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山地山杨白桦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梁文俊 丁国栋 +4 位作者 包岩峰 贺宇 安云 臧荫桐 高广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9,95,共6页
为了探究山杨和白桦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直径分布指标,对木兰围场次生山杨、白桦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杨、白桦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很丰富,群落中当地树种占绝对... 为了探究山杨和白桦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运用林分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直径分布指标,对木兰围场次生山杨、白桦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杨、白桦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很丰富,群落中当地树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水平结构来说,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2,群落呈现出随机分布格局;群落的树种隔离度很高,平均混交度为0.618,但其主要树种山杨和白桦的混交度最低为0.26和0.39;群落所有乔木树种以胸径作为大小比数的指标的优势树种排列为:落叶松>黑桦>白桦>蒙古栎>山杨>棘皮桦>花楸>云杉>黄桦>油松>五角枫;林分整体处于结构稳定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白桦混交林 次生林 空间结构 混交度 角尺度 大小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子纯 李耀翔 +1 位作者 孟永斌 王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3,107,共10页
【目的】间伐改变林分环境,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12 a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种不同强度(16.7%、25.5%、34.4%、49.6%、59.9%)间... 【目的】间伐改变林分环境,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处理12 a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的空间变化特征,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O-ring统计分析方法,对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5种不同强度(16.7%、25.5%、34.4%、49.6%、59.9%)间伐12 a后林木的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对照与49.6%间伐强度的落叶松径级呈正态分布,而16.7%、25.5%和59.9%间伐强度使径级分布曲线偏离正态性。49.6%与59.9%间伐强度样地的白桦径级分布曲线明显右移,且径级频率分布更均匀。2)对照样地中,全林分及各树种在0~4 m尺度呈积聚现象。随着间伐强度增大,全林分及各树种的聚集强度均呈先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在间伐强度为49.6%样地的0~20 m尺度无聚集分布现象,此时各尺度均为随机分布,竞争压力较小。3)对照、16.7%及34.4%间伐强度样地的小径级落叶松与中径级之间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存在生态位上的竞争,群落结构不稳定。而25.5%、49.6%、59.9%间伐强度样地的中小径级落叶松之间主要表现为不相关。所有样地的中、大径级落叶松主要表现为不相关。4)落叶松与白桦的种间关联性以不相关为主,这是两树种在此稳定生存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49.6%间伐强度可使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分结构优化,减少种内及种间竞争,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间伐强度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O-ring统计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白桦混交林建群种碳汇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崧 刘延滨 +1 位作者 黄金龙 王承义 《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18-20,共3页
以小兴安岭采伐迹地自然更新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模型、碳含量模型估算出建群种碳汇量,并对林分建群种碳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森林皆伐林地自然更新演替后形成的白桦林主要建群种中数量最多的是白桦,其碳汇... 以小兴安岭采伐迹地自然更新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模型、碳含量模型估算出建群种碳汇量,并对林分建群种碳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森林皆伐林地自然更新演替后形成的白桦林主要建群种中数量最多的是白桦,其碳汇贡献率也最高;落叶松的个体平均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最大,但在整个林分中的总生物量水平较低,而单株生物量最小的白桦林分整体生物量最大;树干生物量与总体生物量比例最高的是白桦和落叶松;林分单位面积含碳量的排序为白桦、毛赤杨、落叶松;落叶松总体碳汇贡献率最低,但个体碳汇量及树干占比都很高,可以在保证整体结构近自然化的情况下,通过造林的方式提高落叶松的比例来增加林分的碳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迹地 白桦混交林 碳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枯落物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红振 李凤日 +1 位作者 贾炜玮 王树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46,52,共5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的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中设置4块40mx40m标准地.通过枯落物不同组分累积量以及持水量的测定、计算和分析,对落叶松林和白桦一落叶松混交林枯落物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 以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国家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的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中设置4块40mx40m标准地.通过枯落物不同组分累积量以及持水量的测定、计算和分析,对落叶松林和白桦一落叶松混交林枯落物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的枯落物干物质累积量为17.46~22.48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60.30~81.48t/hm2,两者均在各林分间差异显著,都随着落叶松所占比例的减小而减小,由大到小顺序为:10落、8落2白、6落4白、4落6白。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枯落物对降雨的有效拦蓄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4落6白、6落4白、10落、8落2白,且与半分解有效拦蓄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落叶松混交林 枯落物 持水能力 水源涵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秦娟 刘勇 上官周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31-2337,共7页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白桦林、辽东栎林和白桦-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其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即混交林地有深层...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白桦林、辽东栎林和白桦-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其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即混交林地有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可供利用,并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2)辽东栎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其次为白桦-辽东栎混交林,水分利用率(WUE)为混交林白桦>混交林辽东栎>辽东栎林>白桦林;(3)混交林中白桦、辽东栎的Fv/Fm和Fv/Fo值均较大,与纯林差异不显著;白桦林和辽东栎林的qP和NPQ值均大于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辽东栎林 白桦-辽东栎混交林 光合生理生态 子午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段光爽 郑亚丽 +2 位作者 洪亮 宋新宇 符利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探索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林分立地质量评价,为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崇礼区2019年森林资源一张图小班数据,建立林分平均树高、断面积和蓄积... 【目的】探索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林分立地质量评价,为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崇礼区2019年森林资源一张图小班数据,建立林分平均树高、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计算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并结合林分现实生产力对潜在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和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林分平均树高、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良好,潜在生产力均随立地质量降低而下降,华北落叶松纯林基准年龄时断面积潜在生产力介于2.06~2.11 m^(2)·hm^(-2)a^(-1)之间,蓄积潜在生产力介于6.27~12.11 m^(3)·hm^(-2)a^(-1)之间,白桦山杨混交林基准年龄时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分别介于1.72~2.28和4.43~8.72 m^(3)·hm^(-2)a^(-1)之间。林分现实生产力低于潜在生产力,且差异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减小。对于中幼龄林样地,立地质量高的林分现实生产力较大,与潜在生产力的差异随立地等级上升而下降。【结论】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在中幼龄林阶段表现出比成过熟林阶段更高的潜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相差较大,差异随立地质量降低而增大,应加强中幼龄林森林抚育,且抚育过程中应重视立地质量中等的森林;基准年龄时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可作为评价立地质量好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质量评价 潜在生产力 现实生产力 华北落叶松纯林 白桦山杨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河林业局不同龄组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分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崔敏 《林业勘查设计》 2013年第4期53-55,共3页
