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5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物产生的协同作用
1
作者 丁峰 顾勇 +3 位作者 薛骏 郑秀娟 赵涵芳 林善锬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226,T002,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物(IL 1Ra)基因转录和IL 1Ra合成的影响。方法 细胞和不同透析膜孵育后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 ,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细... 目的 研究不同透析膜和内毒素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物(IL 1Ra)基因转录和IL 1Ra合成的影响。方法 细胞和不同透析膜孵育后采用细胞原位杂交检测mRNA水平 ,PBMC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细胞IL 1Ra水平。结果 不同透析膜孵育后的PBMC在未用内毒素刺激情况下IL 1RamRNA水平有显著差别 ,但IL 1Ra合成量无差异 ,其中正常人仅有极微量IL 1Ra合成 ;内毒素刺激下的PBMCIL 1Ra合成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组 ,与铜仿膜孵育后的合成量明显高于聚砜膜孵育后和对照组。结论 内毒素和透析膜对正常人和尿毒症患者PBMC的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膜 内毒素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物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调节犬气管损伤后良性气管狭窄
2
作者 赵纯 邓云凤 +7 位作者 苏伟 代洪妍 梁路生 蔡学光 徐松 王俊 杨信 曾俊仁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犬气管损伤后良性狭窄形成的影响。方法 支气管镜导引下用电圈套器灼伤健康比格犬气管中段,构建犬气管损伤后狭窄模型。将21只犬分为正常组3只,正常饲养;疾病组12只,造...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犬气管损伤后良性狭窄形成的影响。方法 支气管镜导引下用电圈套器灼伤健康比格犬气管中段,构建犬气管损伤后狭窄模型。将21只犬分为正常组3只,正常饲养;疾病组12只,造模后每周处死3只,共4周;IL-17A抑制组3只,造模后给予IL-17A中和性抗体;IL-17A+TGF-β1抑制组3只,造模后给予IL-17A中和性抗体和TGF-β1受体Ⅰ抑制剂。每周行支气管镜、CT检查。计算狭窄度。气管组织进行RT-qPCR、免疫组化、HE染色等。结果 造模后1~4周,疾病组犬损伤气管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TGF-β1及IL-17A表达均上调。IL-17A抑制剂治疗后可减轻炎症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早期气管狭窄(P<0.05)。IL-17A抑制剂和TGF-β1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缓解效果(P<0.05)。结论 IL-17A和TGF-β1可能协同影响了气管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狭窄 白细胞介素-17A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白细胞介素-33、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损伤的相关性
3
作者 严佳欣 史一雯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9-1884,共6页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记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唾液IL-3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SP-1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水平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唾液腺超声检查(SGUS)评分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分析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唾液流速、临床指标及SGU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高于对照组(P<0.05)。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IgG、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唾液IL-33、抗SP-1抗体均为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是pSS患者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SS患者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呈正相关,二者有潜力作为评估pSS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损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5
作者 陈晨 李竹蓉 +4 位作者 吕思学 郭地 武嘉文 杨娜 刘杨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6只。治疗组小鼠皮下注射300μl 10000 U IL-2,给药频率为... 目的探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6只。治疗组小鼠皮下注射300μl 10000 U IL-2,给药频率为1次/d,连续12 d。末次给药2 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均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造模8 h后,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 8/9/3)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Th1细胞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肝组织坏死面积百分比,血清ALT、AST、TNF-α、IFN-γ水平,凋亡蛋白caspase 8/9/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肝组织坏死面积百分比,血清ALT、TNF-α、IFN-γ水平,凋亡蛋白caspase 8/9/3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reg、Th1细胞百分比以及Th1/Treg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Treg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升高(P<0.01),Th1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reg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IL-2可有效缓解AIH小鼠的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Tregs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白细胞介素-2 调节性T细胞 TH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IRAK轴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瘘管型克罗恩病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作用
6
作者 倪健 朱晓文 于海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 目的:探讨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瘘管型克罗恩病(CD)模型大鼠瘘管创面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对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IRAK)信号轴的调节机制。方法:RT-PCR检测80例瘘管治疗的瘘管型CD患者术后血清中miR-146a和IRAK的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分析miR-146a和IRAK的关系。