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荸荠白禾螟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3
1
作者 司升云 周利琳 +1 位作者 刘小明 望勇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2-23,119,共2页
荸荠古称凫茈,俗称马蹄、地栗,属莎草科植物,长江以南各省普遍栽培,但以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等地出产较为知名,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 praelata Scopoli)为荸荠生产中一种毁... 荸荠古称凫茈,俗称马蹄、地栗,属莎草科植物,长江以南各省普遍栽培,但以广西桂林、浙江余杭、江苏高邮和福建福州等地出产较为知名,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 praelata Scopoli)为荸荠生产中一种毁灭性害虫,别名荸荠白螟、荸荠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各荸荠种植区均有分布,寄主除荸荠外,还危害甘蔗、席草、茭白及莎草科、禾本科杂草等。受害茎株大量枯死,果实畸形,品质下降,产量锐减,严重威胁着荸荠的生产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禾螟 荸荠 莎草科植物 防治 识别 毁灭性害虫 禾本科杂草 蔬菜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白禾螟发生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相 徐瑞琳 +2 位作者 张爱芳 朱洪涛 张桂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467-469,共3页
研究了荸荠白禾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结果表明该虫以幼虫越冬 1a发生 4代 ,6月份为第 1代 ,7月份第 2代 ,3~ 4代在 8~ 10月份重叠发生。防治该虫的指标和适期为 75 0头 /hm2 蛾日后 3~ 5d。天敌优势种群为稻螟赤眼蜂... 研究了荸荠白禾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结果表明该虫以幼虫越冬 1a发生 4代 ,6月份为第 1代 ,7月份第 2代 ,3~ 4代在 8~ 10月份重叠发生。防治该虫的指标和适期为 75 0头 /hm2 蛾日后 3~ 5d。天敌优势种群为稻螟赤眼蜂和螟卵啮小蜂。药剂筛选表明 ,由久效磷、高效氯氰菊酯组成的复配剂 1号 (33 .5 % + 1.5 % )效果最好。采取围歼秧田 ,重治 3代的策略 ,3a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为害率控制在 1%~ 2 % ,并推广该技术 2 0 0 0hm2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白禾螟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白禾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3
作者 何永梅 《农家科技》 2015年第5期16-17,共2页
白禾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又称纯白螟、白螟、荸荠钻心虫,是荸荠生产中一种毁灭性害虫,凡被蛀食的叶状茎,不久发红枯死,严重发生时成片枯死,不结或少结球茎,造成严重减产,农民称之为“红死”。除为害荸荠外,还为害甘蔗、席草、... 白禾螟,为鳞翅目螟蛾科,又称纯白螟、白螟、荸荠钻心虫,是荸荠生产中一种毁灭性害虫,凡被蛀食的叶状茎,不久发红枯死,严重发生时成片枯死,不结或少结球茎,造成严重减产,农民称之为“红死”。除为害荸荠外,还为害甘蔗、席草、茭白及莎草科、禾本科杂草或作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禾螟 荸荠 综合防治 毁灭性害虫 禾本科杂草 蛾科 鳞翅目 钻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白禾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被引量:2
4
作者 钟慧敏 陆关全 姚全甫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29,共2页
荸荠白禾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钟慧敏(浙江省植保总站杭州310004)陆关全,姚全甫(浙江省嘉兴市郊区农林局)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是为害荸荠的主要害虫。受其为害一般减产... 荸荠白禾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钟慧敏(浙江省植保总站杭州310004)陆关全,姚全甫(浙江省嘉兴市郊区农林局)荸荠白禾螟[Scirpophagapraelata(Scopoli)]是为害荸荠的主要害虫。受其为害一般减产20%~30%,个别严重田块减产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白禾螟 生物学特性 荸荠害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白禾螟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官山英 裘月华 《植物医生》 2007年第6期21-22,共2页
荸荠是福建省北部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光泽县传统的种植方式是稻——荸荠轮作制,近年来,荸荠白禾螟(又名纯白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已成为荸荠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特别是较为集中连片种植的生产基地为害尤其严重。据2003年... 荸荠是福建省北部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光泽县传统的种植方式是稻——荸荠轮作制,近年来,荸荠白禾螟(又名纯白螟)大面积发生为害,已成为荸荠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害虫,特别是较为集中连片种植的生产基地为害尤其严重。据2003年以来跟踪观察,一般受害田枯茎率在8%-18%.严重的田块,枯茎率高达63.4%,667m^2有幼虫虫口在1700~2100头.最高达1.8万头。荸荠被害后,造成茎株大量枯死,果实畸型,品质下降,产量锐减,严重威胁荸荠的生产与发展。经过连续4年对白禾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特点的观察.初步总结出了防治白禾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技术 发生特点 白禾螟 荸荠 生产基地 发生为害 毁灭性害虫 经济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及其复配防治荸荠白禾螟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爱国 孙俊铭 +1 位作者 韦刚 鲍祥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4期200-200,225,共2页
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及其复配防治荸荠白禾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复配,均可有效地防治荸荠白禾螟,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75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ml/hm2、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 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及其复配防治荸荠白禾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复配,均可有效地防治荸荠白禾螟,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75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ml/hm2、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750g+20%三唑磷乳油1500ml/hm2对荸荠白禾螟防效均可达91%以上,且对荸荠生长安全。药剂防治适期为各代1hm2荸荠田出现750只蛾子后3d,开展第1次防治,以后间隔7~10d防治1次,每代需防治2~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白禾螟 杀虫剂 复配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白禾螟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文成 《湖北植保》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1993~1996年作者对荸荠白禾螟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荸荠白禾螟有2种,即白尾白螟(Scirpophaga Praelata Scopoli)和黄尾白螟(Scirpophaga Nivella Fabr.)。两种白螟很相似,均属鳞翅目螟蛾科,只是黄尾白螟腹部末端的毛为黄色。幼虫为... 1993~1996年作者对荸荠白禾螟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荸荠白禾螟有2种,即白尾白螟(Scirpophaga Praelata Scopoli)和黄尾白螟(Scirpophaga Nivella Fabr.)。两种白螟很相似,均属鳞翅目螟蛾科,只是黄尾白螟腹部末端的毛为黄色。幼虫为害荸荠,又名荸荠螟。白螟在湖北荸荠产区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的2~3代为害最重,常造成荸荠茎杆枯死或分株减少,苗数不足,导致球茎小而轻,品质变劣,10月后以幼虫在荸荠茎杆内越冬。防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以95%的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其防效高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白禾螟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白禾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8
作者 姚全甫 赵桂花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荸荠 白禾螟 害虫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荸荠白禾螟的发生与防治
9
作者 吴国友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期67-67,共1页
总结了荸荠白禾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为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 荸荠白禾螟 形态 习性 为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