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不同时间窗对ST段抬高型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清WBC、CD40 L和cTnI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飞 张密 +5 位作者 许海军 高振 陈佳娟 李军 董晓 魏云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510-514,共5页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血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D40 L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 目的:分析ST段抬高型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血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D40 L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7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照行PCI治疗时间窗分为≤3 h组、3~6 h组、6~12 h组,患者依照分组进行PCI术,对患者的血管闭塞后再通情况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入组时及治疗结束24 h时检测患者血中WBC、cTnI和CD40 L水平。结果:各组血管再通率存明显差异,其中≤3 h组血管再通率最高,6~12 h组血管再通率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再灌注心率失常发生率比较,≤3 h组发生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比较,6~12 h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与3~6 h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WBC、CD40L及cTnI水平比较,≤3 h组WBC、CD40L及cTnI水平最高(P<0.05),但3~6 h组及6~12 h组WBC、CD40L及cTnI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律失常3~6 h组是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PCI治疗的最佳时间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中WBC、CD40L及cTnI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时间窗 白细胞(wbc) CD40 L CT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练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动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另选同期... 目的:了解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细菌分布及抗生素敏感情况,动态观察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另选同期无感染症状的81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新生儿败血症组治疗前后以及对照组WBC、CRP、PLT、IL-6,比较相互间差异。结果:83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大肠埃希菌27例,肺炎克雷伯菌20例,金葡菌14例,绿脓假单胞菌11例,粪肠球菌7例,阴沟肠杆菌4例。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其次为阿米卡星和3代头孢菌素;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其次分别为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对3代头孢菌素普遍耐药,同时对头孢吡肟普遍耐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其次为碳青霉烯类;绿脓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败血症组治疗前CRP阳性率为71.1%,IL-6、CRP、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恢复期,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恢复期,与对照组CRP、WBC、PLT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83例败血症患儿中治愈61例,好转15例,7例病情无好转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中4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动态观察WBC、CRP、PLT、IL-6的变化以反映细菌感染的消退情况,弥补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及培养周期长的缺陷,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药敏试验 白细胞计数(wbc) C-反应蛋白(CRP) 血小板计数(PLT) 白介素-6(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