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竹马补说——兼论竹马戏与白字戏
被引量:
10
1
作者
黎国韬
詹双晖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69-79,共11页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竹马这一民俗事象的起源、流行及其游戏化、艺术化之过程作出论述及补充,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看法。另通过田野调查,对福建竹马戏的形成年代进行了考察,并论述了竹马戏对岭南白字戏在表演方面之影响,呈现了竹马...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竹马这一民俗事象的起源、流行及其游戏化、艺术化之过程作出论述及补充,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看法。另通过田野调查,对福建竹马戏的形成年代进行了考察,并论述了竹马戏对岭南白字戏在表演方面之影响,呈现了竹马艺术化过程中一些不甚为人所知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马
民俗
游
戏
化
艺术化
竹马
戏
白字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字戏的剧目特色分析
2
作者
詹双晖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自宋元以来,乡社祭祀演剧一直是我国乡村和城镇最主要的演剧形式。白字戏就是这种古老乡土祭祀戏剧的遗存,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与典型意义。白字戏剧目内容大多反映宗族社会中宗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和理想,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场上呈现方...
自宋元以来,乡社祭祀演剧一直是我国乡村和城镇最主要的演剧形式。白字戏就是这种古老乡土祭祀戏剧的遗存,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与典型意义。白字戏剧目内容大多反映宗族社会中宗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和理想,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场上呈现方面,白字戏在过去简陋的乡村戏台上,在许多生活场景必须通过虚拟的动作去表现的条件下,依然尽可能地注重生活化,讲究写实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祭祀
戏
剧
白字戏
宗族社会
生活化
类型化
写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字戏与竹马戏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佩锦
《戏剧之家》
2016年第3期21-21,共1页
本文从竹马戏与白字戏的介绍着手进行论述,分析竹马戏与白字戏的拖腔、小戏和丑角,希望对提高人们对竹马戏与白字戏的认识、传承竹马戏与白字戏有所帮助。
关键词
竹马
戏
白字戏
乡土祭祀
拖腔
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的传播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张仁龙
阙小颖
张仁双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以概述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为出发点,在深入研究白字戏文化传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多元化传播提出针对性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地方稀有剧种的具体传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地方稀有剧种
白字戏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字戏剧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思考
5
作者
朱碧茵
《剧影月报》
2023年第3期30-32,共3页
白字戏自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广东海陆丰地区后,吸收并融汇了当地的竹马戏、钱鼓舞、渔歌、师公调等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海陆丰地方特色的剧种。白字戏表演富有海陆丰祭祀戏曲质朴的风格,设有生、旦、净、丑、公、婆、贴七个行当...
白字戏自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广东海陆丰地区后,吸收并融汇了当地的竹马戏、钱鼓舞、渔歌、师公调等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海陆丰地方特色的剧种。白字戏表演富有海陆丰祭祀戏曲质朴的风格,设有生、旦、净、丑、公、婆、贴七个行当,极似福建梨园戏“七子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设科班,培训童伶,因此白字戏历史上有“弄仔戏”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字戏废除了童伶制,演员以成人为主,使用海陆丰福佬话方言演唱。白字戏早在明洪武初年就极为繁盛,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农村经济萧条,白字戏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白字戏又重获新生,后又历经兴衰。改革开放后,文艺界迎来发展的春天,白字戏也取得较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字戏
梨园
戏
竹马
戏
海陆丰
民间音乐
创造性转化
钱鼓舞
元末明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机制研究——以广东白字戏为例
6
作者
张仁龙
阙小颖
《艺术家》
2023年第7期134-137,共4页
从一个剧种入手,分析它在新时代背景下存续与复兴的可能性,探究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复兴与推广的有效机制,是保护与传承地方稀有剧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广东白字戏为例,旨在立足于白字戏原生文化土壤,从白字戏的时代境况出发,厘...
从一个剧种入手,分析它在新时代背景下存续与复兴的可能性,探究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复兴与推广的有效机制,是保护与传承地方稀有剧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广东白字戏为例,旨在立足于白字戏原生文化土壤,从白字戏的时代境况出发,厘清白字戏复兴与推广的基础,深入研究白字戏的时代价值,分析复兴与推广的可行性,从而提出白字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推广机制,为其他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字戏
稀有剧种
推广机制
原生文化
保护与传承
新时代背景下
有效机制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传统白字戏《楼台会》的音乐唱腔
7
作者
钟静洁
《艺术家》
2017年第7期78-79,共2页
白字戏是我国南方地区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它的传统剧目多是传奇故事,根据不同的音乐唱腔,可分为大锣戏和小锣戏两大类。《楼台会》是白字戏传统保留剧目,是八大连戏中《英台连》的一个折子戏,属大锣鼓戏,剧情是悲...
