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2激活Nrf2通路对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的影响
1
作者 刘杏 许晓娟 +4 位作者 卫彦芳 闫虹佑 霍俊燕 李珂 许翠萍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3-1739,共7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22对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的影响及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IL-22组、IL-22+ML385组(ML385为Nrf2抑制剂),每组10只,造模周期为8周。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含乙醇的...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22对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的影响及与Nrf2通路的关系。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CON组)、模型组(MOD组)、IL-22组、IL-22+ML385组(ML385为Nrf2抑制剂),每组10只,造模周期为8周。除CON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含乙醇的液体饲料及四氯化碳橄榄油腹腔注射;IL-22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L-22;IL-22+ML385组于IL-22处理前1 h腹腔注射ML385。造模结束,对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染色,明确是否发生纤维化;收集小鼠粪便,检测球菌与杆菌的比值,观察肠道菌群生长情况;对结肠进行HE染色、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Nrf2通路蛋白(Nrf2、HO-1、NQO1)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比较,MOD组小鼠肝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结肠组织出现炎细胞浸润、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P<0.05),粪培养基未见各种致病菌过度生长,球杆比值无明显差异。与MOD组比较,IL-22组肝脏及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均减轻,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Nrf2、NQO1、HO-1表达水平亦升高(P<0.05),IL-22+ML385组无明显改变。结论IL-22可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结肠屏障功能,其机制与Nrf2抗氧化应激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肝纤维化 结肠屏障 Nrf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眼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2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谈旭华 孙松 +3 位作者 朱婷婷 任天丽 武志峰 王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8-673,共6页
背景辅助T细胞17(Th17)是一种新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动物研究显示,Th17细胞及其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干眼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还需进一步证实。目的检测干眼患者泪液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背景辅助T细胞17(Th17)是一种新发现的CD4+T细胞亚群,动物研究显示,Th17细胞及其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干眼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制还需进一步证实。目的检测干眼患者泪液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干眼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在无锡第二医院眼科确诊的Sjogren综合征(ss)、非Sjogren综合征(NSS)患者各20例,并纳入同期医院内职工和学生健康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3个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比均匹配。所有患者行干眼症状调查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I(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收集所有受检者外周血3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受检者PBMC培养上清液及泪液中IL-17、IL-22的质量浓度并进行比较,并与干眼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S组、SS组及正常对照组干眼症状调查量表评分依次降低,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BUT值依次延长,SIt值依次增大,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明显降低,3个组间上述指标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症状评分:H=40.81,P〈0.01;BUT:H=40.15,P〈0.01;SIt:H=50.07,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H=40.52,P〈0.01)。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分别为(964.92±124.83)、(718.85±115.89)、(341.95±85.08)ng/L;泪液中IL-17质量浓度分别为(440.69±126.09)、(364.33±126.85)、(61.16±11.60)ng/L,SS组、NSS组患者PBMCs中和泪液中IL-17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95,P〈0.01;F=75.27,P〈0.01)。ss组、NSS组及正常对照组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22质量浓度分别为(98.77±11.27)、(79.65±11.01)、(32.78±9.34)ng/L,泪液中分别为(22.22±8.96)、(14.92±4.35)、(10.47±2.67)ng/L,表明ss组、NSS组患者PBMCs中和泪液中IL-22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6.27,P〈0.01;F=19.87,P〈0.01)。干眼患者PBMCs培养上清液及泪液中IL-17、IL-22水平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It有明显关联,但与干眼症状量表评分、BUT均无相关性。结论干眼患者PBMCs及泪液中IL-17、IL-22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进一步提示Th17在干眼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细胞免疫 辅助T细胞17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2 泪液 外周血单核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角膜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萍萍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于健 王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免疫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主要效应分子之一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心脏、肝脏及骨髓等器官移植方面产生影响,但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免疫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主要效应分子之一白细胞介素-22(IL-22)对心脏、肝脏及骨髓等器官移植方面产生影响,但其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尚不确定.