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白纹羽根腐病菌褐座坚壳菌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
1
作者 罗强 莫艳芳 +5 位作者 施竹丽 王宇 普特 施竹凤 陈齐斌 杨佩文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0,共7页
【目的】明确苹果白纹羽根腐病菌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根据其生长条件偏好及致病能力,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褐座坚壳菌菌株F4J2-1为材料,采用菌落... 【目的】明确苹果白纹羽根腐病菌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生物学特性和寄主范围,根据其生长条件偏好及致病能力,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管理措施,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褐座坚壳菌菌株F4J2-1为材料,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pH(4.0~10.0)、温度(5~40℃)、光照(24 h全黑、24 h光照、12 h交替光照)、碳源(乳糖、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D-甘露醇和无蔗糖)和氮源(牛肉膏、硝酸钾、蛋白胨、硫酸铵、甘氨酸、硝酸钠、尿素和无氮源)对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菌丝悬浮液接种法测定菌株对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茶树(Camellia sinensis)、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车厘子(Prunus avium)、柿子(Diospyros kaki)以及葡萄(Vitis vinifera)等云南省内广泛种植的不同重要经济作物的侵染能力。【结果】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necatrix F4J2-1菌株在温度20~25℃时表现出最佳生长状态,且当培养基pH接近中性(pH=7.0)时能够获得最大菌落面积,而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菌种显示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就营养物质供给而言,发现蔗糖为最适宜碳源,牛肉膏为最适宜氮源;寄主范围测定结果表明,R.necatrix F4J2-1具有广泛的植物感染谱,能引起山楂、茶树、板栗、车厘子、柿子、葡萄等作物根部腐烂。【结论】R.necatrix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对多种作物有致病性。因此,在新果园选址和果苗补栽种植过程中,应避免山楂、茶树、板栗、车厘子、柿子、葡萄等作物混栽,以防宿存的褐座坚壳菌菌株对新植果园或茶园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白纹羽根腐病 褐座坚壳菌菌株 生物学特性 寄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抗性适合度代价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向荣 江定心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342-347,共6页
以室内筛选的白纹伊蚊抗性品系RR为研究对象,敏感品系SS为对照,采用种群生命表比较法,研究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产生抗性后的适合度代价变化。结果表明,净增长率(R0)、世代平均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 以室内筛选的白纹伊蚊抗性品系RR为研究对象,敏感品系SS为对照,采用种群生命表比较法,研究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产生抗性后的适合度代价变化。结果表明,净增长率(R0)、世代平均周期(T)、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加倍时间(D)在敏感品系种群中分别为41.13、11.77 d、0.32 d^(-1)、1.38 d^(-1)、2.17 d;在抗性种群中分别为26.48、14.27 d、0.23 d^(-1)、1.26 d^(-1)、3.01 d。抗性品系白纹伊蚊较敏感品系的种群加倍时间长,表明其繁殖速度减慢。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为100%,两者无显著差异;一龄幼虫发育至蛹的平均时间分别为(9.66±0.17)和(11.31±0.17)d;蛹的平均羽化时间分别为(2.15±0.04)和(2.90±0.03)d;雌蚊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0.03±1.60)和(21.83±1.12)d,均存在显著差异。抗性白纹伊蚊幼虫期和蛹期发育时间延长,成蚊寿命缩短,表明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产生抗性后存在一定适合度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四氟甲醚菊酯 抗药性 适合度代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四氟甲醚菊酯抗性品系室内筛选及抗性遗传分析
3
作者 马露露 江定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4-180,共7页
为明确四氟甲醚菊酯抗性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品系的抗药性水平,选择四氟甲醚菊酯抗性品系,进行杂交和回交试验,确定四氟甲醚菊酯抗性白纹伊蚊种群的显性度(D)、细胞质影响因子和遗传基因。结果显示,FRS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与抗性... 为明确四氟甲醚菊酯抗性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品系的抗药性水平,选择四氟甲醚菊酯抗性品系,进行杂交和回交试验,确定四氟甲醚菊酯抗性白纹伊蚊种群的显性度(D)、细胞质影响因子和遗传基因。结果显示,FRS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与抗性品系白纹伊蚊接近、FSR种群的敏感性强;FRS种群和FSR种群之间不交叠,分属2个不同的区间,2个杂交种群之间差异显著;4组回交后代BC1(FSR♀×SS♂)、BC2(FRS♀×SS♂)、BC3(FSR♀×RR♂)以及BC4(FRS♀×RR♂)的实际与期望剂量对数-死亡率(LD-P)曲线之间有差别,实际卡方值(χ^(2))明显大于期望卡方值。研究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的抗性遗传为多基因控制的母系遗传,这种遗传方式将使白纹伊蚊抗性种群迅速发展。在使用四氟甲醚菊酯防治白纹伊蚊时,为达到好的杀虫效果,且尽量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就需要注意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多个因素,如用药剂量、杀虫剂使用方法以及用药周期等,不同蚊虫对不同药剂产生的抗药性的遗传方式可能不同,因此在研制药剂以及用药时也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四氟甲醚菊酯 抗性筛选 抗药性遗传 母系效应 抗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α基因介导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抗药性