将成功制备的CD瘘管病变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Con)、ADSC干预组(ADSC)、ADSC+miR-146a-antagomir干预组(ADSC+antagomir)、ADSC+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干预组(ADSC+antagomir+si),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1 h,ADSC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ADSC+antagomir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ADSC+antagomir+si组大鼠以2×10^(6)个/ml ADSC悬液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siRNA-IRAK,Con组大鼠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入瘘口周围区域,并皮下注射2μg/kg miR-146aantagomir-NC;每组每日定时处理2次,连续处理14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的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检测瘘管创面组织中IRAK、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miR-146a表达在CD瘘管病变患者术后的血清中明显降低,IRAK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6a能靶向调控IRAK表达;与Con组相比,ADSC组、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的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ADSC组相比,ADSC+antagomir组、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升高,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的数量以及Bcl-2、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DSC+antagomir组相比,ADSC+antagomir+si组大鼠瘘管创面组织中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瘘管组织中IRAK、Bax表达明显降低,瘘管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以及Bcl-2、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SC促进CD模型大鼠瘘管病变术后的瘘管愈合,这可能与调控miR-146a/IRAK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克罗恩病 瘘管病变 创面愈合 miR-146a/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信号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兔椎间盘髓核前列腺素和5-羟色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宸 李强 +2 位作者 吴小涛 齐新生 刘松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兔椎间盘髓核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1琢(PGF1琢)和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白兔椎间盘髓核,制成匀浆后进行髓核组织的体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IL-1Ra和同一浓度IL-1Ra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兔椎间盘髓核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1琢(PGF1琢)和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白兔椎间盘髓核,制成匀浆后进行髓核组织的体外培养,观察不同浓度IL-1Ra和同一浓度IL-1Ra不同培养时间培养液中PGE2、PGF1琢和5-HT的含量。结果:IL-1Ra(100、200、400ng/ml)实验组较对照组培养液中PGE2、PGF1琢和5-HT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IL-1琢(2.0ng/ml)组和IL-1Ra(200ng/ml)组随培养时间延长,PGE2、PGF1琢和5-HT的含量增加,每个时间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浓度之差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IL-1Ra可以拮抗IL-1琢对椎间盘髓核细胞PGE2、PGF1琢和5-HT合成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IL-1Ra可以较长时间拮抗IL-1琢生物学作用,但本实验未能证明此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椎间盘髓核 前列腺素 5-羟色胺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和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建青 孙红岗 +2 位作者 丁娟 朱萍芳 陈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及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06例(组1),包括显效者81例(组1a)和迁延者25例(组1b),同时收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组... 目的:探讨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及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106例(组1),包括显效者81例(组1a)和迁延者25例(组1b),同时收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5例(组2),包括发作期患者33例(组2a)和缓解期患者42例(组2b)。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IL-1β和IL-1Ra水平、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与42例健康对照者(组3)相比较。结果:三组IL-1β和IL-1Ra表达分别依次递减:组1 [(2.84±1.86)ng/L,(350.87±217.99)ng/L]、组2 [(1.81±1.30)ng/L,(180.29±113.34)ng/L]和组3 [(1.21±0.99)ng/L,(116.52±57.18)ng/L],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IL-1β显示,组1a[(2.86±1.81)ng/L]和组1b[(2.77±2.0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2a[(2.16±1.54)ng/L]高于组2b[(1.54±1.0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IL-1Ra显示,组1a[(376.82±230.27)ng/L]高于组1b[(266.81±146.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a[(185.21±91.17)ng/L]和组2b[(176.43±129.08)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单核细胞计数显示,组1a[(0.42±0.17)×10^(9)/L]高于组3[(0.35±0.1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和IL-1Ra在自发性荨麻疹发病和转归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高水平的IL-1Ra和单核细胞计数可能提示预后较好,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IL-1β的高表达可能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单核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华咏梅 王宏伟 牟福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磨牙移动距离,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被移动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组织化学染色对破骨细胞和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的时相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各受体组大鼠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时相性变化与对照组相似,但各时间点牙槽骨吸收程度均较轻微,多数大鼠牙根表面很少或几乎没有明显牙骨质吸收迹象。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天所有受体注射组牙槽骨及牙根表面TRAP染色阳性细胞降低了约50%(P<0.05),但受体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正畸牙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可以减少牙齿移动距离并减少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正畸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妩弋 张玲玲 +5 位作者 吴丽 汪倪萍 王华 岳莉 张运芳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recom binanthuman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rhIL 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IL 1ra3个...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recom binanthuman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 rhIL 1ra)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 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rhIL 1ra3个剂量组和进口IL 1ra组;采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皮内注射诱导大鼠CIA模型;每周测体重观察体重变化;足爪容积法测量大鼠足爪肿胀度;测定CⅡ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 CIA大鼠在致炎d10,出现关节红、肿,体重减轻,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升高,关节病理可见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的破坏等。