目的 探讨IL-22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24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6只,体质量180 ~2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另取4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4只SD大鼠作为供体,48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24只Wistar大鼠行自体角膜移植术.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术后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2周.术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植片情况,参照Larkin等的排斥反应评分标准判断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各组角膜植片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任意取3只大鼠角膜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于相应时间点任意取各组5只大鼠角膜植片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计算并比较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L-22 mRNA和配体激活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0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为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42,P=0.000).术后不同时间点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大鼠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F=2.44,P=0.00;术后14 d:F=267.92,P=0.00),其中术后5d和14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中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术后5 d:9.70±0.35比0.46±0.21;术后14 d:23.12±1.89比3.14±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4个组大鼠角膜中AhR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不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 d:F=395.73,P=0.00;术后14 d:F=942.37,P=0.00),其中术后5d和14 d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中AhR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抗排斥组(术后5 d:2.52±0.32比1.89±0.10;术后14 d:7.20±0.25比2.6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22在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大鼠角膜中呈高表达,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可通过下调IL-22的表达而抑制免疫排斥反应,AhR对IL-22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植片排斥/免疫 辅助T淋巴细胞/免疫 白细胞介素-22 芳香烃受体 妥布霉 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生物模型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鱼白细胞介素-22原核表达及活性蛋白的制备
4
作者 王资生 齐志涛 +3 位作者 黄贝 张启焕 仇明 邵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2-755,共4页
根据梭鱼IL-22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梭鱼脾脏中扩增IL-22用于表达片段,连接至载体pUC57。分别以BamHⅠ和KpnⅠ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和pQE-30进行酶切,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NTA亲和层析... 根据梭鱼IL-22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梭鱼脾脏中扩增IL-22用于表达片段,连接至载体pUC57。分别以BamHⅠ和KpnⅠ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和pQE-30进行酶切,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经SDS-PAGE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SDS-PAGE显示该IL-22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IL-22重组蛋白主要在菌体培养上清中表达。通过优化蛋白表达及纯化方法,成功获得了梭鱼IL-22活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白细胞介素-22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张旃 罗雅玲 +6 位作者 周丽丽 赖文岩 徐建 黎振兴 任敦强 叶涵 钟浩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哮喘血清、地塞米松、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不同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IL-22R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PCR检测不同因素刺激下人气道平滑肌细... 目的探讨哮喘血清、地塞米松、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不同刺激因子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IL-22R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荧光PCR检测不同因素刺激下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人不同因素刺激下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蛋白的表达,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哮喘血清刺激下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升至对照组345倍,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加用地塞米松后IL-22R1mRNA降至对照组10倍,蛋白表达较仅用哮喘血清刺激明显减弱(P<0.01)。IL-4、IFN-γ、TGF-β刺激后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性增加。结论 IL-22R1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病程,影响人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地塞米松发挥其在支气管哮喘病程中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γ、IL-4、TGF-β对气道平滑肌细胞IL-22R1的作用可能是其对支气管哮喘疾病产生影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22R1 人气道平滑肌细胞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何贵强 郎艳竹 +2 位作者 赵顺顺 王小静 欧阳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91-2494,2500,共5页
