明显升高,到NASH阶段早期升高的IL-1RA水平则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IRA与ALT、GGT、TG、LDL呈正相关(P〈0.01),NAS积分则成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抑炎因子IL—IRA在NAFLD早期出现升高,而后期持续分泌不足可能是NASIq持续进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体外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
6
作者 李小珩 秦莉 +2 位作者 彭秧生 赵文军 李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第2代胎儿LEC于不同浓度的rhIL-1ra孵育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o tetrazole,MTT)...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培养的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第2代胎儿LEC于不同浓度的rhIL-1ra孵育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o tetrazole,MTT)法记录各孔黏附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并与空白组进行对照;将第2代胎儿LEC培养24h待细胞贴壁后,与不同浓度的rhIL-1ra再共育24h后,MTT法记录各孔细胞数量的吸光度(A)值,并与空白组进行对照。结果:除1μg/L浓度组外,其余各组抑制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与胶原的黏附呈剂量依赖性,与空白组对照具有显著性差异。100μg/L浓度组细胞收缩、变圆,但仍保持贴壁状态,与空白组对照可显著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结论:有>1μg/L的各组rhIL-1ra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胎儿LEC与胶原的黏附,并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具有浓度依赖性。仅100μg/LrhIL-1ra浓度组作用24h可显著地抑制已贴壁胎儿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但仍保持贴壁状态,提示该药可能具有较轻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晶状体上皮细胞 抑制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鼻温敏凝胶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邱彩霞 郑健 +5 位作者 林东红 艾斯 吴博 庄翔莉 翁珂涵 李旭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醒鼻温敏凝胶剂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卵清白蛋白加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局部以2%卵清白蛋白激发成功复制A... 目的观察醒鼻温敏凝胶剂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卵清白蛋白加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局部以2%卵清白蛋白激发成功复制AR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醒鼻低、中、高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比较各组大鼠症状评分,检测血清IL-4、TGF-β1含量和鼻黏膜EOS计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4、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1),鼻黏膜组织EOS计数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醒鼻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IL-4、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1),鼻黏膜组织EOS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醒鼻温敏凝胶剂可能通过下调IL-4、TGF-β1等炎症因子水平及减少鼻黏膜EOS浸润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鼻温敏凝胶 白细胞介素-4 转化生长因子-Β1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中DNA残余量的研究
8
作者 王超 刘庚 张林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4-58,共5页
试验旨在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原液中宿主菌DNA残余量的检测方法。以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试验条件,借助超声波手段,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 试验旨在建立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nterleukin-1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原液中宿主菌DNA残余量的检测方法。以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工程菌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试验条件,借助超声波手段,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并以此探针进行狭缝杂交及显色反应。结果显示,在24批次重组人IL-1ra原液中,每人份使用剂量的宿主DNA残余量均小于10ng。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强、重复性较好、操作步骤安全且较为方便,可用于重组人IL-1ra原液及半成品的DNA残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残余量 地高辛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 狭缝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妇女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多态性
9
作者 李艳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2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妊娠20周前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流产,其发生率约占妊娠妇女的0.5%~2%。近50%的病例未找到特异性原因,目前认为免疫因素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有报道前炎症细胞因子与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关。白细胞介素1(IL-1)是主要...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妊娠20周前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流产,其发生率约占妊娠妇女的0.5%~2%。近50%的病例未找到特异性原因,目前认为免疫因素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有报道前炎症细胞因子与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关。白细胞介素1(IL-1)是主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可引起前炎症级联反应包括Th1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IL-2和IL-12的产生,从而影响Th1/Th2的平衡,引起流产。IL-1的活性受内源性因子IL-1受体拮抗剂(IL-1RA)调控,IL-1RA是IL-1尤其是IL-1β的竞争性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自然流产 妇女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与紫癜性肾炎和IgA肾病的相关联系
10
