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病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中白细胞介素36γ水平升高对CD8^(+)T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崔晓珊 李英兰 赵统秀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7-643,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的表达,分析IL-36γ对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CD8^(+)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47例COPD患者、39例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20例对照者的外周血,采集27例COPD...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的表达,分析IL-36γ对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CD8^(+)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47例COPD患者、39例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20例对照者的外周血,采集27例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纯化CD8^(+)T细胞。ELISA检测血浆和BALF中4种IL-36亚型表达。使用重组人IL-36γ刺激CD8^(+)T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重组人IL-36γ刺激的CD8^(+)T细胞与NCI-H1882细胞直接接触或Transwell TM共培养,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乳酸脱氢酶水平,计算靶细胞死亡比例。结果COPD组和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组血浆IL-36α、IL-36β、IL-36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仅血浆IL-36γ水平在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组高于COPD组[(200.11±99.95)pg/mL vs(153.03±87.18)pg/mL,P=0.023],血浆IL-36受体拮抗剂在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中,感染部位BALF中IL-36γ水平高于非感染部位[(305.82±59.60)pg/mL vs(251.93±76.01)pg/mL,P=0.011]。IL-36γ刺激后CD8^(+)T细胞分泌IFN-γ、TNF-α、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均高于无刺激组。IL-36γ刺激后的CD8^(+)T细胞与人肺癌细胞系NCI-H1882直接混合培养后,细胞死亡比例升高[(16.06±3.67)%vs(11.47±2.36)%,P=0.002],但使用Transwell TM平板进行非接触培养时,IL-36γ刺激的CD8^(+)T细胞诱导NCI-H1882细胞死亡比例与无刺激比较无明显变化[(4.77±0.78)%vs(4.99±0.92)%,P=0.554]。结论COPD继发真菌性肺炎患者血浆和感染部位IL-36γ水平升高,可增强外周血和感染微环境中CD8^(+)T细胞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T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真菌 白细胞介素36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靶向联合治疗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
2
作者 崔寅玲 曹珊 +4 位作者 薛晓彤 赵晴 周桂芝 刘红 张福仁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4-235,共2页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 报告1例应用双靶向联合治疗的对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失效的银屑病患者。患者男,35岁。全身红斑和鳞屑17年,加重2年。皮肤科检查:头皮、躯干和四肢弥漫分布红斑片,覆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诊断:银屑病。治疗:患者曾成功使用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和依奇珠单抗治疗,实现皮损清零。然而,在维持期间患者病情复发。再次应用IL-17A抑制剂后,病情未改善。评估病情后,患者使用司库奇尤单抗和乌帕替尼的双靶向联合治疗方案使病情达成平稳过渡,成功转换为口服乌帕替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靶向联合治疗 乌帕替尼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Janus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细胞介素23抗体相关性脑弓形虫病1例
3
作者 霍新梅 曹竹君 +2 位作者 安宝燕 谢青 辛海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17,共3页
弓形虫病是呈全球分布的重要人畜共患病。脑组织是人弓形虫病的最常见侵犯部位。该病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或用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本文报道了1例在使用抗人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单克隆抗体过... 弓形虫病是呈全球分布的重要人畜共患病。脑组织是人弓形虫病的最常见侵犯部位。该病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损者,如HIV感染者、器官移植者或用大量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者。本文报道了1例在使用抗人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单克隆抗体过程中感染弓形虫而致弓形虫脑病的病例。结合患者病史和相关文献复习报道病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弓形虫脑病 白细胞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调节犬气管损伤后良性气管狭窄
4
作者 赵纯 邓云凤 +7 位作者 苏伟 代洪妍 梁路生 蔡学光 徐松 王俊 杨信 曾俊仁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犬气管损伤后良性狭窄形成的影响。方法 支气管镜导引下用电圈套器灼伤健康比格犬气管中段,构建犬气管损伤后狭窄模型。将21只犬分为正常组3只,正常饲养;疾病组12只,造...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犬气管损伤后良性狭窄形成的影响。方法 支气管镜导引下用电圈套器灼伤健康比格犬气管中段,构建犬气管损伤后狭窄模型。将21只犬分为正常组3只,正常饲养;疾病组12只,造模后每周处死3只,共4周;IL-17A抑制组3只,造模后给予IL-17A中和性抗体;IL-17A+TGF-β1抑制组3只,造模后给予IL-17A中和性抗体和TGF-β1受体Ⅰ抑制剂。每周行支气管镜、CT检查。计算狭窄度。气管组织进行RT-qPCR、免疫组化、HE染色等。结果 造模后1~4周,疾病组犬损伤气管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TGF-β1及IL-17A表达均上调。IL-17A抑制剂治疗后可减轻炎症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早期气管狭窄(P<0.05)。IL-17A抑制剂和TGF-β1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缓解效果(P<0.05)。结论 IL-17A和TGF-β1可能协同影响了气管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狭窄 白细胞介素-17A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白细胞介素-8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5
作者 杨蕊 靳家鑫 +4 位作者 张泽 时文健 张广智 丁家波 鑫婷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30-3837,共8页