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由CD4+T细胞亚群产生,具有宿主防御和保护上皮的功能。IL-22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IL-22可加剧上皮下纤维化、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 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由CD4+T细胞亚群产生,具有宿主防御和保护上皮的功能。IL-22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在哮喘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IL-22可加剧上皮下纤维化、促进上皮间质转化(EMT)、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增生和肥大,从而加重哮喘的气道重塑。IL-22作为一种促炎和促纤维因子,在哮喘的气道重塑中的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IL-22在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哮喘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介素-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江 李莉 +6 位作者 陈翀 吕超 孟凡静 曾令宇 李振宇 潘秀英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2-1435,共4页
本研究通过检测初治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2(IL-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新诊断的急性ITP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 本研究通过检测初治的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2(IL-22)及相关CD4+T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新诊断的急性ITP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浆中IL-22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新诊断的ITP患者血浆中IL-22的含量为(364.12±94.22)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ITP患者外周血Th1细胞比例为(18.92±6.03)%,Th22细胞比例为(2.28±0.5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且ITP患者血浆IL-22水平与Th1和Th22细胞比例之间存在正相关(Th1:r=0.42,P=0.022;Th22:r=0.40,P=0.030);而ITP患者Th17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且与IL-22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成人ITP患者外周血中IL-22水平明显升高,且与Th1、Th22细胞比例之间密切相关,提示IL-22与Th1和Th22细胞在ITP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而Th17细胞可能与ITP的发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白细胞介素-22 CD4+T细胞亚群 TH1细胞 Th17细胞 TH2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黄高铂 连建奇 张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0-1283,共4页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22是兼具保护性作用和促进炎症应答的双重功能细胞因子,其功能与细胞因子特异性表达的环境、IL-22的浓度以及发挥作用的时间密切相关。...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22是兼具保护性作用和促进炎症应答的双重功能细胞因子,其功能与细胞因子特异性表达的环境、IL-22的浓度以及发挥作用的时间密切相关。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及肝脏组织IL-22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肝脏炎症应答、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IL-2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22 TH17细胞 TH22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梦 刘岩 +2 位作者 杨梦如 莫碧瑶 潘云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73-127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22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RA-FLSs。将不同浓度(0、1、10、100μg/L)的重组人源性IL-22(rhIL-22)与RA-FLSs共培养24 h、48 h、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22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s)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RA-FLSs。将不同浓度(0、1、10、100μg/L)的重组人源性IL-22(rhIL-22)与RA-FLSs共培养24 h、48 h、72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改变;利用10μg/L的rhIL-22作用于RA-FLSs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rhIL-22和/或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3(STAT3)特异性抑制剂STA-21以不同浓度作用RA-FLSs 24h,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p-STA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rhIL-22作用于RA-FLSs 24 h、48 h、72h后,RA-FLSs细胞活力明显增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hIL-22刺激RA-FLSs后,S期和G_2/M期细胞明显增多,G_0/G_1期细胞减少。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提示rhIL-22可上调RA-FLSs中Bcl-2、p-STAT3的蛋白水平,而STA-21单用或联用rhIL-22均可抑制RA-FLSs中Bcl-2及p-STAT3的表达(P<0.05)。结论:IL-22在RA-FLSs细胞活力和周期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且STAT3在IL-22促RA-FLSs细胞Bcl-2表达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提示IL-22可能对RA-FLSs凋亡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白细胞介素-22 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3/IL-22在细菌性肺炎中的抗菌免疫研究进展
10
作者 戴德嘉 李涵 +5 位作者 黄璟昇 朱树馨 康伟超 何家康 梁正敏 彭建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09,共8页
