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
52
1
作者
潘良云
谢结来
+1 位作者
李明杰
郑孟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9,共8页
酒泉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北缘西部,是走廊盆地群西端的一个富油气盆地,按区内大地构造环境变迁、祁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盆地内地层分布、构造变形特征,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盆地演化阶段,...
酒泉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北缘西部,是走廊盆地群西端的一个富油气盆地,按区内大地构造环境变迁、祁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盆地内地层分布、构造变形特征,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盆地演化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挤压隆升阶段,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阶段控制了下白垩统烃源岩及储集相带的分布,凸起区有利于形成潜山油气藏;晚白垩世-古新世的挤压隆升形成盆地的反转构造圈闭;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促进了烃源岩成熟演化,形成了众多的构造圈闭,是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时期。新生代前陆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油气藏及早白垩世断陷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是酒泉盆地今后油气重点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白垩纪-新生代
酒泉盆地
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被引量:
5
2
作者
贺赤诚
张岳桥
+3 位作者
李建
李海龙
孙东霞
熊金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87,I0010-I0028,共44页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历史。第一阶段近WNW–ESE向伸展作用控制了马衔山断陷盆地的伸展断陷和早白垩世河湖相沉积,在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80–60Ma)在NNW–SSE向挤压作用下,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活动,盆地挤压反转。该阶段的断层活动和盆地发育的板块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大陆南部和东部陆缘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俯冲汇聚。第二阶段表征为古近纪(~60–23Ma)构造挤压与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晚古新世—晚始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宁盆地、兰州盆地、马衔山东南段等区域,在马衔山地区这期挤压应力方向为NNE向,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响应。第三阶段为中新世(~23Ma–)时期。早期(~23–13Ma)马衔山北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控制了断裂带东南段中新世红黏土沉积,引张应力方向为NNW–SSE。中新世晚期(~13Ma起)以来,构造应力体制转变为ENE–WSW挤压,其造成马衔山地区周缘山系的快速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衔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隅
白垩纪-新生代
断层运动学
古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阿尔泰山南缘白垩纪以来的剥露历史和古地形恢复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海涛
袁万明
+3 位作者
田朋飞
薛斌
宋高
赵文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24,共13页
应用裂变径迹技术研究阿尔泰山南缘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并对古地形进行恢复。对所获得的11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表明,裂变径迹年龄变化分布于99.1-43.7 Ma之间。该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平均视剥露速率为0.050 mm/a。热...
应用裂变径迹技术研究阿尔泰山南缘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并对古地形进行恢复。对所获得的11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表明,裂变径迹年龄变化分布于99.1-43.7 Ma之间。该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平均视剥露速率为0.050 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阿尔泰山南缘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历史: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晚期(约120-75 Ma),剥露速率为0.044 mm/a;晚白垩世晚期至始新世(约75-70-50 Ma),剥露速率为0.070 mm/a;中新世以来(约20-15 Ma-现今),剥露速率为0.081 mm/a。对研究区进行古地形恢复显示,自白垩纪(120 Ma)至今,平均剥露幅度达约5 km,古地形海拔降低约0.8 km。阿尔泰山南缘白垩纪以来古地形海拔仅在17.5-50 Ma期间保持基本稳定,其他阶段均有降低的趋势。早白垩世的构造抬升与蒙古-鄂霍茨克海最后阶段的闭合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蒙古板块的最终收敛和碰撞有关;晚白垩世晚期至始新世的构造活动则是受拉萨地块、Kohistan-Dras岛弧增生的远距离影响;中新世以来快速隆升可能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形恢复
隆升剥蚀
白垩纪-新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阿尔泰山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断隆南界断裂带的主要特征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
21
4
作者
张洪安
吴根耀
+3 位作者
李曰俊
钱一雄
蔡习尧
孟庆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47-1556,共10页
塔里木西部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晚中生代开始形成,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在逐条介绍各断裂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断裂带的主要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该断裂带经历了白垩纪、中新(—上新)世和更新(—全新)世3期重大的冲断,前者与巴楚断隆北...
