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敲降β-catenin后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杨忠明 伍文豪 +2 位作者 施泓 黄智豪 阮灵伟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5,共12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病原体之一,给对虾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在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病原体之一,给对虾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在宿主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Lvβ-catenin为研究对象,采用RNA干扰技术敲低其转录水平,结合转录组学分析WSSV感染过程中Lvβ-catenin介导调控的响应分子。通过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比较分析与qRT-PCR验证,发现105个基因与WSSV感染过程中Lvβ-catenin介导的调控相关,其中免疫相关分子cGMP依赖蛋白激酶、血蓝蛋白F链、岩藻糖基转移酶8在受到WSSV刺激后转录水平下调,而在敲降Lvβ-catenin之后,血蓝蛋白F链、岩藻糖基转移酶8的转录水平会有所上调。利用GO、KEGG等数据库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到代谢过程的基因数目最多,并且富集的通路主要集中于新陈代谢,表明WSSV侵染过程中β-catenin主要调控宿主的代谢过程,并可能通过调控宿主代谢过程来参与宿主的抗病毒过程。此外,分析还发现β-catenin可以调控下游抗菌肽的表达,从而帮助宿主抵御病毒侵染。综上所述,糖/氨基酸代谢和抗菌肽调控可能与宿主-病毒相互作用密切相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凡纳滨对虾响应WSSV感染时Lvβ-catenin介导的分子调控特征,将有助于深入认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宿主-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功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Β-CATENIN 转录组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LAMP-TaqMan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昱 柳梦思 +3 位作者 董振国 焦义然 时国强 石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为提高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一种LAMP-TaqMan检测方法,进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核酸检测。本研究以WSSV基因组中保守序列构建测试质粒并设计筛选LAMP引物组,以荧光淬灭集团修饰的环引物作为TaqMan... 为提高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本研究建立一种LAMP-TaqMan检测方法,进行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核酸检测。本研究以WSSV基因组中保守序列构建测试质粒并设计筛选LAMP引物组,以荧光淬灭集团修饰的环引物作为TaqMan探针,建立LAMP-TaqMan检测方法。结果显示:LAMP-TaqMan法在WSSV检测中,具备良好的特异性,最适检测温度为63℃,测试质粒线性相关性系数R^(2)为0.990,最低检出限为0.76×10^(1)copies/μL,重复性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3%,稳定性良好;以市售检测试剂盒为对照,对60份对虾样品进行平行测试,LAMP-TaqMan检测准确率为96.67%,敏感性为100.00%。建立的LAMP-TaqMan恒温核酸检测方法具备精准快速,检出限低,有效避免LAMP非特异性扩增造成的“假阳性”等优势,在水产疫病精准快速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P TAQMAN探针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防控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试验
3
作者 雷晓中 石义元 +11 位作者 朱代宏 朱勇夫 蒋金山 郑西豹 王小玲 孟小林 李金忠 郑培昌 吴继新 唐胜 张枫 辛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18-120,共3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是引起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发性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使用湖北某公司生产的免疫调节剂试验样品,经室内免疫试验及稻田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免疫试验组存活率达到86.7%,防治效果为90.38%;...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是引起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暴发性死亡的主要病原体。使用湖北某公司生产的免疫调节剂试验样品,经室内免疫试验及稻田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免疫试验组存活率达到86.7%,防治效果为90.38%;稻田免疫试验中,在白斑病毒暴发高峰时期使用免疫调节剂可以有效减少小龙虾的死亡率,提高其产量。免疫调节剂对于预防、控制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具有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 白斑病毒综合症 免疫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被引量:53
4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2 位作者 史成银 张立敬 俞开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核酸探针 宿主 南美白对虾 中国对虾 斑节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亲虾的感染及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江世贵 何建国 +5 位作者 吕玲 邓敏 江静波 王维部 陈怡飙 马之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64-171,共8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 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对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亲虾的致病力强 ,其致病性特征与对未成熟个体的致病性特征相同 ;经WSSV感染的斑节对虾亲虾的死亡率为 10 0 % .感染了WSSV的亲虾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 ,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到明显的组织病变 ,电镜观察发现病变组织 (包括卵巢 )的细胞内有大量病毒粒子 ;原位杂交结果证明 ,患白斑综合症的斑节对虾亲虾的卵巢中不仅卵母细胞感染上病毒 ,卵细胞也感染上了病毒 .这些结果表明 ,WSSV在斑节对虾中具备垂直传播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垂直传播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红梅 江晓 +5 位作者 刘助红 赵哲 任春华 胡超群 石磊 王广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148,共7页
