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6与降钙素原检测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庞德 陈寅凤 向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7期103-106,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入住医院新生儿科、日龄≤7 d的败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产科出生的45例无感染中毒症状新生儿作...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入住医院新生儿科、日龄≤7 d的败血症患儿45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产科出生的45例无感染中毒症状新生儿作为无感染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4 h、12 h、24 h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6、PCT水平,同时在入院时进行血培养,检测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并对IL-6、PCT检测诊断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统计。结果:感染组入院4 h、12 h及24 h时IL-6、PCT水平均高于无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6、PCT水平均于入院12 h达到峰值,之后IL-6水平逐渐降低,24 h检测其水平显著低于12 h结果(P<0.05)。入院4 h时IL-6、PCT联合检测诊断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75.5%;入院12 h时IL-6、PCT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为96.1%,特异度为96.5%;入院24 h时IL-6、PCT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75.6%;三个时间节点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958、0.891。IL-6、PCT联合检测,入院12 h时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达到峰值,与入院4 h及24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45例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2.2%(10/45)。结论:IL-6及PCT检测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细菌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表达水平分析
2
作者 邹光美 黄朝任 +1 位作者 杨小兰 吴博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LE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活动指数积分表评分分...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LE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活动指数积分表评分分为SLE稳定期组与SLE活动期组,各100例,另选取同期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不同人群SAA、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SLE稳定期组及SLE活动期组CD3%、CD8%、SAA、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LE稳定期组SAA、IL-6水平低于SLE活动期组,SLE稳定期组CD4%高于对照组与SLE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稳定期组及SLE活动期组CD3^(+)、CD4^(+)、CD8^(+)均小于对照组,且SLE活动期组CD3^(+)、CD4^(+)、CD8^(+)均小于SLE稳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IL-6及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在SLE患者中均有异常改变,SLE患者活动期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低于稳定期患者,对于SLE的临床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肝衰竭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3
作者 陈汝迪 陈泽山 邓鑫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9期89-92,共4页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严重的肝损伤状态,其特点是大量肝细胞坏死,多伴有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ALF常伴有严重的炎性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ALF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IL-6在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严重的肝损伤状态,其特点是大量肝细胞坏死,多伴有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ALF常伴有严重的炎性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ALF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对IL-6在急性肝衰竭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白细胞介素-6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4
作者 沈雨莎 马安枫 董国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5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TLR)、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21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 探讨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TLR)、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210例气虚血瘀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通络扶正汤治疗)、对照组2(温阳针灸法治疗)与联合组(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各70例。三组均治疗8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TLR2、TLR3、IL-6水平,评估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三组各症候积分、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及血清TLR2、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治疗后,三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清TLR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针灸法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恢复期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恢复期 气虚血瘀型 温阳针灸法 通络扶正汤 TOLL样受体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l、白细胞介素-6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段小兵 王国涛 +1 位作者 王冠军 胡国超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l(HMGB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6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内镜微创术...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l(HMGB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36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神经内镜微创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及重型组,并根据术后预后状态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HICH患者血清HMGB1、IL-6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探讨影响HICH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HICH患者术后血清HMGB1、IL-6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二者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HMGB1和IL-6水平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后血清HMGB1和IL-6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术中出血量、出血部位、出血破入脑室、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HMGB1和IL-6均为H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术后血清HMGB1和IL-6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_(二者联合-HMGB1)=2.236、Z_(二者联合-IL-6)=1.974,P=0.034、0.017)。结论HICH患者行神经内镜微创术后血清HMGB1、IL-6水平与其神经功能康复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预后状态具有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镜微创术 高迁移率族蛋白Bl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调控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对哮喘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