【目的】白细胞介素-8(IL-8)是重要的趋化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其水平升高与多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关,也被鉴定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牛结核病的检测靶标。本研究旨在制备针对牛IL-8的单克隆抗体,开发牛IL-... 【目的】白细胞介素-8(IL-8)是重要的趋化因子,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其水平升高与多种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关,也被鉴定为活动性肺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牛结核病的检测靶标。本研究旨在制备针对牛IL-8的单克隆抗体,开发牛IL-8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用于牛血清或血浆中IL-8的定量检测,为牛结核(bovine tuberculosis,b TB)及其他炎症相关疾病的诊断及免疫学指标检测提供工具。【方法】将牛IL-8基因分别连接至p GEX-6P-1和pc DNA3.1载体,并利用大肠杆菌与293F细胞进行表达,以GST亲和柱和镍柱纯化重组蛋白;采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并筛选针对牛IL-8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棋盘法筛选最佳抗体对并建立夹心ELISA检测方法;定量检测排菌期结核病牛、非排菌期结核病牛和健康牛血浆中IL-8水平,评价单克隆抗体对天然牛IL-8的识别能力及其对结核病牛的检测效果。【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IL-8均以可溶形式表达,且纯化的蛋白纯度高于90%;经3轮亚克隆筛选共获得2B8、2F5等5株稳定分泌牛IL-8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亚型鉴定均为Ig G1型;棋盘法筛选结果显示,4G10和3D5-HRP为最佳配对抗体;以4G10和3D5-HRP建立的ELISA方法对不同感染状态的结核病牛血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结核病牛血浆中IL-8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牛(P<0.01)。【结论】成功制备抗牛IL-8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牛IL-8夹心ELISA检测方法,可实现对天然牛IL-8的定量检测,有潜力用于结核病牛的筛查和牛免疫学指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单克隆抗体 ELISA 牛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家族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罗琪 曾碧雨 +3 位作者 张荣 黄良江 付蕾 姚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754,共7页
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组织损伤后的异常修复、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IL-10家族成员包括IL-10、IL-1... 白细胞介素-10(IL-10)家族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其特征是肝组织损伤后的异常修复、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积累。IL-10家族成员包括IL-10、IL-19、IL-20、IL-22、IL-24、IL-26、IL-28、IL-29、IL-35等,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发展密切相关。适度上调IL-10家族成员表达可维持肝星状细胞静止状态,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表型转化,调节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和自噬,最终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本文总结探讨了IL-10家族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相关中西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0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银屑病诱导免疫漂移风险因素研究
7
作者 冯斐 李瑞程 +3 位作者 田蕊 谭姝慧 刘明月 聂振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中免疫漂移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临床生物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治疗160例银屑病患者发生免疫漂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诱发免疫漂移的风险因...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在生物制剂治疗中免疫漂移发生的风险因素,为临床生物制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治疗160例银屑病患者发生免疫漂移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诱发免疫漂移的风险因素。使用基因靶向测序检测30例患者CARD14基因的突变情况,按是否出现矛盾性湿疹将其分为试验A组(20例)和试验B组(10例),并探究遗传因素与免疫漂移发生的关系。结果:是否发生免疫漂移的患者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IgE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清钠升高和总IgE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HR>1,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及总IgE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HR>1,P<0.05)。本研究结果示试验A组11例(55.00%)患者CARD14基因的rs11652075(C>T)突变阳性,试验B组1例(10%)患者为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抑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过敏性疾病病史、家族史、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总IgE水平升高为免疫漂移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同时,存在CARD14基因的错义变异体rs11652075的银屑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免疫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A 生物制剂 免疫漂移 湿疹 CARD14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白细胞介素6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王天星 田曦庆 +4 位作者 乔玉娥 张丹辉 何海军 陈德坤 马文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为建立山羊白细胞介素6(IL-6)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试验将纯化的山羊IL-6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家兔(1 mg/只)和Balb/c小鼠(100μg/只),并将获得的兔抗羊IL-6多克隆抗体和鼠抗羊IL-6多克隆抗体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建... 为建立山羊白细胞介素6(IL-6)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试验将纯化的山羊IL-6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家兔(1 mg/只)和Balb/c小鼠(100μg/只),并将获得的兔抗羊IL-6多克隆抗体和鼠抗羊IL-6多克隆抗体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对临床采集的健康山羊和乳房炎患羊乳腺组织中IL-6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L-6重组蛋白大小为38 ku,经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反应原性良好。