Ⅲ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是一种新型淋巴细胞,激活后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发挥抗菌和修复黏膜损伤的作用,本综述主要探讨ILC3/IL-22在细菌性肺炎中介导抗菌免疫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细菌性肺炎的防控提供... Ⅲ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是一种新型淋巴细胞,激活后通过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发挥抗菌和修复黏膜损伤的作用,本综述主要探讨ILC3/IL-22在细菌性肺炎中介导抗菌免疫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细菌性肺炎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 白细胞介素-22(IL-22) 细菌性肺炎 抗菌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患牙中IL-6、IL-22及IL-4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符起亚 张黎 +5 位作者 段莉 郑旭 钱士匀 吴玲 巫翠萍 庞红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4(IL-4)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记录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数,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4(IL-4)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记录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数,采用ELISA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龈沟液(GCF)及血清中IL-6、IL-22及IL-4的含量,并讨论与临床指数的相关性。结果:IL-6、IL-22及IL-4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12周接近正常对照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6、IL-22及IL-4含量与牙周探诊深度(PD)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与菌斑指数(PⅡ)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IL-6与IL-22、IL-4与IL-22分别比较,均有线性显著负相关(P均<0.05),IL-6与IL-4含量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线性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IL在牙周炎的免疫保护或免疫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22(IL-22) 白细胞介素-4(I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IL-2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鹏 朱季香 +4 位作者 何登明 徐城 郭世民 李茂仕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rius,HEV)感染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疾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筛选纳入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住院诊断为急性HEV感染患者47例,男性40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rius,HEV)感染患者血清IL-2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疾病进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筛选纳入西南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003年2月至2013年6月住院诊断为急性HEV感染患者47例,男性40例,女性7例,年龄(46.4±13.8)岁。根据感染HEV前是否有肝硬化基础分为肝硬化重叠HEV组(It=26)及单纯HEV组(n=21),根据病程中是否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将肝硬化重叠HEV组分为ACLF组(n=13)及无ACLF组(n=13),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n=15)。每3~7天收集患者外周血血清,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22、IL-6、IFN-γ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指标,结合病情分析IL-22水平与急性HEV感染患者肝损害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HEV组IL-22与IL-6水平升高(P〈0.01),IFN-γ水平无明显升高。与单纯HEV组相比,肝硬化重叠HEV组IL-22、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IFN.叮水平无差异。ACLF组较无ACLF组IL-22、IL-6及IFN-γ水平更高(P〈0.01)。急性HEV感染患者IL-22水平与TBIL、IL-6及MELD评分水平呈正相关,与PTA呈负相关。6例急性HEV感染后发生ACLF的患者IL-22水平随ALT、AST、TBIL及PTA等指标的改善下降。结论IL-22参与急性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与肝损害严重程度及病情转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22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肠化湿方通过激活AhR/IL-22缓解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屈芸 朱磊 +6 位作者 王琼 王耀辉 胡静怡 连紫宇 吉跃进 周恩 沈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3-829,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从芳香烃受体(AhR)角度,观察清肠化湿方对白细胞介素-22(IL-22)分泌及黏蛋白-2(MUC-2)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表达的作用,阐述其缓解小鼠UC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SS构建UC小... 目的通过构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从芳香烃受体(AhR)角度,观察清肠化湿方对白细胞介素-22(IL-22)分泌及黏蛋白-2(MUC-2)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表达的作用,阐述其缓解小鼠UC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SS构建UC小鼠模型,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粪便形状、隐血情况,同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给药结束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情况,qPCR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AhR的mRNA。Western blot检测结肠MUC-2、AhR、细胞色素P4501A1酶(CYP1A1)、IL-22、Claudin4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上升(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1),结肠黏膜病理受损情况严重;AhR的mRNA表达下降(P<0.05),IL-1β、TNF-α、IL-6的mRNA表达上升(P<0.05,P<0.01);MUC-2、AhR、CYP1A1、IL-22、Claudin4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清肠化湿方组DAI评分降低(P<0.01),结肠长度变长(P<0.01),结肠黏膜病理情况改善;IL-1β、TNF-α、IL-6的mRNA表达下降(P<0.05,P<0.01);MUC-2、CYP1A1、Claudin4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肠化湿方组AhR的mRNA表达上升(P<0.05),AhR、IL-22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清肠化湿方组比较,清肠化湿方+TMF组小鼠DAI评分上升(P<0.01);结肠长度缩短(P<0.05);结肠黏膜病理受损情况严重;IL-1β、TNF-α、IL-6的mRNA表达上升(P<0.01);MUC-2、AhR、CYP1A1、IL-22、Claudin4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清肠化湿方能够激活AhR,上调CYP1A1表达,促进IL-22生成,抑制炎症水平,同时增加MUC-2及Claudin4的表达,从而缓解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化湿方 芳香烃受体 白细胞介素-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永红 孙海军 +2 位作者 高有桂 张野 王九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探讨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和IL-2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以及与儿童哮喘发作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8例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的水平进行检测。