4
作者 吕海燕 江定心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3-861,共9页
[目的]探究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基因(AalAMPKα)与四氟甲醚菊酯的抗药性关系,揭示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的抗性形成机制,为白纹伊蚊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克隆AalAMPKα基因编码区(CDS)序列,... [目的]探究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基因(AalAMPKα)与四氟甲醚菊酯的抗药性关系,揭示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的抗性形成机制,为白纹伊蚊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克隆AalAMPKα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通过Protparam、SMART、SWISS-MODEL和GSD_v2.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alAMPKα基因在白纹伊蚊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的抗药性;使用RNA干扰技术探究AalAMPKα基因在白纹伊蚊抗药性中的功能。[结果]AalAMPKα基因全长1653 bp,编码545个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61.63 kD,理论等电点(pI)为8.03,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alAMPKα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似,有着高度保守的结构域;AalAMPKα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AMPKα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与其他双翅目昆虫之间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基因组结构分析显示,AMPKα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基因组结构差异较大,表现出物种特异性。AalAMPKα基因在白纹伊蚊的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脂肪体和1日雄蚊中表达量最高。白纹伊蚊抗性品系AalAMPKα基因的表达量是敏感品系的3.98倍。四氟甲醚菊酯对白纹伊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半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0.354和8.010 ng/头,抗性品系的抗性倍数为22.63,为高水平抗性;对白纹伊蚊抗性品系雌蚊显微注射双链核糖核酸(dsRNA)沉默AalAMPKα基因24 h后,注射dsGFP的对照组LD_(50)为7.876 ng/头,注射dsAalAMPKα组的LD_(50)为2.631 ng/头,沉默AalAMPKα基因后抗性倍数从22.25下降到7.43,抗药性极显著减弱(P<0.001)。[结论]AalAMPKα基因可介导白纹伊蚊对四氟甲醚菊酯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基因 四氟甲醚菊酯 抗药性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幼虫摄食量影响生长发育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
5
作者 王颖 邓雯洋 +2 位作者 吴超梅 田世焕 李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幼虫摄食量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生长发育及其对溴氰菊酯(DM)抗药性的影响,从而为蚊虫抗药性测定中幼虫饲养的食量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将白纹伊蚊实验室抗性品系幼虫分为3组,分别按照高、中、低3个食量标准进行饲养。... 目的探讨幼虫摄食量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生长发育及其对溴氰菊酯(DM)抗药性的影响,从而为蚊虫抗药性测定中幼虫饲养的食量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将白纹伊蚊实验室抗性品系幼虫分为3组,分别按照高、中、低3个食量标准进行饲养。每组500只幼虫,其中1~2龄幼虫每天分别投放100、50、25 mg食物,3~4龄幼虫每天分别投放500、250、125 mg食物,记录幼虫发育时间、化蛹数及羽化数,并计算化蛹率和羽化率,同时测量成蚊体质量和翅长。此外使用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来测定蚊虫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水平。结果不同食量组幼虫在发育时间、化蛹率和羽化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虫的发育时间随食物摄入量的增加而缩短;高食量组和低食量组的化蛹率(χ^(2)=16.282、7.440)和羽化率(χ^(2)=4.093、6.977)均低于中食量组;成蚊体质量和翅长均与摄食量呈正相关(P<0.05)。溴氰菊酯对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110、0.072和0.064 mg/L,成蚊半数击倒时间(KDT50)分别为97.404、68.964和65.005 min,作用24 h后成蚊死亡率分别为12%、16%和19%。结论幼虫阶段的摄食量会影响白纹伊蚊的生长发育及其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因此,规范幼虫摄食量将有助于不同实验室之间抗药性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抗药性 幼虫食量 溴氰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肉与木质肉品质安全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聪 袁伟东 +4 位作者 周禹 周宏平 姜洪喆 娄彭予 谢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5-373,共9页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及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关注。鸡肉味美价廉,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鸡肉供应需求,禽肉业一味追求快速出栏率,导致鸡肉已出现一系列肌肉缺陷问题,发生率最高的白纹肉(whit...