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纹伊蚊C6/36细胞登革Ⅱ型病毒结合分子的筛选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学礼 雷子庆 潘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C6/36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方法提取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收集和纯化登革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转于硝纤膜上,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筛选C6/36细...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C6/36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方法提取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收集和纯化登革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转于硝纤膜上,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筛选C6/36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结果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经12%SDS.PAGE分离后转膜,分别与纯化的病毒液和阴性对照液孵育,用抗登革病毒I~Ⅳ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孵育组在67000和30000的位置有特异性的条带出现,而阴性对照组无此条带。结论用VOPBA法初步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筛选67000和30000等登革Ⅱ型病毒结合分子,其功能的鉴定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c6/36细胞 登革Ⅱ型病毒 结合分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碱对白纹伊蚊C6/36细胞株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芳 诸葛洪祥 +1 位作者 周霞 黄利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1-487,共7页
采用MTT检测法、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及细胞形态学观察法,研究了植物型杀虫剂胡椒碱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C6/36细胞株的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关系、Fas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状态改变及受损细胞的恢复。结... 采用MTT检测法、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及细胞形态学观察法,研究了植物型杀虫剂胡椒碱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C6/36细胞株的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关系、Fas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状态改变及受损细胞的恢复。结果表明:胡椒碱浓度在0.035mmol/L以上时可以诱发C6/36细胞形态学改变,在倒置显微镜下表现为细胞呈多形性,细胞胀大或皱缩,细胞间隙增宽,大片细胞聚集成团,脱落、崩解、死亡。用胡椒碱处理24h后,对C6/36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0.32mmol/L,且毒性作用强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药物浓度在0.28mmol/L以上诱导的细胞凋亡明显,药物浓度为0.56mmol/L时细胞凋亡率达19.4%,而药物引起的细胞总死亡率为72.7%;Fas蛋白表达在药物浓度0.28mmol/L以上时有所上调,但不明显。高浓度胡椒碱(0.56mmol/L)分别作用于C6/36细胞24和48h,在经历一段生长停滞后,24h组受损细胞均可缓慢恢复,而48h组细胞则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由此认为:胡椒碱对C6/36细胞株有毒性作用,但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在细胞毒性作用机制中不占主导地位;胡椒碱对C6/36细胞的作用有时间依赖性,延长作用时间,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胡椒碱 c6/36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中肠组织和C6/36细胞与登革病毒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3
作者 潘京 朱娉婷 郑学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筛选登革Ⅱ型病毒与白纹伊蚊中肠组织和C6/36细胞中的连接分子。方法富集纯化登革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提取的C6/36细胞膜蛋白和白纹伊蚊中肠组织总蛋白,将分离胶上的蛋白转于硝酸纤维素膜(PVDF)上,应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试验(... 目的筛选登革Ⅱ型病毒与白纹伊蚊中肠组织和C6/36细胞中的连接分子。方法富集纯化登革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提取的C6/36细胞膜蛋白和白纹伊蚊中肠组织总蛋白,将分离胶上的蛋白转于硝酸纤维素膜(PVDF)上,应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试验(VOPBA)方法筛选白纹伊蚊中肠组织和C6/36细胞中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的分子。结果白纹伊蚊中肠组织总蛋白经12%SDS-PAGE分离后转膜,分别与纯化的病毒液和阴性对照液孵育,用抗登革病毒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孵育组在分子量30kDa的位置有特异性的条带出现,而阴性对照组无此条带;用同样的方法筛选C6/36细胞上表达蛋白,病毒孵育组在分子量30kDa和40kDa的位置出现特异条带,而阴性对照组无。结论 VOPBA结果显示分子量为30kDa的分子在中肠组织与C6/36细胞中都能表达,具有连接登革Ⅱ型病毒的作用,对其氨基酸序列的鉴定和功能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白纹伊蚊中肠 c6 36细胞 受体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细胞色素P450 CYP6N亚家族新成员5’-及3’-非翻译区序列功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国理 黄炯烈 +1 位作者 吴瑜 王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39,53,共5页
