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对虾parkin共调基因和parkin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和SNP开发
1
作者 薛倩 李旭鹏 +5 位作者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9,共16页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 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方法筛选到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候选基因:parkin共调基因(PACRG)。PACRG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parkin共用一个双向启动子,二者共同参与细胞自噬过程,从而在细胞保护方面发挥作用。本研究对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PACRG和parkin在抗WSSV中的功能进行探讨,对其mRNA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利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对虾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不同组织中PACRG和parkin的表达水平。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空间定位。利用PCR和Sanger测序技术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并进行抗WSSV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ACRG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00bp,编码199个氨基酸,预测包含一个ParcG结构域。parkinORF序列全长1653bp,编码550个氨基酸,预测包含UBQ、IBR结构域和一个信号肽结构。与多物种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发现,凡纳对虾PACRG氨基酸序列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的同源性高达89.70%;凡纳对虾parkin氨基酸序列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同源性高达93.45%。PACRG和parkin蛋白的保守性较高。感染WSSV后,PACRG和parkin在对虾肝胰腺、鳃、肌肉和眼柄中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眼柄中PACRG和parkin表现出极相似的组织表达模式。在肌肉中,PACRGmRNA和WSSV在空间位置上呈现高度重叠状态。结合上述结果,推测PACRG和parkin在凡纳对虾与WSSV的互作中发挥功能。在PACRG中筛选到2个SNP位点,在parkin中筛选到15个SNP位点,其中位于parkin非翻译区(UTR)的5个SNP位点与抗WSSV性状显著相关。本文为研究凡纳对虾抗WSSV的分子机制和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parkin共调基因(PACRG) PARKIN基因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海景洲1号” 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性高
2
《海洋与渔业》 2025年第3期42-43,共2页
对虾在我国从南到北均有养殖,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复杂,面临严峻考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自1992年暴发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至今仍未得到完全控制,成为目前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对虾在我国从南到北均有养殖,养殖环境和养殖模式复杂,面临严峻考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自1992年暴发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至今仍未得到完全控制,成为目前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景洲1号 白斑综合征病毒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刘加波 邓显文 唐小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2,24,共5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二温式多重PCR技术。根据基因库中WSSV(AF369029)和IHHNV(NC002190)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分别与WSSV和IHHNV某段保守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两对引...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二温式多重PCR技术。根据基因库中WSSV(AF369029)和IHHNV(NC002190)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分别与WSSV和IHHNV某段保守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两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WSSV和IHHNV 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了两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593 bp(WSSV)和356 bp(IHHNV)特异性多重PCR扩增条带,而对其他对虾疾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技术最低能检测到WSSV和IHHNV DNA各100 pg。用该多重PCR对400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结果230份检出WSSV,阳性率57.5%;96份检出IHHNV,阳性率24%;56份同时检出WSSV和IHHNV,阳性率14%。18份为阴性,阴性率为4.5%。结果提示了WSSV和IHHNV广泛存在于中国南方的养殖对虾中,作者建立的二温式多重PCR可以用于这两种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检测 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周俊芳 房文红 +3 位作者 胡琳琳 周帅 李新苍 朱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5,共5页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因肉质鲜美、生长快速而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也越发严重。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定量PCR跟踪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拟穴青蟹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易...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因肉质鲜美、生长快速而成为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经济蟹类,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也越发严重。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定量PCR跟踪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拟穴青蟹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易感性和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自然宿主,自然携带率为8.47%。WSSV可通过口服途径感染拟穴青蟹,并在拟穴青蟹体内快速增殖,注射感染5 d后,病毒量达到感染1d时的1.1×109倍,当病毒累积到一定量后即可致死拟穴青蟹。研究表明,拟穴青蟹是WSSV的天然宿主,在虾蟹混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摄食WSSV感染虾而带毒或发病,并因此成为WSSV传播媒介,从而对虾蟹混养条件下WSSV的防治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拟穴青蟹 感染 体内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几种经济类淡水甲壳动物中的感染与流行调查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薛晖 丁正峰 +2 位作者 周刚 杨林 唐建清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7,共4页