以沾河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间隔的调查,研究比较了主伐利用前3种龄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林分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各龄组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在5年的时间内均有明显的增长,其每... 以沾河林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间隔的调查,研究比较了主伐利用前3种龄组(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林分生长。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落叶松混交林各龄组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蓄积在5年的时间内均有明显的增长,其每公顷年平均生长量为:近熟林0.65 m3/hm2,中龄林0.92 m3/hm2,幼龄林0.74 m3/hm2。但与其他林分相比,生长速度十分缓慢。鉴于所研究的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极其低下的生产力,应尽快采取林分抚育和林地抚育措施,并引入珍贵阔叶树种以及速生针叶树种,以加快其演替进程、改变其树种组成,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木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龄组 白桦落叶松混交林 林分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落叶松纯林和混交林凋落物层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马香丽 杨晋宇 +1 位作者 黄选瑞 吴亚楠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河北塞罕坝地区落叶松林纯林和混交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保护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经营利用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内的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 【目的】比较研究河北塞罕坝地区落叶松林纯林和混交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保护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经营利用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研究区内的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对象,于2013年7月,用Tulligren漏斗法分离林分内凋落物层的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比较其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同时测定凋落物理化性质,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结果】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11 609只,隶属于11目24个类群,其中落叶松纯林4 529只,隶属于10目18个类群,落叶松白桦混交林7 080只,隶属于10目19个类群;两种林分内的优势群类群均为弹尾目和蜱螨目。方差分析显示,落叶松纯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低于混交林,其中个体密度差异显著(P<0.05);落叶松纯林的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和匀性指数显著高于混交林;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结论】落叶松纯林更新成混交林,能够吸引更多数量的土壤动物,在人工经营过程中应避免营造单一结构的落叶松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落叶松纯林 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上游白桦冷杉等4种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 被引量:35
9
作者 韩友志 邢兆凯 +2 位作者 顾宇书 刘红民 高英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8,共4页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浑河上游4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总蓄积量为24.06 t/hm2,最大持水量为79.44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87 t/hm2;蒙古栎×花曲柳×紫椴混交...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出发,对浑河上游4种林分类型的林下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总蓄积量为24.06 t/hm2,最大持水量为79.44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87 t/hm2;蒙古栎×花曲柳×紫椴混交林总蓄积量为15.58 t/hm2,最大持水量为58.74 t/hm2,有效拦蓄量为35.97 t/hm2;蒙古栎纯林总蓄积量为14.59 t/hm2,最大持水量为51.51 t/hm2,有效拦蓄量为34.28 t/hm2;落叶松纯林总蓄积量为23.27 t/hm2,最大持水量66.22 t/hm2,有效拦蓄量为37.93 t/hm2。枯落物持水量在0~2 h内快速增加,吸水速率在0~1 h快速降低,其后均呈趋缓态势。回归分析表明,持水量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W=alnt+b,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符合关系式V=ktn,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01)。研究表明白桦×冷杉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冷杉混交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浑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塞罕坝两种林型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娅丽 左鑫钰 +3 位作者 田龙 杨晋宇 庞永奇 宋立敏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为探讨森林旅游对不同森林类型内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旅游区和非旅游区内华北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对比分析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等对旅游干扰的响应。... 为探讨森林旅游对不同森林类型内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塞罕坝机械林场旅游区和非旅游区内华北落叶松纯林和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陷阱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对比分析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群组成等对旅游干扰的响应。结果显示,共大型土壤动物4224头,隶属4纲7目41科86种。旅游区落叶松纯林地表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高于混交林(P<0.05),非旅游区差异不显著。旅游活动降低了2种林型内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物种数,其中混交林内大型土壤动物物种数显著减少(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旅游活动和林型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和部分常见类群影响显著(P<0.05)。各功能群中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和腐食性土壤动物物种数最高;旅游活动显著降低落叶松纯林捕食性土壤动物个体数和植食性土壤动物H,显著降低混交林腐食性土壤动物物种数和H,以及植食性土壤动物的H和均匀度指数(Jd)。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旅游活动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林分类型。凋落物全磷含量、全碳含量、厚度、生物量,土壤全磷含量、含水量、容重、C/P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子(P<0.05)。塞罕坝地区旅游活动改变了凋落物理化性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种林分大型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混交林内凋落物耐踩踏性低于落叶松林,土壤动物受影响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旅游活动 多样性 华北落叶松纯林 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型物种多样性研究
11
作者 田永霞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1期37-39,共3页
通过对红松+白桦人工混交林、红松+色赤杨人工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等3种不同林型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白桦和红松+色赤杨人工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远远高于红松纯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明显好于红松纯林;人... 通过对红松+白桦人工混交林、红松+色赤杨人工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等3种不同林型物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白桦和红松+色赤杨人工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远远高于红松纯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也明显好于红松纯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层次结构复杂,垂直多样性丰富,而红松纯林只有一个主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垂直结构单一。人工针阔混交林对多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白桦人工混交林 红桦+色赤杨人工混交林 红松纯林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