白字戏是我国南方地区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它的传统剧目多是传奇故事,根据不同的音乐唱腔,可分为大锣戏和小锣戏两大类。《楼台会》是白字戏传统保留剧目,是八大连戏中《英台连》的一个折子戏,属大锣鼓戏,剧情是悲剧。本文主要分析其音乐唱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白字戏
楼台会
音乐唱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综述
8
作者
黄文娟
潘文芳
+1 位作者
陈燕
吴巧玲
《福建艺术》
2024年第5期15-28,共14页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资金资助项目“泉州有戏”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泉州南戏及古老剧种展演,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延续去年首届盛况,今年“五一黄金周”7天...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资金资助项目“泉州有戏”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泉州南戏及古老剧种展演,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延续去年首届盛况,今年“五一黄金周”7天仍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举办,以“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为主体,涵盖莆仙戏、调腔、弋阳腔、丝弦、柳子戏、川剧、蒲剧、潮剧、白字戏、赣剧、晋剧、闽剧、歌仔戏、越剧,以及泉州本土的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南音,共计19个戏曲剧种、曲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观众和游客们呈现了30多场、70多个经典大戏与折子戏的剧目展演,是极为珍稀的宋元南戏及古老剧种的集中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剧种
提线木偶
戏
戏
曲剧种
白字戏
打城
戏
莆仙
戏
梨园
戏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代传一人的竹马戏
被引量:
2
9
作者
钟哲平
《小康》
2015年第2X期80-81,共2页
一代一人,闭门独传。竹马戏六百年前从福建入粤传到现在,就像遗世的孤儿。竹马戏是不需要舞台的民间小戏。正因为小,天地就是它的舞台,山水就是它的帷幕。竹马戏从福建传入粤东,因为是唱给祖先听的,所以唱的是古腔。如今气若游丝存活在...
一代一人,闭门独传。竹马戏六百年前从福建入粤传到现在,就像遗世的孤儿。竹马戏是不需要舞台的民间小戏。正因为小,天地就是它的舞台,山水就是它的帷幕。竹马戏从福建传入粤东,因为是唱给祖先听的,所以唱的是古腔。如今气若游丝存活在广东陆丰碣石镇的竹马戏,当地人听不懂,远在福建原生地的人也听不懂。碣石竹马戏一代只有一个传人,奇迹般的传承了六百年。碣石竹马戏之乡、曾经歌舞升平的东埔村,如今垃圾遍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一
东埔
碣石
民间小
戏
陆丰
原生地
白字戏
台湾歌仔
陈三五娘
传统
戏
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乐与潮乐
被引量:
13
10
作者
何昌林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10-18,共9页
秦乐,指陕西一带的民歌、曲艺、戏曲、歌舞、民间器乐音乐;潮乐,指广东潮汕及海、陆丰一带的民歌、曲艺、戏曲、歌舞、民间器乐音乐。 由于潮乐中民间器乐部分的弦诗、笛套、大锣鼓、室内细乐等与潮剧音乐(包括演唱曲牌与器乐曲牌)有密...