6
作者 彭显 邹敏 杨宇斌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调控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哮喘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来制备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积雪草酸低剂量组(54 ...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调控白细胞介素(IL)-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哮喘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来制备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积雪草酸低剂量组(54 mg/kg)、积雪草酸高剂量组(108 mg/kg)、积雪草酸高剂量(108 mg/kg)+Colivelin(IL-6/STAT3/NF-κB激活剂,2 mg/kg)组,每组各10只。另选10只小鼠在致敏和激发阶段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用积雪草酸和Colivelin分组处理各组小鼠后检测其肺组织病理形态,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外周血Treg/Th17,BALF和血清中Treg、Th17细胞分泌因子水平,肺组织IL-6/STAT3/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损伤,外周血Treg细胞占比和Treg/Th17,BALF和血清IL-10、IL-35水平降低(P<0.05)。肺部炎症评分,BALF中白细胞计数与嗜酸粒细胞计数,外周血Th17细胞占比,BALF和血清IL-17、IL-6水平,肺组织IL-6蛋白表达与p-STAT3/STAT3、p-NF-κB p65/NF-κB p65升高(P<0.05)。低、高剂量积雪草酸可逆转哮喘模型小鼠上述病理变化,且高剂量积雪草酸作用更强。Colivelin可减弱积雪草酸对哮喘模型小鼠上述病理变化的作用。结论:积雪草酸可通过减弱IL-6表达与STAT3、NF-κB的磷酸化,抑制哮喘小鼠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产生,从而减轻气道炎症及肺组织损伤,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草酸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核转录因子-κB 哮喘 Treg/Th17 免疫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何金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四季青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四季青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重症组与轻症组,根据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选取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SAA、CRP、PCT及IL-6检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重症组与轻症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SAA、CRP、PCT及IL-6水平,分析各指标预测急性胰腺炎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观察组SAA、CRP、PCT与IL-6水平高于对照组,重症组SAA、CRP、PCT与IL-6水平高于轻症组,预后不良组SAA、CRP、PCT与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SAA、CRP、PCT与IL-6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0.880、0.838、0.889、0.847,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SAA、CRP、PCT及IL-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测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6诊断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分析
8
作者 林珊珊 郭兆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6(IL-6)诊断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5例为观察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4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6(IL-6)诊断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5例为观察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4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eg、IL-6对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reg水平低于对照组,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eg为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的保护因素(OR=0.408,P=0.002),IL-6为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23,P<0.001)。Treg、IL-6及两者联合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0.886、0.968、0.988,P<0.001)。结论:Treg、IL-6是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的影响因素,Treg、IL-6水平对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调节性T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窦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6、10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强 王庆胜 +6 位作者 鲁鹏程 成映霞 李兰珍 段云燕 段永强 杜娟 刘雪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62-66,共5页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窦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胃虚弱型...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窦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胃虚弱型CAG动物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予10 m L/(kg·d)蒸馏水灌胃,香砂六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24、12、6 g/(kg·d)香砂六君子汤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予0.30 g/(kg·d)维霉素药剂灌胃,连续120 d。检测各组大鼠胃窦黏膜组织IL-6、IL-1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窦黏膜组织IL-6、IL-10和HSP70 m 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大鼠胃窦黏膜组织IL-6 m RNA表达、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IL-10 m RNA表达、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SP70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高剂量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明显改善,大鼠胃窦黏膜组织IL-6 m RNA表达、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IL-10 m RNA表达、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香砂六君子汤高、中剂量组HSP70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胃虚弱型CAG大鼠胃窦黏模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砂六君子汤 萎缩性胃炎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热休克蛋白70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红片对不同证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18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三林 岳荣喜 +4 位作者 卫世强 朱改针 戴启宇 张中华 刘晓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莪红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探讨不同证型UA与白细胞介素-6、18(IL-6、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以寻找对UA辅助诊断及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 目的观察莪红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探讨不同证型UA与白细胞介素-6、18(IL-6、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以寻找对UA辅助诊断及中医辨证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化、量化指标。