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及食品安全问题日渐关注。鸡肉味美价廉,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鸡肉供应需求,禽肉业一味追求快速出栏率,导致鸡肉已出现一系列肌肉缺陷问题,发生率最高的白纹肉(white striping,WS)和木质肉(woody/wooden breast,WB)目前对禽肉业及消费者影响最为严重。常用的判别白纹肉、木质肉的方法是对其进行视觉观察和感官触碰,这种方法存在着主观、效率低和繁琐等缺点,而化学实验法会对鸡肉样本带来污染,显然不适用于后续的快速、在线检测及分选。近年来,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其凭借快速、准确和安全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品质安全领域。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近红外光谱、机器视觉以及高光谱成像等无损检测技术在白纹肉、木质肉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项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我国肉类食品品质安全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 木质肉 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 机器视觉 高光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基因对海南岛热带环境白纹伊蚊的分子鉴定
7
作者 徐艺嘉 冯行之 +3 位作者 王玉铌 李明玉 夏乾峰 芦亚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海南岛白纹伊蚊ITS2基因的分子鉴定,分析岛内白纹伊蚊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以揭示海南岛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结构。方法采集海南岛18个行政市(县)白纹伊蚊,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ITS2基因。使用MEGA 11.0软... 目的通过对海南岛白纹伊蚊ITS2基因的分子鉴定,分析岛内白纹伊蚊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以揭示海南岛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结构。方法采集海南岛18个行政市(县)白纹伊蚊,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ITS2基因。使用MEGA 11.0软件分析碱基组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关系。使用DnaSP 6软件和PopArt 1.7软件计算单倍型数量,绘制单倍型拓扑网络图,并分析单倍型多样性。结果获得海南岛18个市(县)白纹伊蚊共计360条ITS2基因,序列长度为536~586 bp,GC含量为51.29%~55.31%,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0.0154,共存在25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标为0.9870,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海南岛白蚊伊蚊与洪都拉斯白纹伊蚊的系统发育关系最近。结论海南岛白纹伊蚊种群内部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种群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充足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白纹伊蚊 ITS2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击倒抗性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晓花 陈辉莹 +6 位作者 杨新艳 林怡 蔡芳 钟汶兵 林春燕 赵伟 马雅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2-838,共7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其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型,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在海口新埠岛、龙塘镇、石山镇、白沙门和花卉市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应用浸渍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 目的了解海口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检测其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型,阐明抗性表型与kd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在海口新埠岛、龙塘镇、石山镇、白沙门和花卉市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应用浸渍法测定其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性,以抗性倍数确定抗性级别。对应生物测定的样品扩增和分析白纹伊蚊的kdr基因部分片段,采用χ2检验比较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的差异性。结果海口白纹伊蚊花卉市场和白沙门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产生抗性,花卉市场群体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高达436.36,为高度抗性。龙塘镇和石山镇群体对氯菊酯均为敏感,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为低度(9.09)或中度(18.18)。新埠岛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均为敏感。在对应检测的317只白纹伊蚊的kdr基因中,发现1 534位点存在点突变,检测到2种突变等位基因(TGC/C、TCC/S)。5种基因型和频率分别为野生型TTC/TTC(62.15%)、野生/突变型杂合子TTC/TGC(0.63%)和TTC/TCC(16.09%)、突变型纯合子TCC/TCC(20.82%)以及突变型杂合子TGC/TCC(0.32%)。χ2检验结果显示,接触菊酯类杀虫剂后敏感表型与抗性表型个体中,kdr基因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性表型群体中的kdr突变型基因型的频率(42.94%)大于敏感表型个体(31.97%)。结论海口市白纹伊蚊多个群体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同时存在抗性,抗性表型与kdr突变基因型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记录了kdr新的等位基因T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溴氰菊酯 氯菊酯 杀虫药抗药性 kdr基因型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种群生态学研究——Ⅴ.