秦乐,指陕西一带的民歌、曲艺、戏曲、歌舞、民间器乐音乐;潮乐,指广东潮汕及海、陆丰一带的民歌、曲艺、戏曲、歌舞、民间器乐音乐。 由于潮乐中民间器乐部分的弦诗、笛套、大锣鼓、室内细乐等与潮剧音乐(包括演唱曲牌与器乐曲牌)有密切的联系,而流传至今的海、陆丰一带的正字戏,白字戏却是潮剧的前身,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器乐
四分之三音
笛套
秦筝
大锣鼓
白字戏
二弦
十三弦
陆丰
纯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潮剧在福建平和的传承发展
被引量:
1
11
作者
黄靖喻
陈新凤
《福建艺术》
2020年第8期49-50,共2页
潮剧,形成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因此而得名,又称“潮调”“白字戏”“潮音戏”或“潮州戏”,以潮州话演唱,用大锣鼓及潮州管弦乐器伴奏,而后流行于潮汕地区以外的闽南一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潮剧拥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
潮剧,形成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因此而得名,又称“潮调”“白字戏”“潮音戏”或“潮州戏”,以潮州话演唱,用大锣鼓及潮州管弦乐器伴奏,而后流行于潮汕地区以外的闽南一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潮剧拥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作为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潮剧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弦乐器
白字戏
潮剧
大锣鼓
潮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地区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竹马补说——兼论竹马戏与白字戏
被引量:
10
1
作者
黎国韬
詹双晖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69-79,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团队项目<珠三角地区传统民间舞蹈研究>(批准号:07JDTDXM75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濒危剧种研究--以正字戏
+1 种基金
白字戏
西秦戏为个案>(批准号:05JJDZH251)
文摘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竹马这一民俗事象的起源、流行及其游戏化、艺术化之过程作出论述及补充,提供了新的材料和看法。另通过田野调查,对福建竹马戏的形成年代进行了考察,并论述了竹马戏对岭南白字戏在表演方面之影响,呈现了竹马艺术化过程中一些不甚为人所知的情况。
关键词
竹马
民俗
游
戏
化
艺术化
竹马
戏
白字戏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字戏的剧目特色分析
2
作者
詹双晖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58-63,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岭南濒危剧种研究--以正字戏
白字戏
西秦戏为例>(项目编号:09160--31423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宋元以来,乡社祭祀演剧一直是我国乡村和城镇最主要的演剧形式。白字戏就是这种古老乡土祭祀戏剧的遗存,具有鲜明艺术特色与典型意义。白字戏剧目内容大多反映宗族社会中宗族成员的日常生活和理想,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场上呈现方面,白字戏在过去简陋的乡村戏台上,在许多生活场景必须通过虚拟的动作去表现的条件下,依然尽可能地注重生活化,讲究写实逼真。
关键词
乡土祭祀
戏
剧
白字戏
宗族社会
生活化
类型化
写实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字戏与竹马戏的关系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佩锦
机构
汕尾市文化馆
出处
《戏剧之家》
2016年第3期21-21,共1页
文摘
本文从竹马戏与白字戏的介绍着手进行论述,分析竹马戏与白字戏的拖腔、小戏和丑角,希望对提高人们对竹马戏与白字戏的认识、传承竹马戏与白字戏有所帮助。
关键词
竹马
戏
白字戏
乡土祭祀
拖腔
丑角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的传播问题及对策
4
作者
张仁龙
阙小颖
张仁双
机构
五邑大学
广东蕴德律师事务所
出处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期33-35,共3页
基金
五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机制研究——以广东白字戏为例”资助,项目编号:S202111349058。
文摘
本文以概述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为出发点,在深入研究白字戏文化传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多元化传播提出针对性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地方稀有剧种的具体传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地方稀有剧种
白字戏
文化传播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字戏剧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思考
5
作者
朱碧茵
机构
汕尾开放大学
出处
《剧影月报》
2023年第3期30-32,共3页
基金
2021—2022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白字戏的剧目整理与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SWSKYF-202108
2022年度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基金项目“需求幅度理论视角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与优化策略——以汕尾老年大学白字戏课程为例”项目成果,项目编号:YJ2224。
文摘
白字戏自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广东海陆丰地区后,吸收并融汇了当地的竹马戏、钱鼓舞、渔歌、师公调等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海陆丰地方特色的剧种。白字戏表演富有海陆丰祭祀戏曲质朴的风格,设有生、旦、净、丑、公、婆、贴七个行当,极似福建梨园戏“七子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设科班,培训童伶,因此白字戏历史上有“弄仔戏”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字戏废除了童伶制,演员以成人为主,使用海陆丰福佬话方言演唱。白字戏早在明洪武初年就极为繁盛,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农村经济萧条,白字戏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白字戏又重获新生,后又历经兴衰。改革开放后,文艺界迎来发展的春天,白字戏也取得较大发展。
关键词
白字戏
梨园
戏
竹马
戏
海陆丰
民间音乐
创造性转化
钱鼓舞
元末明初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机制研究——以广东白字戏为例