在ELISA检测中,捕获抗体的最佳浓度为10μg/mL,检测抗体的稀释度为1∶800。IL-6重组蛋白的浓度低至0.06 ng/mL时,P/N值仍大于2.1,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用该方法检测发现乳房炎患羊乳腺组织的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建立了一种IL-6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监测山羊乳房炎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白细胞介素6 免疫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肠易激综合征:机制与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莉 赵春华 闵寒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1-438,共8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IB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以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失衡为主要表现的肠道低度炎症和免疫激活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作为一种核心的促炎细胞因子,在IBS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其可通过改变个体对IBS易感性、促进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诱导内脏高敏感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等机制参与IBS发病,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文就IL-6在IBS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开展IBS病因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低度炎症 促炎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吴莹姣 姜波涛 +3 位作者 谭红 张艺博 彭旭 陈婵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220...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梗死并发肺炎患者220例,根据肺炎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64例和轻症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检测血清IL-10与ApoE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10-1082G/A、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重症组血清IL-10、ApoE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血清IL-10、ApoE对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合并重症肺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94、0.752,二元logistic回归拟合联合预测的AUC为0.893,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2组IL-10-1082G/A基因型(GG/GA/AA)和等位基因(G、A)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G等位基因发生重症感染的风险升高(OR=3.351,95%CI:1.885~5.955,P=0.000)。2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0、ApoE水平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IL-10-1082G/A基因多态性与肺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发生重症肺炎的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医疗相关肺炎 白细胞介素10 载脂蛋白E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1
作者 陈晨 李竹蓉 +4 位作者 吕思学 郭地 武嘉文 杨娜 刘杨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6只。治疗组小鼠皮下注射300μl 10000 U IL-2,给药频率为... 目的探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PF级雌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6只。治疗组小鼠皮下注射300μl 10000 U IL-2,给药频率为1次/d,连续12 d。末次给药2 h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均尾静脉注射Con A(15 mg/kg)。造模8 h后,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 8/9/3)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Th1细胞百分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肝组织坏死面积百分比,血清ALT、AST、TNF-α、IFN-γ水平,凋亡蛋白caspase 8/9/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肝组织坏死面积百分比,血清ALT、TNF-α、IFN-γ水平,凋亡蛋白caspase 8/9/3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reg、Th1细胞百分比以及Th1/Treg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Treg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升高(P<0.01),Th1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Treg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剂量IL-2可有效缓解AIH小鼠的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Tregs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白细胞介素-2 调节性T细胞 TH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和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骨关节结核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盛杰 洪凯峰 +2 位作者 米尔扎提·艾沙 唐伟 地里下提·阿不力孜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骨关节结核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2021年1—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骨关节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共58例;选取相同时间段该医院接受手术治...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骨关节结核骨质破坏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2021年1—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染病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骨关节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共58例;选取相同时间段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22水平;收集骨组织样本,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38、p-p38、CatK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2)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诱导为破骨细胞模型,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破骨细胞组、破骨细胞+H37Rv组、破骨细胞+H37Rv+阴性对照组、破骨细胞+H37Rv+IL-22-shRNA组、破骨细胞+H37Rv+p38抑制剂组、破骨细胞+H37Rv+p38抑制剂+IL-22-shRNA组。