研究利用ESE-Quant tube scanner检测平台,建立了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用于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检测;并在此基础上,与巢式PCR、R... 研究利用ESE-Quant tube scanner检测平台,建立了一套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用于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检测;并在此基础上,与巢式PCR、Real-time PCR和其他已发表的4种LAMP方法在检测灵敏度、实际应用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反应30min可检测到最低为105倍稀释的基因组DNA模板,与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相当,高于巢式PCR和其他已发表的4种LAMP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而且特异性较好,与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等5种常见对虾病原DNA均无交叉反应。通过构建质粒进一步进行灵敏度测试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度为24个拷贝质粒DNA,检出时间亦为30min。通过对66份待检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检出阳性率为7.57%,准确率为100%,高于其他WSSV的检测方法。因此,研究建立的WSS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可以直观、实时地观察反应的进行情况,适合对虾养殖现场及诊断实验室的WSSV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实时荧光LAMP ESE-Quant TUBE SCANN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鉴定及其在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24
7
作者 姜国建 于仁诚 +2 位作者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50,共9页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生物机体免疫 ,特别在无脊椎动物免疫中的作用近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由其催化产生的一氧化氮 (NO)除具有已知的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等功能外 ,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作用。作者通过硝基四氮唑蓝 (NBT)法和血细胞形态观察等方法 ,对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血细胞中存在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此基础上 ,通过亚硝酸盐法和L 瓜氨酸法对比 ,研究了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后中国明对虾血细胞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中国明对虾在感染WSSV后 ,iNOS活性在 1 2h内有上升趋势 ,实验 36h后酶活性显著下降 ,至 60h后酶活性降至对照组的一半左右。同时 ,被脂多糖 (LPS)诱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下降。与此对应的是 ,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病毒的结果显示 :实验 36h后在对虾体内能够检测到白斑综合症病毒。对照组中国明对虾血细胞的iNOS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这说明WSSV在感染中国明对虾初期可以诱导血细胞产生iNOS ,但随着WSSV在中国明对虾体内的大量增殖及其对血细胞的破坏 ,使得iNOS活性显著降低 ,对虾也趋于死亡。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一氧化氮合成酶 白斑综合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法制备地高辛标记探针斑点杂交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被引量:24
8
作者 雷质文 史成银 +3 位作者 黄倢 杨冰 俞开康 战文斌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用 PCR法成功制备了 DIG标记探针 ,探针长度为 547bp,探针的产量为 2 1.6 ng/ μL。此探针与随机引物合成探针检测样品灵敏度相近。用此探针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了 54尾中国对虾。结果表明 :此探针在对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
关键词 多聚酶链式反应 核酸探针 白斑综合症病毒 中国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潮异弯藻对中国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才文 管越强 +2 位作者 于仁诚 张波 俞志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1 引言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近年来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主要流行病原[1-4].WSSV病毒暴发流行范围广、致病性强,自出现以来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对虾自身的健康状况... 1 引言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近年来危害我国乃至世界对虾养殖业的主要流行病原[1-4].WSSV病毒暴发流行范围广、致病性强,自出现以来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虾病毒病的发生是对虾自身的健康状况、病原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赤潮异弯藻 温度 PH值 盐度 溶解氧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亲虾子代的跟踪检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江世贵 翁少萍 +2 位作者 吕玲 苏天风 何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69,共4页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亲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 ,这些卵子可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无节幼体 ,并可以培育出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在确认只有亲虾作为WSSV传染源的情况下 ...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的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亲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 ,这些卵子可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无节幼体 ,并可以培育出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在确认只有亲虾作为WSSV传染源的情况下 ,培育出的部分幼体和部分仔虾携带WSSV ;在相同的条件下 ,不带WSSV的亲虾产出的卵及幼体、仔虾未检测到WS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 检测 子代 亲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概述 被引量:14