目的 获得白纹伊蚊细胞色素P45 0CYP6N亚家族新成员 5’ -及 3’ -非翻译区 (untranslatedregion ,UTR)核苷酸序列 ,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 以本文作者已获得的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株一新的细胞色素P45 0CYP6基因cDNA片段 ,设计 1对... 目的 获得白纹伊蚊细胞色素P45 0CYP6N亚家族新成员 5’ -及 3’ -非翻译区 (untranslatedregion ,UTR)核苷酸序列 ,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 以本文作者已获得的白纹伊蚊溴氰菊酯抗性株一新的细胞色素P45 0CYP6基因cDNA片段 ,设计 1对特异性引物 ,以反向引物 ,进行 5’ -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 ,RACE) ,以正向引物进行 3’ -RACE。然后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和鉴定 ,以获得 5’ -UTR和 3’ -UTR ,并运用PC/GENE软件分析其功能。结果 获得CYP6N亚家族中两个新成员 5’ -UTR及 3’ -UTR ;其结构特征包括 :两个新成员前导序列均为 46个核苷酸 ;起始密码子ATG两侧核苷酸 - 3位是A、+ 4位是T ;5’ -UTR区域无稳定性的发卡结构 ;终止密码子在CYP6N3为TAA、在CYP6N4为TAG ,紧挨其 3’端核苷酸分别为A和G ,翻译产物羧基端均为亮氨酸。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白纹伊蚊细胞色素P45 0CYP6N亚家族两个新成员 5’ -及 3’ -非翻译区序列 ,进一步分析表明该两个新成员均能进行有效翻译 ,昆虫细胞色素P45 0基因翻译起始调控与翻译终止调控有部分类似于脊椎动物mRNA的翻译调控 ,但具有多态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细胞色素 P450 cYP6N亚家族 非翻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细胞色素P450 CYP6N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瑜 黄炯烈 +2 位作者 周国理 葛春喜 王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 对白纹伊蚊细胞色素P4 5 0CYP6N3基因进行原核表达 ,以获得高效表达蛋白。方法 根据CYP6N3基因的全长cRNA为模板进行RT -PCR。产物经T -A克隆测序鉴定后 ,亚克隆入原核融合表达载体 pGEX - 4T - 1(含有编码 2 6KDaGST的基因序列 ... 目的 对白纹伊蚊细胞色素P4 5 0CYP6N3基因进行原核表达 ,以获得高效表达蛋白。方法 根据CYP6N3基因的全长cRNA为模板进行RT -PCR。产物经T -A克隆测序鉴定后 ,亚克隆入原核融合表达载体 pGEX - 4T - 1(含有编码 2 6KDaGST的基因序列 )中 ,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进行原核表达。将细菌总蛋白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通过Westernblot分析鉴定目的蛋白的位置 ,并运用核酸蛋白分析仪扫描凝胶以确定表达产物的含量。结果 获得了高效表达的融合蛋白GST -CYP6N3,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37 4 9%。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异源表达了白纹伊蚊CYP6N3基因 ,为体外重建细胞色素P4 5 0CYP6N3单加氧酶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细胞色素P450 cYP6N3基因 原核表达 T-A克隆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病毒转基因载体pB[PUBnls-EGFP-prM]的构建及其在C6/36细胞中整合作用的检测
6
作者 葛春喜 黄炯烈 +2 位作者 陈观今 吴瑜 于洪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9-552,共4页
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探索新的蚊媒疾病防治方法 ,将登革病毒前膜蛋白基因prM重组入以转座子piggyBac因子为基础的载体 ,构建了昆虫转基因载体pB[PUBnls_EGFP_prM],在辅助质粒的作用下共同转染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C6 36细胞。PCR和So... 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探索新的蚊媒疾病防治方法 ,将登革病毒前膜蛋白基因prM重组入以转座子piggyBac因子为基础的载体 ,构建了昆虫转基因载体pB[PUBnls_EGFP_prM],在辅助质粒的作用下共同转染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C6 36细胞。PCR和Southernblot证明构建的转基因载体可以将EGFP_prM基因整合入蚊虫基因组中。验证了转座子piggyBac因子、启动子polyubiquitin可以在白纹伊蚊中发挥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c6/36细胞 prM基因 piggyBac因子 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颂 凌锋 +3 位作者 王金娜 吴瑜燕 侯娟 龚震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6,147,共5页
目的比较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采集登革热历史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PCR扩增COⅠ基因,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获得的各地白纹伊蚊序列... 目的比较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采集登革热历史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PCR扩增COⅠ基因,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获得的各地白纹伊蚊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特征和种群分化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用于分析的线粒体COⅠ基因长度为686bp,碱基A+T平均含量为67.8%,G+C平均含量为32.2%,变异位点中包括15个碱基转换位点和3个颠换位点。96个个体中存在20个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97,核酸多样性为0.717,核酸平均差异数为0.001 05。衢州、温州苍南和丽水的白纹伊蚊COⅠ序列多态性高于其它地区,且温州苍南和衢州白纹伊蚊种群与其它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存在中等遗传分化。