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垂直分异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学林 田方 戚鹏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共6页
分析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43种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区干果和肉果分别占65.67%和24.60%,在22种基本果实类型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蒴果(26.56%)、瘦果(12.35%)和核果(12.20%);果实类型及... 分析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43种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区干果和肉果分别占65.67%和24.60%,在22种基本果实类型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蒴果(26.56%)、瘦果(12.35%)和核果(12.20%);果实类型及其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干果比例上升,肉果比例下降并消失于3800m左右,其中蒴果比例在各海拔段均占据显著优势并呈上升趋势,瘦果和颖果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核果和浆果比例下降,梨果和翅果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聚类结果表明:海拔2000m左右是基本果实类型种数分布的断点。果实类型垂直分异可能是伴随着相应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特征的改变,以及果实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在完善果实分类系统的前提下,可将果实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作为反映某地区气候的生物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类型 垂直分异 水热条件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计量及评估——以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韦惠兰 夏锋 +1 位作者 袁志伟 张宏亮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生态效益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益的中心,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估是自然保护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效益计量的理论方法,并以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具体计量和评估了其生态效益。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生态效益 甘肃 评估方法 大气质量 野生生物保护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次生灌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栾文举 张三亮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应用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sw)、Simpson指数(Hsim)、Pielou均匀性指数(Jsw和Jsim)以及生态优势度(C)指标对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示范区次生灌木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是:Hsw=l.7... 应用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sw)、Simpson指数(Hsim)、Pielou均匀性指数(Jsw和Jsim)以及生态优势度(C)指标对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示范区次生灌木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是:Hsw=l.7319-2.9314;Hsim=0.7550-0.9343;Jsw=0.6720-0.9050:Jsim=0.8199-0.9732。表明该区群落组成成分复杂、种类丰富。生态优势度指数低(0.0657-0.2450),人为活动影响强烈,最后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及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试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二)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洪建 李萍 +1 位作者 高永德 袁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2-16,共5页
1997~ 2 0 0 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的害虫 ,共采集标本约 1 0 0 0个 ,经鉴定计有 2 0种 ,隶属于 6目 44科 ,其中 69种竹类害虫属甘肃省新纪录。记录了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害虫 2 7科 1 1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竹类 害虫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名录初报(一)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洪建 李苹 +1 位作者 高荣德 袁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21-24,共4页
1997~ 2 0 0 1年调查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类害虫 ,共采集标本约 10 0 0余个 ,经鉴定计有 2 0 4种 ,隶属于 6目 4 4科 ,其中 6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竹类害虫 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杜仲林生长现状及生态因子影响分析
6
作者 栾文举 王志泰 +2 位作者 周晓雷 张可荣 蒲万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4-49,共6页
杜仲被确定为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试验基地的主要人工栽培示范经济树种。通过对林木生长状况调查和主要生态因子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各样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是影响杜仲生长最敏感因子... 杜仲被确定为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持续林业试验基地的主要人工栽培示范经济树种。通过对林木生长状况调查和主要生态因子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发现各样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是影响杜仲生长最敏感因子,而加强林地抚育和管护是保证林木良好生长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杜仲林 生长 生态因子 基地建设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力的测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三亮 栾文举 +1 位作者 陈玉琪 李保明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15-20,共6页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 (ESD)、管理可持续发展 (MSD)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SSD) 3个方面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综合可持续发展力 (FSD)值为 0 .84 ,低于自然保护区可...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 (ESD)、管理可持续发展 (MSD)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SSD) 3个方面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综合可持续发展力 (FSD)值为 0 .84 ,低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值 0 .90 ,判定为非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其中ESD值为 0 .78,判定为生态中可持续发展 ;MSD值为 0 .79,判定为管理中可持续发展 ;SSD值为 0 .89,判定为社区非可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天牛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红霞 辛中尧 +1 位作者 王洪建 王香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2-187,共6页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昆虫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Samways,1993;王献溥等,1994),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昆虫主宰着全球的生物多样性(Lawton,2002)。
关键词 天牛 多样性 植被类型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敏 杨文赟 孙学刚 《南方农机》 2018年第12期217-220,244,共5页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干扰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地震干扰严重破坏植被生态系统,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境选择,5.12汶川地震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遭到重创。生境选择作为...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三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干扰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地震干扰严重破坏植被生态系统,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境选择,5.12汶川地震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遭到重创。生境选择作为动物对异质环境的适应方式之一,是野生动物保护及生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研究从大熊猫生境选择的适应性出发,对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地震前、后大熊猫对生境中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的生境选择特征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地震对大熊猫的生境选择的影响,只是对竹子生长状况在地震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从坡面、生境类型、森林起源生、植被生境等生境特征上看是较明显的,且均有不同的变化。(2)大熊猫偏好生境的变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地震前相比,主成分的数量、各主成分的位置级别、各级别内的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震后大熊猫选择中坡向、郁闭度不作为大熊猫选择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 地震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南江黄羊螨病的诊治
10
作者 张华 李富义 +2 位作者 范文安 王小慧 袁明 《甘肃畜牧兽医》 2010年第6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南江黄羊 羊螨病 诊治 甘肃 全球环境基金 营养不良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选择初步研究
11
作者 周晓雯 杨文赟 金崑 《甘肃林业》 2020年第5期35-36,共2页
一、研究背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一、研究背景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易危(VU),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动植物 川金丝猴 仰鼻猴属 国际贸易公约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生境选择 猴科 疣猴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12