塔里木西部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晚中生代开始形成,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在逐条介绍各断裂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断裂带的主要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该断裂带经历了白垩纪、中新(—上新)世和更新(—全新)世3期重大的冲断,前者与巴楚断隆北界断裂的演化不同步,后两者则与北界断裂带同步发育。白垩纪、更新(—全新)世的向北冲断与西昆仑山前褶皱冲断系的向北扩展有关,中新(—上新)世的向南(西)冲断受南天山褶皱冲断系向南扩展的制约。这3期冲断都伴有剪切变换构造发育,尤其是白垩纪的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在造就南界断裂带的分段性和复杂面貌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剪切变换构造
“盆”“山”耦合
白垩纪-新生代
巴楚断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洲Muglad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
17
5
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5 位作者
刘计国
余朝华
赵岩
刘爱香
客伟利
王彦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4-1212,共19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划分,恢复和重建了各阶段原型盆地;基于不同期次裂谷作用发育程度、叠加过程及叠加方式的时空差异性,划分了不同凹陷的叠合类型,建立了不同叠合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大陆周缘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张裂等构造事件的影响,该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Abu Gabra组(简称AG组,下同)沉积期、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以及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期三大同裂谷作用阶段。早白垩世盆地原型为多个地堑及半地堑分隔式分布,为与大西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为地堑及半地堑继承发育,但沉积中心东移,为与印度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主要为发育在Kaikang坳陷的地堑、半地堑,为与红海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所致。依据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的发育程度差异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的不同,将各凹陷裂谷叠合方式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与活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早断型以Sufyan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弱-更弱"特征;继承型以Fula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较强-弱"特征,而活动型以Kaikang坳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强-较强"的特征。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内时空叠合差异控制了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不同,早断型凹陷成藏组合以下部成藏组合为主,继承型则以中部成藏组合为主,而活动型凹陷则以上部成藏组合为主。这些多期叠加型被动裂谷盆地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裂谷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的认识,深化了该类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Muglad盆地
冈瓦纳大陆裂解
被动裂谷
多旋回
叠合盆地
油气分布
白垩纪-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鲁西地区煤田滑动构造特征
被引量:
3
6
作者
段秋梁
杨长春
+1 位作者
闫臻
张延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通过对鲁西地区煤田的主滑面和次级滑面构造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次级滑面的发育型式对煤层赋存状况的影响。结合区域火山活动和构造演化认为,该滑动构造为伸展背景下的掀斜断块型,其滑动时间为白垩纪—新生代。
关键词
滑动构造
掀斜断块
白垩纪-新生代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
52
1
作者
潘良云
谢结来
李明杰
郑孟林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3CB2146004)
文摘
酒泉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北缘西部,是走廊盆地群西端的一个富油气盆地,按区内大地构造环境变迁、祁连造山带的形成演化、盆地内地层分布、构造变形特征,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盆地演化阶段,晚白垩世-古新世挤压隆升阶段,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拉张断陷阶段控制了下白垩统烃源岩及储集相带的分布,凸起区有利于形成潜山油气藏;晚白垩世-古新世的挤压隆升形成盆地的反转构造圈闭;始新世-渐新世坳陷和新近纪挤压盆地演化促进了烃源岩成熟演化,形成了众多的构造圈闭,是盆地油气聚集的主要时期。新生代前陆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构造油气藏及早白垩世断陷构造-地层、岩性油气藏是酒泉盆地今后油气重点勘探领域。
关键词
区域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白垩纪-新生代
酒泉盆地
祁连造山带
Keywords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petroleum exploration
Cretaceous
-
Cenozoic
Jiuquan basin
Qilianshan orogenic belt
