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白细胞介素-1β、核因子κB的影响
1
作者 祖之慧 张蕾 +1 位作者 徐丁琳 张建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动情周期规律的2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与模型组,每组8只。中药组与模型组通过向子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模型,空白组大鼠不干预。造模后,中药组大鼠予以养精种玉汤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灌胃3个动情周期后取子宫组织及动脉血,进行子宫内膜厚度测量,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NF-κB)水平,用定量PCR检测子宫组织IL-1βmRNA、NF-κB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降低(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内膜厚度、腺体数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及NF-κB水平、子宫组织IL-1βmRNA及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子宫内膜厚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L-1β有关,即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精种玉汤 薄型子宫内膜 炎症介质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卫平 胥方元 +1 位作者 蹇睿 王江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正常组为对照...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兔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正常组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6周制作KOA模型,电针治疗组电针治疗14d。分别观察各组兔造模结束和治疗后左膝关节冲洗液中IL-1β含量变化,治疗后各组兔左股骨内侧髁软骨MMP-1表达的变化。结果:采用放免法行关节冲洗液IL-1β含量测定,造模结束后正常组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其后两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组间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治疗结束后软骨免疫组化法MMP-1测定,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的MMP-1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模型组MMP-1阳性率高于电针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KOA,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电针使KOA关节中细胞因子IL-1β和软骨中MMP-1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降解,促进新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合成,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经气运行,从而有利于关节渗出液吸收,促进软骨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钰 杨晓嫒 +4 位作者 许晓冬 马小芳 张俊华 温静 佘志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4,共2页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退行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病变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的慢性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及运动员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患。目...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退行性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病变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特征症状表现为膝关节的慢性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及运动员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关节疾患。目前国内外对于膝关节OA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注射治疗 关节液 关节腔 膝退行性骨关节炎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1β致痫大鼠海马cAMP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莉 李正莉 +3 位作者 朱长庚 刘庆莹 于珊 李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2-584,588,共4页
目的 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 1β ,IL 1β)致痫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 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均行侧脑室注射 ,A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 谷氨酸钠 ;B组联合注射IL 1β和阈下剂量的L 谷氨酸钠 ;C组注... 目的 研究谷氨酸和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 1β ,IL 1β)致痫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的变化。 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均行侧脑室注射 ,A组注射致痫剂量的L 谷氨酸钠 ;B组联合注射IL 1β和阈下剂量的L 谷氨酸钠 ;C组注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eceptorantagonist ,IL 1ra) 3 0min后 ,再联合注射IL 1β和阈下剂量的L 谷氨酸钠 ;D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均在注射完毕 3 0min后断头取海马组织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 4组大鼠海马的cAMP含量。结果 A、B两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痫性发作 ,且海马cAMP的含量均明显高于D组 (P <0 0 5) ,C组大鼠海马cAMP的含量较B组下降 ,并且与D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谷氨酸和IL 1β的协同致痫活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白细胞介素-1β 海马 CAMP 含量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胰岛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郭南京 孙嘉 +5 位作者 陈宏 徐艳花 高飞 张桦 张振 蔡德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大鼠胰岛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周龄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μg/kg),8只LETO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12周...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糖耐量异常大鼠胰岛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凋亡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周龄糖耐量异常OLETF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和不同剂量利拉鲁肽干预组(50、100、200μg/kg),8只LETO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12周结束时,所有大鼠均检测糖耐量试验空腹及服糖后30 min胰岛素,并检测胰岛IL-1β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利拉鲁肽干预的糖耐量异常大鼠和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胰岛IL-1β和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及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改善。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抑制胰岛IL-1β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胰岛功能及糖代谢,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利拉鲁肽 白细胞介素-1β CASPASE3 OLETF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大鼠膝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洪柏 张鸣生 +1 位作者 区丽明 朱洪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8-211,217,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ESW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大鼠膝骨关节炎(OA)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ESW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膝OA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ESW治疗1次,能流密度0.1mJ/mm2,冲击次数1000次。各组大鼠分别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膝OA关节液和关节软骨,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技术法,检测各组膝关节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ELISA法行关节液IL-1β和TNF-α含量测定,治疗组和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免疫组化法关节软骨IL-1β和TNF-α测定,治疗组和模型组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阳性率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中IL-1β和TNF-α水平上升,而ESW能下调膝OA大鼠IL-1β、TNF-α的表达,提示可通过降低关节软骨的炎症因子水平,对膝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玉楼 谢江春 +1 位作者 赵震锦 张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 目的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对照组尖牙不加力。分别在戴矫治器前,戴矫治器后1、24、48、72和168h时收集两组尖牙远中颊面龈沟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在加力24h后IL-1β和TNF-α水平开始升高,72h达到最高,168h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保持在基线水平。