通过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的活性,使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38、CatK和MMP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清中IL-22的表达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4.61(28.29,76.92)pg/ml,明显低于病例组[102.74(56.12,132.7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40,P=0.001)。病例组p38、p-p38、CatK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649±0.043、0.856±0.062、0.506±0.0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46±0.078、0.708±0.094、0.366±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68、-3.203、-4.025,P值均<0.05)。(2)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破骨细胞+H37Rv组每光镜视野(×100)TRAP染色阳性细胞个数为51.333±12.858,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70,P<0.001);破骨细胞+H37Rv组p-p38、CatK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之相比,在IL-22-shRNA和p38抑制剂干预后明显下调。结论:敲减IL-22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可减轻骨关节结核的骨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结核 骨关节 破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白细胞介素-33、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唾液腺损伤的相关性
13
作者 严佳欣 史一雯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9-1884,共6页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 目的分析唾液白细胞介素-33(IL-33)、抗唾液腺蛋白1(SP-1)抗体水平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损伤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5年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pSS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医院同时间段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记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唾液IL-3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SP-1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水平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唾液腺超声检查(SGUS)评分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分析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唾液流速、临床指标及SGU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高于对照组(P<0.05)。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颌下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的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高于腮腺SGUS评分<2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动态唾液流速、静态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SS患者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与IgG、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唾液IL-33、抗SP-1抗体均为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唾液IL-33、抗SP-1抗体水平是pSS患者SGUS评分≥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SS患者唾液流速、CD4+细胞计数及SGUS评分呈正相关,二者有潜力作为评估pSS患者唾液腺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损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R及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不良重构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苏宁 张子倩 +1 位作者 叶文颖 周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管并提高生存率,但部分患者仍会经历左心室不良重构(adverse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ALVR),进而影响长期预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后,IL-6参与炎症反应的启动、调节及维持,其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IL-6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并促进心肌修复;另一方面,IL-6水平过度升高可能导致炎症失控,引发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下降,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能够结合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LVEF)和心肌应变等参数,对ALVR进行全面评估。因此,早期识别ALVR的风险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探讨CMR及IL-6在STEMI患者ALVR中的应用,以期未来研究可探索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分析以及针对IL-6的靶向治疗,以优化STEMI后ALVR的管理,提高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不良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独婧 付乃宽 +2 位作者 刘玉洁 刘晓罡 张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773,共5页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 目的 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330例,根据是否在标准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随机分为芪参益气滴丸组164例和对照组16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后1年血清IL-18、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IL-18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芪参益气滴丸组1年后血清IL-18、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随访1年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芪参益气滴丸是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59,95%CI:0.087~0.772,P=0.010),高水平的基线血清IL-18是再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5,95%CI:1.046~1.106,P=0.000)。