11
作者 马晓燕 李鹏 +1 位作者 严洁 周开亚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0-100,共11页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对虾养殖业中最普遍、分布最广、最致命的病毒.但目前仍没有一种有效可行的措施来控制该病毒的发生和扩散.自1993年发现该病毒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对虾养殖业中最普遍、分布最广、最致命的病毒.但目前仍没有一种有效可行的措施来控制该病毒的发生和扩散.自1993年发现该病毒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深入,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全面综述了近年来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认识和研究进展.这些信息将会拓展我们的认知,可能有助于发展有效的预防策略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综述 研究进展 预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对斑节对虾幼体和仔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江世贵 何建国 +3 位作者 马之明 陈怡飙 王维部 江静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72-176,共5页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 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的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幼体的发育变态受到影响 ,其死亡率略高于对照组 ,但PCR二步法检测的结果为WSSV阴性 .仔虾经人工感染WSSV后 ,部分个体的游动方式异常 ,感染 6 0h后的死亡率达 10 0 % ,样品经PCR二步法检测呈WSSV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白斑综合症病毒 蚤状幼体 糠虾 幼体 仔虾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中草药的筛选及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志勋 李卓佳 +2 位作者 管淑玉 冯娟 文国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9-131,共3页
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比较了11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致病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WSSV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11种中草药提取液中,仅有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有显著的杀灭作... 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比较了11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致病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番石榴叶水提取物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WSSV的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11种中草药提取液中,仅有番石榴叶水提取物对WSSV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处理时间超过12 h可使WSSV失活,消毒效果与药物和病毒的相对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水提取物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囊膜蛋白VP28基因的克隆及在蓝藻中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春莉 施定基 +2 位作者 黄倢 张海霞 彭国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6,共5页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设计并合成引物 ,提取WSSV中国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通过PCR ,扩增克隆出VP28基因 ,利用BamHI和EcoRI切点将VP28基因插入克隆载体 pUC19的多克隆位点上 ,得到VP28基因的重组克隆... 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设计并合成引物 ,提取WSSV中国株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 ,通过PCR ,扩增克隆出VP28基因 ,利用BamHI和EcoRI切点将VP28基因插入克隆载体 pUC19的多克隆位点上 ,得到VP28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对其进行双向DNA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615个核苷酸 ,与GenBank中已有不同来源的WSSV的序列片段同源性为100 %。利用BamHI切点将VP28的基因插入到穿梭表达载体启动子PpsbA的下游 ,EcoRI酶切鉴定 ,得到正向连接的可在蓝藻表达的重组穿梭表达载体 ,命名为 pRL VP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病毒 囊膜蛋白VP28 蓝藻 表达载体 构建 对虾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池养殖对虾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成波 李婷 +3 位作者 王平 李咏 黎子兰 何建国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6口高位池塘斑节对虾和凡纳滨对虾携带WSSV变化,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凡纳滨对虾WSSV携带量最高为9.7×105拷贝/g;斑节对虾最高携带量为9.5×105拷贝/g。凡纳滨对虾WSSV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80.0%;60d为90.0%;90d为90.0%;120d为93.3%,斑节对虾潜伏感染率分别为:苗种没有携带WSSV;30d为73.3%;60d为83.3%;90d为90.0%;120d为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结构蛋白VP28的原核表达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新颜 魏聪 +2 位作者 戴玲芬 高宏 戴和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VP2 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 ,WSSV)的一个重要的囊膜蛋白。为了便于研究VP2 8在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将VP2 8基因克隆到一个原核表达系统 ,对原核表达的VP2 8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制备了抗VP2 ... VP2 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 ,WSSV)的一个重要的囊膜蛋白。为了便于研究VP2 8在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将VP2 8基因克隆到一个原核表达系统 ,对原核表达的VP2 8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制备了抗VP2 8的多克隆抗体和单链抗体 ,对原核表达的和天然病毒的VP2 8蛋白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示 ,原核表达的VP2 8与天然蛋白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结构蛋白 VP28 原核表达 噬菌体抗体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传播途径的调查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萍 孔杰 +2 位作者 孟宪红 刘志鸿 李健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9-12,共4页