结论浙江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COⅠ序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态性和的遗传分化,可能由环境、气候和人文因素综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mtDNA-COI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游丽斌 朱颖 +4 位作者 何文祥 翁育伟 王金章 阚乃鹏 张拥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2015—2016年送检部分批次白纹伊蚊雌性成蚊,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全长mtDNA-COⅠ基因片段并测序,分... 目的探讨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2015—2016年送检部分批次白纹伊蚊雌性成蚊,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全长mtDNA-COⅠ基因片段并测序,分析基因特征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PCR扩增mtDNA-CO Ⅰ基因共12个片段,测序得到的片段长度在1 476bp—1 494bp之间。与白纹伊蚊参比序列相比,同源性为99%,包含9个位点的碱基差异。根据不同单倍体型序列构建种系发育树,发现6个登革热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分属3个单倍体型,即H02、H03、H08。结论确定福建省登革热监测点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存在9个单核苷酸差异位点,包括H02、H03、H08共3种单倍体型,为福建省虫媒病毒病监测及其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遗传多态性 种系发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6/36浓核病毒1.1nm分辨率三维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凌鹏 陈森雄 +1 位作者 李茵茵 张景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白蚊伊蚊 c6/36浓核病毒 冷冻电镜技术 三维结构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分析广州市15个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梓豪 吴珊珊 +2 位作者 魏勇 钟代斌 郑学礼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5-994,共10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采集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共计15个白纹伊蚊种群。单只蚊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扩增COI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的序列... 目的探讨广州市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20年9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采集广州市11个行政区的共计15个白纹伊蚊种群。单只蚊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扩增COI基因序列并测序,获得的序列在GenBank上经过BLAST比对。BioEdit 7.2软件观察序列峰图。MEGA X软件对齐序列,分析碱基组成,构建系统发育树(NJ法)。DNAsp 6.12软件分析位点多态性,单倍型及其多样性,进行错配分布分析。Arlequin 3.5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进行中性检验。DAMBE 7.2软件分析序列的系统发育信号。PopART 1.7软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Median joining法)。结果广州市15个白纹伊蚊种群共获得642条序列,其长度为603 bp。A碱基加T碱基平均含量是67.5%,符合线粒体DNA的AT偏向性。单倍型分析共检出4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1为优势单倍型。中性检验表明广州市部分种群不符合中性理论,但大部分种群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而错配分布却表明仅有少部分种群经历过种群扩张。Mantel检验表明15个白纹伊蚊种群不存在地理隔离现象。种群遗传分化显示各种群间交流较频繁,且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差异更多来自于个体间。结论广州市的白纹伊蚊种群间基因交流较频繁,遗传分化小,遗传多样性偏低。这可能使不同地理种群的白纹伊蚊具有相似的媒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种群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蚊培养细胞中发现的一株新浓核病毒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勤奋 陈森雄 +2 位作者 邓莹 卢炘英 张景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3-554,共2页
关键词 伊蚊 培养细胞 浓核病毒 电子显微镜 c6/26细胞 登革热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色库蚊抗药性相关胰蛋白酶基因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与表达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公茂庆 顾燕 +4 位作者 胡小邦 孙艳 马磊 李秀兰 朱昌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淡色库蚊抗性品系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抗药性品系高表达的胰蛋白酶(trypsin)基因编码区。T/A克隆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构建重组昆虫细胞表达载...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以淡色库蚊抗性品系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抗药性品系高表达的胰蛋白酶(trypsin)基因编码区。T/A克隆测序鉴定后,亚克隆到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构建重组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try。经酶切和PCR鉴定后,与带有筛选标记的pIE1neo质粒共转染蚊虫细胞C6/36,通过G418选择培养,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用RTPCR、Westernblotting鉴定胰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表达。