患儿血清... 目的:探讨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和IL-22在血清中的表达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以及与儿童哮喘发作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68例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的水平进行检测。患儿血清中IL-17、IL-21和IL-22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年龄亦无相关性。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37.35±10.52)pg/mL和IL-22(407.42±137.41)pg/mL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21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无差异;IL-21和IL-22的表达与哮喘发作程度无关,而IL-17表达水平与哮喘发作程度呈正相关。结论: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2在哮喘的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监测病情和诊断哮喘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STAT3信号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宏飞 孙婷婷 +5 位作者 田稼荟 陈新洁 任丽珏 杜婧 韩芳 魏翠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对照观察大鼠在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白细胞介素-22(IL-2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的关系,探讨IL-22/STAT3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对照观察大鼠在慢性间歇低氧-复氧条件下,白细胞介素-22(IL-2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的关系,探讨IL-22/STAT3通路在慢性间歇低氧所致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间歇低氧组(CIH组),每组各12只。NC组置于常氧环境12周,CIH组先予间歇低氧8周,随后恢复常氧饲养至第12周。两组均于基线、第8周、第12周测定FBG、FINS、IL-22、p-STAT3/STAT3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两组基线时各观察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与NC组比较,CIH组FBG、FINS、HOMA-IR水平增高、IL-22水平降低(均P<0.05),p-STAT3/STAT3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氧4周时,两组FBG、FINS、HOMA-IR、IL-2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IH组p-STAT3/STAT3值较NC组增高(P<0.05)。②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IL-22、p-STAT3/STAT3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慢性间歇低氧能够抑制IL-2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IL-22/STAT3信号通路可能介导了慢性间歇低氧所致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低氧 胰岛素抵抗 白细胞介素-22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石才 郑学宝 +9 位作者 朱朱 周宇 钟宇 黄哲 王永存 叶华 邹颖 冯锦山 迟宏罡 朱宇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306例,健康对照者358例,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对IL-22基因两个SNP位点(rs2227473和rs2227483)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结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306例,健康对照者358例,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对IL-22基因两个SNP位点(rs2227473和rs2227483)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基因频率,并结合结直肠癌患者不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进行分层比较。结果 IL-22基因rs2227473位点在结直肠癌患者中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92%,在健康对照者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00 3);在临床分期中,rs2227473位点G的在Ⅰ+Ⅱ期患者中的基因频率为80.3%,在Ⅲ+Ⅳ期患者中的基因频率为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P<0.000 1)。而rs2227473位点的基因型与血清癌胚抗原(CEA)、原发肿瘤扩展情况、淋巴结状态和转移情况的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且rs2227483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22基因rs2227473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和临床分期相关,其中携带等位基因G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2 结直肠癌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IL-22基因克隆及对不同刺激物的响应
17
作者 朱霞 杨移斌 +2 位作者 张蕾 胥宁 艾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为探究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基因编码序列(codingsequence,CDS)的分子特征以及在不同病原微生物胁迫下IL-22的响应情况,以斑点叉尾鮰为(Ictaluruspunctatus)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该序列进行克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 为探究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基因编码序列(codingsequence,CDS)的分子特征以及在不同病原微生物胁迫下IL-22的响应情况,以斑点叉尾鮰为(Ictaluruspunctatus)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该序列进行克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各组织分布以及不同诱导模式下IL-22 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该序列CDS长度为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发现IL-22在鱼类进化中与脊椎动物保守性较高。