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凡纳对虾parkin共调基因和parkin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和SNP开发 |
薛倩
李旭鹏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凡纳滨对虾“海景洲1号” 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性高 |
|
《海洋与渔业》
|
2025 |
0 |
|
3
|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与应用 |
谢芝勋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唐小飞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4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增殖的研究 |
周俊芳
房文红
胡琳琳
周帅
李新苍
朱磊
|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5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几种经济类淡水甲壳动物中的感染与流行调查研究 |
薛晖
丁正峰
周刚
杨林
唐建清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6
|
常规PCR与巢式PCR法快速检测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
徐进
范玉顶
周勇
曾令兵
|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7
|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 |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8
|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
闫冬春
董双林
黄使
杨冰
|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
2004 |
14
|
|
9
|
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使用UNG防遗留污染 |
闫冬春
黄倢
董双林
杨冰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
2003 |
6
|
|
10
|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的比较 |
盖春蕾
许拉
叶海斌
于晓清
王勇强
|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1
|
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途径研究进展 |
罗展
黄倢
周丽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2
|
|
12
|
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假阴性的探讨 |
闫冬春
董双林
黄倢
|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3
|
^(60)Co辐照对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灭活效果 |
刘莉
宋晓玲
黄倢
杨冰
张文波
陈国福
周进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
2004 |
3
|
|
14
|
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李海平
葛辉
温凭
吴丽云
李慧耀
巫旗生
张哲
杨求华
何丽斌
徐春燕
|
《渔业研究》
|
2024 |
0 |
|
15
|
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主要措施 |
闫冬春
|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6 |
10
|
|
16
|
双重PCR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
任聪
龚艳清
陈信忠
徐淑菲
王寿昆
|
《福建水产》
|
2008 |
3
|
|
17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血卵涡鞕虫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施慧
许文军
谢建军
查智辉
徐汉祥
史海东
|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0 |
1
|
|
18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市售克氏原螯虾中携带情况调查 |
洪徐鹏
|
《江西水产科技》
|
2012 |
5
|
|
19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提取物中43kDa蛋白来源的MALDI-TOF分析 |
梁艳
黄倢
张培军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20
|
3种市售养殖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核酸探针检测 |
闫冬春
杨雪
于谨磊
刘路清
杜中梅
时良
王芳
|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