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凡纳对虾parkin共调基因和parkin在抗白斑综合征病毒中的表达分析和SNP开发 |
薛倩
李旭鹏
李洋
栾生
罗坤
孔杰
邢群
孟宪红
|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凡纳滨对虾“海景洲1号” 对白斑综合征病毒抗性高 |
|
《海洋与渔业》
|
2025 |
0 |
|
3
|
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对虾内参基因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李海平
葛辉
温凭
吴丽云
李慧耀
巫旗生
张哲
杨求华
何丽斌
徐春燕
|
《渔业研究》
|
2024 |
0 |
|
4
|
白斑综合征病毒在养殖克氏原螯虾中感染流行研究 |
丁正峰
薛晖
夏爱军
唐建清
刘丽平
刘伟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2
|
|
5
|
肽聚糖制剂提高凡纳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研究 |
宋晓玲
王秀华
陈国福
周进
刘莉
|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6
|
氨氮胁迫下白斑综合征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
方金龙
王元
房文红
李新苍
陈甜甜
周俊芳
|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1
|
|
7
|
二温式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
庞耀珊
谢芝勋
谢志勤
廖敏
邓显文
刘加波
唐小飞
何竞铭
梁海明
|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03 |
25
|
|
8
|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鉴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研究与应用 |
谢芝勋
庞耀珊
刘加波
邓显文
唐小飞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9
|
|
9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
何培民
郭媛媛
贾晓会
施定基
庄旻敏
何玲
贾睿
|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0
|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
闫冬春
董双林
黄使
杨冰
|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
2004 |
14
|
|
11
|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脊尾白虾的致病性研究 |
沈辉
万夕和
王李宝
费荣梅
李淑
柏玲
凌云
黎慧
高波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12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拟穴青蟹体内增殖的研究 |
周俊芳
房文红
胡琳琳
周帅
李新苍
朱磊
|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3
|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几种经济类淡水甲壳动物中的感染与流行调查研究 |
薛晖
丁正峰
周刚
杨林
唐建清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9
|
|
14
|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感染中国对虾和克氏原鳌虾体内的白斑综合征病毒 |
雷质文
黄倢
杨冰
史成银
俞开康
|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15
|
不同靶点shRNA干扰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增殖效果分析 |
周俊芳
杨先乐
万夕和
沈辉
房文红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6
|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的研究 |
谢芝勋
庞耀珊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7
|
基于LAMP技术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现场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盒的评价 |
马芳
张庆利
万晓媛
邱亮
黄倢
|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8
|
常规PCR与巢式PCR法快速检测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
徐进
范玉顶
周勇
曾令兵
|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9
|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敏感性比较 |
冯亚萍
孔杰
罗坤
栾生
曹宝祥
刘宁
卢霞
曹家旺
王明珠
王军
孟宪红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20
|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日本囊对虾仔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张曼
宋维彦
王军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