作者 刘志红 樊忠民 +1 位作者 王金泉 李秋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6年第2期27-27,共1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紫癜性肾炎(HSPN)及IgA肾病(IgAN)二者在发病机理上可能存在的联系。用PCR方法对43例HSPN,97例IgAN患者和98名正常人IL-1受体拮抗剂(IL-i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进行了分析。HSPN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 为了进一步阐明紫癜性肾炎(HSPN)及IgA肾病(IgAN)二者在发病机理上可能存在的联系。用PCR方法对43例HSPN,97例IgAN患者和98名正常人IL-1受体拮抗剂(IL-i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进行了分析。HSPN患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等位基因(IL IR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紫癜性肾炎 IGA肾病 受体拮抗剂 等位基因 发病机理 携带率 相关联系 多态性 HS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抑制剂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希 孙旭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6-380,共5页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内炎症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NIU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是由T淋巴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包括IL-6、IL^(-1)2、I... 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眼内炎症性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NIU的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主要认为是由T淋巴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过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包括IL-6、IL^(-1)2、IL^(-1)7、IL-22、IL-23等,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者们针对这些因子进行了靶向抑制药物的研发及一系列临床研究。本文对抗TNF-α制剂、IL抑制剂应用于NIU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抑制 生物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白细胞介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佳静 王文艺(综述) 顾军(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是目前比较热点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CAR-T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对实体肿瘤的疗效欠佳,可能的原因是实体瘤特有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实体瘤的内部克隆异质性。现阶段提...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是目前比较热点的一种肿瘤免疫治疗,CAR-T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对实体肿瘤的疗效欠佳,可能的原因是实体瘤特有的抑制性肿瘤免疫微环境以及实体瘤的内部克隆异质性。现阶段提出的克服实体瘤对CAR-T治疗的抗性的主要策略是将CAR-T治疗和其他抗肿瘤疗法联合使用,如放疗、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细胞因子治疗、溶瘤病毒治疗、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其中CAR-T细胞治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以及CAR-T细胞治疗与白细胞介素的组合是很有潜力的临床治疗策略。文章分别从CAR-T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CAR-T联合白介素治疗的疗效、发展前景,以及毒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 白细胞介素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雪蕾 王晓琴 《巴楚医学》 2022年第4期125-128,共4页
葡萄膜炎病因复杂,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致盲眼病。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所致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是该病最常见的发病类型。由于单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效果不佳,NIU的治疗手段逐渐趋向于生物制剂阶段,选择针对性调节单细胞或... 葡萄膜炎病因复杂,是一类常见的难治性致盲眼病。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所致的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是该病最常见的发病类型。由于单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效果不佳,NIU的治疗手段逐渐趋向于生物制剂阶段,选择针对性调节单细胞或多细胞因子的药物可能对防治NIU有着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已经上市的或正在试验阶段的白细胞介素抑制剂或相关靶向因子在NIU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白细胞介素抑制 生物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对胃上皮细胞白介素-8分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延瑞 李修岭 +2 位作者 杨玉秀 曾晖 丁松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胃肠道炎症机制及其防治 ,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白介素 )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 目的 :探讨慢性胃肠道炎症机制及其防治 ,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 (白介素 )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作用使用地塞米松及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方法 :胃上皮细胞经体外培养后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刺激 ,由酶联免疫法检验其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 ,并与地塞米松和蛋白激酶抑制剂组相比较。结果 :地塞米松在 10 -8,10 -7,10 -6,10 -5mol/L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 1β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介素 8分泌。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和核比霉素A具有类似效应 ,但蛋白激酶C和A抑制剂却无抑制效应。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细胞介素诱导的胃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 8的分泌可能是促进胃部炎症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抑制白细胞介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 胃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8 慢性胃肠道炎症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用白介素-1抑制剂治疗成人斯蒂尔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春香 王晓非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112-114,共3页