48h和72h实验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实验组TNF-α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齿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水平发生动态变化,表明这两种生物活性因子早期即参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正畸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状况、血清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与妊娠关系初探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军 孔经贾 +2 位作者 梁峰冰 陈晖 贺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状况、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妊娠间的关系。方法以40例先兆早产孕妇(TPL组)和40例正常孕妇(Non-TPL组)为研究对象,检查全口牙齿的牙周状况,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BI),并计算牙... 目的探讨牙周状况、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妊娠间的关系。方法以40例先兆早产孕妇(TPL组)和40例正常孕妇(Non-TPL组)为研究对象,检查全口牙齿的牙周状况,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出血指数(BI),并计算牙周炎位点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β水平。对各项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TPL组40例孕妇中26例足月产(TPL-TB小组),14例早产(TPL-PB小组);Non-TPL组40例孕妇皆足月产。TPL组和Non-TPL组、TPL-TB小组和TPL-PB小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PLI、牙周炎位点率和血清IL-1β水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娩孕周和牙周炎位点率、BI、IL-1β水平呈负相关(P<0.05),IL-1β水平与牙周炎位点率和BI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感染可能是早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妊娠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小玉 朱庆三 +3 位作者 赵立君 孙庆 秦彦国 段德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的表达对血脊髓屏障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将77只同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缺血再灌组。手术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技术、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1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缺血组未引起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而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MN)的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再灌注2h,IL-1βmRNA的表达首先升高,约为对照组的2倍。再灌注6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12h。ICAM-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4h明显升高,再灌注12h其在单位微血管面积上的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1/2。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微血管内皮ICAM-1及其调节因子IL-1β的表达量增加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β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占海 张国英 +3 位作者 张小恒 杜建东 杨倩 何福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基础上,实验动物在分别灌服盐酸小檗碱后第1、2、3、4周处死,取牙周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基础上,实验动物在分别灌服盐酸小檗碱后第1、2、3、4周处死,取牙周组织标本作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变化状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IL-1β、TNF-α水平变化。结果牙周炎组牙周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时间段牙周炎治疗组牙周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明显低于牙周炎组(P<0.05),但牙周炎治疗组各时间段之间IL-1β、TNF-α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应用盐酸小檗碱能抑制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牙周炎模型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淑兰 杨路 +2 位作者 古继红 李月梅 赖新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加针刺、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治疗组,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β、IL-...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加针刺、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治疗组,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结果:治疗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增高(P<0.01),治疗后外周血中IL-1β、IL-6均降低(P<0.01),但针灸中药结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强于其它两种治疗对细胞因子IL-1β、IL-6水平的调节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对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了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损害,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偏瘫 针刺疗法 补阳还五汤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侯晓东 刘洪柏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周,制备兔膝骨关...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周,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ESW治疗1次,能流密度0.1 mJ/mm2,冲击次数1000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后4周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 ESW能下调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INTERLEUKIN-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新明 成垚昱 +1 位作者 张振梁 康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4,共8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 目的探讨甲强龙(M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中的作用及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制备40只T10脊髓损伤雄性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4组,每组10只。按上述分组分别在脊髓损伤后立即尾静脉缓慢推注30 mg/kg MP和/或在脊髓损伤后2 h于脊髓损伤部位注射全贴壁法培养并以Brd U标记的BMSCs。术后1、7、14 d,采用BBB运动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14 d后处死各组大鼠并取出脊髓样本,分别进行TNF-α、IL-1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染色,各组统计视野内TNF-α、IL-1β表达阳性细胞数并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Brd U单染观察BMSCs组和MP+BMSCs组中Brd U阳性率。结果术后1 d,各组BB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7829)。术后7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较前明显恢复,其中MP组(χ2=8.3265,P=0.0325)和BMSCs组(χ2=14.1166,P=0.0036)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P+BMSCs组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17.7186,P=0.0002)和BMSCs组(χ2=15.8110,P=0.0024)。术后14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MP+BMSCs组BBB评分明显高于MP组(χ2=24.7259,P<0.0001)和BMSCs组(χ2=25.6014,P<0.0001),MP组(χ2=13.5060,P=0.0062)和BMSCs组(χ2=8.9613,P=0.0299)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 d,对照组、MP组、BMSCs组和MP+BMSCs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47±5.70)%、(31.95±3.58)%、(41.39±2.33)%和(23.48±2.69)%,其中,MP组(q=14.84,P<0.0001)和BMSCs组(q=6.716,P=0.0002)明显低于对照组,MP+BMSCs组明显低于MP组(q=7.332,P=0.0001)和BMSCs组(q=15.460,P<0.0001)。术后14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P组(q=14.710,P<0.0001;q=6.710,P<0.0001)和BMSCs组(q=6.502,P=0.0001;q=2.849,P=0.0514)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组(q=5.573,P=0.0004;q=4.596,P=0.0025)和BMSCs组(q=13.780,P<0.0001;q=8.456,P<0.0001)的TNF-α及IL-1β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MP+BMSCs组。术后14 d,Brd U染色结果显示,BMSCs组的Brd U阳性率为(6.600±0.3399)%,明显低于MP+BMSCs组的(9.300±0.5175)%(t=4.361,P=0.0004)。