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莪红片,疗程20d。治疗前后检测2组IL-6、IL-18、hs-CRP。结果2组均能缓解UA,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P<0.01),主要适用于标实为主患者;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IL-6、IL-18和hs-CRP(均P<0.01)。治疗组治疗前IL-6、IL-18、hs-CRP标实为主患者明显高于本虚为主及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降低hs-CRP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莪红片可有效治疗UA,不同证型UA与IL-6、IL-18和hs-CRP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莪红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8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174G/C、-572C/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永生 王金凤 +3 位作者 于连慧 刘和平 孟繁超 刘德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174G/C和-572C/G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0例冠心病患者与95名健康成年体检者的IL-6基因启动子-174和-572的多态性,比较两组IL-...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174G/C和-572C/G多态性在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中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0例冠心病患者与95名健康成年体检者的IL-6基因启动子-174和-572的多态性,比较两组IL-6启动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IL-6基因启动子-174位点的GG、CG和CC基因型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为100、0%、0;在健康成年者中分别为98.95%、1.05%、0。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位点的CC、CG和GG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54.44%、43.33%、2.22%;在健康成年者中分别为71.58%、27.37%、1.05%。两组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基因启动子的-174位点变异率极低,其变异与冠心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而启动子-572位点的多态性分布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6 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与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伟民 徐魁 贺冶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72-674,共3页
目的 探讨肥胖的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肥胖的T2DM组 (4 2例 )、非肥胖的T2DM组 (4 0例 )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 (37例 ) ;除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值外 ,各组间在... 目的 探讨肥胖的 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6 )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受试者分为肥胖的T2DM组 (4 2例 )、非肥胖的T2DM组 (4 0例 )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 (37例 ) ;除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值外 ,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种族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禁食 12~ 14小时 ,空腹静脉取血 ,测定血浆IL 6、血脂、空腹血糖 (FPG)、空腹血浆胰岛素 (FPI)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肥胖组血浆IL 6水平 (199.10±4 2 .18)ng/L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12 1.4 5± 39.4 0 )ng/L(P <0 .0 5 )和正常体质量对照组 (119.91± 34.12 )ng/L(P<0 .0 1) ;血浆IL 6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 8,P <0 .0 1) ;与空腹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 (r =0 .36 ,P<0 .0 5 )。结论 血浆IL 6水平可能与肥胖的T2DM发生有关 ,血浆中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肥胖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梅汤对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苹茂 甄红晅 +1 位作者 范春来 王学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梅汤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随机、达美康对照、连梅汤治疗试验。血清CRP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IL-6采用双抗体... 目的观察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梅汤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随机、达美康对照、连梅汤治疗试验。血清CRP采用速率散射浊度法测定,IL-6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结果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梅汤16周后,血清CRP水平从8.37mg/L下降到7.20mg/L(P<0.05),IL-6水平从0.71ng/mL下降到0.50ng/mL(P<0.05);达美康对照组血清CRP从8.39mg/L下降到8.30mg/L(P>0.05),IL-6从0.72ng/mL下降到0.70ng/mL(P>0.05)。结论阴虚热盛证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连梅汤治疗后随糖代谢改善,血清CRP和IL-6等炎症标志物水平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梅汤 阴虚热盛证 2型糖尿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艳芳 杨雪梅 袁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25-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感染者286例(急性乙肝患者48例,慢性乙肝患者1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6例),同时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感染者286例(急性乙肝患者48例,慢性乙肝患者1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测定HBV感染者血液中HBV-DNA载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L-6水平,评价HBV感染者、载量不同HBV感染者的IL-6、T细胞水平及其和HBV-DNA载量的关系。结果急性组、慢性组、乙肝肝硬化组的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 P <0.05),CD8^+高于对照组;随疾病进展,CD3^+、CD4^+和CD4^+/CD8^+逐渐降低,CD8^+、HBV-DNA载量、IL-6水平逐渐升高,各组CD3^+、CD4^+、CD8^+、CD4^+/CD8^+、HBV-DNA载量、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中、高载量组CD3^+、CD4^+、CD4^+/CD8^+低于阴性组( P <0.05),CD8^+明显高于阴性组,随HBV-DNA载量增加,CD3^+、CD4^+和CD4^+/CD8^+逐渐降低,CD8^+、IL-6逐渐升高,各组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HBV感染者CD3^+、CD4^+、CD4^+/CD8^+、HBV-DNA载量与IL-6正相关,CD8^+与IL-6负相关( P <0.05)。结论 HBV感染者CD3^+、CD4^+和CD4^+/CD8^+明显降低,CD8^+、IL-6明显升高,T细胞及IL-6水平与疾病类型、HBV-DNA载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T细胞 白细胞介素-6 HBV-DNA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新芳 赵蜀军 +6 位作者 蔡圣荣 刘睿 盛东亚 刘涌 江传玮 程淼 刘自兵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的肺通气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机制。方法采...