成人斯蒂尔病(AOSD)是一种罕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性的三联征表现为发热、红斑退行性皮疹、关节痛,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对其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常用白介素-1抑制剂为阿那白滞素、利纳西普、康纳单抗,三者治... 成人斯蒂尔病(AOSD)是一种罕见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性的三联征表现为发热、红斑退行性皮疹、关节痛,传统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对其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临床常用白介素-1抑制剂为阿那白滞素、利纳西普、康纳单抗,三者治疗AOSD尤其是难治性AOSD患者均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糖皮质激素、抗风湿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细胞介素素-1抑制 阿那白滞素 利纳西普 康纳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白细胞介素-1β及心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郭艳琳 康玉明 +2 位作者 常冰梅 雷敬辉 刘育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共同归宿,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心肌损伤与局部缺血所触发的免疫反应产生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夹闭诱导心衰的大鼠几分钟内心、血浆和下丘脑内炎性细胞因... 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的共同归宿,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心肌损伤与局部缺血所触发的免疫反应产生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的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夹闭诱导心衰的大鼠几分钟内心、血浆和下丘脑内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可通过调节组蛋白以及一些转录因子的乙酰化状态进而调节基因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曲古抑菌素A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 大鼠 心衰 心功能 心肌梗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促分泌酶抑制剂MW167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良宵 张雪静 +1 位作者 吴福玲 王海英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γ促分泌酶抑制剂MW167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比例、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RSV毛细支气管炎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γ促分泌酶抑制剂MW167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7细胞比例、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RSV毛细支气管炎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将对照组儿童外周血分离所得的PBMC作为正常组,观察组患儿外周血分离所得的PBMC作为RSV组、MW167组,MW167组加入MW167,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的RORγt mRNA表达。结果正常组、RSV组、MW167组PBMC中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0.49%±0.09%、1.56%±0.77%、0.84%±0.23%,RSV组与正常组相比P<0.01,MW167组与RSV组相比P<0.05。正常组、RSV组、MW167组PBMC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分别为(12.18±2.97)、(20.88±4.10)、(12.91±4.28)pg/mL,RSV组与正常组相比,MW167组与RSV组相比,P均<0.05。正常组、RSV组、MW167组PBMC中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72±0.53、1.82±0.21,RSV组与正常组相比,MW167组与RSV组相比,P均<0.05。结论γ促分泌酶抑制剂MW167可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PBMC中RORγt mRNA表达、Th17细胞比例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NOTCH信号通路 γ促分泌酶抑制 Th17细胞 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γt 白细胞介素17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1免疫调控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猛 柳雅慧 任丽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107-111,共5页
白细胞介素(IL)-11是IL-6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其通过共同的信号转导分子糖蛋白130(gp130)介导下游信号转导。IL-11是一种抗炎因子,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发挥抑制炎症作用。IL-11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IL-11在... 白细胞介素(IL)-11是IL-6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其通过共同的信号转导分子糖蛋白130(gp130)介导下游信号转导。IL-11是一种抗炎因子,可通过直接作用于巨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发挥抑制炎症作用。IL-11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IL-11在多种恶性疾病中上调表达,并通过活化JAK/STAT3、RAS/ERK、PI3K/mTOR等信号通路发挥促进癌症增殖、肿瘤存活及转移的功能。针对IL-11、IL-11R与gp130等IL-11治疗靶点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如JAK/STAT3、RAS/ERK及PI3K/mTOR等)的药物可为IL-11相关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 免疫调控 抗炎作用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肿瘤治疗 JAK1/JAK2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为靶标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长春 胡萍 马增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7,共3页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 纤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溶解血管中沉积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栓溶解。纤溶酶原激活物具有启动和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则抑制纤溶反应的发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对纤溶系统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PAI-1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已经被阐明,PAI-1升高不仅是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标记物,也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因此,以PAI-1为靶标,对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雌激素替代疗法 羟甲基戊 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 降血糖药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宏宇 胡大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1拮抗剂 心血管病 应用 抑制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