2007年江苏、浙江等地暴发养殖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2008年该病在江苏地区进一步蔓延,调查发现,在一些虾蟹混养池塘,中华绒螯蟹也有批量死亡的现象。本研究通过采集发病池塘中的克氏原螯虾、中... 2007年江苏、浙江等地暴发养殖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2008年该病在江苏地区进一步蔓延,调查发现,在一些虾蟹混养池塘,中华绒螯蟹也有批量死亡的现象。本研究通过采集发病池塘中的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与日本沼虾,将上述3种淡水甲壳动物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同时利用建立的WSSV特异性引物PCR方法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上述3种淡水甲壳动物中均发现类似WSSV颗粒,PCR检测进一步证实已感染WSSV。流行病学调查及人工回感试验表明该病毒对克氏原螯虾和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强毒性,日本沼虾则无明显发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淡水甲壳动物 感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PCR与巢式PCR法快速检测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被引量:7
6
作者 徐进 范玉顶 +1 位作者 周勇 曾令兵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4,62,共4页
对传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PCR检测方法中的病毒模板DNA的提取方法加以改进,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WSSV的PCR方法。本方法将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匀浆液冻融3次进行差速离心后,在病毒沉淀中加入50μ... 对传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PCR检测方法中的病毒模板DNA的提取方法加以改进,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WSSV的PCR方法。本方法将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匀浆液冻融3次进行差速离心后,在病毒沉淀中加入50μL蛋白酶K溶液,室温消化5 min,沸水中煮10 min后,10000 r/min高速离心5 min即可取上清液用于PCR扩增,结果显示:与传统的病毒模板DNA提取方法相比,本方法的PCR结果特异性强,扩增效率高,准确率高,可应用于快速大规模检测克氏原鳌虾中的WS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肝胰腺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冯亚萍 孔杰 +8 位作者 罗坤 栾生 李旭鹏 史晓丽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董丽君 孟宪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7,共8页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 本研究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壬海1号"(Litopenaeus vannamei"Renhai No.1")和中国明对虾"黄海2号"(Fenneropenaeus chinensis"Huanghai No.2")在3种温度条件下(24℃、28℃和32℃),采用单尾定量口饲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方法进行感染实验,比较2种对虾在不同温度情况下对WSSV的耐受性差异(L代表凡纳滨对虾,F代表中国明对虾)。结果显示,L-24℃和F-24℃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为(184.05±69.56)h和(101.68±38.45)h;L-28℃和F-28℃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00.25±26.79)h和(73.38±22.22)h,相同温度组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截至第15天,L-32℃和F-32℃组的存活率分别为45.74%和23.47%。3个温度组对虾在50%的死亡率时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78 h和98 h、98 h和74 h、292 h和78 h;死亡高峰时间分别为第5天和第4天、第5天和第4天、第10天和第4天。另外,分别在感染后的12 h、1 d、2 d、3 d、4 d、5 d、6 d、7 d、15 d共9个时间点对每组对虾进行活体取样,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从对虾体内肌肉组织病毒载量的角度探寻不同对虾抗病性能的差异。6 d时,L-24℃和F-24℃组对虾肌肉内病毒载量分别达到(2.97×10~6±7.44×10~6)和(8.08×10~6±3.22×10~6)copies/ng DNA,差异极显著(P<0.01),L-28℃和F-28℃组分别达到(6.73×10~6±1.49×10~6)和(1.20×10~7±6.15×10~5)copies/ng DNA,差异极显著(P<0.01);15 d,L-32℃和F-32℃组分别达到(5.18×10~4±4.32×10~4)和(3.78×10~4±8.97×10~4)copies/ng DNA,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2种对虾在3种温度环境下感染WSSV后,凡纳滨对虾耐受WSSV能力要高于中国明对虾;不同温度下同种对虾肌肉体内WSSV的增殖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28℃组、24℃组和32℃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中国明对虾 不同温度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被引量:14
8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1 位作者 黄使 杨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能检测出1ng以上的WSSV DNA。PCR-斑点杂交的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高2个数量级,比单纯斑点杂交高5个数量级。Southern杂交表明,PCR-斑点杂交检测WSSV特异可靠。该方法可用于痕量WS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法 wssv 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使用UNG防遗留污染 被引量:6
9
作者 闫冬春 黄倢 +1 位作者 董双林 杨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29-33,共5页
设计了一对引物用于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PCR扩增过程中用尿嘧啶 DNA糖基酶(UNG)防遗留污染。使用UNG时 ,该对引物的适宜dUTP和Mg2 + 浓度分别为 0 4mmol/L和2 0mmol/L ;UNG存在时 ,PCR检测WSSVDNA的最低量为 1 pg,UNG的使用使... 设计了一对引物用于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PCR扩增过程中用尿嘧啶 DNA糖基酶(UNG)防遗留污染。使用UNG时 ,该对引物的适宜dUTP和Mg2 + 浓度分别为 0 4mmol/L和2 0mmol/L ;UNG存在时 ,PCR检测WSSVDNA的最低量为 1 pg,UNG的使用使PCR的检测灵敏度降低了 1个数量级 ;进行正常PCR扩增前 ,0 5UUNG可消除至少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尿嘧啶-DNA糖基酶(UNG) PCR 遗留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盖春蕾 许拉 +2 位作者 叶海斌 于晓清 王勇强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用10^5拷贝、10^4拷贝和10^3拷贝3个剂量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粗提液分别对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以探讨日本对虾白斑综合征(WSS)低发病率的原因,为对虾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结... 