rhIL 1ra(7 5, 30, 120mg·kg-1 )和阳性对照组anakinra(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能明显抑制CIA大鼠足肿胀;rhIL 1ra(30, 120mg·kg-1 )皮下注射,连续 7d,可以明显减轻CⅡ诱发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DTH);另外,rhIL 1ra也可明显降低CIA大鼠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水平;病理学检查表明,rhIL 1ra大剂量能明显减轻CIA大鼠关节滑膜炎症和滑膜增生,减轻血管翳和软骨破坏。结论 rhIL 1ra对CIA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Ⅱ型胶原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肠球菌脂磷壁酸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2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靳路远 罗小良 +1 位作者 姜艳 谢晓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在粪肠球菌脂磷壁酸(LTA)刺激下表达Toll样受体2(TLR2)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PDL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1、1、10μg.mL-1粪肠球菌LTA刺激24h后HPDLCs表面T...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s)在粪肠球菌脂磷壁酸(LTA)刺激下表达Toll样受体2(TLR2)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PDL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0.1、1、10μg.mL-1粪肠球菌LTA刺激24h后HPDLCs表面TLR2表达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24、48 h后IL-1β的分泌情况,并用相同质量浓度的大肠杆菌内毒素作为对照;用TLR2中和抗体预处理HPDLCs 1 h,观察1μg.mL-1 LTA刺激24 h后其IL-1β的分泌量。结果 LTA可致HPDLCs表面TLR2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粪肠球菌LTA可致HPDLCs分泌IL-1β增加(P<0.05),刺激12 h后可检测到IL-1β,48 h内呈上升趋势。TLR2中和抗体对粪肠球菌LTA诱导HPDLCs分泌IL-1β无明显封闭作用。结论粪肠球菌LTA可引起HPDLCs表面TLR2表达及IL-1β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脂磷壁酸 TOLL样受体2 白细胞介素- 根尖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3 位作者 党森涛 白浪 张永强 徐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Wistar大鼠)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分别滴用50 μg/ml的IL-1ra滴眼液(Ⅰ组)和1%的CsA滴眼液(Ⅱ组),每日3次。受试动物术后均每日滴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托品卡胺滴眼液3次,连续14 d。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效果。结果两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00±1.50) d和(10.44±1.13) 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 d,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1)。结论IL-1ra可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大鼠 高危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在人根尖囊肿和肉芽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菊花 李倩 +1 位作者 王艳青 李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根尖周病中的关系,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囊肿23例和根尖肉芽肿32例作为实验组,记录...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21(IL-21)和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在根尖囊肿和根尖肉芽肿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根尖周病中的关系,探讨IL-21在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囊肿23例和根尖肉芽肿32例作为实验组,记录相关病例的病损大小及有无叩痛表现;10例健康牙龈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样本中IL-21和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IL-21的表达水平与RANKL表达、根尖病灶大小及叩痛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变组织均可检测到IL-21阳性细胞,而健康牙龈组织则未检测到IL-21的表达。根尖囊肿和肉芽肿中IL-21的表达强度分别为59.92±6.57和36.80±6.81,RANKL的表达强度分别为68.81±18.59和36.12±14.87。根尖囊肿组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肉芽肿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21的表达水平与RANKL及根尖病灶大小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IL-21存在于人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其表达水平与RANKL的表达量及病损大小呈正相关关系;IL-21可能通过促进RANKL蛋白的表达参与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根尖囊肿 根尖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爱军 房军 +3 位作者 朱秀安 于文贞 狄春辉 杨丽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网膜变性值得研究。目的研究IL-1ra对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出生后9、15、16、25、30、35、40、50、60d的RCS大鼠各9只9只眼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选择出生后15d的RCS大鼠9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浓度1.8g/LIL-1ra 1μl,左眼玻璃体腔注入PBS 1μl作为对照,分别待大鼠20日龄、25日龄时各重复注射药物1次,30日龄时处死实验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分析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鼠龄视网膜中阳性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鼠IL-1ra注射组与PBS注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的差异。结果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自出生后第25天出现凋亡,第30~35天达高峰,不同鼠龄间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20,P〈0.01)。TUNEL凋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30日龄大鼠IL—lra注射眼视网膜TUNEL阳性染色弱于PBS注射眼,且阳性染色细胞数少于PBS注射眼;IL-1ra注射眼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总面积及相对面积均明显低于PBS注射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面积:(223.052±153.092)μm2 VS.(1235.050±359.767)μm2,t=4.370,P〈0.01;相对面积:(2.206±1.531)%VS.(7.269±1.624)%,t=3.250,P〈O.01]。IL-1ra注射组和PBS注射组视锥与视杆细胞层厚度分别为(15.324±9.035)μm和(49.566±4.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4,P〈0.01),但2个组间外核层(即由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细胞体和细胞核组成)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05)。结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眼中IL-1对视网膜凋亡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IL-1ra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早期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颖妹 王应 +2 位作者 徐茜梅 吕冰峰 马大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建立新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 in-1,IL-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 in-1 receptor antagon ist,IL-1 ra)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萤光素酶转录报告系统,选用小鼠胸腺瘤细... 