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的肺通气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初步探讨针刺治疗COPD的机制。方法采用香烟烟雾和脂多糖复合法诱导COPD大鼠模型,电针治疗大鼠双侧足三里穴(ST36),连续2周,检测大鼠肺功能,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及血浆IL-1β和IL-6含量,对肺功能及白介素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总气道阻力(the total airway resistance,RL)显著降低(P<0.05),肺动态顺应性(lung dynamiccompliance,Cdyn)显著升高(P<0.05),肺泡总面积与肺组织面积之比呈现增高趋势,细支气管壁厚度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匀浆中IL-1β和血浆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β及血浆IL-6含量与肺功能RL呈显著正相关,与Cydn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以下调肺组织IL-1β及血浆IL-6的含量,抑制肺组织炎性反应,这可能是针刺改善肺通气功能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电针 足三里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立军 宋芳 +1 位作者 宋国军 孟元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防治反复自然流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IL-6蛋自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人工流产者(对照组)...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与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防治反复自然流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IL-6蛋自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病例组)和正常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H—E染色法观察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在绒毛组织中,IL-6蛋白定位于滋养层细胞的细胞质内,病例组的IL-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蜕膜组织中,IL-6定位于蜕膜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内,且病例组蜕膜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组在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无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病例组绒毛组织的滋养层变薄,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嗜酸性增强,绒毛中轴纤维化程度增强,蜕膜细胞失去细胞间连接。部分蜕膜细胞解体、核消失,细胞嗜酸性增强。结论:绒毛和蜕膜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IL-6可能参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反复自然流产 绒毛 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取渊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英会 张瑾 +2 位作者 杨环玮 朱立春 刘呈祥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取渊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头孢克洛颗粒,口服,每... 目的探讨加味取渊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头孢克洛颗粒,口服,每次20~40 mg,每日3次,最大量不超过1 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加味取渊汤内服,每日1剂,每日2次。连续治疗5 d后,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风热夹痰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以及TNF-α与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热、咽痛、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风热夹痰证症状评分减少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8%(41/44)和75%(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加味取渊汤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夹痰证疗效明显,且可有效抑制血清TNF-α和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取渊汤 风热夹痰证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建瓴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宁 孙久林 +1 位作者 董致郅 陈少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19-20,26,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建瓴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 目的观察加味建瓴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 mg/次,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加味建瓴汤150 mL/次,每日2次口服,疗程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中医症状、血清IL-6水平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经治疗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改善,血清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建瓴汤能显著降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建瓴汤 原发性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白细胞介素-6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丹丽 曹洪欣 张华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温阳益心复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方法建立... 目的观察温阳益心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温阳益心复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制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的药物6周,分别测定各组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RP和IL-6均明显升高(P<0.001),温阳益心复方高剂量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温阳益心法可能通过抗炎机制,发挥抑制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益心法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对神经痛大鼠脊髓白细胞介素-6及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俞向梅 杨意州 +3 位作者 刘建波 李长征 龚德贵 王志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神经痛大鼠脊髓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针组、IL-6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神经痛模型,...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神经痛大鼠脊髓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神经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针组、IL-6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神经痛模型,不干预;温针组造模成功第5日后,选取"脾俞""肾俞"温针灸治疗,共10次;IL-6组造模成功第5日起,脊髓鞘内注射重组IL-6,共3次。电子触觉测量机械痛行为学,ELISA和RT-PCR检测脊髓IL-6、SOCS3 m RNA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Iba-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组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P<0.01),Iba-1含量明显降低(P<0.01),脊髓背角IL-6 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SOCS3 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温针灸能减轻神经痛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下调IL-6表达和上调SOCS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温针灸 脊髓 白细胞介素-6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神经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