用10^5拷贝、10^4拷贝和10^3拷贝3个剂量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粗提液分别对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进行人工注射感染,比较两种对虾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以探讨日本对虾白斑综合征(WSS)低发病率的原因,为对虾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用10’拷贝、10。拷贝和10。拷贝的WSSV粗提液注射后,中国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54.21±0.60h、71.26±4.26h和75.04±5.73h;日本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7.61±4.45h、105.84±6.36h和168.82±13.15h。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存活时间均随着病毒剂量的降低而延长。同剂量病毒注射下,日本对虾组的存活时间均长于中国对虾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对虾对WSSV的抵抗力较中国对虾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日本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罗展 黄倢 周丽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6-122,共7页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在过去的10年中,各国学者不断地寻找预防和控制WSSV感染的方法及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和抗体与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免疫增强剂、重组蛋白疫苗和灭...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的病原。在过去的10年中,各国学者不断地寻找预防和控制WSSV感染的方法及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和抗体与噬菌体展示单链抗体、免疫增强剂、重组蛋白疫苗和灭活疫苗、遗传育种、RNAi等几种方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发抗WSSV药物和饵料,更有效地防治WSSV及相关科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病毒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假阴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黄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PCR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的假阴性问题。设计了一对引物用于PCR检测WSSV,PCR扩增的产物长度为235bp,检出极限为0.1pg WSSV DNA。结果表明,PCR检测15例攻毒螯虾鳃样品时出现一例阴... 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PCR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中的假阴性问题。设计了一对引物用于PCR检测WSSV,PCR扩增的产物长度为235bp,检出极限为0.1pg WSSV DNA。结果表明,PCR检测15例攻毒螯虾鳃样品时出现一例阴性,而经10—106倍稀释后的样品却呈现阳性,推断PCR出现了假阴性。核酸探针斑点杂交及组织切片结果表明注射WSSV的螯虾鳃组织确已被严重感染,进一步证实了PCR假阴性。根据PCR的检出极限及模板稀释梯度,推算出该PCR能成功扩增的引物与模板浓度的比例范围约为2.4×105—2.4×1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假阴性 白斑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辐照对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灭活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莉 宋晓玲 +4 位作者 黄倢 杨冰 张文波 陈国福 周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28-33,共6页
以超低温保存的感染了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中国对虾制备的病毒粗提液为毒种 ,注射感染凡纳对虾并收集濒死虾 ,DNA斑点杂交检测每尾凡纳对虾WSSV感染状况。取DNA斑点杂交呈强阳性的 30尾对虾 ,平均分为 3组 ,病毒粗提液也平均分成 3... 以超低温保存的感染了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中国对虾制备的病毒粗提液为毒种 ,注射感染凡纳对虾并收集濒死虾 ,DNA斑点杂交检测每尾凡纳对虾WSSV感染状况。取DNA斑点杂交呈强阳性的 30尾对虾 ,平均分为 3组 ,病毒粗提液也平均分成 3组 ,3组材料分别通过60 Co辐照 ,辐照时间分别为 1 2、2 4和 36h,辐照剂量为 0 .8KGy/h。辐照后的材料经PCR检测证实60 Co辐照不能完全破坏WSSV的DNA组成。以辐照后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对虾个体和白斑综合征病毒粗提液为感染毒种 ,人工感染健康凡纳对虾 ,验证60 Co辐照对病毒感染力的破坏作用 ,证实60 Co辐照可显著降低WSSV病毒粗提液的感染力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60CO 辐照 灭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李海平 葛辉 +7 位作者 温凭 吴丽云 李慧耀 巫旗生 张哲 杨求华 何丽斌 徐春燕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572-579,共8页
【背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对全球虾类养殖业构成重大威胁。WSSV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迅速扩散,虾在感染WSSV 3~10 d内累积死亡率最高可达到100%。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发快速、准... 【背景】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的病原体,对全球虾类养殖业构成重大威胁。WSSV可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迅速扩散,虾在感染WSSV 3~10 d内累积死亡率最高可达到100%。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发快速、准确和敏感的WSSV检测技术对及时诊断和实施控制措施至关重要。【目的】建立一种WSSV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提高WSSV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首先,基于WSSV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WSSV单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经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证实,该方法对WSS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并对引物碱基进行优化替换,建立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双重检测体系对WSSV的检测下限可达15拷贝·μL^(-1),在6.6~6.6×10^(5)拷贝·μL^(-1)范围内,WSSV质粒标准品的起始模板量对数值与循环阈值(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0)。同时,内参基因的引入可有效地区分样本中由核酸提取或操作问题引起的假阴性结果。【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WSSV-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为WSSV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对控制WSSV的暴发流行、保障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病毒检测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主要措施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闫冬春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204,共3页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PCR同时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聪 龚艳清 +2 位作者 陈信忠 徐淑菲 王寿昆 《福建水产》 2008年第4期38-42,共5页