作者 王举举 刘晓娟 +2 位作者 敏正龙 王建宏 班文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5,共8页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27属58种,是甘肃省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虾脊兰属(Calanthe R.Br.)和杓兰属(Cy... 采用野外调查法,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27属58种,是甘肃省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中,虾脊兰属(Calanthe R.Br.)和杓兰属(Cypripedium Linn.)为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优势属。兰科植物以地生兰为主,共21属52种,分别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7.8%和89.7%,腐生兰和附生兰较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15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25.9%;中国特有种22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9%;易危等级及以上(19种)和易危等级以下(39种)兰科植物分别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2.8%和67.2%。保护区兰科植物在水平分布上以铁楼藏族乡的种类最为丰富(35种),占保护区兰科植物总种数的60.3%;在垂直分布上以海拔(1400,1800]m内的种类最为丰富(31种),高海拔区域的种类较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丰富,中国特有种丰富,保护区生境条件更适宜地生兰生长;兰科植物属级分化明显,水平分布广泛但不均匀,且垂直分布明显。保护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与受威胁兰科植物种类重合度较高,亟需开展针对保护区受威胁兰科植物种类的就地保护工作,加大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物种多样性 分布特征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兴明 常亚鹏 +2 位作者 汪红 赵传燕 杨文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2,共8页
【目的】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量化分析研究区大熊猫的生境特征。【方法】通过大熊猫痕迹点与研究区地形因子、植被类型、主食竹和河流分布图叠加,得出大熊猫分布区与物理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的关系.将居... 【目的】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量化分析研究区大熊猫的生境特征。【方法】通过大熊猫痕迹点与研究区地形因子、植被类型、主食竹和河流分布图叠加,得出大熊猫分布区与物理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的关系.将居民点进行缓冲分析,与大熊猫痕迹点叠加,分析大熊猫与人类活动因素(居民点)的关系。【结果】研究得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活动范围多在海拔1 600~2 900 m之间,痕迹点在坡度较缓(<5°)和无坡向的区域出现较多,生境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针阔叶混交林,该类型占全区域总面积的30.09%,主食竹为缺苞箭竹和青川箭竹.92.14%的痕迹点落在距水源地700 m以内的范围中,明显回避有干扰的区域,远离居民点(>3 500 m的缓冲区)。【结论】研究结果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 大熊猫痕迹点 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的垂直分异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学林 戚鹏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基于先期建成的种子植物数据库,分析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资源结构及性状特点沿海拔梯度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资源植物物种数量和种数增减速率,全区可划分为4段:速增较丰富带、稳定丰富带、速减... 基于先期建成的种子植物数据库,分析了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资源结构及性状特点沿海拔梯度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根据资源植物物种数量和种数增减速率,全区可划分为4段:速增较丰富带、稳定丰富带、速减较丰富带和速减贫乏带;(2)根据各100 m海拔段之间植物资源结构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药用植物种数的变化是形成一级分聚的主导因子;(3)随着海拔梯度的上升,资源植物的区系成分、性状特征表现出相对应的垂直分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植物 垂直分异 物种丰富度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继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中国分布的15个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在栖息地均有分布,区系成分表现为起源古老,原始类... 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样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中国分布的15个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在栖息地均有分布,区系成分表现为起源古老,原始类群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热带成分次之,兼有南北植物区系的特点;特有化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分布类型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可荣 黄华梨 杨文云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2期19-22,50,共5页
概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 6个生态系统 ,认为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 ,占甘肃省物种多样性的 61 .89% ,占中国物种多样性 1 0 .39%左右 ,物种多样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论述了该区生物多样性具有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形势 。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测定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淑荣 任志勇 《甘肃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25-28,35,共5页
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Wiener变化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P)测度群落内的多样性(α多样性),用Sorensen指数(SI)、Jaccard指数(Cj)和Cody(βc)指数测试群落间的多样性(β多样... 在白水江国家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应用Shannon-Wiener变化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P)测度群落内的多样性(α多样性),用Sorensen指数(SI)、Jaccard指数(Cj)和Cody(βc)指数测试群落间的多样性(β多样性)结果表明:保护区由于海拔相差大和所处气候带的原因,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均较低;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36科、708属、1 810种。各种温带分布的属共有540个之多,占总属数的70.77%,温带成分几乎包括了世界温带分布的所有木本属,反映出明显的温带性质。并针对存在的生境片断化、毁林开荒、森林不合理砍伐、森林旅游等威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测定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琼 龚大洁 +1 位作者 张可荣 许颖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9-332,共4页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 2006年7~8月对甘肃白水江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采得两栖爬行动物标本49种,隶属于13科4目。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65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隶属于8科2目;爬行动物37种,隶属于11科3目。其区系组成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9.63%,古北界成分占14.28%。特有种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资源特点,提出了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可持续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调查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及其保护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艳 戚鹏程 陈学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0-664,659,共6页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0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28%。其中划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0种,划归《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37种,划归《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18种。该区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各类珍稀濒危植物10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28%。其中划归《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有20种,划归《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有37种,划归《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的有18种。该区在整个海拔梯度上均有珍稀植物分布,但很不均匀。根据珍稀植物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大体可分为“极丰富段”“较丰富段”“丰富段”“稀少段”4段。不同类型的珍稀植物的垂直分布也有差异。根据白水江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布格局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垂直分布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护林营造技术及建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培斌 靳继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58-60,共3页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 ,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中心 ,与天保工程相结合 ,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 ,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 ,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 ,尤...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长防林体系建设应走全面治理、综合发展的道路 ,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中心 ,与天保工程相结合 ,逐步形成农、林、牧协调发展。在营造技术上 ,注意立地条件类型及适生树种的配置 ,注意林种、树种的优化组合 ,尤其要掌握在贫瘠荒坡和侵蚀沟上的造林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防护林 营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