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白细胞介素-33、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损伤的相关性
1
作者 严佳欣 史一雯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9-1884,共6页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记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唾液IL-3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SP-1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水平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唾液腺超声检查(SGUS)评分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分析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唾液流速、临床指标及SGU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高于对照组(P<0.05)。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IgG、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唾液IL-33、抗SP-1抗体均为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是pSS患者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SS患者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呈正相关,二者有潜力作为评估pSS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损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ST2信号通路在肾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倩 梁昌昌 +2 位作者 沈士朋 刘茂东 白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2-1126,共5页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白介素-1的超家族成员,是机体炎症的“预警因子”,当细胞坏死或组织损伤时,IL-33被大量释放,与其受体ST2结合形成复合体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在急性肾损伤、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狼...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白介素-1的超家族成员,是机体炎症的“预警因子”,当细胞坏死或组织损伤时,IL-33被大量释放,与其受体ST2结合形成复合体从而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在急性肾损伤、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移植肾等多种肾脏疾病中IL-33/ST2信号通路被激活,通过调节肾脏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炎症及肾脏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IL-33/ST2信号在常见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希望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素-33 ST2 免疫调节 炎症 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ST2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中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焦静(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5-770,共6页
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兼具核定位和多效性细胞因子的双重特性,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达,并在细胞受到损伤或感染时释放。IL-33/肿瘤抑制因子2(ST2)在胃肠道肿瘤(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IL-33是IL-1家族成员之一,兼具核定位和多效性细胞因子的双重特性,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表达,并在细胞受到损伤或感染时释放。IL-33/肿瘤抑制因子2(ST2)在胃肠道肿瘤(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双重作用,既可通过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增强肿瘤耐受,也可在特定条件下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IL-33/ST2在胃肠道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患者预后相关,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多种靶向IL-33/ST2的治疗策略正在研发中。然而,该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免疫调控及治疗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重点论述IL-33/ST2信号通路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异常变化、对肿瘤进展和转移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il-33) 肿瘤抑制因子2(ST2) 胃肠道肿瘤 胃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学勤 王东明 +1 位作者 朴纪颖 段旭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 目的研究IL-3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L-33与CRC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IL-33对CR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RC组织中IL-33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的表达,从TCGA数据库中选取经转录组测序分析的597例CRC患者,并利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IL-33或IL-1RL1与CRC患者生存情况, 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采用Lovo人结肠癌细胞裸鼠皮下种植建立移植瘤模型,利用游标卡尺量取并计算IL-33处理组及对照组小鼠肿瘤体积,进而评估IL-33对CR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 IL-33、IL-1RL1在CRC组织高表达,且肿瘤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低表达组患者。IL-33可显著抑制CRC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增殖。结论 CRC组织高表达IL-33或IL-1RL1的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CRC) 白细胞介素33(il-33) 白细胞介素1受体样分子1(il-1RL1) 预后 肿瘤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韦雪妮 黄吉 +1 位作者 张越 陈国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9-1054,共6页
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调节胃氧化性萎缩及胃癌增生、化生和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IL-3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生长转移及TNM分期相关。IL-33参与胃癌多个信号通路,一方面,直接调节1型辅助T(Th1)细胞型免疫反... 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调节胃氧化性萎缩及胃癌增生、化生和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IL-3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生长转移及TNM分期相关。IL-33参与胃癌多个信号通路,一方面,直接调节1型辅助T(Th1)细胞型免疫反应,引起有效地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反应。另一方面,通过其受体肿瘤发生抑制物2(ST2)参与Th2细胞型免疫反应。还可与肥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微环境。我们对IL-33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展的关系、相关信号通路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阐明IL-33在胃癌中的促癌或抑癌的双重职能作用,以期为胃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临床用药和药物治疗靶点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il-33) 胃癌 肿瘤微环境 细胞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血清刺激素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鲁霞 吴洁 +2 位作者 党银霞 王生霞 王凡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4-720,F0003,共8页