根据Genbank中对虾白斑病由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能分别检测WSSV和IHHNV保守片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而且这两对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以同时对WSSV和IHHNV的DNA模板... 根据Genbank中对虾白斑病由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能分别检测WSSV和IHHNV保守片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而且这两对引物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以同时对WSSV和IHHNV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得到大小分别为110bp(WSSV)和356bp(IHHNV)的扩增条带。对影响PCR反应的主要因素Mg“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证明当Mg^2+浓度为2.0~4.0mmd,退火温度为57~59℃时可获得最佳的扩增和检测效果。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两对引物检测WSSV和IHHNV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对其它对虾常见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最低能检测100pg的WSSV和IHHNV的DNA模板。临床检测表明,所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以适用于WSSV和IHHNV的同时检测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PCR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血卵涡鞕虫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施慧 许文军 +3 位作者 谢建军 查智辉 徐汉祥 史海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57-561,共5页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血卵涡鞕虫在GenBank中已发表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WSSV和血卵涡鞕虫的多重PCR方法,即通过一次PCR反应,同时扩增WSSV和血卵涡鞕虫2种病原的核酸。应用该方法分别对已知WSSV和血...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血卵涡鞕虫在GenBank中已发表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WSSV和血卵涡鞕虫的多重PCR方法,即通过一次PCR反应,同时扩增WSSV和血卵涡鞕虫2种病原的核酸。应用该方法分别对已知WSSV和血卵涡鞕虫阳性的样品进行PCR扩增,分别扩增出了2条特异性带———467 bp(WSSV)和168 bp(血卵涡鞕虫),与实验设计相符,且与常规PCR检测结果一致。特异性实验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对WSSV和血卵涡鞕虫的检测均具很好的特异性,而对三疣梭子蟹其它常见病原、梭子蟹DNA样本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1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结果与常规PCR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说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用于三疣梭子蟹2种病原的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对养殖三疣梭子蟹的疾病及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检测 多重PCR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血卵涡鞕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市售克氏原螯虾中携带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洪徐鹏 《江西水产科技》 2012年第4期13-15,共3页
近年来白斑综合征成为制约克氏原螯虾养殖的重要病害。对市场销售的克氏原螯虾抽样调查,采用PCR仪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携带情况,结果为:湖泊养殖的克氏原螯虾不携带WSSV,池塘单养的克氏原螯虾及江河野生克氏原螯虾携带WSSV。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克氏原螯虾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提取物中43kDa蛋白来源的MALDI-TOF分析
19
作者 梁艳 黄倢 张培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共6页
将纯化的WSSV粒子蛋白经SDS-PAGE分离后,对图谱中出现的43kDa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发现该蛋白不是WSSV基因组编码,是来自其宿主的蛋白成分,与肌动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该蛋白的有无及含量多少与纯化病毒粒子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可以作为... 将纯化的WSSV粒子蛋白经SDS-PAGE分离后,对图谱中出现的43kDa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发现该蛋白不是WSSV基因组编码,是来自其宿主的蛋白成分,与肌动蛋白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该蛋白的有无及含量多少与纯化病毒粒子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可以作为纯化WSSV完整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宿主 肌动蛋白 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市售养殖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核酸探针检测
20
作者 闫冬春 杨雪 +4 位作者 于谨磊 刘路清 杜中梅 时良 王芳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1,共4页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每年给对虾养殖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已成为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采取各种方法防止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传播。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是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毒,每年给对虾养殖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已成为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人们采取各种方法防止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传播。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是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也是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敏感宿主。按照煮沸-乙醇沉淀法快速、简便提取市售30只中国明对虾、28只凡纳滨对虾、29只日本囊对虾DNA,然后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斑点杂交检测白斑综合征病毒,从而了解市场中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说明目前白斑综合征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凡纳滨对虾 日本囊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核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