目的:利用NFκ-B转录活性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建立新的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 in-1,IL-1)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 in-1 receptor antagon ist,IL-1 ra)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方法:运用萤光素酶转录报告系统,选用小鼠胸腺瘤细胞系EL4细胞(EL4的某些亚克隆细胞表面具有高密度IL-1受体表达),以pNFκ-B-luc质粒和内对照pRL-TK质粒共转染,并加入IL-1β激活,以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IL-1β及其抑制剂IL-1 ra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这种方法检测到IL-1β激活NFκ-B报告基因表达萤光素酶,并且这种激活可被IL-1 ra所抑制,实验重复性好。IL-1β在5μg/L为激活NFκ-B报告基因表达萤光素酶的最佳浓度,并可被IL-1 ra 50μg/L最大抑制。结论:这种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今后对IL-1β和IL-1 ra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白细胞介素1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萤光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o-miR-30b-5p在葡萄膜炎发病过程中对白细胞介素-10和Toll样受体4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园园 郭大东 +4 位作者 陈美清 李少玉 刘滨 唐凯 毕宏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rno-miR-30b-5p在葡萄膜炎中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IL-10、TLR4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荧光素酶质粒载体以及结合位点突变质粒载体,将... 目的探讨rno-miR-30b-5p在葡萄膜炎中对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IL-10、TLR4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域(3’UTR)荧光素酶质粒载体以及结合位点突变质粒载体,将rnomiR-30b-5p模拟物(mimic)与构建好的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通过报告基因相对荧光值的表达改变检测rno-miR-30b-5p对IL-10、TLR4表达的调控作用;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模型,通过注射视网膜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乳糜液,在造模后12 d分离EAU大鼠的脾脏和淋巴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no-miR-30b-5p和IL-10、TLR4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IL-10和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经rno-miR-30b-5p mimic干预后IL-10、TLR4野生型的报告荧光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其预测靶位点进行突变后,突变型载体中的报告荧光也存在明显的下调作用,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rno-miR-30b-5p在EAU大鼠脾脏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为P<0.01),而IL-10 mRNA、TLR4 mRNA表达明显升高(均为P<0.01);ELISA检测发现IL-10、TLR4蛋白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rno-miR-30b-5p对带有IL-10、TLR4基因片段3’UTR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可能不是通过预测到的位点起作用而是通过其他的调控结合位点发挥作用;rno-miR-30b-5p在EAU大鼠脾脏和淋巴结的下调表达导致IL-10和TLR4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调控葡萄膜炎的发展。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microRNA在葡萄膜炎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调控作用、治疗葡萄膜炎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o—miR-30b-5p 荧光素酶质粒载体 白细胞介素-10 TOLL样受体4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艳 徐朴 +1 位作者 张平安 黄从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 (interleukin 1receptorantagonistgene ,IL 1RN)第 2号外显子 +80 0 6T C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及正常人群中的分布 ,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基因 (interleukin 1receptorantagonistgene ,IL 1RN)第 2号外显子 +80 0 6T C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冠心病及正常人群中的分布 ,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 ,检测了 2 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和 2 2 9例老年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的IL 1RN(+80 0 6T C)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TT型 :0 .82 1和 0 .90 0 ;TC型 :0 .170和 0 .0 96 ;CC型 :0 .0 0 9和 0 .0 0 4。与对照组比较 ,不携带等位基因C(IL 1RN C)的基因型 ,其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度约是携带IL 1RN C基因型的 1.96倍 ;与心绞痛组比较 ,患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度约是 4.0 9倍。结论 IL 1RN第 2号外显子 +80 0 6T 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IL 1RN C在其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基因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白细胞介素-1β、核因子κB的影响
18
作者 祖之慧 张蕾 +1 位作者 徐丁琳 张建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干预。造模后,中药组大鼠予以养精种玉汤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灌胃3个动情周期后取子宫组织及动脉血,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水平,用定量PCR检测子宫组织IL-1βmRNA、NF-κ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降低(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L-1β有关,即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精种玉汤 薄型子宫内膜 炎症介质 白细胞介素-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逸松 田卫东 +2 位作者 李声伟 刘流 代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2,共3页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细胞中hIL-1ra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增殖率有一定差异,转染细胞胞浆内和培养基上清液中均有hIL-1ra蛋白的表达。在细胞转染结束后48h,细胞内hIL-1ra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稳定转染细胞中基因表达最长时间达72d以上。结论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IL-1ra基因转染人颞颌关节软骨细胞后,目的基因在细胞内有一定数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转染 阳离子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葛广勇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0期1084-1087,共4页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IL-1)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IL-1特异性的天然拮抗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对IL-1Ra与OA... 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软骨丢失为特点的慢性疾病。白细胞介素-1(IL-1)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作为IL-1特异性的天然拮抗物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作者对IL-1Ra与OA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