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复生 周昌清 林佩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种群 季节消长 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抗药性及病原体携带监测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仰青 付仁龙 +1 位作者 马红梅 柳小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掌握南昌地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登革热病毒携带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程度,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密... 目的掌握南昌地区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登革热病毒携带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程度,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分别测定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的抗药性;密度监测:成蚊采用双层叠帐法,幼虫分别采用布雷图指数法(BI)、勺舀法和路径指数法;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携带检测采用RT-PCR核酸检测。结果2018年南昌地区白纹伊蚊成蚊呈单峰活动趋势,活动最高峰为6月份,全年平均帐诱指数为2.76只/(顶·h),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6.18,平均路径指数为4.67处/km,居民区帐诱指数、BI和路径指数远高于工地和公园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抗性,对马拉硫磷、氯菊酯、杀螟硫磷和残杀威表现敏感;白纹伊蚊幼虫除对溴氰菊酯表现为敏感外,对DDVP等其他6种杀虫剂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抗性,抗性倍数处于9.09~76.19之间。南昌地区野外品系白纹伊蚊未检测到登革热病毒。结论一旦有登革热病例的输入,南昌地区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应停用已产生高度抗药性的氯氰菊酯、残杀威等杀虫剂,重点清除居民区生境内白纹伊蚊孳生地,及时根据监测结果评估登革热发生或流行的风险,可为南昌地区登革热疫情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抗药性 风险评估 病原携带 密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死蜱微球和乳油在水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石有 刘德坤 +6 位作者 张翠 张少飞 邓振洲 李正杨 黄彬彬 吴祖建 吴刚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468,共5页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微球和毒死蜱乳油在水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3龄幼虫的持续毒杀作用。结果表明:毒死蜱微球在水中的消解速率比乳油慢,半衰期比乳油的长,高浓度微球和乳油的消解半衰期均长于低浓... 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微球和毒死蜱乳油在水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3龄幼虫的持续毒杀作用。结果表明:毒死蜱微球在水中的消解速率比乳油慢,半衰期比乳油的长,高浓度微球和乳油的消解半衰期均长于低浓度下的消解半衰期。有效成分为1.2、12和24 mg/L的毒死蜱微球和毒死蜱乳油在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9.4±2.1)d、(27.8±1.6)d、(31.0±1.7)d和(12.8±1.0)d、(16.1±0.9)d、(19.7±1.1)d;毒死蜱微球对白纹伊蚊3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强于乳油且持效期长,1.2 mg/L的毒死蜱微球水解85 d后处理白纹伊蚊3龄幼虫的死亡率高达76.6%,高于相同浓度、相同条件乳油的处理(53.3%),具有良好的持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微球 乳油 消解 白纹伊蚊 毒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分析气候因素对白纹伊蚊密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德宪 林立丰 +4 位作者 罗雷 周文 高璐璐 陈清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04-1605,1609,共3页
目的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气候因素对白纹伊蚊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Matlab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模块,用广州市1995~2001年各月的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绝对湿度、平均蒸发量、平均降雨量、日照时间、平均风... 目的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分析气候因素对白纹伊蚊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Matlab7.0软件中的神经网络模块,用广州市1995~2001年各月的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绝对湿度、平均蒸发量、平均降雨量、日照时间、平均风速等气候数据与白纹伊蚊等级数据建立误差反向传播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神经网络经25次学习和训练,误差从0.305539下降至2.93751×10-14,通过建立的基于气候因素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预测,其预测符合率为80%。结论基于气候因素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用于预测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白纹伊蚊 气候因素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线粒体基因COI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瑞玲 姚广琴 +3 位作者 潘晓倩 马德珍 赵爱华 张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探讨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进化关系和遗传分化情况,为白纹伊蚊防制和蚊媒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广泛采集样品的基础上,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取线粒体基因COI片段,并从GenBank下载了部分序列,比对、剪切后的598bp用于后续分... 