分类号
TE1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被引量:
5
2
作者
贺赤诚
张岳桥
李建
李海龙
孙东霞
熊金红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3-587,I0010-I0028,共4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72178)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4002201)联合资助~~
文摘
马衔山断裂带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隅陇中盆地的腹地,分隔了北部的兰州盆地和南部临夏盆地,该断裂带的变形特征记录了该地区白垩纪—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马衔山断裂带的运动学分析并结合区域地层序列,建立了三阶段的变形历史。第一阶段近WNW–ESE向伸展作用控制了马衔山断陷盆地的伸展断陷和早白垩世河湖相沉积,在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80–60Ma)在NNW–SSE向挤压作用下,断裂发生右旋走滑活动,盆地挤压反转。该阶段的断层活动和盆地发育的板块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大陆南部和东部陆缘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俯冲汇聚。第二阶段表征为古近纪(~60–23Ma)构造挤压与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晚古新世—晚始新世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宁盆地、兰州盆地、马衔山东南段等区域,在马衔山地区这期挤压应力方向为NNE向,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响应。第三阶段为中新世(~23Ma–)时期。早期(~23–13Ma)马衔山北缘断裂以正断层活动为主,控制了断裂带东南段中新世红黏土沉积,引张应力方向为NNW–SSE。中新世晚期(~13Ma起)以来,构造应力体制转变为ENE–WSW挤压,其造成马衔山地区周缘山系的快速隆升。
关键词
马衔山断裂带
青藏高原东北隅
白垩纪-新生代
断层运动学
古构造应力场
Keywords
Maxian Mountain fault zon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retaceous–Cenozoic
fault kinematics
paleostress field
分类号
P313.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阿尔泰山南缘白垩纪以来的剥露历史和古地形恢复
被引量:
5
3
作者
刘海涛
袁万明
田朋飞
薛斌
宋高
赵文菊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2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2141
40872068
+1 种基金
4117208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421006)
文摘
应用裂变径迹技术研究阿尔泰山南缘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并对古地形进行恢复。对所获得的11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分析表明,裂变径迹年龄变化分布于99.1-43.7 Ma之间。该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平均视剥露速率为0.050 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阿尔泰山南缘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历史: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晚期(约120-75 Ma),剥露速率为0.044 mm/a;晚白垩世晚期至始新世(约75-70-50 Ma),剥露速率为0.070 mm/a;中新世以来(约20-15 Ma-现今),剥露速率为0.081 mm/a。对研究区进行古地形恢复显示,自白垩纪(120 Ma)至今,平均剥露幅度达约5 km,古地形海拔降低约0.8 km。阿尔泰山南缘白垩纪以来古地形海拔仅在17.5-50 Ma期间保持基本稳定,其他阶段均有降低的趋势。早白垩世的构造抬升与蒙古-鄂霍茨克海最后阶段的闭合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中朝-蒙古板块的最终收敛和碰撞有关;晚白垩世晚期至始新世的构造活动则是受拉萨地块、Kohistan-Dras岛弧增生的远距离影响;中新世以来快速隆升可能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
关键词
古地形恢复
隆升剥蚀
白垩纪-新生代
磷灰石裂变径迹
阿尔泰山南缘
Keywords
paleotopographic reconstruction
uplift and denudation
Cretaceous
-
Cenozoic
apatite fission track
southern margin of Altay Mountains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断隆南界断裂带的主要特征和构造演化
被引量:
21
4
作者
张洪安
吴根耀
李曰俊
钱一雄
蔡习尧
孟庆龙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47-155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天山石炭纪沉积序列
古地理格局及其对关键构造事件和过程的反映>(批准号:40972085)
+1 种基金
国家"973"项目<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盆山作用与复杂构造圈闭形成演化>(编号:2006CB 2023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的断裂-裂隙体系与裂缝型储集体分布规律>(编号:2008ZX05008-063-001)
文摘
塔里木西部巴楚断隆的南界断裂带晚中生代开始形成,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在逐条介绍各断裂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该断裂带的主要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该断裂带经历了白垩纪、中新(—上新)世和更新(—全新)世3期重大的冲断,前者与巴楚断隆北界断裂的演化不同步,后两者则与北界断裂带同步发育。白垩纪、更新(—全新)世的向北冲断与西昆仑山前褶皱冲断系的向北扩展有关,中新(—上新)世的向南(西)冲断受南天山褶皱冲断系向南扩展的制约。这3期冲断都伴有剪切变换构造发育,尤其是白垩纪的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在造就南界断裂带的分段性和复杂面貌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冲断构造