血清IL-18预测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再发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696~0.877,P<0.01),敏感性为65.00%,特异性为90.00%。结论 血清IL-18对老年高血压合并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芪参益气滴丸可以降低血清IL-18、血压及血脂水平,减少炎性反应,进而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8 预后 芪参益气滴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清蛋白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25的作用及其调控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江 陈雪 +2 位作者 赵琰 贾军 张建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6-762,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以及调控IL-25的意义。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15只),...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影响,以及调控IL-25的意义。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6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分为6组(每组15只),分别为:①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正常对照组);②皮下注射小鼠IL-25组(IL-25组);③皮下注射抗小鼠IL-25单克隆抗体组(anti-IL-25组),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间隔2周,重复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间隔2周,再重复每日皮下注射1次×1周,总共7周;④OVA致敏组(模型组);⑤OVA致敏及IL-25皮下注射组(IL-25干预致敏组);⑥OVA致敏及anti-IL-25注射组(anti-IL-25干预致敏组)。⑤⑥组在致敏过程中给予IL-25或anti-IL-25的方式同②③组。致敏期间观察比较小鼠的搔抓行为和皮肤表现,致敏结束24 h后由小鼠心脏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总IgE、IL-4、IL-5、IL-13等。取致敏部位的皮肤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小鼠末次处理24 h后,IL-25干预致敏组的搔抓次数高于模型组,anti-IL-25干预致敏组的搔抓行为显著低于模型组;IL-25干预致敏组特应性皮炎表现、表皮增厚及真皮炎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重于模型组及anti-IL-25干预致敏组;IL-25干预致敏组血清IgE、IL-4、IL-5、IL-13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及anti-IL-25干预致敏组;IL-25干预致敏组CD4+T细胞在真皮层较anti-IL-25干预致敏组显著增多;IL-25干预致敏组的丝聚蛋白(filaggrin)及防御素β2(defensinβ2)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或anti-IL-25干预致敏组。结论:在OVA诱导的皮炎模型中,IL-25能够明显促进小鼠表皮屏障功能损害,加重OVA诱导的皮炎损害,拮抗IL-25可一定程度上缓解OVA诱导的皮炎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白细胞介素-25 卵清蛋白 动物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7A和NF-κB信号通路减轻γδ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槃 席德双 +4 位作者 黄瑞 滕益霖 刘睿 曾高峰 宗少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检测IL-17A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IL-17+γδT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研究γδT细胞IL-17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提示乙酸钠的浓度≤0.5 mmol/L,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的浓度≤0.25 mmol/L对γδT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P> 0.05);ELISA和RT-q PCR结果显示,丙酸钠、丁酸钠及混合短链脂肪酸处理的γδT细胞IL-17A的含量较Control组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示IL-17+γδT细胞的比例在丙酸钠、丁酸钠、混合短链脂肪酸及TSA干预下均明显下降(P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可抑制IL-17A、IKK的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P <0.05)。结论 短链脂肪酸能抑制γδT细胞IL-17A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ΓΔ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燕 王琦 +4 位作者 郑路 冯李慧 马丽 魏健 刘良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5-701,共7页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和rs8193036)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两组IL-17基因4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校正年龄、BMI、WC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后,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遗传模型下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显示,T2DM组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FPG和HOMA-IR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三组间BMI、FINS、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T2DM组rs3819024位点AA基因型WC、HOMA-IR显著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基因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rs8193036多态性与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可能无关,IL-17 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rs3819024位点GG基因型分别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T2DM患者FPG和HOMA-IR、WC和HOMA-IR相关,可能是IL-17影响糖代谢的潜在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17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与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湘君 周玮 +1 位作者 王丽 魏晓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另一类是IL抑制剂,主要包括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小燕 刘欣欣 +1 位作者 卞亚伟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功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型 泛发性 幼儿 基因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