结论 MP可明显提高BMSCs移植治疗SCI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二者可协同降低局部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并且MP有效提升了移植BMSCs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甲强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Brd U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蔡辉 郑召岭 +1 位作者 商玮 赵智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通过观测姜黄素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为姜黄素治疗RA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SD大鼠... 目的:通过观测姜黄素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为姜黄素治疗RA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每组10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复制出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大鼠AA模型,姜黄素组每天腹腔注射姜黄素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等渗盐水注射。各组于15 d后取膝关节腔冲洗液和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AA大鼠模型组关节液和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组的TNF-α、IL-1β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抑制AA大鼠TNF-α、IL-1β异常分泌的作用,可阻止AA大鼠免疫性炎症的发展。提示姜黄素对AA大鼠TNF-α、IL-1β的影响是其治疗RA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佐剂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关节液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贺双腾 黎杏群 +5 位作者 张花先 罗团连 何泽云 何纲 李家邦 梁清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观察脑溢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血红蛋白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5 0 μmol·L-1血红蛋白造成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 ,运用活细胞计数、Northern杂交、酶联免疫检测神经元存活数量、神... 目的 :观察脑溢安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血红蛋白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 5 0 μmol·L-1血红蛋白造成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 ,运用活细胞计数、Northern杂交、酶联免疫检测神经元存活数量、神经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 1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在含 2 %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存活 5个月以上。加入 5 0 μmol·L-1血红蛋白培养 2 4h神经元死亡率为 38 5 % ,同时加入脑溢安药液能显著降低神经元死亡率。血红蛋白可引起培养神经元白细胞介素 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短暂升高 ,脑溢安能降低白细胞介素 1表达 ,维持神经生长因子持续表达。结论 :脑溢安对血红蛋白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理与调节神经元白细胞素 1、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脑缺血 白细胞介素-1β 中医药治疗 血红蛋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白细胞介素-1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江帅 卢强 +3 位作者 李伟 赵晓 冯祥汝 陈义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01-7304,共4页
[目的]进行鲤鱼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利用DD-RTPCR方法获得差异表达cDNA片段,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克隆了鲤鱼IL-1β的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差... [目的]进行鲤鱼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利用DD-RTPCR方法获得差异表达cDNA片段,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克隆了鲤鱼IL-1β的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获得的阳性克隆含有1个大小为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聚类分析表明,鲤鱼IL-1β氨基酸序列与日本鲤鱼紧密聚为一支,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5%,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鲫鱼、斑马鱼、猪、牛、马、人和小鼠。差异表达分析表明,经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前期(4 h)白细胞中IL-1β的表达量显著增大,但随着时间推移(12,24 h)并非一直较同期大,表达量总体趋势成峰形。[结论]为进一步研究IL-1β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和调控机理以及在炎症反应、应急反应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白细胞介素-1β CDNA克隆 鉴定 差异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崔才磊 于红阳 +3 位作者 岳义田 杨改霞 尚卫超 袁增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1名大骨节病患者(Ⅰ度23例,Ⅱ度19例,Ⅲ度9例)和24名正常人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检测51名大骨节病患者(Ⅰ度23例,Ⅱ度19例,Ⅲ度9例)和24名正常人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Ⅰ、Ⅱ、Ⅲ度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大骨节病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407,P=0.003)。结论:IL-1β和TNF-α在大骨节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骨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烤瓷全冠对龈沟液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吴正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组,每组10颗,分别进行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铂合金PFM全冠修复。在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时对受试牙进行临床检查,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GCD),并进行龈沟内取样,检测龈沟内GCF量和sICAM-l、IL-1β水平。结果镍铬合金组修复后6、12个月时,GI、GCD和GCF各项指标与修复前及钴铬合金组、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组修复后12个月时,GI、GCD和GCF指标与修复前及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铂合金组在整个实验期间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贵金属烤瓷全冠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涂海涛 庄珣 +2 位作者 庄礼兴 范正鹏 潘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00-3004,共5页
目的探究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 目的探究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9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观察组45例和普通针刺对照组45例,每周治疗3次,隔日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各临床疗效、WOMAC评分、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VAS评分、有效率、IL-1β、TNF-α在治疗前后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优(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火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且安全可靠,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火针 VAS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康玉 蒋正轩 +3 位作者 刘超 夏洋 鲍颖超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2-917,共6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硅胶组和新材料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和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涂层包裹的聚甲基丙烯...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硅胶组和新材料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和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涂层包裹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于术后1、4、8周取球结膜至巩膜全层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中炎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情况,于高倍镜下计数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检测IL-1β蛋白的表达及组织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IL-1β蛋白与成纤维细胞的相关系数。结果 HE染色显示:硅胶组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数量明显高于新材料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1、4及8周硅胶组的IL-1β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新材料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IL-1β主要位于近巩膜面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周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周组织中IL-1β的表达水平与成纤维细胞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1β可能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的瘢痕化形成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阀 白细胞介素-1β 硅胶 PMMA PARYLENE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