qRT-PCR结果显示,IL-22广泛分布在斑点叉尾鮰的10个组织中,表达量在后肠中最高,心脏中最低。Poly(I:C)、LPS、PHA、PMA刺激斑点叉尾鮰肾细胞24~48 h后,Poly(I:C)和LPS刺激下IL-22呈上调反应,PHA、PMA刺激下IL-22呈下调反应;细菌、病毒注射实验以及溴氰菊酯浸泡鱼体的攻毒实验结果显示,鳃、皮肤、后肠、脾脏、中肾和头肾组织中IL-22表达量整体上调。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刺激下不同组织中IL-22表达模式具差异性,该基因可能参与黏膜和多种免疫反应且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白细胞介素-22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生物胁迫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22型免疫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万军 石磊 +6 位作者 吉庆伟 施莹 刘伶 陆政德 冯颖 叶晶 林英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Th22型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为治疗AS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C57BL/6J背景的载脂蛋白E缺陷型(Apo E^(-/-))小鼠为实验组(n=24),同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n=24),两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饮食,分别于0周、4周... 目的:探讨Th22型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为治疗AS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C57BL/6J背景的载脂蛋白E缺陷型(Apo E^(-/-))小鼠为实验组(n=24),同龄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n=24),两组小鼠均给予高脂饮食,分别于0周、4周、8周、12周处死,并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主动脉根部斑块的进展,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细胞在两组小鼠脾脏中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主动脉中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L-22R1)及其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 R)、T盒21转录因子(T-bet)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22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面积[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主动脉管腔面积(%)]、Th22细胞[CD4+IL-22+/CD4^+(%)]数量、IL-22、IL-22R1、AhR、T-bet的mRNA在主动脉中的表达量以及IL-22在血清中的含量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小鼠,且各时间点(0周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内前后两时间点对比,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及AhR、T-bet的mRNA表达量:4周与0周、8周与4周、12周与8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h22细胞数量:4周与0周、8周与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周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22、IL-22R1的mRNA表达量及血清中IL-22含量:4周与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与4周、12周与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亢进的Th22型免疫反应具有促进AS进程的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TH22细胞 白细胞介素-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抑制小鼠周围淋巴结细胞分泌功能
19
作者 刘一佳 余静 +4 位作者 张伟 刘可 梁华平 李遂焰 严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58,共6页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小鼠周围淋巴结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颈椎脱臼法处死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取周围淋巴结(peripheral lymph nodes, LN)、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 MLN)、...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小鼠周围淋巴结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颈椎脱臼法处死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取周围淋巴结(peripheral lymph nodes, LN)、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 MLN)、派伊尔结(Peyer’s patches, PP)、脾脏(spleen, SP)、骨髓(bone marrow, BM)和胸腺(thymus, Thy),采用qPCR检测各免疫器官中Musculin(MSC)、IL-17A和IL-22的mRNA水平。取小鼠高表达MSC、IL-17和IL-22的免疫组织制备细胞悬液,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1μg/mL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组、1μg/mL LPS+10 ng/mL TSA组、1μg/mL LPS+30 ng/mL TSA组和1μg/mL LPS+50 ng/mL TSA组,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分别培养6、12 h和24 h。收集上清及细胞,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10的分泌水平,确定TSA处理的最佳时间点。采用qPCR检测该时间点细胞MSC、IL-17A和IL-22的mRNA水平。结果与野生型小鼠中枢免疫器官BM相比,小鼠LN高表达MSC、IL-17A和IL-22(P<0.01,P<0.05);同样与Thy相比,小鼠LN也高表达MSC、IL-17A和IL-22(P<0.05)。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TSA能够降低各时间点小鼠LN细胞分泌TNF-α和IL-10的水平(P<0.01,P<0.05),并下调IL-17A和IL-22的表达(P<0.01),同时上调MSC(P<0.01,P<0.05),其最佳时间点是12 h。结论 TSA能够抑制LPS刺激LN细胞的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SC、IL-17A和IL-22的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周围淋巴结 musculin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黏膜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功能及其调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雪芬 邱月琴 +1 位作者 王丽 蒋宗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1477,共7页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本文从NK细胞的发育学特征、分子表型切入,分析了其在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旨在为疾病预防和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肠黏膜 自然杀伤细胞 损伤修复 白细胞介素-22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