缺血性卒中因其损伤机制复杂且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一直是脑血管病研究领域棘手的问题,寻找新型有效的干预及神经保护策略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33(IL-33)作为IL-1家族新发现的成员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清刺激素2(ST2)是其作用的主要... 缺血性卒中因其损伤机制复杂且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一直是脑血管病研究领域棘手的问题,寻找新型有效的干预及神经保护策略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33(IL-33)作为IL-1家族新发现的成员之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清刺激素2(ST2)是其作用的主要受体。作者就IL-33/ST2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梳理该信号通路在缺血性卒中中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包括扩增调节性T细胞、调节炎症和改善白质损伤等,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白细胞介素33 il-33/ST2信号通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和33 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治疗后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程晓蕾 陈宏 +2 位作者 解奎霞 王立茹 门剑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 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探...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 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部分实验室指标如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探讨应用白芍总苷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周及4周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0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8、IL-33 mRNA的表达量;对患者应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noy,TGP)治疗2周和4周后外周血IL-18 mRNA和IL-33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18和IL-3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IL-18 mRNA和IL-33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3组中IL-18 mRNA和IL-33 mRNA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经白芍总苷治疗2周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L-18和IL-33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白芍总苷治疗4周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IL-18和IL-33比治疗2周后明显降低。IL-18、IL-33ΔCT值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0.59,P均<0.01)。有家族过敏史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组较无家族过敏史患者组IL-18和IL-33 mRNA表达量高。结论:IL-18和IL-33可能参与了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过程并与疾病分型和严重程度有关。白芍总苷可能通过调节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IL-18和IL-33 mRNA表达量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白芍总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5和-33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葛帮友 刘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0-50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5、IL-33的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健康人对照30例,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25、IL-33的表达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健康人对照30例,其中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25、IL-33水平,分析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IL-25、IL-3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分别为(149.58±25.47)ng/L、(95.41±25.59)ng/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20.52±28.16)ng/L、(80.25±25.03)ng/L,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IL-25、IL-33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和<0.05),且与患者病情呈正相关(r分别为O.54和0.67,均P<0.01)。结论:IL-25、IL-33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升高,并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自发性 白细胞介素25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萍萍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于健 王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6-519,53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 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 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 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大鼠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对兔血管内皮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维善 李德超 邱蓉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感染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AS的关系。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周1次静脉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 目的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观察感染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变化,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AS的关系。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周1次静脉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液,持续12周,建立感染兔AS模型;对照组每周1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13周处死实验动物,观察主动脉血管的组织结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兔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IL-33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IL-33 m RNA相对表达量为58.244±2.407,IL-3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863±0.171,对照组IL-33 m RNA相对表达量为3.143±0.805,IL-3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37±0.028;实验组IL-33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L-33,可能对AS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血管内皮组织 白细胞介素-33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凯 杨学忠 胡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0期43-45,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ST2介导的细胞因子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变化,探索IL-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4例患儿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33、IL-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ST2介导的细胞因子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变化,探索IL-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4例患儿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33、IL-4、IL-6、IL-5、IL-13、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5、IL-13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IL-6、INF-γ、TNF-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炎性肠病患儿肠道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是IL-33的主要来源,IL-33的增加会使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明显增加,而Th1型细胞因子(INF-γ、IL-6、TNF-α)明显减少。IL-33可有效缓解炎性肠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炎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对巨噬细胞羧酸酯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敏 徐艳娇 +4 位作者 张程亮 祖越 高前艳 王熙敏 陈云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73,共6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对RAW264.7巨噬细胞羧酸酯酶(CESs)的作用和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IL-33刺激RAW264.