剪切变换构造
“盆”“山”耦合
白垩纪-新生代
巴楚断隆
Keywords
thrusting structure
shearing transfer structure
basin
-
orogenesis coupling
Cretaceous
-
Cenozoic
Bachu fault
-
rise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洲Muglad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
17
5
作者
张光亚
黄彤飞
刘计国
余朝华
赵岩
刘爱香
客伟利
王彦奇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4-1212,共19页
基金
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2015D-0909)资助
文摘
非洲Muglad盆地经历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发育与叠合演化历史,具有不同于主动裂谷盆地、单旋回被动裂谷盆地以及跨越多个变革期的叠合盆地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叠合盆地研究思路与方法,通过盆地演化过程中关键构造事件识别、盆地演化阶段划分,恢复和重建了各阶段原型盆地;基于不同期次裂谷作用发育程度、叠加过程及叠加方式的时空差异性,划分了不同凹陷的叠合类型,建立了不同叠合类型凹陷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受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大陆周缘大西洋、印度洋、红海张裂等构造事件的影响,该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Abu Gabra组(简称AG组,下同)沉积期、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以及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期三大同裂谷作用阶段。早白垩世盆地原型为多个地堑及半地堑分隔式分布,为与大西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时期盆地原型为地堑及半地堑继承发育,但沉积中心东移,为与印度洋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产物;新生代Nayil-Tendi组沉积时期原型盆地主要为发育在Kaikang坳陷的地堑、半地堑,为与红海张开有关的伸展应力场作用所致。依据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的发育程度差异及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的不同,将各凹陷裂谷叠合方式划分为早断型、继承型与活动型三种类型。其中,早断型以Sufyan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弱-更弱"特征;继承型以Fula凹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较强-弱"特征,而活动型以Kaikang坳陷最为典型,其构造沉降与沉积充填具有"强-强-较强"的特征。三期裂谷作用在各凹陷内时空叠合差异控制了各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的不同,早断型凹陷成藏组合以下部成藏组合为主,继承型则以中部成藏组合为主,而活动型凹陷则以上部成藏组合为主。这些多期叠加型被动裂谷盆地研究成果丰富了全球裂谷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的认识,深化了该类裂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部署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非洲
Muglad盆地
冈瓦纳大陆裂解
被动裂谷
多旋回
叠合盆地
油气分布
白垩纪-新生代
Keywords
Africa
Muglad Basin
Break
-
up of the Gondwana Continent
Passive rifting
Multi
-
cycle
Superimposed basin
Distribution of oil&gas
Cretaceous
-
Cenozoic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西地区煤田滑动构造特征
被引量:
3
6
作者
段秋梁
杨长春
闫臻
张延玲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2,共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18-04)资助
文摘
通过对鲁西地区煤田的主滑面和次级滑面构造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次级滑面的发育型式对煤层赋存状况的影响。结合区域火山活动和构造演化认为,该滑动构造为伸展背景下的掀斜断块型,其滑动时间为白垩纪—新生代。
关键词
滑动构造
掀斜断块
白垩纪-新生代
鲁西地区
Keywords
sliding structure
tilted fault block
Cretaceous to Cenozoic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分类号
P618.11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酒泉盆地白垩纪-新生代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勘探
潘良云
谢结来
李明杰
郑孟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贺赤诚
张岳桥
李建
李海龙
孙东霞
熊金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阿尔泰山南缘白垩纪以来的剥露历史和古地形恢复
刘海涛
袁万明
田朋飞
薛斌
宋高
赵文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断隆南界断裂带的主要特征和构造演化
张洪安
吴根耀
李曰俊
钱一雄
蔡习尧
孟庆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非洲Muglad多旋回陆内被动裂谷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张光亚
黄彤飞
刘计国
余朝华
赵岩
刘爱香
客伟利
王彦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鲁西地区煤田滑动构造特征
段秋梁
杨长春
闫臻
张延玲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