结果酶切和PCR鉴定表明,成功构建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E13/try;证实胰蛋白酶基因已转入C6/36细胞,并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成功地表达目的基因。结论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和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胰蛋白酶与抗药性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基因 昆虫细胞表达载体 抗药性 基因转染 c6/3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蚊虫线粒体COⅡ基因的分子进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朝晖 王金福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7-460,共4页
测定和比较了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基因全序列,并与其他几种蚊虫的CO 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根据CO 基因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对这些蚊虫的进化年代及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这3种蚊虫以中华按蚊... 测定和比较了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基因全序列,并与其他几种蚊虫的CO 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根据CO 基因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对这些蚊虫的进化年代及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这3种蚊虫以中华按蚊比较原始,在CO 分子结构上,白纹伊蚊与致倦库蚊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CO 基因是蚊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有效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白纹伊蚊 致倦库蚊 线粒体 cOⅡ基因 分子进化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基因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V1感染白斑蚊幼虫细胞系已适应
14
作者 徐汉祥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11期7-7,共1页
血清型1型的蓝舌病病毒(BTV1)可适应与增殖于白斑蚊幼虫的细胞系,此细胞系是由辛格(1967)建立的C6/36。单层细胞呈圆形,接种BTV1后出现CPE,孵育24小时的CPE,主要为丛集成大小不一的细胞群,48小时约有100—150个细胞聚集在一起,60小... 血清型1型的蓝舌病病毒(BTV1)可适应与增殖于白斑蚊幼虫的细胞系,此细胞系是由辛格(1967)建立的C6/36。单层细胞呈圆形,接种BTV1后出现CPE,孵育24小时的CPE,主要为丛集成大小不一的细胞群,48小时约有100—150个细胞聚集在一起,60小时细胞脱落并溶解,对照细胞培养没有这种现象。感染的细胞液经毒价测定,最高滴度为4.5TCID<sub>50</sub>/ml。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检测感染的C6/36细胞,含有BTV的抗原。用电镜检查感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蚊幼虫 c6/36细胞 蓝舌病病毒 细胞培养 白斑 BHK21 血清型 电镜检查 染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人血清中登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似 李世清 +1 位作者 翁育伟 王灵岚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1-612,共2页
目的应用细胞分离法从登革热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登革热病毒并应用免疫荧光法证实病毒的血清型.C6/36细胞长成单层后接种急性期血清,以5~7天为一代,观察细胞病变;感染后的细胞使用型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其血清型.在10份急... 目的应用细胞分离法从登革热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登革热病毒并应用免疫荧光法证实病毒的血清型.C6/36细胞长成单层后接种急性期血清,以5~7天为一代,观察细胞病变;感染后的细胞使用型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其血清型.在10份急性期病人血清中,有6份标本成功分离出登革热I型病毒,其结果和RT-PCR等实验方法的结果一致,分离率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血清 分离与鉴定 登革病毒 c6/36细胞 型特异性抗体 免疫荧光法 登革热病毒 细胞分离法 急性期 细胞病变 Ⅰ型病毒 实验方法 血清型 感染后 PcR 分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Tanay病毒粒子形态观察
16
作者 李楠 何于雯 +1 位作者 孟锦昕 王静林 《云南畜牧兽医》 2021年第2期1-2,共2页
为了研究广西分离Tanay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用2013年从广西马山县采集致倦库蚊标本分离的1株Tanay病毒(GX13M50)接种C6/36细胞进行复壮及培养、固定,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对GX13M50病毒粒子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够引起C6... 为了研究广西分离Tanay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用2013年从广西马山县采集致倦库蚊标本分离的1株Tanay病毒(GX13M50)接种C6/36细胞进行复壮及培养、固定,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对GX13M50病毒粒子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够引起C6/36细胞产生明显病变,在接种96 h后,被感染的细胞聚集、折光性变强、脱落;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为椭圆形,直径大约50 nm,具有一个短的突起。本研究对Tanay病毒粒子的形态进行了研究,为该病毒的形态学诊断及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ay病毒 c6/36细胞 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