6
作者
张仁龙
阙小颖
机构
深圳大学法学院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艺术家》
2023年第7期134-137,共4页
文摘
从一个剧种入手,分析它在新时代背景下存续与复兴的可能性,探究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复兴与推广的有效机制,是保护与传承地方稀有剧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广东白字戏为例,旨在立足于白字戏原生文化土壤,从白字戏的时代境况出发,厘清白字戏复兴与推广的基础,深入研究白字戏的时代价值,分析复兴与推广的可行性,从而提出白字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推广机制,为其他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提供助益。
关键词
白字戏
稀有剧种
推广机制
原生文化
保护与传承
新时代背景下
有效机制
复兴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传统白字戏《楼台会》的音乐唱腔
7
作者
钟静洁
机构
广东省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
出处
《艺术家》
2017年第7期78-79,共2页
文摘
白字戏是我国南方地区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它的传统剧目多是传奇故事,根据不同的音乐唱腔,可分为大锣戏和小锣戏两大类。《楼台会》是白字戏传统保留剧目,是八大连戏中《英台连》的一个折子戏,属大锣鼓戏,剧情是悲剧。本文主要分析其音乐唱腔。
关键词
传统
白字戏
楼台会
音乐唱腔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综述
8
作者
黄文娟
潘文芳
陈燕
吴巧玲
机构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出处
《福建艺术》
2024年第5期15-28,共14页
文摘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资金资助项目“泉州有戏”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展、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泉州南戏及古老剧种展演,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延续去年首届盛况,今年“五一黄金周”7天仍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举办,以“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为主体,涵盖莆仙戏、调腔、弋阳腔、丝弦、柳子戏、川剧、蒲剧、潮剧、白字戏、赣剧、晋剧、闽剧、歌仔戏、越剧,以及泉州本土的提线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南音,共计19个戏曲剧种、曲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观众和游客们呈现了30多场、70多个经典大戏与折子戏的剧目展演,是极为珍稀的宋元南戏及古老剧种的集中亮相。
关键词
古老剧种
提线木偶
戏
戏
曲剧种
白字戏
打城
戏
莆仙
戏
梨园
戏
海上丝绸之路
分类号
J892.4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代传一人的竹马戏
被引量:
2
9
作者
钟哲平
出处
《小康》
2015年第2X期80-81,共2页
文摘
一代一人,闭门独传。竹马戏六百年前从福建入粤传到现在,就像遗世的孤儿。竹马戏是不需要舞台的民间小戏。正因为小,天地就是它的舞台,山水就是它的帷幕。竹马戏从福建传入粤东,因为是唱给祖先听的,所以唱的是古腔。如今气若游丝存活在广东陆丰碣石镇的竹马戏,当地人听不懂,远在福建原生地的人也听不懂。碣石竹马戏一代只有一个传人,奇迹般的传承了六百年。碣石竹马戏之乡、曾经歌舞升平的东埔村,如今垃圾遍地。
关键词
传一
东埔
碣石
民间小
戏
陆丰
原生地
白字戏
台湾歌仔
陈三五娘
传统
戏
剧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乐与潮乐
被引量:
13
10
作者
何昌林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4年第3期10-18,共9页
文摘
秦乐,指陕西一带的民歌、曲艺、戏曲、歌舞、民间器乐音乐;潮乐,指广东潮汕及海、陆丰一带的民歌、曲艺、戏曲、歌舞、民间器乐音乐。 由于潮乐中民间器乐部分的弦诗、笛套、大锣鼓、室内细乐等与潮剧音乐(包括演唱曲牌与器乐曲牌)有密切的联系,而流传至今的海、陆丰一带的正字戏,白字戏却是潮剧的前身,因此。
关键词
民间器乐
四分之三音
笛套
秦筝
大锣鼓
白字戏
二弦
十三弦
陆丰
纯律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潮剧在福建平和的传承发展
被引量:
1
11
作者
黄靖喻
陈新凤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福建艺术》
2020年第8期49-50,共2页
文摘
潮剧,形成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因此而得名,又称“潮调”“白字戏”“潮音戏”或“潮州戏”,以潮州话演唱,用大锣鼓及潮州管弦乐器伴奏,而后流行于潮汕地区以外的闽南一带以及东南亚等地区。潮剧拥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作为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潮剧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管弦乐器
白字戏
潮剧
大锣鼓
潮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汕地区
传承发展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竹马补说——兼论竹马戏与白字戏
黎国韬
詹双晖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白字戏的剧目特色分析
詹双晖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白字戏与竹马戏的关系
吴佩锦
《戏剧之家》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浅议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的传播问题及对策
张仁龙
阙小颖
张仁双
《戏剧之家》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白字戏剧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思考
朱碧茵
《剧影月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机制研究——以广东白字戏为例
张仁龙
阙小颖
《艺术家》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浅析传统白字戏《楼台会》的音乐唱腔
钟静洁
《艺术家》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暨2024全国南戏展演综述
黄文娟
潘文芳
陈燕
吴巧玲
《福建艺术》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一代传一人的竹马戏
钟哲平
《小康》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秦乐与潮乐
何昌林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潮剧在福建平和的传承发展
黄靖喻
陈新凤
《福建艺术》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