目的探讨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间的进化关系和遗传分化情况,为白纹伊蚊防制和蚊媒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广泛采集样品的基础上,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取线粒体基因COI片段,并从GenBank下载了部分序列,比对、剪切后的598bp用于后续分析。结果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白纹伊蚊的COI序列聚成一支,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60条COI序列分属于19个单倍型,其中4个为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3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20%;海南的白纹伊蚊种群与绝大部分地理种群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P<0.05);H1和H6形成了2个辐射中心,是较为原始的单倍型。结论我国的白纹伊蚊种群正处于扩张的趋势,海南的白纹伊蚊种群与其它地理种群间出现了明显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地理隔离 瓶颈效应 蚊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革Ⅱ型病毒经白纹伊蚊滞育卵的传递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晓霞 赵彤言 +2 位作者 董言德 蒋书楠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采用C6 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检测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滞育卵孵化的F1 代蚊虫感染率 ,从第一个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中未分离到病毒 ,第二与第三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最低感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0 0 1... 采用C6 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检测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滞育卵孵化的F1 代蚊虫感染率 ,从第一个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中未分离到病毒 ,第二与第三生殖营养周期子代蚊虫最低感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0 0 1,P >0 0 5 ) ,感染子代的批阳性率为 9.1% ,最低感染率为 1∶330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登革Ⅱ型病毒的白纹伊蚊滞育卵孵化的子代成蚊能通过叮咬将登革病毒传播给敏感乳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登革病毒能在媒介滞育卵内存活并传至子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登革Ⅱ型病毒 经卵传递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郭颂 凌锋 +3 位作者 王金娜 吴瑜燕 侯娟 龚震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6,147,共5页
目的比较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采集登革热历史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PCR扩增COⅠ基因,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获得的各地白纹伊蚊序列... 目的比较浙江省不同地理区域白纹伊蚊种群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tDNA-COⅠ)序列的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采集登革热历史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PCR扩增COⅠ基因,测序后结合Genbank中获得的各地白纹伊蚊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特征和种群分化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用于分析的线粒体COⅠ基因长度为686bp,碱基A+T平均含量为67.8%,G+C平均含量为32.2%,变异位点中包括15个碱基转换位点和3个颠换位点。96个个体中存在20个单倍型,整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97,核酸多样性为0.717,核酸平均差异数为0.001 05。衢州、温州苍南和丽水的白纹伊蚊COⅠ序列多态性高于其它地区,且温州苍南和衢州白纹伊蚊种群与其它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存在中等遗传分化。结论浙江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COⅠ序列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遗传多态性和的遗传分化,可能由环境、气候和人文因素综合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产卵引诱物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邓天福 莫建初 程家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为开发新的蚊虫监测技术,在室内及模拟野外环境下测定5种颜色(亚甲基蓝、亮蓝、胭脂红、果绿和柠檬黄)和10种化合物(乙酸、丙酸、己酸、庚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二甲基二硫醚、L-乳酸、氨水和1-辛烯-3-醇)引诱白纹伊蚊雌蚊产卵... 为开发新的蚊虫监测技术,在室内及模拟野外环境下测定5种颜色(亚甲基蓝、亮蓝、胭脂红、果绿和柠檬黄)和10种化合物(乙酸、丙酸、己酸、庚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二甲基二硫醚、L-乳酸、氨水和1-辛烯-3-醇)引诱白纹伊蚊雌蚊产卵的效果.结果表明,白纹伊蚊在含亚甲基蓝、亮蓝和胭脂红的蒸馏水中的产卵量显著多于蒸馏水;在供试的10种化合物中,0.001mg·L-1的乙酸溶液、0.01mg·L-1的丙酸溶液、0.01mg·L-1的乙酸乙酯溶液及0.01~1mg·L-1的1-辛烯-3-醇溶液对白纹伊蚊表现出显著的产卵引诱作用;模拟野外试验表明,颜色与化合物以室内最佳诱卵浓度混配时,颜色因素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诱卵作用,这说明在野外条件下供试化合物也许需要更高的浓度才能对白纹伊蚊起引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产卵 引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实验室饲养最佳营养方案 被引量:11
