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凡纳滨对虾敲降β-catenin后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转录组分析 |
杨忠明
伍文豪
施泓
黄智豪
阮灵伟
|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凡纳对虾parkin共调基因和parkin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和SNP开发 |
薛倩
李旭鹏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
雷质文
黄倢
史成银
张立敬
俞开康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53
|
|
4
|
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
雷质文
史成银
黄倢
杨冰
俞开康
战文斌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4
|
|
5
|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的克隆及在蓝藻中表达载体的构建 |
张春莉
施定基
黄倢
张海霞
彭国宏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6
|
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草药的筛选及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致病性的影响 |
郭志勋
李卓佳
管淑玉
冯娟
文国樑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7
|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传播途径的调查 |
刘萍
孔杰
孟宪红
刘志鸿
李健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
2000 |
24
|
|
8
|
盐度变化对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影响 |
向赟
王刚
叶国锋
陈兆明
杨世平
王成桂
孙成波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9
|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对中国对虾卵及各期幼体人工感染的试验研究 |
刘萍
孔杰
李健
阎振广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
2001 |
11
|
|
10
|
7种消毒剂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DNA作用效果的比较 |
杨冰
黄倢
宋晓玲
史成银
王秀华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
2001 |
3
|
|
11
|
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组同源重复区结合蛋白WSSV021的鉴定 |
朱艳冰
|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2
|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LAMP-TaqMan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刘昱
柳梦思
董振国
焦义然
时国强
石磊
|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3
|
中华绒螯蟹内源性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EjsWSSV的克隆与鉴定(英文) |
解文利
李鹏
靳芳草
周开亚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4
|
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荧光素标记法 |
冯书营
黄倢
张仕璀
|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
2004 |
0 |
|
15
|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感染对虾的途径及滴度研究 |
戴俊逸
李文婷
杨丰
|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
2013 |
4
|
|
16
|
罗氏沼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ORF147片段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
薛宇醒
曹广力
王晓兰
贡成良
魏育红
沈卫德
陈辉
张伟明
薛仁宇
|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7
|
不同温度下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
向赟
吴宇学
王刚
陈兆明
张锐
孙成波
|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8
|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的感染途径和宿主种类 |
何建国
周化民
姚伯
杨晓明
邓敏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91
|
|
19
|
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单链抗体A1的表达和生物化学特性 |
张晓华
戴玲芬
戴和平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20
|
氨氮促使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凡纳滨对虾发病及其血细胞、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 |
邱德全
杨士平
邱明生
|
《渔业现代化》
|
2007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