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ESs的蛋白表达,CCK-8检测CESs活性变化,油红O检测细胞脂质沉积。检测M1型...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对RAW264.7巨噬细胞羧酸酯酶(CESs)的作用和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IL-33刺激RAW264.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ESs的蛋白表达,CCK-8检测CESs活性变化,油红O检测细胞脂质沉积。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IL-10等的表达,评价其极化状态。结果 IL-33剂量依赖性地显著下调巨噬细胞CES1的蛋白表达水平,且对CES1和CES2的代谢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P<0.05);IL-33干预后,巨噬细胞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出现不同程度升高(P<0.05)。IL-33刺激后,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CD206蛋白表达显著增多,而iNOS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IL-33刺激后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中CES1的表达及活性,增加巨噬细胞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巨噬细胞 羧酸酯酶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曲霉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和IL-3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13
作者 王侨 曾紫菱 +8 位作者 王星 马宁 王志彬 徐国锋 袁谢芳 王孝芸 李月蛟 唐红梅 张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5-1216,共12页
目的:探讨烟曲霉(Af)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和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1、5和10 mg·L^(-1))Af刺激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筛选合适的刺激浓度。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Af刺激... 目的:探讨烟曲霉(Af)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和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1、5和10 mg·L^(-1))Af刺激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筛选合适的刺激浓度。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Af刺激BEAS-2B细胞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f组、NAC组和Af+NAC组。采用DNA双链断裂修复抑制剂NU7441和Af刺激BEAS-2B细胞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f组、NU7441组和Af+NU7441组。采用彗星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彗星尾部DNA百分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DNA损伤相关蛋白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水平,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细胞介素25(IL-25)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磷酸化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 mg·L^(-1) Af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和γH2AX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g·L^(-1) Af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和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5 mg·L^(-1) Af组比较,10 mg·L^(-1) Af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和γH2AX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1 mg·L^(-1) Af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1 mg·L^(-1) Af组比较,5 mg·L^(-1) Af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5 mg·L^(-1) Af组比较,10 mg·L^(-1) Af组细胞中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NAC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AC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P<0.01)、γH2AX表达水平(P<0.05)和ROS水平(P<0.01)明显降低;NU7441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U7441组细胞中彗星尾部DNA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γH2A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RT-qPCR检测,NAC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Af组细胞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f组比较,Af+NAC组细胞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U7441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U7441组细胞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Westernblotting法检测,NAC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Af组细胞中p-NF-κB、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Af组比较,Af+NAC组细胞中p-NF-κB、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NU7441处理后,与Af组比较,Af+NU7441组细胞中p-NF-κB、p-ATM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Af通过引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促进细胞中IL-33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TM/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DNA损伤 白细胞介素33 支气管上皮细胞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33、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DS分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思英 邱东飚 范翠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79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Durie-Salmon(D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MM患者,根据DS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Durie-Salmon(D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MM患者,根据DS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Ⅰ、Ⅱ和Ⅲ期,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记录患者的相关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检测所有患者血清IL-33、β_(2)-MG水平,分析血清IL-33、β_(2)-MG水平与MM患者D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00例MM患者中,DS分期Ⅰ期32例,Ⅱ期39例,Ⅲ期29例。Ⅲ期患者血清CRP、β_(2)-MG水平均明显高于Ⅰ和Ⅱ期,且Ⅱ期患者血清CRP、β_(2)-MG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P<0.05);Ⅲ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低于Ⅰ期、Ⅱ期,且Ⅱ期患者血清IL-33水平明显低于Ⅰ期(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β_(2)-MG水平与MM患者DS分期呈正相关(r=0.534,r=0.776);血清IL-33水平与MM患者DS分期呈负相关(r=-0.759)。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森林图结果显示,血清IL-33水平过低、β_(2)-MG水平过高是MM患者高DS分期的影响因子(P<0.05)。