17
作者 曾冬琴 彭映辉 +2 位作者 陈飞飞 张云 黄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研究了在实验室大量快速繁殖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的最佳营养方案.结果表明:用小麦粉与酵母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中添加2%的鸡肝粉的饲料饲养幼虫,用质量浓度为100 g.L-1的葡萄糖溶液饲养成蚊,蛹羽化后5 d给雌蚊初次喂血,... 研究了在实验室大量快速繁殖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的最佳营养方案.结果表明:用小麦粉与酵母粉质量比为3∶1的混合物中添加2%的鸡肝粉的饲料饲养幼虫,用质量浓度为100 g.L-1的葡萄糖溶液饲养成蚊,蛹羽化后5 d给雌蚊初次喂血,用此营养方案饲养白纹伊蚊效果最佳,单蛹繁殖量为38.4只,繁殖周期为15.2 d;羽化后至初次喂血的时间对白纹伊蚊繁殖率和繁殖周期影响最大,其次是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和鸡肝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白纹伊蚊 单蛹繁殖量 繁殖周期 营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生物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飞飞 彭映辉 +3 位作者 晏许超 林海 曾冬琴 张云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1-527,共7页
研究了山苍子Litsea cubeba果实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蚊的驱避活性和对其幼虫的毒杀活性;采用GC-MS定性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定量分析了其中9种活性成分。结果如下:在1.5 mg.cm 2的涂抹剂量下,山苍子精油对白纹伊蚊的100... 研究了山苍子Litsea cubeba果实精油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成蚊的驱避活性和对其幼虫的毒杀活性;采用GC-MS定性分析了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定量分析了其中9种活性成分。结果如下:在1.5 mg.cm 2的涂抹剂量下,山苍子精油对白纹伊蚊的100%保护时间为3.70 h,对白纹伊蚊4龄期幼虫的24 h毒杀LC50值为82.48μg.mL 1。定性分析共鉴定出17种化合物,其中E-柠檬醛的相对含量最高,其峰面积百分比为44.65%,其它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是Z-柠檬醛(34.60%)、柠檬烯(11.70%)、甲基庚烯酮(2.28%)、芳樟醇(1.28%)等。定量分析9种活性成分在精油中的总含量为238.70 mg.mL 1,其中E-柠檬醛106.20mg.mL 1、Z-柠檬醛68.79 mg.mL 1、桉叶油素40.90 mg.mL 1的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成蚊驱避和幼虫毒杀活性,这些生物活性与精油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白纹伊蚊 生物活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结合昆虫绝育技术控制白纹伊蚊种群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郑小英 吴瑜 +2 位作者 张东京 洪晓月 奚志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7-391,共5页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全球范围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是中国大陆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传统的蚊媒控制方法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型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全球范围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种之一,是中国大陆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传统的蚊媒控制方法对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显微胚胎注射建立了携带三型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菌型(wAlbA、wAlbB和wPip)的白纹伊蚊HC蚊株,应用昆虫不相容技术结合昆虫绝育技术(IIT-SIT),在选定的2个试验现场进行持续释放大规模生产的HC雄蚊,以压制目标区域的白纹伊蚊种群。研究结果显示:在2个试验现场基本清除白纹伊蚊的种群,证明IIT-SIT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蚊媒控制工具,应用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疾病的传播控制切实可行,给蚊虫防控提供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绝育技术 昆虫不相容技术 沃尔巴克氏体 白纹伊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纹伊蚊基因表达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家红 程金芝 +1 位作者 孙宇 陈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基因表达定量PCR研究中适合的内参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β-ac-tin、BTF3a、rsp5、rsp27a、superoxide、rspL40六个看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除rsp27a基因扩增效率高于设定值被剃除外,余... 目的筛选白纹伊蚊基因表达定量PCR研究中适合的内参基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β-ac-tin、BTF3a、rsp5、rsp27a、superoxide、rspL40六个看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除rsp27a基因扩增效率高于设定值被剃除外,余5个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度为rspL40,BTF3a>rsp5>β-actin>superoxide;吸血不同时相表达稳定度为rspL40,rsp5>superoxide>BTF3a>β-actin。结论 rspL40,BTF3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最稳定;rspL40,rsp5在吸血不同时相表达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