为探讨人工养殖条件下池塘中对虾是如何感染暴发性流行病 ,作者通过对人工养殖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的池塘进行生物调查和取样 ,经 PCR检测 ,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发现 :在暴发白斑病的池塘中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以及池中的脊尾白虾... 为探讨人工养殖条件下池塘中对虾是如何感染暴发性流行病 ,作者通过对人工养殖对虾暴发白斑综合症的池塘进行生物调查和取样 ,经 PCR检测 ,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发现 :在暴发白斑病的池塘中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以及池中的脊尾白虾均可检测到阳性 ,阳性率大小与发病的程度有关 ;蟹类未检测到阳性个体 ;鱼类和底栖的沙蚕亦未检测到阳性 ;浮游动物的糠虾类未检测到阳性 ;桡足类检测为阳性 ,说明桡足类是对虾白斑病毒中间宿主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传播途径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快速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被引量:8
18
作者 毕道荣 岳志芹 +8 位作者 梁成珠 凌宗帅 赵巍 张健 邓明俊 刘荭 徐彪 郑小龙 何俊强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WSSV的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构建含有WSSV目的扩增片段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定量PCR扩增,结果表明标准品浓度... 根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Express2.0软件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WSSV的实时定量PCR检测体系。构建含有WSSV目的扩增片段的质粒为标准品,进行定量PCR扩增,结果表明标准品浓度在1.5×10~7~1.5×10~1个拷贝之间有"S"型扩增曲线,检测限为15个拷贝。标准曲线中模板浓度(X)与Ct值的关系为:Ct=-3.77 lgX+43.73,相关系数R^2=0.9967。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肝胰腺细小病毒(HPV)以及对虾基因组DNA没有扩增反应。运用该方法对100尾对虾样品进行检测,14个对虾样品为阳性,而运用巢式PCR检测只有4个对虾样品为阳性。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WSSV,快速、特异、灵敏,在虾病的临床检测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白斑综合症病毒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溶藻弧菌及白斑综合症病毒后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的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晶晶 李云 +3 位作者 刘红 戴习林 蒋飞 丁福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6-483,共8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Toll样受体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免疫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实验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m RNA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Toll1... 为研究不同类型Toll样受体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免疫调控机制中的作用,实验首先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m RNA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Toll1基因在肌肉,血淋巴,心脏和鳃均有较高表达,心脏表达量最高;Toll2基因在血淋巴,心脏和鳃均有较高表达,其中在鳃表达量最高;Toll3基因在鳃和心脏有较高表达,其中在鳃表达量最高。实验还对人工感染溶藻弧菌及白斑综合症病毒后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不同免疫组织的表达变化差异进行研究。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及鳃中3种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并在各自达到表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直至恢复到感染前水平。感染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血淋巴中3种Toll样受体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鳃中Toll1及Toll3表达量分别于感染后3h和12h有显著提高,而Toll2表达量无显著提高。由此推测3种Toll样受体基因均可能参与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免疫调控;而在溶藻弧菌感染所引起的免疫调控中,除了Toll1,Toll3参与鳃的免疫调控外,Toll2基因还参与血淋巴中的先天性免疫调控。长期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或溶藻弧菌后,凡纳滨对虾3种Toll样受体基因在血淋巴与鳃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这可能与虾体在长期感染过程中,需要不断保持较高免疫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TOLL样受体 荧光定量PCR 溶藻弧菌 白斑综合症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单链抗体A1的表达和生物化学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晓华 戴玲芬 戴和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了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单链抗体A1。该抗体在30℃培养条件下诱导表达20h后,其蛋白表达量可达总菌体蛋白的3.67%。用亲和层析柱和SephadexG-100层析柱可将单链抗体A1纯化为一条单电泳条带,其分子量约为31.... 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了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单链抗体A1。该抗体在30℃培养条件下诱导表达20h后,其蛋白表达量可达总菌体蛋白的3.67%。用亲和层析柱和SephadexG-100层析柱可将单链抗体A1纯化为一条单电泳条带,其分子量约为31.5kD。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等电点为pH5.8。ELISA测定表明冻干的单链抗体A1在室温储藏4年后与WSSV结合仍具有较高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