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利用QTL-Seq结合分子标记定位粳稻垩白粒率控制位点qChalk8 |
杜彦修
孙文玉
袁泽科
张倩倩
李富豪
李俊周
孙红正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脱落酸(ABA)对白粒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黄益洪
汤日圣
叶晓青
童红玉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6
|
|
3
|
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的QTL及其互作分析 |
周立军
江玲
刘喜
陈红
陈亮明
刘世家
万建民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
4
|
川东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品种库源结构对稻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的影响 |
徐富贤
郑家奎
朱永川
王贵雄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5
|
|
5
|
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粒率相关性分析及其QTL定位 |
边建民
贺浩华
石桓
朱昌兰
彭小松
傅军如
贺小鹏
陈小荣
胡丽芳
欧阳林娟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6
|
水稻千粒重与垩白粒率的相关性分析 |
李贤勇
何永歆
李顺武
王楚桃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3 |
24
|
|
7
|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
陈兆夏
蒋国梁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6
|
|
8
|
群体结构对杂交水稻产量和垩白粒率的影响 |
李贤勇
李顺武
王楚桃
何永歆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2004 |
2
|
|
9
|
白粒小麦穗发芽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
王敏
姚维传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10
|
小麦白粒种质资源抗穗发芽性的配合力分析 |
蒋国梁
陈兆夏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1
|
利用BIL群体定位水稻垩白粒率QTL |
马孟莉
刘艳红
江玲
雷恩
卢丙越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高产白粒食用型向日葵品种晋葵4号选育报告 |
王鹏冬
杨新元
张学武
贾爱红
张捷
|
《甘肃农业科技》
|
2002 |
1
|
|
13
|
白粒小麦品种选育与展望 |
李邦发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4 |
0 |
|
14
|
四川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思考与实践系列报道之六 不管白粒还是红粒 能为农民增收才是好的 |
何祖才
任正隆
张怀琼
蒋华仁
|
《四川农业科技》
|
2003 |
0 |
|
15
|
四川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思考与实践系列报道之五 白粒小麦就是优质小麦吗 |
何祖才
任正隆
张怀琼
蒋华仁
|
《四川农业科技》
|
2003 |
0 |
|
16
|
几个白粒玉米杂交种的栽培 |
张清海
谢风超
闫国安
赵凤英
王寿平
|
《河南农业》
|
1997 |
0 |
|
17
|
旱稻导入系碾磨品质和垩白粒率的QTL定位及其与土壤水分的互作分析 |
李俊周
付春阳
李自超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8
|
非洲栽培稻垩白粒率耐热性QTL的定位 |
曹志斌
李瑶
曾博虹
毛凌华
蔡耀辉
吴晓峰
袁林峰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9
|
杂交水稻库源关系和穗型对稻米垩白粒率的影响 |
隗华军
王楚桃
|
《南方农业》
|
2012 |
4
|
|
20
|
优质白粒玉米新品种康白50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
张世成
陈明清
陈思建
曹和燕
彭莉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