结论:MM患者DS分期与血清IL-33、β_(2)-MG水平密切相关,即血清IL-33水平过低、β_(2)-MG水平过高的MM患者DS分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介素-33 Β2-微球蛋白 临床分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33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能促进胶质瘤细胞U251的侵袭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章建飞 曹文达 +2 位作者 汪璟 王清 鲁晓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2-686,共5页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在胶质瘤细胞U251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6例正常脑组织及86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IL-3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IL-33对U251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在胶质瘤细胞U251侵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6例正常脑组织及86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标本IL-3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检测IL-33对U251侵袭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L-33对胶质瘤细胞NF-κB及其磷酸化状态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33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54.65%vs.6.25%,P<0.001)。IL-33在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4%和68.3%(P<0.001)。体外胶质瘤细胞的功能试验中,IL-33能促进U251细胞的侵袭(P<0.05),并伴随NF-κB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IL-33在胶质瘤中高表达,IL-33可能通过促进胶质瘤细胞NF-κB磷酸化,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对IL-33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胶质瘤细胞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33在肾细胞癌中高表达并通过EMT促进肾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丽 卢凯华 +1 位作者 查天麒 张梅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肾癌细胞786-0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不同级别肾脏细胞癌患者肾脏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应用细胞侵袭实验检测IL-33对肾癌细胞78...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肾癌细胞786-0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不同级别肾脏细胞癌患者肾脏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L-33表达水平;应用细胞侵袭实验检测IL-33对肾癌细胞786-0侵袭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L-33对肾癌细胞786-0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33水平明显升高,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体外实验表明,IL-33可促进786-0细胞侵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用IL-33刺激786-0细胞后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而vimentin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IL-33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并可能通过诱导肾癌细胞发生EMT进而提高肾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细胞 侵袭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肺脏区域免疫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铭 徐昉 +1 位作者 林时辉 杨远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95-1698,1702,共5页
目的:白介素(IL)33是与Ⅱ型免疫和气道疾病相关的一个关键细胞因子,在肺上皮细胞大量表达,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固有免疫中,IL-33能迅速反应及时产生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态。而在适应性免疫之中,IL-33与各种免... 目的:白介素(IL)33是与Ⅱ型免疫和气道疾病相关的一个关键细胞因子,在肺上皮细胞大量表达,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固有免疫中,IL-33能迅速反应及时产生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态。而在适应性免疫之中,IL-33与各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同时,IL-33在气道慢性炎症及其重构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IL-33的相关生物学知识和在肺脏免疫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IL-33作为肺脏免疫检测点和治疗靶标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肺脏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茜茜 陆地 +2 位作者 胡嘉华 梁俊朝 陈火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IL-1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其不仅可以在细胞核内作为核因子发挥作用,也可以被损伤或坏死的细胞释放到细胞外作为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被释放的IL-33通过由特异性受体肿瘤发生抑制子2(suppression of tu... 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IL-1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其不仅可以在细胞核内作为核因子发挥作用,也可以被损伤或坏死的细胞释放到细胞外作为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被释放的IL-33通过由特异性受体肿瘤发生抑制子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及IL-1受体辅助蛋白(interleukin 1 receptor auxiliary protein,IL-1RAcP)组成的异构体激活下游的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进一步激活多种免疫反应。IL-33在多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中异常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甚至在同一类肿瘤中同时发挥促肿瘤和抗肿瘤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肿瘤发生抑制子2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晓昉 黄春燕 +1 位作者 李俊 蒋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37例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病情将其分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137例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病情将其分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选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平均分为2份,分别与或不与IL-33共培养。培养3d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17及Treg细胞的比例;通过检测3[H]-胸腺嘧啶核苷的摄入评估Treg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体内Treg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并且其抑制效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严重受损,Th1和Th17细胞过度增殖。2与未经IL-33处理组相比,经IL-33处理后Treg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Treg细胞比例及功能得以恢复,Th2细胞的比例上调。结论 IL-33可能通过上调Th2和修复Treg细胞有效调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免疫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33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祥 蒋最明 +3 位作者 顾敏 罗文辉 陶瑶 唐满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1])。近年来,AD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影响着全球约20%儿童及3%成人^([2-3])。有研究表明免疫失调是AD发病的关键环节,其中辅助性T细胞(Th)1/Th2...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以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1])。近年来,AD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影响着全球约20%儿童及3%成人^([2-3])。有研究表明免疫失调是AD发病的关键环节,其中辅助性T细胞(Th)1/Th2分化失衡引起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在AD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4])。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细胞因子家族成员,IL-33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Th2及肥大细胞等,产生IL-4及IL-5等细胞因子,从而促进Th2型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5])。多项研究发现IL-33在AD患者皮损中表达水平升高^([6-7])。此外,AD患者血清可在体外抑制角质形成细胞β-防御素2的表达,从而减弱皮肤抗炎能力,进一步提示IL-33在AD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8])本研究通过检测AD患者血清IL-33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IL-33在A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